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2.
目的: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为RNA干扰介导基因治疗的体内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接种于20只裸小鼠右侧胸壁乳垫下,移植细胞总数为1×10^6/只。观察肿块生长情况,至30天牺牲荷瘤鼠,切除肿块作病理切片。结果:接种后第10天在接种部位可见结节,肿瘤移植成功率(成瘤率)为95%(19/20)。切除肿块病理学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该方法建立的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成功率高,肿瘤符合人乳腺癌特性,为研究人乳腺癌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体内连续筛选法建立可视化乳腺癌肝转移裸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整体可视化原位乳腺癌肝转移模型,实时观察乳腺癌发展、转移的规律,为研究乳腺癌肝转移的机制以及治疗提供一种更好的动物模型.方法 利用pEGFP-N1表达质粒转染乳腺癌高转移亚系MDA-MB-231细胞,经稳定筛选后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乳腺癌细胞株pEGFP-MDA-MB-231细胞.利用pEGFP-MDA-MB-231癌细胞株通过体内连续传代,建立乳腺癌高肝转移模型,并借助整体荧光成像系统采集、分析乳腺癌细胞发出的荧光信号,实时观察乳腺癌细胞在裸鼠原位生长及肝转移情况.结果 乳腺癌细胞pEGFP-MDA-MB-231稳定、高效表达EGFP,通过体内连续筛选法建立乳腺癌原位接种模型后,第1代、第2代、第3代原位接种模型的肝转移率分别为20%、80%、100%.并通过常规病理学方法验证了可视化模型的可靠性.结论 利用稳定转染的乳腺癌pEGFP-MDA-MB-231细胞通过裸鼠体内连续筛选可以建立高效、相对特异性的整体可视化原位乳腺癌肝转移模型,为研究乳腺癌肝转移的机制及治疗提供一种更可靠有效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BALB/c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方法以BALB/c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腹腔脾脏内(分为保脾组和切脾组)、直肠粘膜内注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0.2ml(浓度为1×107 ml),观察小鼠平均生存期、成瘤情况、肝转移率、肝脏转移肿瘤大小和其他脏器的转移情况。结果这3种方法均能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切脾组小鼠平均生存期为(28±5)d,肝转移率为100%,均有肺、胃、膈肌转移及腹水形成,保脾组小鼠平均生存期为(30±5)d,肝转移率为95%,均有肺、胃、膈肌转移及腹水形成;直肠黏膜内注射组小鼠平均生存期为(20±5)d,肝转移率为30%,无肺、胃、膈肌转移及腹水形成。结论保脾组和切脾组比直肠黏膜注射组的成瘤率、转移率更高,小鼠平均生存期较长,同时也增加了其他脏器的肿瘤转移率,建模更稳定,观察期能更好地完成各项指标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化疗联合经皮穿刺无水乙醇瘤内注射(PEI)治疗乳腺癌伴肝转移的疗效。方法:15例均为乳腺癌术后并确诊有肝转移,给予化疗(TP方案):紫杉醇135 mg/m2,第1天,静脉输注;顺铂40 mg/d,第2~4天,静脉输注。28 d为1周期,均用4疗程以上。同时化疗前、后肝转移瘤灶给予彩超引导下PEI治疗,每个病灶最少2次,最多4次。结果: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有效率100%;均存活6个月以上,10例病死患者中最长存活22个月。不良反应为食欲低下、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功能一过性异常和穿刺部位疼痛。结论:PET和TP方案静脉全身化疗对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去卵巢裸鼠人乳腺癌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雌激素皮贴刺激的方法,建立去卵巢(模拟妇女绝经后)裸鼠人乳腺癌移植模型,并探讨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16只裸鼠切除卵巢后,背部给予雌激素皮贴,再接种雌激素受体阳性(ER )的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观察肿瘤块生长情况,30天后处死荷瘤裸鼠,切除肿块作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接种后第4天即在接种部位可见结节,4周后肿瘤块平均表面积为(10.0±2.1)mm2,肿瘤移植成功率(成瘤率)为75%(12/16).病理学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表达呈阳性.结论:该方法采用了外部给予雌激素皮贴,刺激肿瘤的生长,成瘤率较高,且操作简便,成功的建立了去卵巢(绝经后)裸鼠人乳腺癌移植模型,经实验证明肿瘤可保持人乳腺癌生物学特性,为研究妇女绝经后雌激素依赖性乳腺肿瘤的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工具. 相似文献
7.
