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放疗后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11例侵及颅底放疗后复发鼻咽癌,均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11例患者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全部患者随访10-46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2例,带瘤生存1例,其余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生活质量良好。手术并发症包括:创腔感染1例:患侧听力下降、耳鸣各1例;张口受限1例。结论 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复发鼻咽癌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的优点,其疗效满意,可作为放疗术后复发广泛侵及颅底的鼻咽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经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的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例青少年病人取面部Weber—Ferguson切口.采用经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广泛侵及颅底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结果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随访中未发现肿瘤复发. 结论经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的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不损伤脑组织的优点,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4.
经颈入路切除咽旁侧颅底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颈入路切除咽旁侧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咽旁侧颅底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显微镜辅助下经颈入路。病理类型恶性迷走神经鞘瘤1例,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神经鞘瘤2例,血管瘤1例,多形性腺瘤1例。结果6例肿瘤均完全切除。2例恶性肿瘤术后放疗。仅1例恶性迷走神经鞘瘤术后并发颈静脉孔综合征,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18~50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于部分咽旁侧颅底肿瘤,经颈入路可完整切除肿瘤,该入路简捷、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岩骨位于中后颅窝底及中上斜坡交界处,其周围是肿瘤好发部位,肿瘤常侵犯并包绕岩尖、海绵窦、破裂孔、斜坡、内耳孔、小脑幕孔、Ⅲ-Ⅶ对脑神经。由于肿瘤位置深在,岩骨解剖复杂,其内部和周围有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该部位的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手术难点。至本世纪60年代,随着颅底手术人路的开展,特别是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岩骨周围 相似文献
6.
扩大经口入路切除颅底硬膜外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扩大经口入路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及术中注意点.方法采用扩大经口入路切除5例颅底硬膜外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病理学检查示脊索瘤4例,颅咽管瘤1例.结论该手术入路扩大了经口咽入路的显露范围,适用于斜坡硬膜外肿瘤,向上发展累及蝶窦,且已侵及咽后壁和咽顶粘膜下者. 相似文献
7.
上颌骨作为人体最大的面颅骨,与颅底许多结构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经上颌入路成为治疗颅底病变的重要选择之一.该类入路有Le Fort I截骨术、颅面拆装颅底手术入路和上颌骨翻转入路等.经上颌入路能够最大限度地暴露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结构、损伤较轻,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肿瘤的并发症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颅底肿瘤患者,均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结果40例患者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全部患者获1~70个月随访,平均30.7个月。1例术后第30天行面部创腔冲洗吸引时突发颈内动脉大出血休克死亡,因肿瘤复发死亡7例,与肿瘤无关死亡2例。带瘤生存5例,其余25例均无肿瘤复发。手术并发症包括:转移组织瓣部分坏死2例,腭小瘘3例,脑脊液漏3例,创腔感染2例,患侧听力下降、耳鸣5例,手术侧眼球运动障碍3例,张口受限5例,1例术后出现咽喉部肿胀致阻塞性通气困难,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7d后好转,脱机拔管。无1例出现上颌骨坏死。结论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肿瘤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的优点,疗效满意,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的可能性不大,可作为较广泛浸润颅底肿瘤手术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颅底外科常用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分析颅底外科常用手术入路在临床应用的初步经验,以改善位于颅底部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年间手术治疗的颅底病变175例,其中颅底肿瘤154例,颅内动脉瘤15例,其它病变6例。采用9种手术入路,包括扩大前颅底、额下经眶、眶颧、眶颧-颞极、岩骨联合、远外侧枕下、口-咽、颈-颌下和颞下窝入路。结果:颅内肿瘤154例中,全切除116例(75.3%),与入路有关并发症7例(4.5%),死亡2例(1.3%)。15例动脉瘤中,术后13例恢复良好。结论:选择恰当的入路具有扩大显露范围、减少脑组织牵拉、便于修复颅底等优点,可明显提高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位于颅、面、咽等结构之间侵犯颅底邻近部的肿瘤,手术显露困难.我们采用颅底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4例位于斜坡、蝶窦、筛窦、眶后等处的肿瘤,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 男性,58岁.反复头痛近6个月于1995—05—17入院.自1994年11月底始感后枕及右额部阵发性钝痛,持续时间较短.2个月后症状明显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且出现舌前部麻木,味觉减退.CT扫描:斜坡附近骨质均有明显浸润性破坏,双蝶窦及筛窦密度增高.