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医院药房快速配药系统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沈烽  张健  陆晓彤  刘佳 《中国药房》2005,16(1):30-32
目的 :为我国医院药房配 -发药模式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快速配药系统的流程进行分析 ,并对快速配药系统与传统配 -发药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结果 :快速配药系统能提高配 -发药速度和准确性 ,改善药学服务质量。结论 :快速配药系统更适合大规模的医院药房配 -发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速发药系统(high-speed drug delivery system,HDDS)在门诊药房自动化调配中的应用及其工作效率,以缩短患者候药时间.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现有的高速发药系统和快速发药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其与自动化调配流程进行比较;并统计90个工作日内,两种调剂模式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等候时间;应用"五点尺度"法,分析调剂药师对两种调剂模式的满意度.结果:结果发现与快速发药系统相比,患者等候时间缩短了80.34%~89.59%;药师对调剂模式的满意程度提升了33.82%~48.13%;在调配高峰时间段,高速发药系统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3.56%~41.21%.结论:整体而言,高速发药系统的工作流程得到明显简化,节约了工作成本;鉴于医院药房正处于自动化升级改造阶段,以快速发药系统为主,结合高速发药系统的工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于西全  方婕  王祖斌 《中国药业》2013,22(13):51-52
目的优化医院门诊药房调剂模式,改进调剂程序,缩短患者候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现场考察省内医院门诊药房高峰时段患者候药时间,咨询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员配备管理、人均处方量等。结果13家三甲医院门诊药房调剂模式不尽相同,有刷卡语音叫号模式、预配候取模式及传统取药模式。患者等候取药时间及药师调配的处方量有显著差异,人均处方量最多330张,最少100张,平均207张;患者候药时间最短3.40 min,最长20.22 min,平均10.15 min。结论调剂模式、发药设备和人员管理直接影响患者候药时间及药师的发药质量和工作效率。先进的发药设备及人员绩效管理等优化调剂模式值得在门诊药房推广。  相似文献   

4.
我院门诊西药房配-发药模式介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卢秉忠  杨威  黎曙霞 《中国药房》2003,14(11):661-662
目的 :探讨大型医院集中式门诊西药房的配 -发药模式。方法 :推行药签配 -发药系统。结果与结论 :配 -发药是药房的核心工作 ,应用相宜的计算机系统及合理调配人力后 ,可达至配药信息零差错、药剂员不手写、病人取药零等候、简明发药交代、药品信息管理及药剂员工作量统计自动化 ,提高了配 -发药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东萍  丁英儿 《海峡药学》2005,17(5):201-203
目的本文就我院调剂工作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几个改进方案,为与我院类似的医院药房配发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对改进后的流程进行分析,并对改进后的配-发药模式与原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后的配-发药模式能提高配发药速度和准确性,改善药学服务质量.结论改进后的配-发药模式更适应新时期医院药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陈燕华 《中国药房》2015,(7):949-951
目的:建立由多个药房组成的门诊药房管理模式。方法:在我院由1个门诊药房改为4个楼层药房的要求下,分析药房原有流程的缺点,建立门诊药房新流程,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新型分药房发药模式。结果:原有的1个门诊药房无法满足患者就近取药的需求,原有的收方、发药流程致患者的排队时间较长,且易致发药差错、工作量分配不均;新建的门诊分药房采用取药刷条码报到及预摆药模式,患者可自主选择取药楼层,可合理分流患者,改善取药环境,简化收方发药流程,系统自动判断皮试处方。与旧模式相比,采用新模式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从原来的平均10~15 min缩短为5 min(占90%),减少了取药差错,各窗口工作量相对平均等。结论:建立的门诊分药房发药模式提高了药房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智能快速发药机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药房应用的背景、准备、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该院门诊药房引进智能存取机和快速发药机,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对接,进行预配候取调剂模式,初步实现了门诊药房调剂工作信息化、流程化、自动化,简化了调配环节,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药师体力劳动,减少了调配差错,大幅缩短了患者排队取药时间,减少了医患纠纷发生的机会。认为智能快速发药机的应用和预配候取调剂模式有利于创建自动化智慧药房,不仅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还能适应医院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覃逢超  陈楚雄  梁丹 《中南药学》2011,9(9):713-715
目的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和药学服务水平。方法通过调整发药窗口数及配-发药人员比例,推行药品标签配-发药系统,使用电子屏幕引导患者取药,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优化门诊药房的服务流程。结果缩短了患者取药等待时间,提高了发药质量,加强了药学服务。结论我院门诊药房服务流程的改进取得了明显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我院门诊西药房柜台式配-发药模式的运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门诊西药房柜台式配.发药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方法:从柜台式配一发药模式在我院门诊西药房运行一年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柜台式配.发药模式使药师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结论:柜台式配-发药模式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较好的药房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进智能快速发药机建立门诊药房自动化快速发药体系对门诊药房调剂工作的影响。方法:结合实际抽样组成两组样本,即智能发药机组和传统人工发药组;比较两组样本的发药平均取药时间和药房服务的满意度及发错药等发生情况,以期建立一种提高药师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减少药房差错率并提高患者对发药满意度的门诊药房工作流程。结果:智能发药机组发药系统降低了药房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发药的准确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智能快速发药机的硬件、软件、流程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完善。结论:智能发药机的使用,建立和完善了门诊药房快速发药体系,使智能发药机发挥最大的作用,缩短了患者取的时间,提高了患者对药房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自动发药系统是否能提高我院门诊西药房的工作效率.方法:分析药房自动发药系统的存储功能、智能配药功能和智能发药功能带来的药房配药发药模式上的改变.结果:引入药房自动发药系统,缩短患者候药时间,优化药品效期管理,美化工作环境,提高药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门诊西药房的工作模式由传统药品调配模式向更专业的药学服务转变.结论:药房自动发药系统设计方案符合医院的实际需求,提高了我院门诊西药房的工作效率,是对药房传统调配模式的巨大颠覆.顺应患者对医药服务日趋严格的要求,把“互联网+”落实.  相似文献   

12.
