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17例,以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治疗2周后,研究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379-2381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与丹参川芎嗪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PCIV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前列地尔与丹参川芎嗪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及左椎动脉(LVA)血流平均速度]、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RVA、BA、LVA血流平均速度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丹参川芎嗪联合治疗PCIV,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以苦碟子注射液静脉滴注,同时予以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测定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6.7%,2组有显著差异。TCD检查治疗组用药后VA等血流速度与用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盐酸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组。  相似文献   

4.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0例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一般的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对脑血栓症状的缓解效果非常明显,总有效率达到了90.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78.6%。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有效地改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姜蓉  赵凯 《中国康复》2017,32(4):311-312
目的:讨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短期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每日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给予前列地尔10ug+生理盐水10ml静推,持续10d。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变、纤维蛋白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的平均峰流速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FS-CSA评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流变各指标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短期内有明显疗效,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4例和对照组(B组)24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川芎嗪160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治疗组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滴注,1次/d治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口服,2次/d。2组疗程均为14d。对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动脉收缩期末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基底动脉收缩期末峰流速(VS)和舒张期末峰流速(VD)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可有效改善PCI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流速度,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倍他司汀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司汀,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倍他司汀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测定仪对3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血流速度等进行对比观察。方法:所有病例均用血栓通注射液1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周。治疗前后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测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记录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及搏动指数。结果:治疗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P<0.05),搏动指数降低(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供血不足患者280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0例。治疗组予灯盏花素针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参麦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分别在用药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测定左/右椎动脉(LVA/R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R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P〈0.05);两组用药后较用药前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值增加(P〈0.05),PI增加(P〈0.05),RI减少(P〈0.05);治疗组用药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平均速度较对照组增快(P均〈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128例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组与复方丹参组,分别静脉点滴,1次/d,14 d为1个疗程.结果 川芎嗪组总有效率为95.6%,复方丹参组为7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疗效满意,且又安全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减压、降脂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miRNA-145、miRNA-146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iRNA-145、Bax水平降低,miRNA-146a、Bcl-2水平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理想,可降低机体miRNA-145、Bax水平,提高miRNA-146a、Bcl-2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应用天麻素注射液0.6 g稀释后+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含倍他司汀2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2组均1次.d-1,疗程10 d,其他常规和对症处理也相同。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p),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0%vs 70.0%,P<0.01);TCD显示治疗组血流速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磷酸川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药枕盐熨疗法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分析其对双侧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并对患者症状、颈椎功能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SPSS 17.0软件随机序列生成模块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以大青盐为中药热导体,采用长柱形药枕进行盐熨治疗,对照组予以颈椎牵引加蜡疗干预,2组均治疗4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2组治疗前后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不对称性、搏动指数(PI)进行比较,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定患者症状程度与功能变化,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2组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不对称性、PI、ESCV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4周后,2组血流速度减慢患者双侧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均值[(LVA+RVA)Vp/2]、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值[(LVA+RVA)Vd/2]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2组血流速度增快患者(LVA+RVA)Vp/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LVA+RVA)Vd/2下降不如(LVA+RVA)Vp/2显著;组间比较,仅观察组中血流速度减慢患者(LVA+RVA)Vp/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③2组治疗后PI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中血流速度减慢患者PI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④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性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双侧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差值[|LVA-RVA|V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CV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23.13±3.15)分]高于对照组[(21.73±3.3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药枕盐熨疗法作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基动脉血流状况,有效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提高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眩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1。7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7d为1个疗程。对2组的疗效、经颅多普勒(TCD)测定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经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均P〈0.05)。2组均未出现皮疹及血压、心率的变化,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结论倍他司汀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症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丹参川芎嗪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在硫酸镁+拉贝洛尔治疗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FIB及Hcy水平均降低,PT及APTT均延长,PLG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Hcy、PLGF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保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322-732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强心、利尿、对症处理;治疗组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250 ml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3周为1个疗程;前列地尔(凯时)10μg加入5%葡萄糖20 ml内静脉注射,2次/d,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肺心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甲钴铵注射液肌注,1次/d,连用2周;对照组采用红花黄色素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脂血糖、血浆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cy和临床症状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并分析血浆Hcy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注射液治疗DPN取得了92.86%的临床疗效,且可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Hcy明显降低.DPN患者Hcy与病程、FBG和Hs-CRP呈正相关,与MCV正中神经和SCV腓总神经呈负相关(P〈0.01或P 〈0.05),FBG、SCV腓总神经和Hs-CRP为影响DPN患者Hcy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及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同时降低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