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经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的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例青少年病人取面部Weber—Ferguson切口.采用经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广泛侵及颅底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结果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随访中未发现肿瘤复发. 结论经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的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不损伤脑组织的优点,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放疗后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11例侵及颅底放疗后复发鼻咽癌,均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11例患者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全部患者随访10-46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2例,带瘤生存1例,其余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生活质量良好。手术并发症包括:创腔感染1例:患侧听力下降、耳鸣各1例;张口受限1例。结论 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复发鼻咽癌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的优点,其疗效满意,可作为放疗术后复发广泛侵及颅底的鼻咽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肿瘤的并发症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颅底肿瘤患者,均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结果40例患者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全部患者获1~70个月随访,平均30.7个月。1例术后第30天行面部创腔冲洗吸引时突发颈内动脉大出血休克死亡,因肿瘤复发死亡7例,与肿瘤无关死亡2例。带瘤生存5例,其余25例均无肿瘤复发。手术并发症包括:转移组织瓣部分坏死2例,腭小瘘3例,脑脊液漏3例,创腔感染2例,患侧听力下降、耳鸣5例,手术侧眼球运动障碍3例,张口受限5例,1例术后出现咽喉部肿胀致阻塞性通气困难,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7d后好转,脱机拔管。无1例出现上颌骨坏死。结论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肿瘤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的优点,疗效满意,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的可能性不大,可作为较广泛浸润颅底肿瘤手术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侵及斜坡肿瘤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侵及斜坡肿瘤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31例侵及斜坡肿瘤患者,均采用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31例患者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全部患者获2-8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5例,与肿瘤无关死亡2例,带瘤生存5例,其余均无肿瘤复发,生活质量良好.手术并发症包括:创腔感染2例,保守治疗治愈;患侧听力下降2例;脑脊液漏1例;张口受限1例;1例术后出现咽喉部肿胀致阻塞性通气困难,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7d后好转脱机拔管.结论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侵及斜坡肿瘤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大Le Fort Ⅰ型截骨入路切除颅底斜坡区及鼻咽部和蝶窦区肿瘤的疗效.方法以扩大Le Fort Ⅰ型截骨入路对14例该区域的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其中脊索瘤9例,软骨瘤2例,垂体瘤、转移癌、骨纤维结构不良各1例.结果颅底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上颌骨复位后,咬合关系均恢复良好.随访12~24个月,4例局部复发,其余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扩大Le FortⅠ型截骨入路切除颅底肿瘤,较传统前方或侧方入路对脑组织损伤小,手术视野暴露清楚,无严重及长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的47例颅底沟通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以翼突根部矢状面为界,将颅底分为外侧区和中线区,并结合肿瘤性质、特征对上颌骨翻转入路的适应证进行探讨。结果肿瘤位于外侧区25例,中线区12例,跨区生长10例。全切除42例,次全切除5例。其中恶性肿瘤33例,良性病变14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手术并发症共27例。随访44例,时间4~86个月,死亡5例,恶性肿瘤的3年生存率为92%,5年生存率为69%。失访2例。结论上颌骨翻转入路可以很好地显露同侧颅底外侧区和中线区,适合一期切除该区域内瘤体巨大、血供丰富、质地坚韧的颅底沟通肿瘤,对需扩大切除的恶性肿瘤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经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斜坡脊索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Al-MeftyⅢ型斜坡脊索瘤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Al-MeftyⅢ型斜坡脊索瘤病人采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行手术切除。结果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术后随访2-50个月,平均27个月;1例发现有肿瘤复发,但生活质量良好,余病人无复发。手术并发症包括创腔感染1例,咽喉部肿胀致阻塞性通气困难1例,均治愈。结论经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Al-MeftyⅢ型斜坡脊索瘤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不损伤脑组织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面部脱套入路在颅底交界区手术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选择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与耳鼻喉科联合开展的3个病例,介绍其病例特点、手术方法、手术效果等,结合文献,分析面部脱套入路与相关手术入路的优缺点。结果 3例手术均为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减退。病理示皮样囊肿1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1例、神经源性良性肿瘤1例。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采用面部脱套入路切除颅底交界区肿瘤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手术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颅后窝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1例颅中窝型和7例哑铃型则在Brainlab神经导航下采用改良Dolenc入路切除.