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牙周炎会导致牙周软硬组织破坏,其感染位点在拔牙后往往会存在硬组织缺损及软组织缺陷等问题,影响后续种植修复。牙槽嵴保存术可以在拔牙同期对牙槽窝进行处理,促进牙槽窝的重建并减少牙槽嵴的吸收,实现软硬组织的保存。本文拟对牙周感染位点的牙槽嵴保存术,兼顾其术后软组织改变以及对后续种植影响,从感染对牙槽窝愈合的影响、感染位点行牙槽嵴保存术的疗效以及感染位点牙槽嵴保存术的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牙槽嵴保存术可减少拔牙窝自然愈合过程中发生的牙槽骨吸收及软组织退缩,为后期种植修复提供良好的软硬组织条件。因此,评估牙槽嵴保存术的预后至关重要。牙槽嵴保存术预后因素与患牙局部解剖因素、手术植入材料及患者个体因素等有关。目前,关于影响牙槽嵴保存术预后的因素受到了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影响牙槽嵴保存术预后的因素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达到可预测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拔牙后会引起牙槽骨的吸收和软组织退缩,应用牙槽嵴保存技术可阻断或减缓牙槽骨吸收,实现剩余牙槽嵴的保存或增量。评估剩余牙槽窝骨壁及其拔牙后条件对于选择种植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牙槽嵴保存技术虽是一种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的手术方法,但临床上需要遵循其适应证,严格按照牙槽嵴保存的手术流程,应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恰当的植骨材料,并做好一期创口关闭。文章将对牙槽嵴保存技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手术方法、种植手术时机做一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明确其手术指征及进行标准化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充足的牙槽骨宽高度和骨质量是种植体植入的前提条件。但拔牙后局部牙槽骨的改建和吸收极易造成骨量和骨质减少,影响种植体植入。牙槽嵴保存技术有利于拔牙后牙槽骨的愈合,减少骨吸收,为后期种植修复创造条件。本文将对近年来牙槽嵴保存的方法、疗效及后期种植体植入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牙槽嵴黏骨膜扩增术对牙槽嵴增高的长期或短期效果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7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萎缩性牙槽嵴模型和卵巢切除术模型 ,按牙槽嵴黏骨膜扩张模式和类型随机分成 18组 ,采用Teflone扩张器进行黏骨膜扩张 ,并对各观察时段牙槽骨骨组织和软组织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植入区牙槽嵴软硬组织的变化与扩张强度和扩张频率呈正相关性 ,卵巢切除组各观察时段内牙槽嵴软硬组织变化均显著高于非卵巢切除组。结论 :黏骨膜扩增术对植入区牙槽嵴软硬组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适宜的黏骨膜下扩张模式的选择对于牙槽嵴增高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度牙槽嵴萎缩牙槽骨重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人通过咬合力可刺激牙槽突骨组织的生长,并调节骨的吸收与再生。而牙体缺失患者,失去了这种生理性刺激,在全身和局部因素调节下,可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进行性、不可逆行性牙槽嵴吸收。这种情况多见于牙缺失的老年病患者。牙槽嵴的吸收给义齿修复带来困难,其解决方法一般是通过牙槽嵴重建术来改善义齿的修复和牙齿的种植条件。运用相对牙槽嵴增高和绝对牙槽嵴增高两种方式进行牙槽嵴的重建。前者是将唇颊沟加深,改变黏膜和肌的附着以达到相对的增高牙槽嵴的目的。对于重度牙槽嵴萎缩的老年患者,采用相对增高术并不能满足其骨量的需求。尚需结合绝对增高术来达到牙槽嵴重建。本文对近年来牙槽嵴的绝对增高术的方式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种植技术的普及应用及其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师着力探寻可以降低种植治疗的难度及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手术接受度的诊疗策略。牙槽嵴保存技术随之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临床试验也证实牙槽嵴保存技术能有效减缓拔牙术后牙槽嵴的吸收,达到维持牙槽嵴体积形态的目的。目前关于牙槽嵴保存的综述都集中在手术术式、材料应用以及相关程序的选择上。