陈中皓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9)
目的 总结探讨乳腺癌术后肝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的全身化疗(19例)和全身化疗+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15例)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34例患者中,经治疗有效17例,其中单纯全身化疗组有效8例(42.1%),全身化疗+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组有效9例(60.0%),全身化疗+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组有效率高于全身化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4例患者的随访期截止2010年3月,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4~58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38.5%、19.1%和14.8%.结论 对于乳腺癌术后肝转移的患者,采取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HOXB6在裸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抑癌机制及其前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质粒pcDNA6-HOXB6转染的HT29大肠癌细胞株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即HOXB6组和对照组.制模30 d后观察两组间转移瘤形成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HOXB6组平均体质量、肝质量、肝转移评分及血性腹水生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0.04 g与23.08 g,P<0.01;1.54 g与2.22 g,P<0.01;0.60与3.80,P<0.01;0与80.0%,P<0.05);两组生存曲线分析显示,HOXB6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XB6可抑制裸鼠大肠癌肝转移的形成,且可作为肿瘤转移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TACE)在乳腺癌肝转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分别采用全身化疗(化疗组)32例、TACE(栓塞组)13例及两者联合治疗(联合组)23例,比较3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41.18%,化疗组的有效率为43.75%,栓塞组为7.69%,联合组为56.52%;联合组的疗效优于栓塞组(P<0.01),但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全组总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其中化疗组与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均为19个月,而栓塞组为13个月,3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及肝功能损害。结论:全身化疗联合TACE在乳腺癌肝转移中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理想的小鼠人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建立方法和移植瘤生长检测方法。方法将小鼠人胰腺癌皮下移植瘤制成瘤体,原位包埋于健康的BALB/c雌性小鼠胰腺尾部被膜下,20只小鼠均接种成功,建模4周后应用MicroPET检测小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MicroPET检测显示所有小鼠人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均建立成功,成功率为100%;检测到肿瘤对18FDG的平均标准摄取值为(4.30±0.35)。结论瘤体原位包埋法是建立小鼠人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较理想的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MicroPET是检测移植瘤生长情况的可靠辅助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胰腺癌动物模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裸鼠移植模型研究雄激素阻断对人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的影响,并初步探索肿瘤转移过程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40只裸鼠随机平分为两组,一组裸鼠手术切除睾丸以阻断雄激素的分泌,另一组为正常对照。心脏注射绿色荧光蛋白和荧光素酶双标的人前列腺癌细胞PC3-Luc-GFP,剂量为1?06/50礚/只,制备实验用骨转移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人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的建立;将发现转移的骨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分析,并分离转移模型中CTCs,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TC中转移相关分子RANKL 和TOPK的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了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切除睾丸组的骨转移发生率为2/13=15.4%,而正常对照组的骨转移发生率为5/14=35.7%,两组间有显著差别;CTCs中RANKL 和TOPK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原始的前列腺癌细胞。结论 在裸鼠移植模型中阻断雄激素能显著降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CTC的转移能力高于原始的前列腺癌细胞。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strep tavidin-Peroxidase,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2例乳腺癌组织的VEGF表达.结果:VEGF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阳性表达20例(62.5%),在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阳性表达2例(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肿瘤大小与VEGF的阳性表达呈密切正相关(P<0.01).结论:VEGF表达的增高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促进作用,可作为衡量肿瘤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眼葡萄膜转移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400例乳腺癌中2例眼葡萄膜转移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治经过及预后等资料。结果2例均以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行眼底检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均为单眼脉络膜转移(发现率为0.08%)。例l在乳腺癌确诊前发现眼转移,例2在乳腺癌术后第4疗程辅助化疗期间发现眼转移。