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省连续四年溴氰菊酯泡蚊帐防制媒介和控制疟疾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1993年在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疟疾高发区采用2.5%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治按蚊,结合防治传染源的综合措施,使嗜人按蚊疟区疟疾平均发率从1990年的0.38%降至1993年的0.1%。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从1990年的2.78%降为1993年的0.76%。结果显示此为疟区用这种抗疟4措施具有较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3.
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的防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新剂型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8.
1986年在海南山区以大劣按蚊为主要媒介的疟疾病灶点,用溴氰菊酯浸泡居民蚊帐作为主要的防疟措施,每年一次剂量为20~25mg/m~2,连续实施三年。居民疟疾发病率由处理前1985年的1.17%,降至处理后1989年的0.42%;居民带疟原虫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同样相应下降,分别由处理前的0.40%和18.1%,降至处理后的0.18%和5.6%,防疟效果较著。灶点的传播强度和感染频率虽已明显减低,但对大劣按蚊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以及经产蚊比率,均未见有明显影响。与DDT室内滞留喷洒(2g/m~2)每年~次或两次对照比较,防疟效果无显著差别。浸帐一次对大劣按蚊的生物残效达300d以上,方法较为简便,成本费用较低,群众较易接受,可以替代常规的DDT滞留喷洒,作为疟疾综合防治中的一项主要措施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嗜人按蚊及其防疟效果的成本效益,通过对以往资料的分析表明,试验区与对照区比较,试验区嗜人按蚊密度下降85% ̄90%,浸帐后试验疟病发病率可减少64.7% ̄89.0%,按人均处理面积核算成本,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法的费用为0.244元/人。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在川西南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35个县的276个乡,222.9万人口的地区用溴氰菊酯喷洒蚊帐1 489 929顶,1988年扩大为42个县385个乡385.2万人口,喷洒蚊帐2 259 286顶,占蚊帐总数的96.67%,受药量为9.6~12mg/m~2,经连续两年灭蚊后,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密度分别较灭蚊前下降97.4%和98.9%。发病人数由1986年的60 264人减少为14 572人,下降75.7%,显示较好防疟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海南省1990~1992年采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替代DDT室内滞留喷洒作为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中防制媒介的主要措施的防疟结果。在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4个市县,发病率、居民带虫率、发热病人原虫率分别下降了53.61%、85.95%和46.11%;在以大劣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10个市县,上述指标分别下降了51.05%、39.14%和60.92%。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密度分别下降了95.46%和74.46%。证明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防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疟疾高发区媒介按蚊对杀虫剂敏感性的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采取不同灭蚊措施后,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DD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蚊虫死亡率。结果 省氰菊酯浸帐灭蚊1年、3年和DDT滞喷酒灭蚊3年的地区,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分别为83.8%,83.7%和64.7%,为初步抗性群体,LT60分别为8.69,7.48和9.87min,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分别为76.5%,57.0%和79.0%,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嗜人按蚊及其防疟效果的成本效益。通过对以往资料的分析表明,试验区与对照区比较,试验区嗜人按蚊密度下降85%~90%;浸帐后试验区疟疾发病率可减少64.7%~89.0%。按人均处理面积核算成本,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法(浸泡蚊帐10.19m2/人)的费用为0.244元/人;DDT室内滞留喷洒(30.97m2/人)的费用为0.708元/人;溴氰菊酯室内滞留喷洒(30.97m2/人)的费用为1.024元/人。三者成本比率为1∶2.9∶4.2。