王哲 《抗感染药学》2021,18(5):752-755
目的:探究基于闭环管理改造模式下的门诊药房管理系统对提高患者取药高峰时间段发药质量,以及缩短等候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门诊药房实施闭环管理改造模式后(2020年1月-3月)门诊患者72例为实施后组,另选2019年10月-12月门诊患者63例为实施前组;调查与比较2组患者高峰时间段(9:40 am-11:40 am与15:10 pm-16:40 pm)内药房发药差错率、平均取药等候时间、处方合格率和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差异,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与对策.结果:实施后组患者9:40 am-11:40am与15:10 pm-16:40 pm时间段内药房发药差错率均低于实施前组(P<0.05),平均取药等候时间均短于实施前组(P<0.01),处方合格率和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采用闭环管理改造模式的门诊药房系统可降低取药高峰时间段发药差错率、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处方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促进医院门诊药房的智能化建设。方法 评价自动化发药系统引入后(2021年)的效果,并探讨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结果 与系统引入前(2020年)比较,系统引入后医院门诊药房年处方总量增长了9.45%,处方直发率达38.88%;增设1个用药咨询窗口。在药品的调配中,自动发药系统的年均自动化率为38.43%,参与调配处方的年均比例达69.49%;每张处方的平均调配时间由(5.52±0.81)min缩短至(1.84±0.36)min,患者取药平均等候时间由(10.14±1.46)min缩短至(6.96±1.20)min。结论 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高了药房的运转效率,提升了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5,(25):3528-3531
目的:优化智能化门诊药房工作流程,提高药房人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候药时间。方法:对我院药房在使用自动发药机后工作流程上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加药、配药、发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制订并实施相关措施以进行流程优化,并以配药时间、发药时间和患者候药时间为指标评价流程优化后效果。结果:通过采取调整入机药品品种数、轨道数和位置,在系统加药界面添加相似药品对照图片,规范加药流程,改进调配标签信息标示,调整发药流程,增设小包装药品等措施,6个月后药师的平均配药时间、发药时间和患者候药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从3.4 min缩短至1.0 min、9.3 min缩短至6.1 min、12.7 min缩短至7.1 min。结论:优化药房智能化工作流程可缩短患者候药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推进药房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7,(4):526-529
目的:改进我院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提高自动化发药效率。方法:介绍我院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结构、工作流程和使用情况,比较自动化系统发药模式与人工发药模式的工作效率、安全性及工作差错等;对现有发药机进行改进以提高其出药速率。结果:我院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包括2台盒装发药机和1台摆药机等;与人工发药模式比较,自动化系统发药模式提高了发药效率及药品的卫生安全和使用安全、减少了发药差错;通过调整发药机传动装置的出药动作时间设置及动作步骤,有效利用了传输装置的动作闲置时间,增加了处方出药量,使每小时处方出药量由220张提高到320张。结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进行合理改进,可使其效能利用更大化,并优化相关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启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瑾艳  王希蓝 《中国药业》2011,20(24):73-74
目的 探讨启用自动化发药系统对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工作的影响.方法 结合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工作流程及其在医院的使用情况,对现有的工作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降低了处方调配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处方准确率和发药效率.结论 药房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符合医院的实际要求,深化了医院药房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借助智慧药房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处方数据实现门诊药房特殊管理药品及专科用药在特定窗口发药。方法 采用EIQ-ABC分类法分析处方中药品品种和数量、单品种日发药量和发药频次,结合临床科室用药特点,确定特定发药窗口的药品品种和调剂方式,通过优化调试实现各发药窗口间处方工作量分配均衡和快速准确发药。通过自动化药房管理系统对比改善前后药师调剂处方平均耗时和患者取药平均耗时;通过药事管理记录统计处方调剂差错和退药例数改善情况。结果 选定254种药品在4个特定发药窗口调剂,对比设置特定发药窗口前后效果,药师调剂处方平均耗时缩短至16 s,患者取药平均耗时缩短至160 s,处方调剂差错率下降至0.20?,退药例数降低至15例每月。结论 借助智慧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可对药房竞争或平均分配处方的传统调剂模式进行优化,合理设置门诊药房特殊管理药品及专科用药发药窗口,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药房配药发药流程的合理应用模式和交互式电子发药系统的应用。方法:科学安排配药与发药流程,使电子发药成为可能。结果:自行开发了医院门诊药房交互式电子发药系统。结论:交互式电子发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药学服务需要不断更新完善——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为患者提供安全、快捷、经济、合理的服务。本院是一间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日配方6000~7000张。2002年7月,本院推行“药签配-发药系统”[1]:改善药房布局及配发药流程、引入不干胶药签、安排专职加药员、设置药品货位等。通过一年多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1 门诊药房布局1.1 配-发药单元(1)品种齐全 药房设立6个配发药单元,每个单元齐备常用药品约600种,配药员仅需在单元内(约6.5m2)走动就能完成配方,利于配药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推动医院门诊药房自动化调剂模式发展。方法 走访国内数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诊药房和自动化药房系统生产厂家,并参阅相关文献,分析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结果与结论 先进的门诊药房自动化调剂模式是集实时发药、智能预配发药、自助发药多种模式于一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可提高配方准确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体现了我国现代化药房的建设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