2例患者在治疗期均未见其他部位转移,予以TEC方案化疗后眼部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眼葡萄膜转移可发生在乳腺癌的各期;及时发现与诊治,可有效控制病变进展,保护视力和改善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尤其是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眼部症状时应行眼部检查。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的病理组织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理组织学特性。 方法 对 335例行结直肠癌切除的患者作回顾性调查 ,将有肝转移者的病理组织学参数与无肝转移者对比。 结果 本组 4 1例 (1 2 % )有肝转移。有肝转移者与无肝转移者下列因素的百分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肿瘤大小超过 6cm(5 1 %vs2 8% ,P<0 .0 1 ) ,肠系膜浸润 (98%vs 6 6 % ,P <0 .0 1 ) ,淋巴管浸润 (34 %vs1 5 % ,P <0 .0 1 ) ,静脉浸润 (2 4 %vs3% ,P <0 .0 1 ) ,和淋巴结转移 (85 %vs 39% ,P <0 .0 1 )。多元回归分析提示 :与肝转移有关的独立因素是肠系膜浸润、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的精确度最高的是静脉浸润 (88% ) ,最低的是系膜浸润 (4 1 % )。在 98例有肠系膜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 ,有肝转移者与无肝转移者静脉浸润次数的差异非常显著 (2 6 %vs 6 % ,P <0 .0 1 ) ,肠外淋巴结转移次数的差异显著 (6 8%vs 4 7% ,P <0 .0 5 )。 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重要因素是肠系膜侵润、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其决定因素是静脉浸润和肠外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裸鼠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模型血清及移植瘤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接种于裸鼠直肠黏膜下,建立裸鼠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模型。120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A组(直肠癌模型组)采用二甲基肼注射+SW480种植,B组(二甲基肼对照组)采用二甲基肼注射,C组(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ELISA检测血清E-cad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RT-PCR法检测种植瘤组织中E-cad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A组裸鼠的血清E-Cad含量为(19.48±1.25)mg/L,明显高于B组裸鼠和C组裸鼠的血清E-Cad含量(2.36±0.18mg/L和2.15±0.12 mg/L)(t=8.28,9.01,P0.05)。发现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裸鼠血清E-Cad含量,明显高于未发现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裸鼠,差异有显著性(t=10.28,P0.05)。A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Cad蛋白的表达强度弱于B组和C组(t=9.81,7.69,P0.05)。A组中,有侧方淋巴结转移发生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Cad蛋白表达强度较未有侧方淋巴结转移发生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t=9.36,P0.05)。A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Cad mRNA表达明显下调,与B组和C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A组中发现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Cad mRNA表达强度明显下调,与未发现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裸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85,P0.05)。结论血清E-cad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直肠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同时直肠癌组织中E-Cad蛋白和mRNA表达减弱或缺失,导致癌细胞间粘附性降低,促进癌细胞获得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膜突蛋白与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转移与非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以及不同转移潜能人乳腺癌细胞系中膜突蛋白的定位及表达;应用RNAi技术结合体外侵袭运动实验,探讨膜突蛋白缺失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膜突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与细胞质,且在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17.53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膜突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转移潜能呈正相关。此外,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膜突蛋白表达缺失显著抑制了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且对侵袭潜能高的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更为显著。膜突蛋白缺失后,细胞中MTDH mRNA与nm-23 mRNA水平明显降低;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E-cadherin和MMP-9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膜突蛋白高表达与乳腺癌转移潜能增强呈正相关,可能通过影响MTDH和nm-23表达、增强上皮间质转化、增加MMP-9分泌等来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小鼠转移性乳腺癌的发展与肺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动态检测小鼠移植性乳腺癌细胞DNA 数(DNA index,DI),S期细胞百分率(S-phase fraction,SPF),DNA倍体,并分析上述3种指标与移植天数及肺转移的关系。结果:(1)SPF随移植天数增加而减少,二者间呈负的直线关系(r=-0.611,P=0.014)。(2)肺转移前后DI有显著性差异,肺转移前DI高于肺转移后DI。(3)小鼠移植瘤的DI与移植在数间无直线关系,但存在一个趋势即自移植后第10日起DI于上升趋势直至第36天,而后逐渐下降至实验结束。(4)肺转移前后SPF无显著性差异。(5)DNA倍体在肺转移前多表现为二倍体,在肺转移后表现为异倍体,后期又表现为二倍体。结论: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小鼠移植性乳腺癌生长与肺转移的关系对临床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