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钟敏  魏林林  陈生  叶兵 《光明中医》2006,21(7):86-8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中药肺胀方口服及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血气分析、血常规、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上述多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咳痰消失、肺部哮鸣音消失和动脉血气分析恢复正常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可以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4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诊断的患者,采用动态随机化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滴,比较2组动脉血气分析及心率、呼吸变化情况,入住ICU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进而评价参附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动脉血气分析及心率、呼吸频率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但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在入住ICU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上,明显少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8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1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血气分析、肺功能、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治疗组上述多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后14 d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和血气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咳喘、紫绀、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均得到更为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AECOPD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需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疗程12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前白蛋白(PALB)、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医学科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48%(P0.05);治疗组hs-CRP、PALB、Pa O2/Fi O2、Pa O2、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医学科时间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机械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氧疗、抗炎、平喘、解痉、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周,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常规治疗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性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血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7、10 d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及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73.71%(P0.05);两组治疗后WBC、PCT、hs-CRP、Pa O2、P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阳虚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可降低患者的炎性指标,改善氧分压,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宣肺运脾,益肾活血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肺脾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慢阻肺2号方口服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6 min步行实验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肺功能、6 min步行实验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运脾、益肾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较单用西药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相似文献   

15.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