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脑外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约占所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0.4%~2.0%,好发于海绵窦和中颅窝。由于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As)术前诊断较困难,术中易发生出血及海绵窦区复杂的神经血管结构,长期以来,对它的诊治一直是神经外科界的难题之一。我院1990~2002年收治17例CSHAs,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鼻-鞍区外侧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伴海绵窦侵犯的垂体生长激素型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经鼻-鞍区外侧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3例伴海绵窦侵犯的垂体生长激素型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3例。9例(69.2%)达生化缓解标准。3例术后未缓解,接受放疗(14 Gy),其中1例获得缓解。术后平均随访28.3个月,1例术后生化缓解,但肢端肥大症复发;复查MRI显示,1例次全切除出现肿瘤复发;随访期间无死亡。结论经鼻-鞍区外侧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伴有海绵窦侵犯的垂体生长激素型腺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经硬膜外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告18例海绵窦肿瘤的经硬膜外入路显微外科治疗的经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4 ̄1998年8月经硬膜外入路切除18例海绵窦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全部肿瘤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45%颅神经症状得到改善,45%颅神经症状同术前,10%颅神经症状加重,11%术后出现新颅神经症状。随访2月至48月(平均24月)无复发。结论 海绵窦肿瘤可采用单一硬膜外入路  相似文献   

4.
海绵窦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3例海绵窦肿瘤,包括6例垂体腺瘤、5例脑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和1例脊索瘤,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突眼、眼球活动障碍和内分泌紊乱。CT和MR对确定肿瘤是否侵入海绵窦内具有重要意义。13例肿瘤分别经海绵窦外侧壁、上壁和内壁切除,无手术死亡。5例发生颅神经损伤(38.5%)。作者介绍了手术方法及防止术中出血和颅神经损伤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海绵窦显微外科相关三角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为海绵窦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在6~20倍手术显微镜放大下,对20例成人头颅进行了海绵窦12个三角解剖学测量。结果测量了上壁4个三角,外侧壁6个三角,后壁2个三角,通过这些三角所显示海绵窦内结构及腔隙的范围。结论应用这些三角解剖学测量可指导与海绵窦相关的手术,安全切开海绵窦上壁、侧壁、后壁,不损伤重要神经和血管  相似文献   

6.
颅底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以及术后重建的方法。方法 将颅底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按照肿瘤主体累及的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部分辅以内镜切除肿瘤,应用钛板修复颅底骨缺损,近手术区域筋膜、骨膜瓣翻转和背阔肌游离肌皮瓣移植血管吻合修复术后颅底和颅颌面的脑膜缺损和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43例,肿瘤全切除32例,近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40例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主要为颅神经损伤6例。术后门诊随访30例,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9个月,复发3例,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颅底沟通肿瘤的外科治疗较复杂,选用个性化的手术入路,精细的显微操作,配合使用内镜,加之可靠的颅底修复与重建,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上颌窦-翼腭窝-海绵窦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上颌窦-翼腭窝-海绵窦手术入路相关结构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共20侧,完全模拟该手术入路,对入路相关解剖标志进行了详细地显微解剖、观察、拍摄、测量和统计.结果上颌窦后壁与翼腭窝区结构复杂,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经过,是颅前、中窝与鼻腔、窦肿瘤互相蔓延的通道.该入路可较好地显露海绵窦前外侧相关的结构.结论该手术入路是海绵窦入路的一个特殊方法,拓展海绵窦手术入路的路径,为利用颅底硬膜外间隙进行入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绵窦(cavemous sinus,CS)常用三角的解剖结构,为CS病变直接手术提供安全入路。方法显微镜下对15例成人头部标本的CS常用三角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CS上壁内有内侧三角和动眼神经三角;外壁内及其附近有旁内侧三角、Parkinson三角、前外侧三角、前内侧三角、Glasscocki角和Kawase三角;后壁上有下外侧三角和下内侧三角。在10个三角中,上壁的内侧三角和外壁的Parkinson三角能暴露的CS结构最多,此二者结合起来几乎能显露CS的所有部位和结构。结论(1)CS三角为其病变直接手术提供了既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又能进入CS内的安全手术入路;(2)最常用的是内侧三角和Parkinsoni角;(3)Kawase三角是经颅中窝进入颅后窝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CH)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SCH的影像表现,其中男3例,女14例,平均47.4岁;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8例行CT检查,其中3例加做CT增强扫描.结果 17例CSCH的影像表现如下:(1)常见于中年女性,呈"哑铃形"或"葫芦状",边缘清晰,有占位效应,很少出现瘤周水肿、瘤内出血及钙化.(2)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T2WI高信号及出现延迟强化效应为其特征.(3)CT表现为高密度,明显强化.可有临近骨质的压迫性吸收,无骨质增生.(4)DSA显示血管正常或出现静脉期染色.结论 CSCH有比较典型的影像表现特点,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33  
目的:阐述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As)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至2000年收治20例CSHA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献。结果:20例CSHAs占同期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16.3%。临床常见表现为视力丧失、复视、头痛、面部麻木和眼外肌麻痹。术前以CT和MRI为主要诊断方法,但缺少特征性表现,误诊率达38.9%。20例患均经改良翼点开颅伴(或)不伴眶颧弓切断,其中经硬膜外入路取瘤13例,经硬膜下入路7例。经硬脑膜外入路和硬脑膜下入路肿瘤全切除分别为12例(92.3%)和0,不全切除分别为1例(7.7%)和7例(100%)。平均随访3年,硬脑膜入路组全部有改善,无肿瘤复发。硬脑膜下入路组无改善和加重各40%和60%。肿瘤不全切除肿瘤增大2例,不变或缩小3例,其中2例术后曾放疗或伽玛刀治疗。结论:对中年女性患海绵窦内肿瘤,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经颅底开颅和硬脑膜外入路切除CSHAs应为首选方法,不全切除术后可辅以放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1.
海绵窦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海绵窦肿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38例患者经CT 及MRI诊断为海绵窦肿瘤.采用改良翼点入路、于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31例(81.6%)肿瘤达全切除,5例(13.1%)获次全切除,余2例(5.3%)为部分切除,术后1例(2.6%)死亡.术后头痛及海绵窦综合征症状有所改善.肿瘤标本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分别为脑膜瘤、神经鞘瘤、海绵状血管瘤、垂体腺瘤和胆脂瘤.33例随访8月~12(平均3.6)年,3例肿瘤复发,4例无变化或略有缩小.对其中的4例行放射外科治疗.结论 MRI是诊断海绵窦肿瘤的最佳检查方法,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本类肿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6月至2010年7月以来收治的13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仅行开颅探查术,其余11例行手术切除,肿瘤均完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视力改善者3例,5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其中3例伴有外展神经麻痹,4例出现手术同侧面部麻木.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成功切除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并减少神经损伤的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13 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 patients from June 2000 to July 2010 were analyzed. Results Exploratory craniotomy was used for 2 patients,the tumor was totally removed in 11 patients. There was no postoperative death. There were 3 patients having improved eyesight.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oculomotor nerve palsy in 5 patients including abducens nerve palsy in 3 patients, and facial paralysis of ipsilateral side in 4 patients. Conclusions Through reasonable approach,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 could be totally removed with low complication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