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开展对云南微小按蚊遗传多态性与传疟作用的研究需建立实验室品系。将羽化后4d成蚊进行自然交配试验,结果550只雌蚊产卵1192枚,平均2.17枚;孵化、化蛹、羽化率分别为63.51%、62.48%、87.53%,获第1代自然交配繁殖成蚊414只。然后采用人工交配与自然交配繁殖同龄成蚊混合驯化观察3代,产卵从最初的平均2.17枚提高到9.22枚;孵化率也从63.51%上升到92.67%。实验表明此法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驯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实验室饲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出血热的重要媒介之一。目的 :建立白纹伊蚊实验室饲养品系 ,提供科研用蚊。在温度 2 5~ 2 6℃ ,相对湿度 72~ 80 % ,每日光照 12小时实验室条件下 ,观察结果显示 :卵、幼虫、肾期分别为 4天 ,9.5天和 2 .64天 ;孵化、化蛹及羽化率分别为 93 .46%、 87.60 %和 94.67% ,生殖营养周期 3天 ,雌、雄蚊存活天数 12~ 5 2天 ,6~ 2 8天。结论 :白纹伊蚊繁殖率高 ,繁殖快 ,寿命长 ,在实验室条件下较易饲养繁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野外捕抓的按蚊移回实验室进行饲养繁殖。方法:在常规人工饲养方法的基础上,两种饲血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在室温26±1℃.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两种饲血方法均可在35cm×35cm×35cm笼内从人工交配繁殖逐步过渡到自然交配繁殖。结论: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饲以活鼠血及鸡素囊装以鲜抗凝兔血均可作为人工饲养繁殖按蚊的饲血方法,从人工交配过渡到自然交配建立按蚊实验品系。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道郑州株中华按蚊实验室饲养方法。以兔肝粉和酵母粉饲养幼虫,以40W电灯每日照射14h至化蛹。羽化后用30×20×30cm蚊笼以暗蓝色光连续照射72h人工诱导自然交配。用此法连续进行9代以后每日用40W电灯照射12h。第96代时自然交配率可达72%。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实验室大劣按蚊自然交配繁殖种群,为同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将野外捕捉并在实验室人工交配繁殖至第61代的大劣按蚊,按不同雌雄比例先后顺序置于大、中、小三种不同型号的蚊笼中喂养、驯化、观察产卵情况并计算产卵数和孵化率。结果 在大、中、小蚊笼内的分别驯化至第15、10和18代时成蚊卵的孵化率各达到82%、83.4%和80.7%,成功建立小蚊笼自然交配的大劣按蚊种群。结论 经实验室驯化的大劣按蚊能够自然交配、产卵、繁殖,有助于建立实验室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不同食物供给以及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雄蚊的存在对雌蚊吸血和产卵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饲养白纹伊蚊,将蚊虫分组放入不同饲养笼中,做提供雄蚊和不提供雄蚊处理,并分别提供血液、糖水、血液+糖水作为食物,记录各组雌蚊吸血和产卵情况。结果吸血率和产卵率在"产卵一次雌蚊+无雄蚊+血"组最高,分别为100.00%和96.67%;吸血率在"新羽化雌蚊+无雄蚊+血+糖"组最低,为26.67%;吸血雌蚊产卵率在"产卵二次雌蚊+有雄蚊+血+糖"组最高,为100.00%,平均每蚊产卵量在"产卵一次雌蚊+有雄蚊+血"组最高,为67.28个。结论白纹伊蚊无需受精即可吸血并产卵,但无法孵化;雄蚊在白纹伊蚊第一、二个生殖营养周期对吸血和产卵有明显促进作用;只提供糖水的雌蚊生殖力明显低于提供血液的雌蚊;在第二个生殖营养周期,同时提供血液和糖分的雌蚊产卵量低于只提供血液的雌蚊。  相似文献   

7.
齐红丽  吴超  李丽  周升 《医学动物防制》2009,25(12):901-902
目的了解埃及伊蚊实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幼虫饲料为酵母粉,成蚊供血动物为小白鼠。结果在温度28±1℃、湿度70-80%、每日光照11-12h实验室条件下,卵孵化率为79.27%,蛹化率为65.26%,羽化率为93.61%,雌蚊死亡高峰在第35~43d,最后死亡在82 d;雄蚊死亡高峰在第17~25d,最后死亡在47d。繁殖一个周期需要10-18d。结论根据观察结果为深入研究埃及伊蚊而提供科学性材料  相似文献   

8.
当两种雌成蚊用相同的。几乎是最适宜的营养物饲养时,在吸取少量血后,白纹伊蚊比埃及伊蚊产卵的可能性更大。在饥饿的条件下,白纹伊蚊雌成虫的寿命比埃及伊蚊长,对总体蛋白、脂类和糖原的分析表明:白纹伊蚊增加了繁殖的效率,这是由于在较长的幼虫期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的缘故。  相似文献   

