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洪  邢敬  朱磊  张露 《北京中医药》2020,(3):191-19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明显上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虽然5-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为IBD治疗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手段,但仍有大量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为IBD患者提供优化的治疗手段,在诱导深度缓解以及达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IBD流行病学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治疗目标、临床定位、治疗原则、用药模式及临床应用等内容,对IBD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进行阐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马齿苋能够有效控制肠道慢性炎症,并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降低炎症癌变率。进一步研究马齿苋抗癌的有效成分,能够为中医药防治炎症性肠病癌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张苏闽教授指出,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复发之弊,而中医药因人制宜、早期介入、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辨证施治可防止复发,与国际上最新的治疗目标缓解迅速、不用激素维持治疗、完全的黏膜愈合及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相合。张苏闽教授运用经典四联疗法,配合中药气药灌肠以及微波隔姜灸、经皮穴位电刺激、耳穴埋籽及中药足浴、辨证施膳、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因其治疗周期长,治疗难度大,迁延难愈,费用高昂,备受全球关注。探索安全有效持久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IBD病机复杂,包括肠黏膜损伤、内环境紊乱、炎症反应等,近年研究发现铁死亡也是IBD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铁死亡作为一种新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方式,主要特点表现为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和氧化还原系统失衡,有研究表明,抑制肠上皮细胞铁死亡可以起到肠黏膜保护作用,靶向干预铁死亡或许是治疗IBD的新方向。IBD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盐、生物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等,但是易耐药、不良反应较多,而中医药具有价格低廉、耐药性低、不良反应少等独特的优势,在治疗IBD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学者证实中医药可以抑制铁死亡的发生,最新研究表明中医药一方面可以抑制肠道细胞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肠道黏膜抗氧化、抗炎能力,从而起到治疗IBD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或许通过干预铁死亡治疗IBD。该文通过探讨中医药干预铁死与中医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讨论铁死亡在IBD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IBD的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慢性复发性结肠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西医对此类型的疾病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认为IBD病位在肠,与脾相关,其基本病机为湿热蕴肠,气滞络瘀。针刺疗法具有显著改善IBD的作用,该疗法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及修复黏膜上皮屏障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疗效显著,具有个体化及整体化的优势。因此,现基于内质网应激理论,探讨内质网应激在IB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针刺疗法调控内质网应激治疗IBD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针刺治疗IBD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为主症,甚或脓血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的疾病。其症状复杂,临床易被漏诊、误诊,究其发病机制,西医尚无充分明确认识,西医治疗疗效有限,中医辨证分型、四诊合参或可为临床患者带来一线福音。  相似文献   

7.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及病理因素尚无确切定论,临床上以腹痛、腹泻,伴便黏液脓血及里急后重感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病位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严重者可累及整个结肠~([1])。此外,部分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患病率逐渐增高,但仍存在诊疗体系复杂、药物治疗局限、缺乏长期管理等问题。中医药在维持缓解和预防复发方面优势凸显。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多维度诊疗模式、中医复方与单方和内外治结合的确切疗效、改善体质、防止复发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IBD的特色与优势进行评述,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IBD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首次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首次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资料,统计用药后1个月及随访1年后临床疗效。结果 181例患者中克罗恩病108例,溃疡性结肠炎73例。克罗恩病患者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97例(89.8%),其中完全缓解66例,部分缓解31例;随访1年后,维持缓解65例,激素依赖20例,手术治疗19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71例(97.2%),其中完全缓解51例,部分缓解20例;随访1年后,维持缓解46例,激素依赖23例,手术治疗2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ALB浓度对后期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影响,且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同样可较长时间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激素治疗可在短期内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其长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以结肠粘膜广泛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以腹泻、血便、全身中毒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疾病。病情轻重悬殊,多反复发作。患者年龄多为20-40岁,10%为儿童,50岁以上者少见,性别无显著差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社会节奏、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治愈难度大,复发率较高,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也成为当前中医药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总结陆金根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规律,探索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的方法。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1—2017门诊陆金根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典型医案,对所选医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运用Excel表进行收录,然后用SPSS 21. 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有162份医案纳入研究,共计就诊622次,共得药物225味,出现的总频次为10411,常用中药有白术、败酱草、白芍、大血藤、山药等27味。聚类分析发现清热解毒药、化湿药、理气药、补虚药、收涩药和活血化瘀药等为陆金根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常用配伍药类。红藤败酱散、白头翁汤、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甘麦大枣汤等为陆老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基本方药。结论:陆老治疗炎症性肠病体现出"以清为主,清补结合"的学术思想。聚类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陆金根教授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炎症性肠病中的一种,发病率在我国明显增高。中西医治疗方法多样,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不断增加,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复发率。除外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非药物治疗方法不可忽视。笔者对目前临床上关于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总结钦丹萍教授内治与外治结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经验。临证强调辨寒热,重视寒热错杂之病机;辨脏腑,重视肝脾、肺脾之间的关系,善用宣肺利水、调肝理脾、温阳散寒之法。针对难治型炎症性肠病,善用收敛生肌之品,强调活血化瘀之法,常用雷公藤或雷公藤成分提取物以发挥免疫调控之效;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倡导中药灌肠以快速缓解炎症活动,并建立中药灌肠治疗二步法,即先以中药灌肠诱导炎症缓解,继以灌肠为基础,酌情联合他法以维持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易发生溃疡。其病变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乃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可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连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其主要并发症可有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癌变等~([1])。本病病因  相似文献   

15.
整理近年来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以及艾灸治疗炎症性肠病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炎症性肠病发病机理的研究现状以及艾灸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研究艾灸治疗炎症性肠病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名老中医张东岳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张东岳教授运用健脾补气、和胃渗湿,清热利湿、调气化滞,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温补肾脾、涩肠止泻,柔肝健脾、止泻止痛,益气健脾、养血化滞等六法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的经验。结果:张东岳认为脾虚夹湿为炎症性肠病主要病机,久病及肾,湿邪、气滞、脾虚贯穿于本病始终。结论:张东岳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直肠、乙状结肠、结肠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结肠性疾病,本病在我国发病率低,由于病程漫长,症状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较难治愈,常影响患者健康和劳动力。笔者1993--2004年临床治愈溃疡性结肠炎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2000年以来,自拟灌肠方加西药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漫长,经久不愈。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溃疡性结肠炎57例,其中男31例,女26例;年龄19岁~72岁,平均41岁;病程为3个月~21年;其中初发11例,慢性复发40例,慢性持续发作5例,急性暴发1例。临床症状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全部病例均采用大便细菌培养2~3次,无致病菌生长,阿米巴滋养体为阴性。纤维结肠镜检查,57例均见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正常的粘膜下树枝状小血管变成模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直肠滴注及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3例,采用中药直肠滴注及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联合口服西药柳氮磺胺吡啶片、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口服西药柳氮磺胺吡啶片、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3%,而对照组为71.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直肠滴注及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