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用于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佐剂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从中药中筛选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佐剂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 NP30主动免疫 BAL B/ c小鼠 ,分别联用虫草多糖、猪苓多糖、黄芪、甘草酸和人体免疫调理剂 (HIM) ,观察其对小鼠的保护作用 ,并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 Ig G、Ig G1和 Ig G2 a抗体水平。结果 黄芪和 HIM能明显提高 NP30对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减虫率显著提高 ,从单用 NP30的 37.8%分别提高到 5 0 .6 %和 5 3.6 % ;但两者对血清特异性 Ig G、Ig G1和 Ig G2 a抗体均无明显升高作用。结论 黄芪和 HIM可明显提高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NP30的保护性免疫力 ,可作为 NP30的佐剂 ,其佐剂作用与所检测的抗体水平似不相关 ,推测可能与细胞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2.
钙纳米颗粒作为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佐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索钙(Ca)纳米颗粒作为日本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NP30疫苗佐剂的可行性。方法 将钙纳米颗粒与NP30制备成Ca-NP30结合物(Ca-NP30),主动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的保护性作用并探讨其免疫保护机制。结果 Ca纳米颗粒可增强NP30对宿主的保护性作用,减虫率明显提高,从单用NP30的30.4%提高到57.8%;血清特异性抗体Ig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足垫试验可引发迟发型变态反应。结论 Ca纳米颗粒可作为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NP30疫苗的佐剂,其作用机制与同时引起宿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脾细胞产生TNF-α和IL-1的影响。方法:实验1分别采用10 6CFU和10 8CFU疫苗皮下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日本血吸虫尾螺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6W剖杀小鼠,同时设有PBS对照组,实验2用10 6CFU疫苗皮下和注射分别免疫小鼠,于免疫后,0,4,8,10,14和16W各剖杀4只,分离脾脏,用Sj26或丝裂原刺激脾细胞,用ELISA法检测脾细胞上清液中TNFα水平,用成纤维细胞增殖法检测IL-1于免疫后4-8W达最高水平,静脉注射组TNF-α和IL-1分别于免疫后16w和4-8W达较高水平。结论: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促进小鼠脾细胞较早分泌TNF-α和IL-1,它们在血吸虫保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αααα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多糖佐剂FQ2 对血吸虫疫苗保护性免疫力的增效作用及其机理 ,采用 1 0 8CFU日本血吸虫重组BCG -Sj2 6GST疫苗分别与 5 %、1 0 %、2 0 %浓度的佐剂FQ2 混匀皮下接种BALB/c小鼠 ,同时设对照组。接种后第 8W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 ,感染后 6W剖杀小鼠 ,计算减虫率 ,测定血清中特异抗体水平和胸腺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结果实验组获得了 33 49% - 4 0 50 %的减虫率 ,与对照组相比 ,胸腺细胞总数、胸腺活性细胞率、CD8+ 细胞率、CD4 + 细胞率均显著升高 ,尤其是疫苗 +1 0 %佐剂 ,疫苗 +2 0 %佐剂组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而各实验组IgG抗体水平无统计学差别。提示多糖佐剂FQ2 对日本血吸虫rBCG -Sj2 6GST疫苗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其免疫机制可能以细胞免疫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新的疫苗候选分子对小鼠的保护性免疫效果。方法:利用已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BK-Sj14-3-3在大肠杆菌BL21内表达的日本血吸虫(大陆株)14-3-3epsilon同型融合蛋白质,免疫6周龄BALB/c雌性小鼠,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第3次免疫后2周感染尾蚴。42d后剖杀小鼠,计算其减虫率和肝减卵率。结果:各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获得了部分抗血吸虫保护性免疫力,第1、2、3各免疫组的减虫率分别为32.7%(P<0.05)、30.7%(P<0.05)、27.5%(P<0.05);其肝减卵率分别是48.5%(P<0.05)、43.1%(P<0.05)、28.2%(P<0.05)。