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疟疾媒介,可控制疟疾传播和减少疟疾发病率;并且使用方法简易,群众易掌握;成本比滞留喷洒低,对人畜安全,对蚊帐无腐蚀损坏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海南省1993年-1995年流动人口发热病人感染疟疾结果,三年共血检流动人口112308人,检出阳性病人10143例,检出率为9.03%,流动人口疟疾感染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1993年的10.42%降至1995年的5.99%,流动人口疟疾血检阳性病例占全省“四热”病人血检阳性病例的比例也逐年下降,从1993年的57.15%降至1995年的29.21%。但由于人口流动频繁,防治极为困难,传播的危险度大,因此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仍是当前疟防工作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今后制定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和分析湖北省30年疟疾疫情报告、防治策略和措施、防治效果及流行趋势。结果湖北省疟疾防治在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策略和综合性抗疟措施,收到显著效果,全省疟疾发病率由1973年的3.7%下降至2003年的0.009%,有49个县(市)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占全省县(市)总数的60.49%。目前湖北省疟疾流行主要局限在嗜人按蚊分布区的少数乡镇。结论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30年来,在不同流行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献血员疟疾防治的效果,控制献血员疟疾的传播.方法对80年代末期献血员疟疾发病率较高的茅山地区4县(市)和扬州市的邗江县实施传染源管理、主动侦查病例、献血员服药、血站规范管理等一系列针对性抗疟措施,进行防治效果观察.结果1996年至今无献血员疟疾病例报告.门诊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流行季节走访发病率、IFA阳性率等指标也显示献血员疟疾流行程度已下降到较低水平.结论所应用措施效果良好,在当地献血员不再是疟疾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7.
1973~2003年江苏省疟疾的流行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讨论江苏省近30年来不同阶段的疟疾控制策略及其防治效果,探讨适合当前疟防形势的抗疟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近30年来全省疟防工作历史资料和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1973年全省报告疟疾6 216 128例,发病率1 136.34/万.30年来经过5个阶段的防治,疟疾流行逐步得到有效的控制.2003年全省报告疟疾638例,发病率0.09/万,并连续16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结论 5个阶段的抗疟策略基本适合江苏省疟疾防治工作的实际,对当前的疟防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适合海南省山区疟疾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方法  1991年开始在疟疾发病高、地形复杂的琼中县和平镇设立防治基地 ,根据疟疾防治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在执行疟疾防治常规性措施的同时 ,针对性地采取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改造环境等在内的综合性措施。 结果 疟疾年带虫发病率 (API)从 1991年的 6 0 .76‰下降至 2 0 0 0年的 2 .17‰ ,恶性疟构成比从 1991年 4 0 .6 9%降至 2 0 0 0年 14 .2 9%。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密度随经济开发种植面积扩大而下降。 结论 综合性措施控制山区疟疾流行效果显著 ,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环境改造是山区疟疾防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加速海南省高疟区市县控制疟疾进程,从10个高疟区市县抽选10个历年疟疾发病较高、地形较复杂的乡镇作为疟疾防治试点,采用建立健全抗疟组织,充实人员设备,落实病灶区和散发区不同的抗疟措施,开展季节性突击抗疟和经常性疟疾管理、防制传疟媒介为主结合防治传染源的综合治理。结果,年带虫发病率(API)从1991年的19.36‰降至1995年的6.78‰,居民带虫率从2.90%降至2.35%,捕到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微小按蚊点数和只数的比率逐年减少,流动人口在试点感染疟疾的状况大为改善,控制疟疾效果显著。表明试点疟疾防治工作对控制高疟区市县的疟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全省控制疟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广西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 ,控制疟疾流行和消灭恶性疟。 方法 以自然村庄划分疟区 ,分类防治 ;攻击期 ,采取以上年疟史率高低分类防治的“三根治、一预防和两喷洒”的综合性措施 ;灭疟后期 ,则采取以血检发热病人为主的“查源拔灶”措施 ,年血检率 10 %以上。 结果 全区疟疾发病率从 2 96.7 降至 0 .0 7 ,1997~ 2 0 0 1年 ,发热病人和疫点居民血检 62 410 11人 ,只查出间日疟 485例 ,没有发现恶性疟。 结论 所采取的防治措施行之有效 ,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和消灭恶性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