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芪对辐照小鼠粒—单系造血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36(3):277-278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外单层半固体琼脂培养法及液体培养法检测了脐血中CFU—GM和CFU-F,并与成人骨髓和外周血对照。结果显示:脐血培养7dCFU-GM产率约相当于成人外周血的5~6倍,但低于骨髓;培养14d的产率略高于骨髓,与骨髓培养7d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脐血中CFU-GM的集落大小、细胞构成明显不同于成人外周血及骨髓;脐血中可培养出CFU—F,但产率仅为骨髓的1/5,而外周血中则无CFU-F形成。提示人脐血富含造血祖细胞,且有不同于骨髓及外周血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体外单层半固体琼脂培养法及液体培养法检测了脐知中CFU-GM和CFU-F并与成人骨髓和外周血对照,结果显示,脐血培养7dCFU-GM产率约相当于成人外周血的5~6倍,但低于骨髓;培养14d的产率略高于骨髓,与骨髓培养7d结果相比无血中可培养出CFU-F,但产率仅为骨髓的1/5,而外周血中则无CFU-F形成,提示人脐血富含造血祖细胞,且有不同于骨髓及外周血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郭平  郭霞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95-1896
目的:考察川芎嗪对辐射致血虚证小鼠骨髓细胞IL-4R和IL-7R基困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川芎嗪的补血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5Gy^60Coγ射线全身1次性照射制各小鼠血虚证模型;骨髓集落培养计数CFU-GM、CFU-E、BFU—E、CFU-mix;RT-PCR检测骨髓IL-4R和IL-7R基因表达。结果:川芎嗪显著升高放射线致血虚证小鼠骨髓CFU-GM、CFU-E、BFU-E、CFU-mix数量,上调骨髓细胞IL-4R和IL-7R基因表达。结论:川芎嗪促进骨髓细脆IL-4R和IL-7R基因表达明能是其升血和调节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AMψS)对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和造血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脾集落形成和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结果:AMψS对CFU-GM的增殖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即低浓度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但它对CFU-S无明显影响。结论:AMψS中含有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CSF-GM)和前列腺素样活性物质,这些物质浓度的变化可以调控CFU-GM的增殖,大肠杆菌脂多  相似文献   

6.
小鼠颌下腺组织培养上清液影响红系造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颌下腺是否合成造血因子以及合成的造血因子的可能种类,进一步研究颌下腺对血发生的调控,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结果显示,小鼠颌下腺组织培养上清液(SGCM)在体外培养中,对早期和晚期红系造血祖细胞有促进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实验组集落数远远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培养体系雄性小鼠颌下腺组织培养上清液组集落数明显高于雄性组(P〈0.05),早期红系祖 细胞(BFU-E)培养体系没有明显差异(P〉0.05),贫血模型小鼠颌下腺促进BFU-E和CPU-E增殖和分化的活性高于正常小鼠(P〈0.05),IL-3与SGCM有协同刺激作用,说明小鼠颌下腺确能合成和分泌促进红系造血的细胞因子,雄性小鼠颌下腺促进CFU-E增殖和分化细胞因子的活性高于雌性小鼠。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黄芪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和体内扩散盒植入技术 ,观察黄芪对辐照小鼠粒 单系造血祖细胞 (CFU GM)的影响。结果 :体内培养证明 ,辐照前、后用药组CFU GM分别为 (2 7 14± 5 88)个 / (4× 10 5BMC)和 (2 6 38± 4 90 )个 / (4× 10 5BMC) ,均较辐照对照组 (16 5 8± 3 37)个 / (4×10 5BMC)明显增高 (P <0 0 1) ,而体外培养未显示刺激活性。结论 :黄芪可刺激体内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对辐照小鼠的骨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9.