9.
按蚊人工交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交配技术在按蚊饲养中的意义。方法 :将本省中华按蚊子 1代、子 2代、驯化的四川嗜人按蚊成蚊分为人工交配、自然交配组 ,单管饲养 ,观察各组产卵情况。结果 :四川嗜人按蚊自然交配产卵率为 4 9.0 9% ,人工交配产卵率为 77.36 % ;中华按蚊子 1代自然交配产卵率为 7.2 7% ,人工交配产卵率为 5 3.73% ;中华按蚊子 2代自然交配产卵率为 3.30 % ,人工交配产卵率为 5 4 .34%。各组对比 ,均 P<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按蚊人工交配技术在驯化、抢救蚊种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寻简便有效的白纹伊蚊卵储存方法及了解卵储存后的最长存活期。方法 :将前夜白纹伊蚊所产的卵置储卵器内 ,在不同的条件下应用不同的方法储存 ,储存一定时间后 ,取卵入水孵化幼虫 ,常规饲养至蛹羽化成蚊。结果 :3种储存方法观察结果显示 ,4℃冰箱储存白纹伊蚊卵第 5 d,卵孵化率为 49.6 % ,第 7d孵化率为 0 ;室温下塑料袋及铝盒储存组 ,短期内储存白纹伊蚊卵孵化率两者相差不大 ,卵储存到第 6 0 d时 ,前者孵化率为 2 8.99% ,后者为 72 .0 7% ,二者有明显差异 ,铝盒储存组 ,卵储存到第 80 d孵化率为 2 0 .83% ,成蛹率71.16 % ,此法卵储存后最长存活期为 85 d。结论 :低温储存白纹伊蚊卵存活力低 ,不适合低温储存 ;室温下铝盒法储存白纹伊蚊卵存活力高 ,储存期长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卵储存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冬季低温对广东沿海中华按蚊成蚊前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旭光  吴军  潘波  阮峰 《热带医学杂志》2005,5(6):777-779,761
目的研究广东沿海地区冬季低温对当地中华按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12月份采集广东沿海某地吸饱血中华按蚊8只,分组分别在低温(冬季室温12~22℃)和控温(25±1)℃条件下产卵。选择低温产卵的3只蚊的蚊卵各分两份,分别置于低温和控温的环境中,观察其孵化、成蛹和羽化的情况。结果低温组按蚊的孵化率、成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为67.0%、22.0%和93.5%,孵化率和羽化率与控温组没有明显差异,而成蛹率二组有所差异。低温组蚊的各期发育阶段都出现了明显的滞育。结论冬季低温对蚊虫的发育有一定的阻滞作用。广东沿海按蚊虽然由于低温而降低发育速度,但始终都有部分按蚊能完成整个发育过程而羽化为成蚊。  相似文献   

12.
在温度27±1℃,相对湿度75~80%,每日光照10~12小时的条件下,白纹伊蚊每繁殖一个周期需要11~20天,平均13.85天。羽化蚊雌雄性比为1:1.103。平均生存期限,雌蚊为28.76天,雄蚊为18.54天。吸血后第3天开始产卵,一批蚊吸一次血可连续产卵5~10天。雌蚊吸血时的最适环境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Ⅱ型登革病毒感染对白纹伊蚊生存的影响,为登革热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通过培养白纹伊蚊C6/36细胞,对Ⅱ型登革病毒进行扩增并收获。实验室驯化的白纹伊蚊羽化后,每天用现配的10%葡萄糖水喂养,于温度28℃,湿度≥70%条件下饲养,至3~5日龄时用于感染实验,感染前一天挑出雄蚊,将雌蚊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并断食断水。感染时分别吸食含与不含Ⅱ型登革病毒的血餐(未感染组血餐除不含Ⅱ型登革病毒外,其余成分与感染组血餐相同),挑取饱血蚊采用10%葡萄糖水维持饲养,每天观察、记录两组白纹伊蚊的生存情况。吸食血餐后第14天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感染组白纹伊蚊Ⅱ型登革病毒核酸,计算病毒感染率。计算并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白纹伊蚊的生存率,用生存分析方法,绘制两组白纹伊蚊的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感染组共饲养99只感染实验后的饱血白纹伊蚊,未感染组共饲养83只未经感染实验饱血白纹伊蚊,感染实验后第14天,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白纹伊蚊分别死亡31只和15只,死亡率分别为31.31%(31/99)和18.07%(15/83),感染组死亡率高于未感染组。经log-rank检验,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水质及饲料对3种实验室饲养蚊种幼虫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实验蚊种为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3种水质为脱氯48h自来水、烧开并放置48h自来水和单蒸水;饲料为羊肝馒头粉或食母生片。在室温26~28~C,湿度70%~80%及人工光照12~14h条件下,观察蚊虫幼虫在不同水质环境、不同饲料条件下的生长和化蛹情况。结果食母生片饲养较羊肝馒头粉更易产生生物膜。白纹伊蚊幼虫在3种水质饲养下.死亡率等级为2级,从1龄幼虫孵化至化蛹的时间(简称化蛹时间)均为(7.3~0.6)d;致倦库蚊幼虫在3种水质饲养下,死亡率等级为3级,化蛹时间分别为(7.0~0.0)、(7.7~0.6)和(11.3+0.6)d。三带喙库蚊幼虫在脱氯48h自来水中全部死亡,在其它两种水质中的死亡率等级与致倦库蚊相同,化蛹时间分别为(7.3+0.6)和(7.0+0.0)d。在脱氯48h自来水或单蒸水条件下,用羊肝馒头粉或食母生片饲养,白蚊伊蚊的化蛹时间均为(7.3-0.6)d;两种水质条件下,致倦库蚊幼虫的化蛹时间均是用羊肝馒头粉饲养的时间较食母生片短。在单蒸水条件下,三带喙库蚊幼虫的化蛹时间也是羊肝馒头粉的时间较短。结论不同水质对白纹伊蚊幼虫的生长无影响,对致倦库蚊化蛹时间有影响。三带喙库蚊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单纯食母生片饲养,库蚊幼虫发育缓慢。  相似文献   