本综述针对非牙周炎患牙与牙周炎患牙牙槽嵴保存技术,从组织学和形态学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期为临床上处理不同拔牙位点牙槽嵴保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种植修复已被广泛应用于牙列缺损或缺失的功能重建。罹患重度牙周病变需要拔除的牙齿常存在广泛的牙槽骨吸收破坏。其中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毗邻颏孔区,由于其位置特点使得该处根尖区炎症进展易波及下颌管,一旦保留无望的牙拔除后,其种植修复治疗亦存在较大难度与风险。在拔牙同期应用牙槽嵴保存术可恢复和维持良好的牙槽嵴软硬组织轮廓,为种植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文章完整展示了1例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同期行微翻瓣牙槽嵴保存术,术后进行种植修复及2年随访观察的全过程,为存在严重牙槽骨破坏的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治疗方案设计与临床处置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拔牙后,牙槽窝自然愈合会导致牙槽骨的吸收和重建,牙槽骨出现水平和垂直向的尺寸变化可能会使后续的种植修复过程复杂化。鉴于拔牙后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缩小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牙槽嵴保存术来维持牙槽骨的形态,促进牙槽窝内新骨形成来减缓剩余牙槽骨的吸收,为后期种植修复提供良好的生物学基础。拔牙后牙槽窝处理措施的不同,生物材料的选用,拔牙窝的封闭方式,局部解剖等因素影响着牙槽嵴保存术的成功及保存效果。本文就牙槽嵴保存术实施成功及预后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拔牙后,牙槽嵴软硬组织会发生明显吸收,牙槽嵴保存术目标在于尽量维持牙槽嵴软硬组织体积与形态,为种植体的植入提供适当条件。目前牙槽嵴保存术拔牙窝的多种分类方式存在难以直接指导移植材料的选择和临床操作、颗粒状骨替代材料空间维持能力不足导致成骨效果不佳等问题。血浆基质是一种自体血液提取物,能有效提高组织再生效果。本文阐述了拔牙后软硬组织丧失的特点及血浆基质在牙槽嵴保存术中的主要应用形式(液态血浆基质、固态血浆基质膜/塞、血浆基质骨块),对需要进行牙槽嵴保存术的牙槽窝进行了新的分类,并就应用血浆基质行牙槽嵴保存术的临床操作方法进行推荐:第一类为拔牙窝不存在骨组织缺损,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第二类为拔牙窝存在骨组织缺损,双侧骨壁缺损均小于50%,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第三类为拔牙窝存在骨组织缺损,双侧骨壁至少有一侧缺损大于50%,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在第一类拔牙窝中可填入固态血浆基质膜或组织塞,再次注射液态血浆基质,双层固态血浆基质膜封闭拔牙窝;在第二类拔牙窝中可填入血浆基质骨块,注射液态血浆基质二次固化后,使用可吸收胶原膜及双层固态血浆基质膜关闭拔牙窝;在第三类拔牙窝中利用帐篷钉维持高度,再植入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葛根素对鼠拔牙后剩余牙槽嵴吸收的影响作用。方法制作大鼠下颌中切牙缺失模型,于剩余牙槽嵴的粘膜下注射葛根素,用X线片测量大鼠相对剩余牙槽嵴高度和骨密度值,HE染色观察不同时期剩余牙槽嵴的组织学形态改变。结果实验组剩余牙槽嵴相对高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除一周组外,其余各实验组剩余牙槽嵴光密度测量值均大于对照组(P〈0.01);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大鼠剩余牙槽嵴表面的成骨质量较对照组高,骨吸收程度较对照组少。结论将葛根素注射于拔牙窝周围能够抑制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并保存牙槽嵴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牙槽嵴保存术对不同牙槽嵴骨缺损患者延迟种植效果的影响。方法:94例行下颌单颗后牙拔除术患者,根据牙拔除术前牙槽嵴骨缺损量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53)和中重度组(n=41),行拔牙术后再将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分别随机分为保存术组和对照组,保存术组对牙槽窝采取牙槽嵴保存术,对照组对牙槽窝不做处理。结果: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患者术后6个月保存术组患者宽度减少量和高度减少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和中重度组中保存术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6月时GRL较拔牙前增加,而PD和AL则较拔牙前减少;轻度组种植体直径4.1 mm和4.8 mm分别占26.4%和73.6%,而中重度组则分别为46.3%和53.