结论:首次证明日本血吸虫14-3-3epsilon同型重组融合蛋白可诱导小鼠抗血吸虫感染的部分保护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kDa膜蛋白(SjC23)DNA疫苗诱导猪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构建并大量制备pcDNA3.1-SjC23质粒DNA和pcDNA3.1-p34,pcDNA3.1-p40(小鼠IL-12的2个亚单位)的DNA疫苗。30头2.5月龄的上海松江本地猪(阉猪)发为A、B、C3组,每组10头。A组(SjC23组)于每头猪两侧臂部肌肉注射500μgpcDNA3.1-SjC23质粒DNA,B组(Sj23+IL-12组),于每头猪肌肉注射500μgpcDNA3.1-SjC23DNA及500μgpcDNA3.1-p35和500μgpcDNA3.1-p40的混合质粒DNA;C组(对照组)每头猪肉注射500μgpcDNA3.1质粒DNA。共免疫3次,每次间3周。末次免疫后30d,每猪经背部皮肤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00条。攻击后45d剖杀,经胸主动脉灌中,并从门静脉收集计算成虫。从肝脏的同一部位切下小块肝组织,置5%KOH内消化后,计算每克肝组织虫卵数(EPG),比较各组间减虫率、减雌率和减卵率。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猪耳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检测抗SjC23抗体。结果 SjC23组与SjC23+IL-2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分别获得29.2%和58.6%的减虫率、50.8%和58.8%的减雌率以及48.2%和56.4%的减卵率。抗体检测SjC23组和SjC23+IL-12组均有约50%的实验猪可检测到明显的抗SjC23抗体。结论 SjC23DNA疫苗可诱导猪产生较好好的保护保护作用,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鸡尾酒式DNA疫苗与蛋白疫苗联合应用以增强免疫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分别大量制备质粒DNA:pcDNA3.1-SjC23、pcDNA3.1-SjCTPI、pcDNA3.1-(CDR3)6和重组蛋白SjC23-HD、SjCTPI、NP30。pcDNA3.1-SjC23、pcDNA3.1-SjCTPI、pcDNA3.1-(CDR3)6等量混合后即为鸡尾酒式的混合DNA疫苗,重组蛋白SjC23-HD、SjCTPI、NP30等量混合后即为鸡尾酒式的混合蛋白疫苗。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14只。A组为自然感染组;B组(空质粒对照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pcDNA3.1;C组(空质粒+混合蛋白对照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pcDNA3.1,第9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100μl混合蛋白疫苗+100μl福氏完全佐剂(FCA);D组(混合DNA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混合DNA疫苗;E组(混合DNA+混合蛋白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混合DNA疫苗,第9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100μl混合蛋白疫苗+100μlFCA。DNA免疫组末次免疫后4周,蛋白加强组末次免疫后2周,所有小鼠同时经腹部皮肤感染(40±1)条尾蚴。攻击感染后42d剖杀小鼠,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2d及感染前2d分别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IgG抗体水平、抗体亚类IgG1及IgG2a,并取小鼠脾脏制备单个脾细胞,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C、D组和E组的减虫率分别为17.70%、32.88%和45.35%,D组和E组的减虫率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1),且E组的减虫率显著高于D组(P〈0.01);C、D组和E组的减卵率分别为9.39%、36.20%和48.54%,D组和E组的减卵率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1),且E组的减虫率也显著高于D组(P〈0.05)。C、D、E3组小鼠血清都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旋毛虫肌肉期幼虫分泌排泄物(TsL1-ES)中46-58KD抗原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本文用该纯化原组分加福氏完全佐剂(FCA)腹腔注射免疫昆明小鼠3次,继以旋毛虫感染性幼虫300条攻击感染,感染后第7天计数小鼠肠道成虫数、第30天肌肉继虫数和血清抗体IgG滴度。结果:46-58KD抗原免疫鼠的肠道成虫减虫率、肌肉幼虫减虫率和血清抗体IgG的几何平均倒数滴度分别为41.8%、46.1%和284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四跨膜蛋白第二亲水基团融合蛋白(GST-TSP2HD)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保护效果。方法采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胶亲和层析法大量制备GST-TSP2HD蛋白。实验组以GST-TSP2HD融合蛋白的福氏佐剂抗原免疫C57BL/6J小鼠,同时设置佐剂对照组及GST蛋白免疫对照组,每2周加强免疫1次。加强免疫2次后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45±2)条血吸虫尾蚴。感染42 d后剖杀小鼠,经生理盐水静脉灌注收集成虫,计数减虫率,用KOH溶液消化肝组织收集虫卵,计算减卵率。