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儿童行为问卷和自编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47例处于青春期的精神分裂症子女和147例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相关家庭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男性为23.2%,女性为22.9%)高于对照组的同龄青少年(男性为13.8%,女性为13.4%),但差异无显著性.男性在分裂样、社交不良、多动因子的异常率,女童在体诉、交往不良因子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家庭青少年行为异常率.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和正常家庭相比具有较差的人际关系、经济状况、亲子关系、以及对孩子不良的教养方式等.结论精神分裂症子女存有明显的行为问题,是由遗传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较差的教养方式所致.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行为问题与健康人子女的差异及相关因素 ,我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进行了研究。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实验组 :为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6月在我院就诊的 3 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调查其子女共 3 2人 ,其中男 19人 ,女 13人 ;年龄为 7~ 15岁 ,平均 ( 10 .2± 1.5 )岁。均为其父或母患病后出生。 3 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 ,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 3 1~ 44( 3 5 .8± 2 .8)岁 ,病程 9~ 16年 ,均符合CCMD 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 。对照组 :随机选取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子女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居…  相似文献   

3.
许多研究发现家庭因素与儿童少年期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 ,而此期又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期 ,也是心理冲突 ,情绪和人格障碍发生高危阶段[1~ 3 ]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行为问题 ,我们应用Achenbach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 (YSR) ,对来自初中、高中阶段 12 3名 12~ 17岁青少年进行评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为 1999年在初中、高中阶段读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 ,共计 12 3名 ,其中初中 69名 ,高中 5 4名 ,进行了心理卫生调查 ,同时应用Achenbach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评定行为 /情绪问题。 2 0月后再次评定 ,资…  相似文献   

4.
许多研究发现家庭因素与儿童少年期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而此期又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冲突,情绪和人格障碍发生高危阶段[1~3].  相似文献   

