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治疗高龄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高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直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先予以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然后待病情稳定后再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及体温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及体温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腹腔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肝脏损伤和气胸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可显著缓解高龄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后期在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实施胆囊切除术创造有利条件,避免施行急诊胆囊摘除手术从而降低患者的各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引导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方法:100例急性结石梗塞性胆囊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三维超声引导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肝生化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超声引导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结石梗塞性胆囊炎患者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3):548-550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医汤剂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在临床应用的效果以及临床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将研究对象分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汤剂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的疗效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愈率也显著升高,两组在缓解率和治愈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中西医联合用药能快速缓解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同时也能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行西医手术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辅助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减压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方法 对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辅助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减压治疗,并评估疗效.结果 除了3例中转开腹治疗外,97例患者均治愈.结论 中西医结合辅助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减压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急性胆囊炎的死亡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治疗高龄急性重症胆囊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急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序贯腔镜胆囊切除治疗高龄急性重症胆囊炎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伤害小、治疗及时及临床症状改善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的护理方法。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将PTCD套管针经皮经肝穿刺左或右肝内胆管,留置7F外引流管持续引流,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54例患者,52例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引流后患者全身症状和体征迅速好转,胆红素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置管3 d~18个月,其中引流管脱落10例,胆漏并发胆汁性腹膜炎1例,胆管内出血5例。结论超声引导PTCD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全面严密细致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的胆囊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PT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发症、死亡率、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TGD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且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抢救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高龄患者的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风险。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胀陛胆管炎患者20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先减轻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胆管内的压力,在施行二期手术,解决胆管的阻塞问题。结果:通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手术风险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下降。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用于抢救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观察床边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介入结合抗菌药物注药冲洗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平顶山第五人民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接诊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急诊患者 72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对照组(36 例)和观察组(36 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引流术及手术前后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经腹彩色多 普勒超声导引下行穿刺抽脓、抗菌药物注药冲洗及置管引流。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100.00 %)及并发症发生率 (0.00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 %,2.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床边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 除了可以提高术野清晰度,帮助医师掌握病情,还能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细针抽吸、注药冲洗、置管引流技术介入 治疗,手术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应用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0月至2011年6月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9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4例,急性单纯性胆囊炎7例,胆囊息肉9例共49例患者的治疗。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5min,术后6-24h下床活动,1-3d排气,平均住院5d;术后切口感染1例,胆瘘1例,经对症处理痊愈出院。结论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且规范手术操作的条件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化脓性胆囊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老年化脓性胆囊炎及12例厚壁型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两组病例临床表现类似.26例老年化脓性胆囊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主要为胆囊壁弥漫增厚,边缘模糊,16例壁内可见间断或连续的低回声带、小片状无回声区;16例胆囊腔内可见点状、絮状物回声;14例显示胆囊壁内点状或短线状血流信号.12例厚壁型胆囊癌均表现为胆囊壁局部增厚,轮廓不清,肝内转移灶7例及肝内胆管扩张7例,10例显示胆囊壁内血流信号丰富,分布杂乱,可见异常小动脉绕行或穿行.结论:老年化脓性胆囊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异性,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助于与厚壁型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8例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胆囊造瘘术治疗,观察组采取PTGD,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97.96%,高于对照组81.63%,死亡率2.04%,低于对照组18.3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PTGD治疗,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胆囊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 8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明显胃肠道远期并发症。其中发生切口感染5例,腹腔镜手术后,因钛夹脱落致胆囊管残端瘘1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11 d后闭合,腹腔镜手术无肝外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于术后1 a和3 a出现与术前相当的右上腹疼痛不适,B超和再次手术证实为术后残余胆囊,经二次手术摘除。结论手术切除胆囊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预后好,无明显手术严重并发症。但应注意预防残留胆囊和意外胆囊癌的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3孔打结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9年2月128例腹腔镜下行急性胆囊炎胆囊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均顺利完成LC,无中转开腹,其中5例胆囊大部分切除后加腹腔引流,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5例CT定位经肝皮穿刺引流结合柴胡舒肝散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患者在CT定位下经皮肝穿刺,抽吸囊液,注入无水乙醇,结合柴胡舒肝散治疗。结果:经临床疗效评价,痊愈31例,显效17例,有效7例。结论:CT定位经皮肝穿刺引流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肝囊肿临床疗效明显,对患者痛苦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该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这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腹痛的缓解时间为(11.2±2.3)d,住院时间为(23.7±3.4)d,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为(15.7±3.0)d;观察组采用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腹痛的缓解时间为(5.9±1.7)d,住院时间为(19.5±2.3)d,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为(8.4±2.1)d;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死亡率为30.00%,治愈率为70.00%;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死亡率为13.33%,治愈率为86.6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本组3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均为手术治疗,分别行胆囊切除术、造瘘术以夏胆总管引流术等等。根据术后的病理报告显示: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有21例;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有8例;胆囊穿孔患者9例。结果:经过手术治愈,配合综合性的护理,37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好转,并最终治愈出院,1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同时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加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工作,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住院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8例,行开腹胆囊切除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小,且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费用较高,临床医师应提高手术操作能力,减少对患者的副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疗法联合西药复制经皮肝胆囊穿刺减压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治疗的8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和中医组各43例)。西医组用西药辅助经皮肝胆囊穿刺减压术,中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9.07%(34/43),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肿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例数均少于西医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西医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较好,能缩短疗程和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顺利完成手术44例,3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见的肝外胆管损伤、胆漏、膈下、肝下间隙脓肿、胃肠道损伤、肠瘘及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均未发生,未出现死亡病例,所有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恰当的手术时机,娴熟的手术技巧,术中仔细操作,适时中转开腹,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