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联合放疗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HA分别在24、48、72 h对GLC-82细胞的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分析,多靶单击拟合模型方程计算放射增敏比,评价增敏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DHA联合放疗对GLC-8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53、P21、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DHA(4、8、16、32、64、128μg/mL)作用24、48和72 h的IC50值分别为:38.25、20.58、10.36μg/mL,对GLC-82细胞的毒性有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P〈0.05);DHA对GLC-82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比为1.4。DHA联合放疗可使GLC-82细胞周期的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并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为21.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表明,DHA联合放疗作用GLC-82细胞后P53和P21的蛋白水平表达增加,同时下调Bcl-2蛋白表达(P〈0.01,P〈0.05)。结论 DHA对肺腺癌GLC-82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使GLC-82细胞生长停滞在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使S期细胞比例降低;使P53功能恢复,通过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促使凋亡,从而起到杀伤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当归挥发油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当归挥发油对GLC-8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当归挥发油对GLC-8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在6. 25~200μg/m L浓度范围内当归挥发油对GLC-82细胞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当归挥发油对GLC-82细胞的I C50为113. 03μg/mL;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阴性组细胞具有GLC-82细胞典型的形态特征,多边形,成片生长,随着当归挥发油浓度的升高,细胞数量减少,散在生长,形态发生变化,逐渐皱缩;经当归挥发油处理后GLC-82细胞表现出明显的G2期周期阻滞。结论:当归挥发油可抑制GLC-82细胞生长,引起细胞周期G2期的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蛇葡萄素钠单用及与卡铂合用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增值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蛇葡萄素钠抑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考察蛇葡萄素钠单用及与卡铂合用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蛇葡萄素钠在浓度为12.5200μg/ml的剂量范围内对GLC-82细胞的增殖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卡铂在浓度为3.13200μg/ml的剂量范围内对GLC-82细胞的增殖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卡铂在浓度为3.13100μg/ml的剂量范围内对GLC-82细胞的增值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25、50μg/ml的蛇葡萄素钠对卡铂25μg/ml抑制GLC-82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协同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12.5100μg/ml的剂量范围内对GLC-82细胞的增值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25、50μg/ml的蛇葡萄素钠对卡铂25μg/ml抑制GLC-82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协同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12.550μg/ml的蛇葡萄素钠与卡铂25μg/ml联合用药组作用于GLC-82细胞12 h后,Caspase-3表达上调,且有浓度依赖性。结论:蛇葡萄素钠单用对GLC-82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卡铂合用,对GLC-82细胞增殖具有协同抑制效应;蛇葡萄素钠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激活细胞内的Caspase-3,从而促进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蛇葡萄素钠单用及与卡铂合用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增值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蛇葡萄素钠抑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考察蛇葡萄素钠单用及与卡铂合用对人肺腺癌GLC-8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以及Bcl-2表达。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蛇葡萄素钠单独应用及与卡铂联合应用对GLC-82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蛇葡萄素钠(100、50、25μg/ml)单用组及与卡铂25μg/ml联合用药组作用于GLC-82细胞48 h后,Bax表达上调,且有浓度依赖性;AMP-Na 50μg/ml单独用药组、卡铂25μg/ml单独用药组以及AMP-Na(50、25、12.5μg/ml)与卡铂25μg/ml联合用药组作用于GLC-82细胞48 h后,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但无浓度依赖性。AMP-Na各剂量组(100、50、25、12.5μg/ml)单用组及AMP-Na各剂量组与卡铂25μg/ml联合用药Bax/Bcl-2的比率增高,且有浓度依赖性。结论:蛇葡萄素钠单用对GLC-82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卡铂合用,对GLC-82细胞增殖具有协同抑制效应;蛇葡萄素钠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并上调Bax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胶囊对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宫颈癌细胞经药物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的复方苦参胶囊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24,48,72 h后,均呈现出显著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复方苦参胶囊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48 h后可显著增加宫颈癌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可增加G1期比例同时降低S期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复方苦参胶囊可抑制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S期细胞比例,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麝香抑制肺腺癌细胞株GLC-82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的作用,为肺腺癌的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麝香溶液处理GLC-82细胞后相应时间点的存活率,分别对其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率进行观察,分析细胞增殖及凋亡状态变化。结果:MTT实验结果示,随着麝香溶液浓度的上升及处理时间的增加,GLC-82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示,空白组肺腺癌GLC-82细胞贴壁生长,细胞间紧密连接,细胞形态呈舒展状,未见折光不均,细胞核较大且明显;200μg/m L麝香溶液处理后的GLC-82细胞体积减小、细胞间紧密连接消失,细胞核周围可见空泡样结构存在、核物质边集;麝香溶液浓度越高,GLC-82细胞核异常凝集、核固缩、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越为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随着麝香溶液浓度的增加,细胞由早期凋亡为主转向晚期凋亡和继发性坏死。结论:麝香对肺腺癌细胞株GLC-82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可促进GLC-82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机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减血癥汤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噻唑(MTT)比色法和生长曲线测定不同浓度加减血癥汤在不同作用时间内对在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及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加减血癥汤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相同作用时间下,加减血癥汤的浓度越高,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凋亡率也越高,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逐渐增多,S期细胞比例出现相对减少。结论:加减血癥汤能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楼醇提取物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重楼醇提取物对胃癌细胞增殖影响的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考察不同浓度重楼醇提取物作用胃癌SGC-7901细胞后,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重楼醇提取物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后,细胞克隆率显著降低,且与剂量呈依赖关系。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重楼醇提取物能够导致S期阻滞,G2/M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Alinenv-FITC法检测发现7μg·m L-1的重楼醇提取物作用胃癌SGC-7901细胞24h后的凋亡细胞比例为23.2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重楼醇提取物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祁连圆柏体外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显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祁连圆柏醇提物作用不同时间后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光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特点;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胞周期阻滞点;免疫组化SP法检测SGC-7901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P53、Fas表达。结果:祁连圆柏对SGC-790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使G2/M期细胞增多,G0/G1期细胞减少。20μg/ml用药24小时在G1期细胞前出现亚二倍体峰,既"凋亡峰"出现。药物组细胞PCNA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Fas表达明显升高,而P53在诱导前后均无表达。结论:祁连圆柏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及侵袭性并可通过诱导该细胞系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以上作用均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Fas基因激活和G2/M期阻滞可能是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方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①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健脾化瘀方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②用Annexin V/PI荧光双染法检测健脾化瘀方诱导肿瘤细胞进入凋亡的影响;③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脾化瘀方对SGC-7901细胞周期的阻滞效应。结果:①健脾化瘀方能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细胞的抑制率也明显增强,呈现剂量及时间依赖性。②当2mg/ml和4mg/ml健脾化瘀方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48h可显著诱导细胞凋亡的产生。③细胞周期方面,健脾化瘀方作用于人胃癌细胞SGC-7901后G2/M期比例与阴性对照组相较显著上升,G0/G1期稍有上升,而S期比例下降,表明细胞被阻滞于G2/M期。结论:健脾化瘀方可明显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作用并能够诱导该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