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轻度组种植体长度分布与中重度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207,P=0.000)。结论:牙槽嵴保存术可有效减少拔牙术后植骨区牙槽嵴骨量损失,有利于延迟种植操作的开展,尤其对患牙拔除前牙槽嵴骨缺损量>5 mm的患者,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畸矫治前后牙槽嵴吸收和根尖吸收状况。方法对矫治前198张、矫治后152张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牙槽嵴吸收、根尖吸收的观测计数,以年龄、性别分组,χ2检验分析治疗前后牙槽嵴和根尖吸收状况。结果矫治后牙槽嵴和根尖吸收比矫治前严重,矫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下颌牙槽嵴吸收多于上颌(P〈0.001)。矫治前后牙槽嵴吸收、根尖吸收现象在各性别和年龄组中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矫治完成的患者普遍存在牙槽嵴吸收和根尖吸收,年龄和性别对矫治过程牙槽嵴吸收和根尖吸收无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罹患重度牙周炎的患牙常伴有严重的感染和牙槽骨破坏,而且拔牙后牙槽窝在愈合过程中进一步骨吸收和改建,增加了后期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治疗难度。在上颌磨牙区因毗邻上颌窦,种植治疗常需要进行上颌窦提升术来弥补垂直骨量不足。文章展示了1例罹患重度牙周炎的上颌磨牙,通过微创拔牙后彻底清除牙槽窝感染,结合微翻瓣牙槽嵴保存术,有效减少牙槽窝愈合过程中的骨吸收,实现牙槽嵴的保存和重建,为后期种植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硬组织三维条件。这一方法将上颌磨牙区骨增量术前移,简化了后续种植治疗的复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位点保存术对上颌单颗前牙拔除后邻面牙槽嵴高度早期变化的影响,为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需拔除上颌单颗前牙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在拔牙同时进行位点保存术(牙槽窝内植入 Bio-Oss骨粉,表面游离龈移植缝合固定),对照组拔牙后未行其他处理。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佩戴个性化数字化放射导板行锥形束CT检查,测量2组近远中邻面牙槽嵴及唇侧中央牙槽嵴高度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近中、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358±0.151)mm、(0.322±0.180)mm、(0.826±0.307)mm,对照组近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653±0.260)mm、(0.667±0.274)mm、(1.510±0.625) mm。统计分析表明,试验组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小于对照组(P<0.05),近中、远中邻面牙槽嵴的吸收高度均小于唇侧(P<0.05)。结论 位点保存术可以减少牙拔除后牙槽嵴高度的吸收,提高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位点保存术对上颌单颗前牙拔除后邻面牙槽嵴高度早期变化的影响,为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需拔除上颌单颗前牙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在拔牙同时进行位点保存术(牙槽窝内植入 Bio-Oss骨粉,表面游离龈移植缝合固定),对照组拔牙后未行其他处理。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佩戴个性化数字化放射导板行锥形束CT检查,测量2组近远中邻面牙槽嵴及唇侧中央牙槽嵴高度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近中、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358±0.151)mm、(0.322±0.180)mm、(0.826±0.307)mm,对照组近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653±0.260)mm、(0.667±0.274)mm、(1.510±0.625) mm。统计分析表明,试验组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小于对照组(P<0.05),近中、远中邻面牙槽嵴的吸收高度均小于唇侧(P<0.05)。