组织切片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结果与佐剂对照组相比,GST-TSP2HD融合蛋白免疫组的减虫率为27.10%,减卵率为32.30%;与GST蛋白免疫组相比,GST-TSP2HD融合蛋白免疫组可获得39.57%的减虫率,43.53%的减卵率。GST-TSP2HD融合蛋白免疫组肝组织中的虫卵肉芽肿数量明显减少,单个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比佐剂对照组、GST蛋白免疫组分别下降了27.08%(P〈0.05)和40.5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ST-TSP2HD能诱导高水平抗TSP2HD蛋白的特异性抗体IgG,其中IgG1、IgG2b和IgG2c亚类可能在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日本血吸虫四跨膜蛋白是一个有效的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旋毛虫编码新生幼虫p46 kDa抗原基因重组融合蛋白WN10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方法 将纯化的重组融合蛋白WN10以20μg/只的剂量分3次免疫小鼠后,攻击感染旋毛虫肌幼虫200条/只,检查旋毛虫7日龄成虫数、雌虫体外产生新生幼虫数、感染35d的肌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WN10抗体IgG滴度。结果WN10免疫小鼠后获得旋毛虫7日龄成虫、肌幼虫的减虫率分别为64.28%和61.21%,均与感染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差异显著;获得雌虫产新生幼虫的减虫率为16.46%,与感染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差异不显著;WN10免疫组小鼠在第3次免疫后1周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WN10抗体IgG,在攻击感染旋毛虫9周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编码旋毛虫新生幼虫p46 kDa抗原基因重组融合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抗旋毛虫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SjCTPI)DNA疫苗诱导猪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分别构建并制备pcNDA3.1-SjCTPI DNA疫苗及pcDNA3.1-P35和P40(IL-12的两个亚单位)的DNA疫苗。取上海松江本地猪(自幼阉割)30头,分为A、B、C3组,每组10头。A组(TPI组)每头猪于两侧臂部肌肉注射500μgSjCTPI DNA疫苗;B组(TPI+IL-12组)每头猪肌肉注射500μgSjCTPI DNA及500μgP35DNA疫苗、500μg40DNA疫苗。C组(对照组)每头猪肌肉注射500μgpcDNA3.1质粒DNA。共免疫3次,每次间歇3周。末次免疫后30d,每猪攻击6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背部贴片法)。攻击后45d剖杀,经胸主动脉灌注,并从门静脉处集成虫计数。从肝脏上同一部位切下小块肝组织,置5%KOH内溶解,后计算每克虫卵数。比较各组间的减虫率、减雌率和减卵率。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猪耳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抗体。结果:TPI组和TPI+IL-12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分别获得48.3%和46.2%的减虫率,53.6%和59.6%的减雌率,49.4%和65.8%的减卵率。TPI组的10头猪中有6头在免疫后可检出抗rSjCTPI抗体,TPI+IL-12组10头猪中有5头在免疫后抗rSjCTPI抗体阳性。结论:SjCTPI DNA疫苗可诱导猪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是一种具有较大潜力的抗血吸虫疫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摇探讨日本血吸虫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SVLBP)重组抗原的免疫保护性及其作为候选疫苗的潜在价值。 方法 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克隆菌大量表达SVLBP重组抗原,以镍-次氮基三乙酸琼脂糖树脂(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制备SVLBP重组抗原;将纯化的重组抗原加福氏佐剂经皮下免疫C57BL/6小鼠,每隔2周免疫1次,在第3次免疫后10 d,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5±1条,感染后45 d剖杀,计数检获虫数和每克肝虫卵数(LEPG)。小鼠在免疫前和攻击感染后分别采眶窦血,用ELISA测定特异性IgG及其亚群抗体水平。 结果 相对于佐剂对照组,免疫组小鼠的减虫率为33.4%,减卵率为47.6%;免疫后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IgG(>1:6 400);抗体亚类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小鼠 IgG2a、IgG2b、IgG1明显高于免疫前和佐剂对照组。 结论 日本血吸虫皮层蛋白SVLBP重组抗原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是潜在的疫苗候选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急性血吸虫病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根据L9(3^4)正交表设计动物实验,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C57BL/6小鼠后注射抗独特型抗体NP30,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各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并计算不同时问段的生存率,取小鼠肝脏石蜡切片,HE染色,测量小鼠单个虫卵肉芽肿的直径及面积。