结果本组均获得全切除.出院时Karnofsky评分100分6例,90分4例.平均随访3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三叉神经鞘瘤行显微手术切除疗效好.神经导航对选择损伤最小的入路和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颅底中线区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颅底中线区不同部位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手术入路和切除方式,并分析特殊类型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93例,男性26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48.4岁。术前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根据肿瘤部位,选择相应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80例(86.02%),大部分切除13例(13.98%),死亡1例(10.75%)。除单条颅神经功能术前完全丧失外,术后神经功能改善者75例(81.52%),不变者10例(10.86%),加重者7例(7.6%)。经6月 ̄7年随访,13例(14.13%)肿瘤复发。结论颅底中线区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手术切除难度大。要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必须选择正确手术入路,采用分块切除方式,精心保护重要血管和神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鞍区及鞍旁区多层技术重建颅底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鞍区及鞍旁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咽管瘤4例,鞍区脑膜瘤3例,巨大垂体腺瘤5例;均行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并采用多层技术进行颅底重建。结果所有病例肿瘤均达全切除,颅底重建均1次修补成功。术后部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6个月,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细菌性脑膜炎和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术中多层技术重建颅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颅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提高颅底脑膜瘤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 本组61例颅底脑膜瘤,根据肿瘤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手术,手术入路包括双(单)侧额下入路,翼点或改良及扩大翼点入路,幕上枕下、幕下小脑上或幕上下联合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枕下入路,远外侧入路等。结果 肿瘤切除达到SimpsonⅠ-Ⅱ级全切除54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早期发生颅神经麻痹1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通过合适的手术入路,依靠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先进手术设备,积极而谨慎地切除颅底脑膜瘤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充分暴露。严密止血,正确处理肿瘤与重要组织的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手术切除从颅底侵犯海绵窦的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的指征及手术要点。方法自1998年11月至2002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合作,连续切除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32例,其中鼻咽纤维血管瘤7例,脊索瘤5例,鼻咽癌和鼻咽囊腺癌5例,副鼻窦癌5例,神经鞘瘤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颞下翼腭窝低分化癌2例,颞下翼腭窝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23例曾经1次或多次手术切除后复发。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根据肿瘤主体的部位分别选用经上颌骨入路、颞下耳前入路、或额眶入路。全部病例术中显露满意,肿瘤均得到肉眼切除,受累的颅神经一并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偏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随访3—50个月,平均19个月,失访3例,4例术后3—6个月死亡,4例带瘤生仔,21例健在。结论由下向上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可以手术切除,近期效果满意。对颅底正常和病理性解剖结构的熟练掌握以及多学科医生的密切协作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解剖学分类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临床分类方法 及手术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方法 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生长方向将29例前中颅底沟通瘤患者划分为额鼻眶区(16例)、中颅窝一侧颅底区(8例)、颅底中央区-中间颅底区(4例)及岩骨颈静脉孔区(1例)4类,据此并结合病理资料等分别选择扩大经额下人路(13例)、眶上-翼点入路(9例)、额颞眶颧入路(3例)、额颞人路(3例)及岩骨切除入路(1例)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重建,其中采用经鼻内镜等颅内外联合入路1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发生;术后早期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余未有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膜脑膨出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该分类方法 具有界限清楚、部位和范围明确的优点,有利于选择合理手术人路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修复及临床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经颈入路切除咽旁侧颅底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颈入路切除咽旁侧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咽旁侧颅底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显微镜辅助下经颈入路。病理类型恶性迷走神经鞘瘤1例,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神经鞘瘤2例,血管瘤1例,多形性腺瘤1例。结果6例肿瘤均完全切除。2例恶性肿瘤术后放疗。仅1例恶性迷走神经鞘瘤术后并发颈静脉孔综合征,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18~50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于部分咽旁侧颅底肿瘤,经颈入路可完整切除肿瘤,该入路简捷、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