为了研究颌下腺是否合成造血因子以及合成的造血因子的可能种类 ,进一步研究颌下腺对血发生的调控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结果显示 ,小鼠颌下腺组织培养上清液(SGCM)在体外培养中 ,对早期和晚期红系造血祖细胞有促进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实验组集落数远远高于阴性对照组 (P<0 .0 5 ) ;晚期红系祖细胞 (CFU- E)培养体系雄性小鼠颌下腺组织培养上清液组集落数明显高于雌性组 (P<0 .0 5 ) ,早期红系祖细胞 (BFU- E)培养体系没有明显差异 (P>0 .0 5 ) ,贫血模型小鼠颌下腺促进 BFU- E和 CFU- E增殖和分化的活性高于正常小鼠 (P<0 .0 5 ) ,IL- 3与 SGCM有协同刺激作用 ,说明小鼠颌下腺确能合成和分泌促进红系造血的细胞因子 ,雄性小鼠颌下腺促进 CFU- E增殖和分化细胞因子的活性高于雌性小鼠。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小鼠颌下腺合成造血因子和其与造血调控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人巨细胞病毒对红系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对红系祖细胞(CFU-E)的分化和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5例脐血标本,用红系祖细胞单向半固体培养技术,观察3种不同浓度的HCMV AD169株对CFU-E集落形成的影响,用PCR和RT-PCR检测集落中的HCMV DNA与late mRNA。结果:3个感染组CFU-E均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为11.46%、21.88%、34.45%(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脐全血细胞组成特点,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进行定量测定。方法: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成份,以流式细胞术为基础.应用双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方法,测定造血于/祖细胞的含量。结果:脐血组成细胞的大多数检测指标高于成人外用血。CD34+细胞占1.14±1.12%;CD34+CD38-细胞占CD34+细胞的16%。结论:脐血具有丰富的血细胞及造血于/祖细胞,有造血重建的临床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转录因子E2F1基因敲除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抗体标记E2F1基因敲除及同窝野生对照小鼠的外周血、脾脏、骨髓等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E2F1基因敲除小鼠的外周血、骨髓细胞均有改变,脾脏细胞未见明显变化,骨髓前体B细胞、髓系祖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均有显著变化。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减少,G1期造血干细胞减少。结论 E2F1基因敲除可使小鼠造血干、祖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3.
3种中药复方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组成的中药复方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当飞利肝宁组、清肝复方Ⅰ号组、清肝复方Ⅱ号组、清肝复方Ⅲ号组,以35度红星二锅头灌胃10d复制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检测小鼠血清谷氨酸转氨酶(glutamat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le aminotransferase,AST)、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乙醇脱氢酶(ethanol dehydrogenase,ADH)含量,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中药治疗组能显著抑制小鼠血清ALT、AST、TG以及γ-GT活性的升高(P〈0.05),抑制肝组织MDA含量升高(P〈0.05),提高肝组织中GSH活性(P〈0.05),减轻肝脏的病理损伤。结论:3组中药复方对乙醇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以清肝复方Ⅲ的肝脏保护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免疫介导法复制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 ,并选用经验方“地甘口服液”及传统方“四物汤”为治疗药物 ,了解模型鼠血清IL 2及TNF水平 ,以及中药复方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 :免疫介导小鼠模型血清IL 2及TN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 ,而两种中药复方均可降低两种细胞因子的血清含量 ,且两种不同浓度的地甘口服液及四物汤三者之间并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连续2次FicolHypaque分离,初步纯化脐血造血细胞,将其单个核细胞接种于经γ射线预处理的成人骨髓基质细胞层上,加入适量IL-3,并设不加IL-3的对照组,持续培养6周,定期检测非粘附细胞和集落形成细胞(CFC)。结果:IL-3组3~6周非粘附细胞数和CFC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2.7~4.5倍和1.6~2.3倍。说明IL-3在基质细胞支持的培养体系中可以促进脐血原始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即捐献骨髓)的认知程度、态度与行为,探讨影响造血干细胞捐献行为的因素,为推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医学院、中山大学的461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平均得分为(3.25±1.074)分,其中医药类学生(3.42±1.053)、父亲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3.63±1.049)得分较高;78.2%的学生表示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认知得分、是否愿意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活动、对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的态度以及亲人对其捐献行为的态度等都是影响大学生捐献行为的主要因素;大学生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难以推广的原因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信息不透明和社会舆论误导等;46.8%的大学生认为加强宣传教育是鼓励造血干细胞捐献行为的最主要措施。