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的关键在于“得气”与“谷气至”。“谷气至”亦叫“气至”。一般都认为“得气”就是“谷气至”。对此说,笔者不敢苟同。故不揣谫陋,试谈看法。根据《灵枢》旨意及临床体会,余认为“得气”与“气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行针过程中前后两个不同阶段患者与医者的不同感觉,最终体现在疾病的转归上。下就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谬误之处,望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2.
科学上的概念应当反映科学研究对象的本质。但是事物的本质不是一下子就能认识得到的。所以,概念和事物的本质不相适应的现象是经常可以见到的。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的认识不断地发展,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概念的辩证法。为了保证思维的确定性和首尾一贯性,要求概念要明确,内容要确定,要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且事物内部总是包含着矛盾的,因而反映它们的概念也应包含着内在的矛盾运动。本文着重讨论中医“虚证”和“实证”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3.
当阅读了国内某些医学院校编写的人体解剖学讲义后,曾经发现,在叙述一些脏器时,经常使用“浅面”和“深面”这两个名词去解释问题。我认为这两个名词的概念是错误的,是不科学的,作为方位用语也是很不恰当的。现在,姑且不谈这两个名词是否正确,我们必须前先认识“浅”和“深”  相似文献   

4.
近日,北京的一些营销专家,对美国进口的鼻粘膜抗菌剂“菩闻喜”进行“诊断”,发现这个产品依靠“概念、传播和扎实的管理及新的市场营销手段”获得了局部市场的胜利。产品要从三个方面应对市场周晓文(盛世旗舰团队策划总监):一个产品上市要解决3个问题:概念、渠道、传播。从“菩闻喜”来看,现在正在不断完善这些东西。首先,产品的概念符合一般常识。产品概念一般来源于产品机理、功效。概念表述要符合消费者的一般常识和思维习惯,不能过于新颖或怪异。“菩闻喜”拥有一个明确而且简单的概念—一天只点两滴,远离病毒侵害。谁都能听懂并记住这…  相似文献   

5.
“证”“症”二字是明以后中医文献的常见字形,也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概念。近年来,在一些新编出版的中医资料中,不少学者提出了“证”“症”本质有别,二者不可通用的观点。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目前,对“症”“证”二者的概念,在中医界尚无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以至”和“以致”这两个词都是连词 ,都用在下半句的开头 ,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的结果 ,但这两个词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区别。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致”是招致、导致、达到的意思 ;“至”是“到”或“直到”“极 (最 )”的意思。“以致”句强调下句是上句的结果 (多指不好的结果 ) ,可以改换为“因为”和“所以”连成的因果关系的复句。如 :“由于对病人没有做全面的检查 ,以致做出错误的诊断”。“以至”意思是“一直到…” ,表示递进 ,即事物在数量、范围及程度上的扩大和延伸。如 :“每一个关心科学事业发展的人 ,早晚总会认识到科…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研究》2014,(6):296-296
“黏”与“粘”在使用中容易混淆,是常有的事。根据第5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注解,这2个字是有区别的。这2个字不仅读音不同、字形不同,用法也有差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将“粘”标为动词,“黏”标为形容词。表示动作,用“黏”的东西使物体连接起来,应选择“粘”,如粘信封、粘连、粘附;像糨糊或胶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用“黏”,如黏附分子,这胶水很黏,麦芽糖黏在一块儿了。  相似文献   