5.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有凶杀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了解其凶杀行为的相关因素 ,期望有助于对其凶杀行为进行有效地预测和干预。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分裂症凶杀组 :为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3月在本鉴定中心鉴定的刑事案件被鉴定人 ,入组标准 :①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城市农民工子女的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和人口调查表对上海市宝山区全部7所农民工子女学校小学3~6年级及初中1~3年级学生及其家庭进行调查,共4350人有效完成问卷(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症患者子女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k儿童行为量表 (CBCL)对神经症患者子女 (实验组 )及正常人子女 (对照组 )进行测试 ,并对其家庭教育情况及在学校的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实验组子女行为问题的出现率为 2 7 8% ,对照组为 11 1% ,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CBCL平均得分实验组为 ( 2 1 78± 6 65 )分 ,对照组为 ( 10 5 4± 5 2 1)分 ,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两组在家庭教育及学校表现上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神经症患者的子女发生行为问题较多 ,多为遗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酒依赖患者青少年子女的行为问题,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由精神科医师运用量表对酒依赖患者青少年子女进行行为问题评定,并与正常人群子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酒依赖患者的青少年子女的行为问题较正常人同龄子女多,男性青少年更为突出;女性青少年总分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组,其焦虑强迫、体诉、抑郁退缩、不成熟、强迫、故意、攻击性等因子出现率高于正常家庭组。结论:对酒依赖患者家庭及子女进行心理干预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青少年子女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名青少年子女,根据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评分情况将其排序,按照27%的划界原则选取心理韧性高、低分组各32名.再分别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测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女性子女心理韧性评分均低于普通中学生(P<0.05或0.01).心理韧性高分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青少年子女SCSQ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及总分[( 27.84±8.61)分,(34.61 ±5.49)分],均高于心理韧性低分组[(21.78±6.05)分,(31.07±5.11)分,P<0.01];而消极应对维度评分低于心理韧性低分组(P<0 01).心理韧性高分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青少年子女ISLQ评分,除生活环境维度外,其他各维度得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及总分均高于心理韧性低分组(P< 0.05或0.01).心理韧性总分与ISLQ总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及SCSQ总分、积极应对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仅心理韧性目标专注维度与ISLQ认知成分、SCSQ消极应对维度得分无相关性,其他心理韧性各维度得分与ISLQ、SCSQ各维度得分也显著相关(P<0.01或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青少年子女心理韧性相对较差;心理韧性高分组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主观生活质量好于心理韧性低分组;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主观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子女的部分认知功能.方法 采用智力测验、逻辑记忆测验、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等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子女及健康对照子女的认知功能.结果 患者组与患者子女组比较,患者组在智商[(76.39±10.45)分vs(86.87±11.57)分]、逻辑记忆[(9.79±2.59)分vs(12.37±3.24)分]、划销测验的各指标及WCST的各指标等认知功能方面均差于患者子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患者子女组和对照子女组比较,患者子女组在除总智商[(86.87±11.57)分vs(90.58±12.32)分]、划销测验的划错数目[(0.38±1.25)分vs(0.19±0.87)分]、WCST的完成分类数等指标外,在其余认知功能方面均差于对照子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子女存在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受损具有一定的遗传特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起病的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功能。方法:对55例儿童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以及3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用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验(IVA),评估注意能力和反应控制能力。结果:(1)患者组反应控制商(RCQ)评分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t=-0.980,P=0.330)。(2)患者组的注意商(AQ)评分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t=-6.190,P=0.000)。其中患者组注意商的子商数听觉注意商(AAQ),视觉注意商(VAQ),听视觉警醒性商数,听视觉速度商数,视觉注意力集中商数均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3)反应控制商与PANSS阴阳性症状量表的总分呈负相关(P=0.0016);反应控制商与PANSS阳性量表分呈负相关(P=0.027);注意商与PANSS阴性量表分呈负相关(P=0.007)。结论:早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存在注意功能缺陷;注意缺陷与阴性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2.
沿海城市与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沿海城市与农村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采用整群分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沿海城市与农村2112名6~11岁儿童。结果 研究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城市农村 20.00%,两组间、间及各年龄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城市组依次为婴幼儿期患病、前父母态度差、同学关系差、在托时间长、停止尿床时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58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应用自编相关问卷及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评。结果 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7%,男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男生的A行为高于女生,女生的N行为高于男生(P<0.01)。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母孕期情绪及营养、子女出生后的安静度、亲子关系、玩游戏机、父母养育方式、子女个性等因素相关。结论 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系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家庭因素与行为问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中学生家庭因素与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自编的相应因素问卷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素(CBCL),通过病例对照与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50例有行为问题的中学生及2142例无行为问题的中学生的家庭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学生男性各年龄组CBCL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女性,且随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其行为问题的发生与父母患精神疾病,父亲文化程度低,酗酒,性格内向,很少在家居住及缺陷家庭,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亲子关系差有关。结论: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1997年及2009年儿童的行为问题,了解儿童行为问题的发展与变化。方法对我院心理门诊1997年104例和2009年139例6~11岁智力正常、因行为问题就诊的患儿,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评,对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9年患儿与1997年患儿比较,其行为问题在总分及内向性和外向性行为分值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童12年前后焦虑(9.76±4.63vs.6.76±1.96)、强迫(9.33±1.37vs.10.25±3.24)、攻击(25.99±5.76vs.21.42±1.98)和违纪(11.12±2.63vs.10.75±4.70)因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女童12年前后抑郁(10.60±1.52vs.8.71±0.90)、多动(12.50±2.12vs.9.60±2.82)、体诉(12.50±2.12vs.8.00±4.24)因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时期儿童行为问题呈增加趋势,男童表现在焦虑、强迫、攻击和违纪行为,女童表现在抑郁和体诉行为。应根据儿童的行为特点制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编儿童心理调查问卷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 ,以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社区某所小学一年级学生 744人为调查对象 ,按CBCL的中国常模判断有无行为问题的标准 ,符合此标准者 113人有行为问题 ,将其影响因素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小学生行为问题的检出阳性率为 15 .2 % ,有行为问题的学生与母孕期不利因素、儿童周岁前安静度、儿童躯体疾病、父母的文化程度、缺陷家庭、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祖辈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有关 (P <0 0 5 )。结论小学生的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自我和谐感的疗效。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辅以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每周2次,每次1h,共12次。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SCCS总分、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ANS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PANS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的自我和谐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基线资料调查,并评估患者当前危险度分级,根据患者是否符合暴力行为标准分为两组,即无暴力行为组(n=386),存在暴力行为组(n=115),同时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OR=112.565)、情绪易激动(OR=195.227)、存在攻击行为史(OR=1784.830)、首次发病年龄≤30岁(OR=148.232)、间断服药或不服药(OR=27.665)、家庭月收入<5000元/月(OR=180.202)是导致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独立因素。监护人属于可疑因素。结论 首次发病年龄、服药情况、年龄、家庭月收入、攻击行为史、情绪是导致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独立因素,应对相应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及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