15.
凉山按蚊采自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嗜人按蚊采自四川省双流县,系实验室驯化品系。按 Baker 等(1962)描述的方法进行人工诱导交配。交配后将雌蚊单个置入有湿滤纸的青霉素小瓶内,再让其反复吸血,使产卵并计数。实验室常规饲养,一部份幼虫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储存白纹伊蚊卵的最佳温湿度和简便有效的蚊卵储存方法,为大规模生产节约成本。方法在湿度为30%~35%,温度为21、27和33℃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室饲养的三重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白纹伊蚊(简称HC蚊)产卵后7和14 d的卵孵化率;在温度为27℃,产卵纸相对湿度为30%~35%、15%~20%和0%~5%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室饲养的HC蚊产卵后7和14 d的卵孵化率;最后测试盖上保鲜膜,保持温度为27℃,产卵纸相对湿度为15%~20%的条件下,HC蚊在产卵后7、14、21、28、35、42、49和56 d的孵化率。结果温度在21、27和33℃的条件下,蚊卵孵化率无明显降低;在产卵纸相对湿度为0%~5%的条件下,孵化率在14 d时有明显降低。把卵放在一次性杯子里,温度27℃,盖上保鲜膜,保持产卵纸相对湿度为15%~20%,白纹伊蚊卵孵化率在35 d时无明显变化。结论保持温度27℃,产卵纸相对湿度15%~20%,能够维持HC蚊卵在1个月内孵化率不降低,此方法可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储存白纹伊蚊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云南白纹伊蚊实验室种群的建立及生活史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2年8月经驯化繁殖,成功地建立了云南株白纹伊蚊实验室种群,共顺利繁殖32个世代。对其中的9个代次进行了实验观察,它们的平均孵化率,蛹化率和羽化率依次为66.99%、87.54%和89.78%,经11—22d可完成一个世代的繁殖。所获数据对进一步了解该蚊的生长繁殖特性及防制提供了有用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家蝇室内连续饲养6代蛹期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观察家蝇室内连续饲养的各代蛹期特征 ,将家蝇引入室内 ,采用人工配制的幼虫饲料在室内进行连续饲养 ,分别随机挑取室内第 1~ 6代 1日龄蛹 ,及时称量鲜蛹重及干蛹重 ,测量蛹长 ,并记录各代羽化率。结果发现 ,第 1代羽化率为 70 ,其余几代羽化率均高于 90。第 5代蛹长显著性小于第 2、3代蛹长 ,第 6代蛹长显著性小于第 1~ 3代蛹长。第 5代鲜蛹重显著性小于第 2、3代鲜蛹重 ,第 6代鲜蛹重显著性小于第 1~ 5代鲜蛹重。第 4~ 6代干蛹重均显著性小于第 2、3代干蛹重。提示室内饲养的家蝇各代羽化率稳定在较高水平 ,而蛹期形态从第 4代开始有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了解思茅市蚊虫种类及布。方法 :野外孳生地捕捞蚊幼 ,实验室常规饲养至羽化成蚊 ,分类鉴定蚊种。结果 :捕获蚊虫 3亚科 ,8属 32种。共计 5 813只。思茅市南岛河村周围优势蚊种为骚扰阿蚊 ,占捕获总数的 2 8.95 % ,其次为园斑伊蚊占 17.2 7% ;思茅城区及其附近致倦库蚊占总捕获数的 5 7.0 % ,为城区及其附近优势蚊种。结论 :查明了思茅市蚊虫种类及分布 ,可为有效的开展该地区蚊媒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华按蚊是广布我国的蚊种,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媒介。研究中华按蚊的生活周期,观察生命表特征,对制定合理的防制措施,有其理论意义。材料和方法以实验室第19代中华按蚊(福州株)为材料,在26±1℃、RH75~80%条件下观察。投卵于盛有脱氯自来水的面盆中,孵化后将幼虫移至瓷盆饲养,化蛹后吸入小酒杯,放入蚊笼,逐日记录孵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