结论 位点保存术可以减少牙拔除后牙槽嵴高度的吸收,提高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口腔种植作为一种缺失牙的修复方式已经被临床广泛地接受,然而,成功的种植修复需要有足够的牙槽骨骨量和良好的牙槽嵴外形.患者的牙齿拔除后,骨吸收会造成牙槽嵴体积和外形的变化.若这种变化在临床上较为明显,可以对种植修复或传统修复造成困难.牙槽嵴保存技术则可以使拔牙后的牙槽嵴吸收最小化,可以保持足够的牙槽骨量,从而有助于获得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种植材料牙槽窝保存术对后牙拔除患者牙槽嵴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20年4月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后牙拔除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患者拔牙后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植入牙槽窝内,对照组患者拔牙后将胶原蛋白塞植入牙槽窝内。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牙槽嵴软组织高度、牙槽嵴宽度等指标变化。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0.52±3.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8±5.35)天(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上颌牙龈最高点或下颌牙龈最低点牙槽嵴软组织高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牙槽嵴软组织高度比较,2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牙槽嵴宽度在根长20%处、根长70%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根长50%处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胶原蛋白塞相比,在拔牙位点保存中应用PRF,能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拔牙后即刻种植与拔牙窝内即刻植骨在预防牙槽嵴吸收中的作用.方法:拔除四只犬双侧下颌第二、第三前磨牙,实验组拔牙窝分别植入种植体(A组)和Bio-oss骨粉(B组),对照组(C组)拔牙窝自然愈合.五个月处死动物,观测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的变化,对骨质进行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钙磷能谱分析.结果:牙槽嵴高度减少:A组0.27±0.07mm,B组0.49±O.07 mm,C组1.40±O.15 mm;牙槽嵴宽度减少:A组0.24±0.13mm,B组0.21±O.10 mm,C组1.19±0.51mm,AC和Bc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影像学观察可见种植体与骨组织接触紧密,Bc两组灰度值分别为73.04±7.05、45.10±4.71,两组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切片可见A组的种植体周围板层骨包绕紧密;B组的Bio-OSS颗粒部分降解,周围有大量板层骨及编织骨生成;C组骨小梁稀疏、纤细,骨髓腔面积大.扫描电镜钙磷能谱分析测定钙磷比值分别为A组2.01±0.12,B组1.98±0.14,对照组C组1.53±0.22, AC和BC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拔牙后即刻种植和拔牙窝内植入Bio-oss联合使用钛膜.均能有效的防止牙槽骨吸收.在拔牙后短期内维持牙槽嵴骨量和骨质的效果上,二者无显著性差别,但均优于自然愈合的拔牙创.讨论:如果拔牙后残存的骨量能保证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应提倡进行即刻种植,可以有效地防止牙槽骨的萎缩,最大限度的保存种植区软硬组织的形态和功能.牙槽保存术应用于延期种植病人牙槽嵴骨量的维持,但远期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体松质骨结合引导组织再生膜技术重建牙槽嵴的临床效果。方法:小切口微创取自体髂骨松质骨粒移植于牙槽嵴表面,上方覆盖聚四氟乙烯引导膜,为6例患者修复萎缩或缺损的牙槽嵴,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2周进行临床检查、测量重建高度或宽度,作X线检查,并对1例患者12周时的再生骨行组织学检查,观察临床重建效果。结果:牙槽嵴形态以及骨量较手术前得到明显改善,12周时6例牙槽嵴平均增宽,增高4.20 mm,X线检查表明术后植骨区骨组织量增多、骨密度较术前更致密;术后12周植骨部位组织学表现为排列不规则的板层新生骨,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突起。结论:自体松质骨移植与膜引导组织骨再生技术联合增高牙槽嵴取得满意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