结论应提高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加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教育,是推广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体外对正常人脐血造血细胞的作用以及其在体内对正常小鼠造血细胞的作用。[方法]①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的粒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GEMM)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甲酸,观察其对人脐血造血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②用含0.5 μmol/LATRA和IL-6、G-CSF、EPO、SCF的体系培养人脐血MNC,第7、14天时检测扩增后的人脐血有核细胞(NC)数、CD34+细胞数并观察其CFU-GM、BFU-E和CFU-GEMM形成;③用不同剂量的ATRA处理BABL/c小鼠,分别于处理后2、4、6、8、10 d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34+细胞、WBC、RBC及PLT含量的变化,从而观察ATRA在体内对造血细胞的影响。[结果]①一定浓度的ATRA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脐血CFU-GM的生长,但对BFU-E、CFU-GEMM的形成无影响;高浓度时抑制CFU-GM、BFU-E和CFU-GEMM的形成。促进CFU-GM形成的最佳ATRA浓度为0.5μmol/L,浓度为5.0μmol/L时开始起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10μmol/L时,无任何集落形成。②0.5 μmol/LATRA联合IL-6、SCF、G-CSF和EPO在体外孵育人脐血MNC,第7天和第14天时,ATRA组NC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其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ATRA组CFU-GM、CFU-GEMM及BF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的效率,作者从1997 年4 月至1999 年6月,进行了22 例异基因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方案(HX-97 方案)作了系统观察。HX-97方案的主要内容是: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rhG-CSF300μg/天,皮下注射,共6 天,第6 剂在干细胞采集前90分钟用; 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大剂量化疗加造血刺激因子,化疗强度务必使外周血WBC计数< 1.0×109 /L,待外周血WBC计数从最低点刚显示回升时,开始使用rhG-CSF;③移植后恢复造血序贯使用rhGM-CSF和rhG-CSF。造血干细胞动员后用COBESpectra 血细胞分离机连续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果:22 例移植中16 例一次采集即成功,6 例作了第二次采集。按受者体重计,采集后计数MNC细胞数2.5~10.7×108/kg;CD34+ 细胞2.5~20.0×106/kg;CD34+ CD33- 早期造血干细胞1.8~7.5×106/kg;CD34+ CD33+ 晚期造血祖细胞0.7~12.5×106 /kg;CFU-GM 集落3.5~6.3×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克隆测定法观察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与柔红霉素偶联物(AHTG-Dcx-DNR)体外对正常人粒单祖细胞的影响及其抗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作用。不同浓度偶联物与骨髓细胞共同孵育2h后进行CFU-GM培养,结果表明,含柔红霉素(DNR)0.01mg/L和0.1mg/L的偶联物对正常人骨髓CFU-GM的抑制率较相同浓度的游离DNR小(P<0.01和P<0.05),而较高浓度的偶联物(含DNRlmg/L)对CFU-GM则呈一定抑制作用。偶联物处理Molt-4细胞后能有效地抑制白血病集落的形成,呈量效关系,提示该偶联物体外有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促进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4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分为IL-11组、TPO组和空白组,分别为36例、56例和22例,IL-11组及TPO组从移植后第6天开始分别给予rhIL-11 1.5 mg/d及rhTPO 15 000 u/d皮下注射,至血小板上升至100×109/L停药,如使用14 d未达正常亦停用。空白组患者不应用任何升血小板药物,血小板自然恢复。监测血常规并观察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30 d内血小板悬液输注量。结果IL-11组、TPO组和空白组血小板由最低恢复至≥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8~20)d、+12(6~25)d和+19.5(12~32)d,IL-11组、TPO组的恢复时间均快于空白组(P值分别为0.003,0.001),但IL-11组和TPO组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别(P=0.640);IL-11组、TPO组和空白组血小板由最低恢复至≥5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6.5(10~39)d、+15(11~48)d和+29(15~49)d,IL-11组、TPO组的恢复时间均快于空白组(P值分别为0.002,0.001),IL-11组和TPO组两组亦没有统计学差别(P=0.357);IL-11组、TPO组和空白组血小板由最低恢复至≥10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5(13~69)d、+18(14~48)d和+43(19~64)d,IL-11组、TPO组的恢复时间均快于空白组(P值分别为0.001,0.004),TPO组较IL-11组缩短7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30 d内IL-11组、TPO组及空白组输注血小板悬液的中位数量分别为2(0~6)个治疗量、2(0~4)个治疗量和4(1~4)个治疗量,IL-11组和TPO组的血小板悬液输注量均少于空白组(P值分别为0.005,0.003),但该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9)。TPO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6%明显低于IL-11组的77.8%(P<0.001)。结论 rhTPO及rhIL-11均能够促进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计数的恢复,有效减少血小板悬液的输注量,降低移植出血相关风险;rhTPO较rhIL-11能缩短血小板升至正常的时间,从而提高患者对移植并发症的耐受性;rhTPO较rhIL-11的不良反应更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