8.
探讨“已病”“未病”涉及的多个层面:一是文意,二是标准,三是未病与亚健康。文意问题涉及对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界定;标准问题解决的是诊断、判断的依据,中西医学两个参照系的并存,使得“标准”不再是唯一,两个标准的碰撞不可回避;“未病”与“亚健康状态”的纠结,潜藏着中西标准的碰撞与混淆,折射出中医向现代医学标;位靠近并寻求苟且认同的负面效应、对以上问题厘清的过程,呈现了对中西两个医学体系深层关系及处理二者关系思路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以历代中医学权威著述为依据,对“通法”的涵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认为“通法”是一个外延较广的概念,它广泛地体现于许多治法中。它与“通下法”是外延并不相等的两个概念。“通下法”仅仅是“通法”的一种,二者的关系属于主从关系。前者是从概念,后者是主概念。二者含义不容混淆。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出现的对中西医结合认识的悲观化倾向和概念上的混乱,着重从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和中西医结合的可行性两个方面强调中西医结合并非“医学乌拖邦”,而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深化对结合概念上的理解探求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并提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仅刑法中有“非法行医”的概念,而行政法和民法中尚未明确。近年来,由于医生执业政策的逐步放开,涉及“非法行医”的案件报道屡见不鲜。但是,在不同法律层面,我国社会公众及各界人士对“非法行医”这一概念的界定却存在很大差别。在我国,仅刑法中有“非法行医”的概念,而行政法和民法中则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医院管理学文献在《中图法》三版 R 类中无此类目的设置,以及类分该文献后归类于 R197类目所造成的歧义及不当等问题,从概念的定义、内涵与外延上分析了“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与“医院管理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而确定不能把两类文献分在一个类目中。并通过对采用组配号分类法的分析,说明了其局限性。从而提出了在《中图法》R 类中要给“医院管理学”文献增设新类目,突出其级位的建议,以适应类分文献的需要和符合《中图法》体例科学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同时提出了“杂气”与“疠气”这两个概念。后世不少医家以为“杂气”、“疠气”名异而实同,相延至今,似成定论,近年出版的《温疫论评注》、《中国医学大辞典》等书亦然。笔者通过重温《温疫论》,认为吴氏所论仅在阐其异,并未言其等,所谓“名异实同”实非吴氏本意,有必要重新认识。现根据原文中有关内容,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从人性假设看“非指导疗法”与“无为”思想的共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系统理解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与老子“无为”思想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非指导”与“无为”这两个概念关于人性假设的共通性。比较分析的过程建立于这样一个平台:“非指导”与“无为”概念都可以用来作为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指导思想与方法技术。罗杰斯“非指导”方法所蕴含的人性假设是指某种先天的“自我实现”的倾向,即每个人都有自我指导、自我成长的能力,无需他人过多的指导;而老子“无为”所蕴含的人性假设是指某种后天生活之中的本然状态,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来面目,不应该受到任何干扰。  相似文献   

15.
<正> 《温病学》(1979年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认为:“温病是由温热病邪引起的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疾病”,笔者认为此说作为“温病概念”不够全面,难以概其全貌。“概念”,在《辞源》中解释为:“就种种观念,概括其相类似者,而成一共同之观念也。”就温病的概念来讲,也当从多种类型的热性病中,找出其相类似的特点,以概括之,至于这“相类似点”从什么角度去寻求、去归纳?笔者认为,当从病因和临床表现两个大的方面去考虑。一、就病因而言,温病的病因应以“感受温邪为主因”作为温病的“相类似点”概括之。因为温病的病因,就目前讲,仍跳不出“外感不外六淫”  相似文献   

16.
“气”的实质是什么?中医学在怎样的意义上使用“气”这一概念?这是陈守中同志在《试论“气”的多义性》一文中与我商榷的两个关键问题,下面我就围绕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辨病”论说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一般都认为亚健康是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但有些学者却强调亚健康也是疾病。其实这二种提法并行不悖。因为日常生活中“病”的概念非常广泛,人们有时从“症”论病;有时从“证”或“征”论病;中医大多数场合是“症、证”合参论病。人们称谓的“疾病”有3类不同的概念。理解了3类“疾病”概念,那么亚健康是否为“疾病”的争论就显得无足轻重。借助3类“疾病”概念,能较通俗地界定已病(狭义疾病)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为临床医学充实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X综合征”的本质与编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中不断出现X综合征这一概念,一些医院的病案中也时有“X综合征”这一诊断名称出现。由于涉及该名称的疾病有三种,对此概念不明确而混淆使用者在临床上并不鲜见。作为编码员,有必要认识不同X综合征本质上的差异以确保疾病编码的无误。  相似文献   

19.
张启明、张珍玉二同志在《论阴精阳气与西医理论的相容性》(《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 0 0 3年 4期 ,以下简称“张文”)一文中 ,讨论了他们定义的两个“内涵明确的新概念”———“阴精”与“阳气” ,说“它们既具有传统意义上阴精与阳气的基本特征 ,又与现代西医理论相容”。实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理解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与老子“无为”思想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非指导”与“无为”这两个概念在目标追求的共通性。比较分析的过程是建立于这样一个平台:“非指导”与“无为”概念都可以用来作为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指导思想与方法技术。关于目标追求,“非指导”主张将价值观建立在自己的真实体验之上,“无为”主张消除一切有违本性的价值观规定,按照自己的本然状态生活。简言之,前者是要“自立”,把自己从他人的世界中独立出来:后者是要消融自我,完全进入自然,与自然一同化演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