结果各实验组小鼠的生存中位数为45~78d,其中第4组生存中位数为71d,比同样感染40条尾蚴的对照组2(53d)延长了33.96%。Cox回归分析显示小鼠存活时间主要与尾蚴感染水平、抗体注射途径有关(P均〈0.05)。各实验组小鼠单个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为179.07~226.86μm,平均面积为(32.11~5t.37)×10^3μm^2;对照组各组小鼠单个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为205.89~239.86μm,平均面积为(44.61~57.24)×10^3μm^2。极差分析及方差分析均显示抗独特型抗体NP30的注射方式和注射剂量是影响虫卯肉芽肿平均直径和面积的主效应因素。NP30的最佳免疫治疗方案为感染尾蚴28d后,以每鼠每只20μg的剂量连续3次肌肉注射。结论抗独特型抗体NP30可改善血吸虫感染小鼠的生存状况,降低血吸虫对宿主造成的免疫病理损害,具有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Th1/Th2分布及其调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运用三色荧光标记法流工细胞术检测42例未红药物治疗初发狼疮病人,T细胞亚群分布,并以10名正常人作对照;同时运用ABI-7700实时监测定量PCR法检测其中38例病人和28名正常人IL-10/IL-12 mRNA及其受体表达的差异。结果:①初发SLE病人Th1较正常人明显减低(P<0.05);但Th1/Th2无显著性改变。②与正常组相比,SLE组病人IL-10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但IL-10R表达明显升高(P<0.05);SLE组病人IL-12mRNA及其受体表达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均<0.05)。③红斑组病人Th1/Th2、IL-12p35较正常组降低(P均<0.05);IL-10R较正常组显著增高IP<0.05)。④RNP阳性组病人IL-10、IL-12p40较正常组升高,IL-2p35较正常组降低(P均<0.05)。结论:SLE是一种以Th1细胞下降,Th2细胞相对占优势的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源于诱导向Th1细胞分化的IL-12及其受体养活和细胞因子间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及临床意义。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2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并动态观察,其中35例慢性肝炎进行肝活检,并按肝组织病理进行分级和分期。①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重度、慢性重型肝炎IL-6和IL-8水平依次升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②IL-6、IL-8水平与肝 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P<0.01);③IL-6、IL-8水平随急性肝炎恢复和慢性肝炎稳定而降低(P<0.01,P<0.05)。IL-6、IL-8水平可作为反映肝细胞坏死程度和纤维化轻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anti—anti—id的建株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日本 制备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anti-id,Ab2)NP30的单克隆抗独型抗体(anti-anti-id,Ab3)。方法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NP30(HRP-NP30)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融合,制备单克隆anti-anti-id。结果 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NP30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定名为NP48。NP48的Ig同型为IgG2b。NP48与SWAP和SEA ELISA反应均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NP48可定位于虫卵内毛蚴头腺及毛蚴膜。结论 NP48是NP30的特异性anti-anti-id,可用于NP30模拟抗原的分离和鉴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观察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副肌球蛋白基因疫苗(Sjc97DNA)与紫外线致弱尾蚴(UVC)疫苗免疫C57BL6小鼠诱导的抗感染保护力及免疫应答特征。 方法 以Sjc97DNA核酸疫苗经后腿胫前肌免疫C57BL6小鼠共2次,每次间隔3wk,末次免疫后3wk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UVC疫苗接种同种小鼠后5wk攻击感染上述等量尾蚴。均于攻击感染后7wk计数虫负荷及肝卵负荷。并设空质粒对照及感染对照组。用ELISA分析免疫鼠攻击感染前后血清特异性IgG、IgA及亚型抗体水平,以及脾淋巴细胞体外诱生的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 Sjc97DNA疫苗及UVC疫苗免疫小鼠均诱生出以Th1型免疫应答为主的IL2、IFNγ及特异性抗AWA、SEAIgG2a、IgG2b亚型及IgA抗体,UVC疫苗组小鼠各细胞因子及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Sjc97DNA疫苗组,但两疫苗组均未测及IL4。