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常见过敏原。方法应用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北京地区31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常见过敏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18例患者中过敏原阳性133例,粉尘螨、户尘螨阳性率分别为28.93%和34.59%,其次是艾蒿、杂草和禾本科/谷类,分别占21.38%、15.09%和10.06%。结论粉尘螨和户尘螨是北京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重要过敏原,其次是艾蒿、杂草和禾本科/谷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慢性荨麻疹的过敏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敏筛过敏原检测分析。结果 204例慢性荨麻疹中有116例血清特异性过敏原呈阳性(56.9%);吸入性过敏原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屋尘(33.8%)、户尘螨(30.4%)为主要过敏原;1种过敏原阳性反应24.0%,同时对2种或2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反应为32.9%。结论过敏原与慢性荨麻疹发病关系密切,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 IgE抗体检测。结果: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59.9%(1228例),吸入组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组(礸2=254.06,P<0.01)。吸入组中以屋尘螨/粉尘螨(14.9%)阳性率最高,食入组中以蟹、虾(均为4.8%)阳性率最高。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和屋尘多见,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皮肤点刺试验对特应性皮炎和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的33例特应性皮炎和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特应性皮炎和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均以粉尘螨(分别为78.79%,75.00%)和屋尘螨(分别为75.76%,70.00%)的阳性率最高,粉尘螨和屋尘螨在两者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4,P<0.05;χ2=12.35,P<0.05)。牛奶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阳性率(30.00%)高于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的阳性率(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较慢性荨麻疹患者对粉尘螨、屋尘螨更易过敏,而后者较前者对牛奶更易过敏。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可以有效寻找过敏原,减少病情反复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普宁市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次性点刺针和阿罗格变应原点刺液(包括10种吸入性变应原、17种食入性过敏原、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和组胺阳性对照组)对3 1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3 1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总阳性率69.53%,其中吸入物阳性数2 134例,食入物阳性数1 894例。吸入物过敏原中,蟑螂阳性率最高,共2 100例,占66.65%;粉尘螨居第二位,共2 066例,占65.57%;第三位为屋尘螨,共1 372例,占43.54%。食入物过敏原中,金枪鱼阳性率最高,共1 793例,占56.90%;红辣椒居第二位,共903例,占28.66%。结论:本观察组3 1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性过敏原以蟑螂、粉尘螨、屋尘螨多见;食入性过敏原以金枪鱼、红辣椒为主。找出病因,对临床治疗该病有较好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IVT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在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水平的作用。 方法 对 7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进行特异性IgE检测。 结果 吸入性血清过敏原阳性率为 70 .2 7% ,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狗牙根、黑麦、梯牧草、六月禾、户尘螨、粉尘螨等 ;食入性血清过敏原阳性率为 64 .94% ,最常见者为牛奶、花生、大豆、蟹、虾等。大部分患者对 2种以上过敏原过敏。结论 IVT法适用于慢性荨麻疹病因的筛查 ,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台州市53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53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测定。结果: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25.24%(134例),其中尘螨阳性率22.41%(119例);食人性过敏原阳性率为29.0%(154例),其中蟹抗体阳性率13.75%(73例)。结论:本地区常见过敏原为尘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主要过敏原的种类,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分析。结果562例慢性荨麻疹中,过敏原总IgE阳性反应者495例(88.07)%,有326例血清特异性过敏原IgE呈阳性(58.02%);户尘螨(41.sO,to)、蟑螂(25.98%)、苋(18.51%)为主要过敏原。结论过敏原与慢性荨麻疹发病关系密切,找出致病因素对预防和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德州地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常见过敏原的种类,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定量测定德州地区245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总lgE抗体及20种血清过敏原特异性lgE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地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阳性者达64.08%;阳性病例中吸入组阳性率的前2位是粉尘螨、屋尘螨;食物组中对鸡蛋过敏者最多。结论 该地区过敏原分布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筛查过敏原对该地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荨麻疹的常见过敏原。方法:选取2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皮肤点刺方法,进行28种吸入性、食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吸入性变应原中阳性率居前三位的依次为:粉尘螨(45.0%)、屋尘螨(41.2%)、花粉(27.9%);食物性变应原中阳性率居前三位的依次为:螃蟹(36.4%)、虾(33.2%)、芒果(25.7%)。结论:变应原检测能发现部分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指导患者进行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对7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91例慢性湿疹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测.结果:粉尘螨阳性率分别为:35.4%、35.4%和6.7%;屋尘螨阳性率分别为:40.5%、27.5%和6.7%.粉尘螨与屋尘螨在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尘螨阳性率男女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季节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荨麻疹患儿常见的过敏原种类,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diwiss 公司AllergyScreenAnalytic GmbH 过敏原检测系统,对257 例荨麻疹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和总IgE 检测,并在不同年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257例荨麻疹患儿sIgE阳性142例(55.27%),总IgE阳性率69.65%.其中吸入性过敏原最常见的依次为户尘螨18.68%、霉菌组合17.51%、猫毛皮屑4.67%、屋尘4.28%和狗毛皮屑3.89%;食物性过敏原中,最常见的依次为牛奶28.79%、羊肉16.34%、牛肉7.00%、鸡蛋白5.45%和虾3.11%.比较<3 岁组、3~6 岁组和>6 岁组,户尘螨、猫毛皮屑、牛奶和羊肉sIgE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尘螨和霉菌是荨麻疹患儿最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牛奶、牛羊肉、鸡蛋白是荨麻疹患儿最常见的食物性过敏原.血清sIgE检测为荨麻疹患儿提示了相关过敏原,可以针对性地回避相关过敏原.  相似文献   

13.