提示:脊索瘤破坏斜坡,双蝶窦炎症.MRI检查:斜坡及蝶骨体编左侧处骨质破坏,并见软组织肿块形成,呈中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侧颅底颅内外沟通瘤的手术策略、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前侧颅底沟通肿瘤50例,着重于肿瘤部位、范围、病理与病例选择、术前计划、入路选择、手术技巧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全切31例,次全切15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3例,无死亡病例。绪论根据肿瘤病理类型、位置、范围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利用不同工具和方法,争取一期全切肿瘤。重建颅底硬膜及颅骨结构,避免脑脊液漏。保留功能和容貌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诊断、分型与手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12月收治的56例颅底脊索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临床主要表现为脑神经损害36例,运动障碍27例,鼻咽部症状10例.根据肿瘤起源和发展方向,分为鞍区型18例,颅中窝型10例,颅后窝型17例,鼻(口)咽型6例,混合型5例.共行61次手术,其中经枕下远外侧3次,乙状窦后12次,乙状窦前6次,前方颅底8次,鼻蝶13次,颞下硬膜外5次,侧裂14次;肿瘤未能全切除者术后辅以放疗.结果 术后MR证实肿瘤全切除37例(66.1%),次全或大部切除19例(33.9%).死亡2例(3.6%),其中因感染死于术后2周1例,长期昏迷死于术后6个月1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出现新的脑神经损害1例,偏瘫1例.随访45例,其中9例因肿瘤复发分别死于术后2~5年.结论 ①多数颅底脊索瘤术前可确诊,但需与侵袭性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鼻咽癌、软骨性肿瘤及颅颈段神经鞘瘤鉴别.②采用螺旋CT三维颅底和血管重建技术有助于了解骨质破坏程度和颅底大血管与肿瘤的关系,降低手术风险度.③临床分型有助于选择手术入路,有时需采用联合入路.④术后放疗可达到缓解症状,延长存活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侵犯和转移的发生规律、途径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经病理确诊并经MRI检查发现有颅底侵犯的鼻咽癌病人的MR/资料,对鼻咽癌颅底侵犯方式、发生率及侵犯和转移的解剖部位进行研究。结果本组发生颅底直接侵犯84例(83.2%),颅底转移17例(16.8%)。颅底直接侵犯最易受累的部位依次为蝶窦和鞍底、海绵窦、斜坡、颈内动脉管。颅底转移多发生在颈内动脉管和颈静脉孔区域。结论鼻咽癌早期存在颅底淋巴结转移,通过鼻咽癌颅底侵犯和转移的MRI研究,提高鼻咽癌颅底侵犯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靶区和放疗技术,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以达到提高鼻咽癌病人的生存率,改善其生存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7例大型前中颅窝沟通瘤,其中3例肿瘤直径超过11cm,全组病人均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一次全切肿瘤,同时行颅底重建,全组病人均治愈.经7个月~4.5年随访,无肿瘤复发.作者指出,认真处理供瘤血管,分块切除肿瘤,保护重要血管和神经,根据颅底骨质缺损大小采取相应重建方法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另外,强调根据肿瘤生长特性及发展方向选择手术入路,有助于显露及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经扩大前颅底入路切除前颅底鼻窦沟通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前颅底鼻窦沟通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26例肿瘤全切,9例次全切。术后15例行放射治疗。随访0.5~9年,5例恶性肿瘤患者死亡,30例健在。结论扩大前颅底手术入路的优点是肿瘤全切率高,显露广,不易损伤周围正常组织,不影响面容,便于颅底重建。 相似文献
16.
An orbitozygomatic infratemporal approach for the removal of large neoplasms involving the lateral skull base is described. This approach, involves a unilateral frontotemporal incision extended inferiorly to the neck, a lateral facial flap reflected anteriorly. Transection of the zygoma is followed by its reflection inferolaterally with the temporalis muscle. This exposure provides excellent visulaization of both the intradural and extradural aspects of the anterior portion of the cavernous sinus, allowing an aggressive resection of neoplasms in this region. Experience with this procedure in the management of 15 patients is reported here. There was one postoperative death due to pneumonia and septicemia. The morbidities included wound infection, meningitis, CSF leakage and cranial nerve palsy. All the surviving patients, are living independently and have returned to their previous occupat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下颌入路切除颅中凹底与颞下窝沟通肿瘤和术后重建的方法。方法采用经下颌入路及与额颞联合入路对11例此区域肿瘤行显微手术切除,手术重建包括硬膜修补、手术残腔消除及骨固定。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无死亡及严重残疾。12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经下颌入路及与额颞联合入路能提供良好的显露.可安全、彻底地切除肿瘤,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使用显微技术,可靠重建颅底,及重视病人术后的功能和美观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经眶颧弓入路切除巨大颅底脑膜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眶颧弓入路开颅术在切除颅底脑膜瘤中应用价值。方法经眶颧纠正入路切除巨大颅底脑膜瘤20例,观察手术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死亡1例。随访4个月~2年,17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在康复中,其中1例需人照顾。结论眶颧弓入路适用于切除颅眶沟通脑膜瘤、蝶骨嵴扁平型脑膜瘤、巨大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海绵窦脑膜瘤及部分岩斜脑膜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