攻击感染后,Sjc97DNA疫苗组的减虫率36.3%、减卵率42.4%,明显低于UVC疫苗组的66.9%和75.6%。攻击感染后7wk,两疫苗组小鼠Th2型免疫应答虽有所增强,但仍以Th1型免疫应答占优势;而空质粒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小鼠则以Th2型免疫应答为主。 结论 核酸疫苗与紫外线致弱尾蚴疫苗均能诱导产生抗感染免疫保护力,致弱尾蚴疫苗的免疫保护力高于Sjc97DNA。两疫苗诱导的抗感染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rSj14-3-3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重组信号蛋白14-3-3及14-3-3与GST融合蛋白抗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和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用rSj14-3-3和rSj14-3-3/SjGST免疫BALB/c小鼠,日本血吸虫尾蚴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收集实验组与对照组成虫和虫卵,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间接ELISA法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免疫前、后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显微镜下测量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肝脏切片上单个虫卵肉芽肿大小,观察两种重组抗原对小鼠肝脏肉芽肿形成的影响。结果上述两种重组抗原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的减虫率分别为31.93%和34.39%;每克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53.24%和60.06%,每对成虫减卵率分别为33.39%和40.48%;免疫前各组血清IgG抗体A值差异无显著性,免疫后实验组血清IgG抗体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比对照组分别下降35.23%和46.13%。结论信号蛋白14-3-3在抗感染和抗病免疫中具有保护作用,复合多价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可能优于单价疫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的全长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rSj97)的免疫保护作用以及作为疫苗的适用佐剂组合。方法重组副肌球蛋白分别与弗氏佐剂(rSj97-FA)、ISA206(rSj97-ISA206)、CpGODN(rSj97-CpGODN—IFA)联合免疫C57BL/6小鼠,在0、2、4周共进行3次免疫注射,剂量为每只每次25μg rSj97。第3次免疫后2周,经腹部贴片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2)条。第12周剖杀冲虫,计算减虫率与减卵率。同时,在0、2、6、8、12周对各组小鼠采血,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1与IgG2a抗体。结果相对于未免疫组,rSj97-FA组的减虫率为27.6%、减卵率为-2.3%,rSj97-ISA206组的减虫率为45.3%(P〈0.01)、减卵率为35.4%(P〈0.05),rSj97-CpGODN—IFA组的减虫率为7.3%、减卵率为6.4%,对照组(仅注射CpGODN)减虫率为13%、减卵率为3%。rSj97-FA、rSj97-ISA206与rsj97-CpGODN—IFA组在首次免疫后2周,rsj97特异性IgG1与IgG2a水平较免疫前显著升高(P〈0.01),攻击感染后仍维持在同一水平;对照组与未免疫对照组,其特异性IgG1水平至感染后6周方显著升高(P〈0.01),但仍为较低水平(A值〈0.1),而IgG2a一直保持在基线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重组副肌球蛋白分别与3种佐剂联合使用均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IgG1和IgG2a,但仅ISA206佐剂组诱导C57BL/6小鼠产生显著的抗日本血吸虫保护力,rSj97-ISA206是潜在用于大动物免疫的疫苗组合。  相似文献   

20.
首次采用特殊方法从感染兔红细胞上分离、纯化两种血吸虫组分抗原SjR47和SjR12,实验结果证明,前者属卵源性抗原,后者为虫源性抗原.两次实验结果均表明,两种组分抗原能诱导出明显的抗病免疫力,实验1获得54.95%-72.36%的肝内减卵率,实验2获得52.57%-57.27%的肝内减卵率和50.73%-74.70%的成熟卵减少率,并均可使肝内肉芽肿病变明显减小,尤以SjR47效果显著.两种抗原诱导的抗肝内肉芽肿保护性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均能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IgG,测定IgG及其亚类动态显示,在感染后0-12wk时,免疫小鼠血清IgG和IgG_1水平均显著高于佐剂和感染对照组者(P<0.01),特别是能反映保护性免疫力指标的IgG_1升高非常明显:SjR47免疫鼠的脾T淋巴细胞亚群表型动态研究显示,SjR47免疫鼠的CD4~+和CD8~+T细胞在感染4wk时均升高,随后下降.CD4~+/CD8~+比值也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呈现免疫下调,其变化趋势同肉芽肿病变减小相一致;SjR47免疫鼠的细胞因子水平动态观察结果表明,SjR47免疫鼠后可使TNF-α在小鼠体内的活性水平较平显著上升(成虫期前),减弱了TNF-α对虫卵肉芽肿形成的介导作用以及对雌虫排卵的促进作用,导致肝内肉芽肿病变减小和虫卵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