荨麻疹     
20120159 20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及总IgE检测分析/张英(上海奉贤区奉城镇塘外卫生院),项燕//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2).-113 ~114分析显示,116例(56.9%)血清特异性过敏原阳性,吸人性过敏原明显高于食人性,其中屋尘、户尘螨为主要过敏原;1种过敏原阳性率24.0%,2种或2种以上阳性者32.9%.认为过敏原与慢性荨麻疹关系密切,寻找过敏原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沿海地区慢性湿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过敏原分布情况,探讨预防过敏性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对沿海地区1145例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的主要致敏原分别为牛奶(54.61%)、鸡蛋(52.34%)和鸡蛋(60.04%)、粉尘螨(58.97%)。东港市本地父母辈和子女辈的过敏原皮肤反应强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辈为内地居民,而子女辈出生于东港市的二代之间对鱼虾蟹贝等海产品皮肤反应强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习国内几个代表地区的过敏原检测情况,发现与本研究结果有相同趋势。结论沿海地区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的过敏原中鱼虾等海产品呈低敏感性,提示早期接触过敏原对预防过敏反应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慢性荨麻疹主要过敏原的种类,为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SM-3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对5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组与食入组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在582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中,有523例的血清总IgE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89.86%;吸入组变应原中粉尘螨33.68%(196例),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花粉26.29%(153例);食入组变应原中海鲜28.01%(163例)阳性率最高,其次为鸡蛋22.68%(132例)。结论:粉尘螨、海鲜等是诱发深圳地区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过敏原,对患者的预防和脱敏治疗应主要针对这几种过敏原展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成人特应性皮炎(AD)患者过敏原种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00例成人AD患者血清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并对朝鲜族和汉族成年人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成年人血清总IgE升高121例(朝鲜族54例,汉族67例),特异性IgE阳性78例(朝鲜族33例,汉族45例),朝鲜族和汉族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依次为户尘螨、粉尘螨、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矮豚草蒿、蟑螂、鱼虾蟹和小麦。结论:成人AD发病与吸人性及食物性过敏原有关,其中吸人性过敏原是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户尘螨和粉尘螨是最主要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各种常见特异性IgE(sIgE)的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MastcLA-1变应原检测系统对9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25例健康者进行检测。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同时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粉尘螨及屋尘螨的sIgE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8.3%和31.9%,其次为蘑菇、家尘、青霉菌属及蟑螂,分别为24.5%、18.1%、17.0%及16.0%。结论:尘螨、蘑菇是本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常见的变应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武汉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种类。方法:采用标准化皮肤点刺试验方法对2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10种变应原检测。结果:受试者变应原粉尘螨阳性率最高占80%;其次是海蟹、海虾、花粉、花生、狗毛上皮,分别占44.35%、36.52%、28.26%、26.96%和21.30%。结论:本地区变应原以粉尘螨最常见,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接触含尘螨较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变应原。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过敏原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96例患者中阳性患者125例,总阳性率为42.23%;其中粉尘螨、屋尘螨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7.91%和15.20%,其次是蟑螂、艾蒿、干草尘埃,分别占9.12%、8.78%和6.08%。荨麻疹、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4.83%、42.64%和40.0%。结论粉尘螨和屋尘螨是天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致敏原,其次是蟑螂、艾蒿、干草尘埃,点刺试验是检测过敏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普洱市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过敏原情况,为该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以及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并减少复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门诊就诊,并行过敏原检测的76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统计软件分析得出结果.结果 本次研究检出率占前十位的过敏原依次是屋尘、尘螨、虾、螃蟹、蟑螂、夏秋花粉、蒿科花粉、藜科花粉、霉菌、早春花粉,发病率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发病高峰集中在2、7~9、12月份.结论 普洱市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过敏原情况有其区域性特点,对治疗和预防该地区慢性荨麻疹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