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菌,并从护理的角度探讨防治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7月-2005年11月进行机械通气≥48h的37例新生儿在气管插管下取痰培养 药敏试验。结果37例患儿取标本37份,其中18份菌培养阳性,阳性率48.6%,共检出病原菌22株,其中有4份标本检出2种细菌。其中阴沟肠杆菌、鲍曼氏不动杆菌、草绿色链球菌为本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结论G-菌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强,发病机制复杂,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2.
姜海英 《天津护理》2004,12(5):271-272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探讨防治策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40例机械通气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行机械通气患儿第5天做痰培养,细菌学检查均获阳性结果,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80%),其中绿脓杆菌最常见。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病原菌侵袭机会和宿主免疫防御机制减弱两个方面。故切断感染途径,加强基础护理和患儿的营养支持治疗,对减少其的发病率,降低机械通气患儿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68例进行机械通气≥48 h的新生儿在气管插管下采集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68例患儿取痰标本68份,其中33份菌培养阳性,阳性率48.53%,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本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认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VAP)病机制复杂,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VAP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菌,并从护理的角度探讨防治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7月-2005年11月进行机械通气≥48h的37例新生儿在气管插管下取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37例患儿取标本37份,其中18份菌培养阳性,阳性率48.6%,共检出病原菌22株,其中有4份标本检出2种细菌。其中阴沟肠杆菌、鲍曼氏不动杆菌、草绿色链球菌为本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结论G^-菌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强,发病机制复杂,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致病菌谱。方法对机械通气≥48h的8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1例,发生率为48.8%,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平均时间为6.8±3.5d,从机械通气2d~10d,每增加1d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增加4.3±2.3%。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者44例,28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3.6%;血糖浓度正常者40例,13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32.5%,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致病菌培养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6.1%,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6.8%,真菌占7.1%。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通气时间、血糖水平有关,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6.
王锦  季海娟 《临床医学》2015,35(2):101-102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工作中提高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征并对患儿痰液进行实验室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90例患儿取标本124份送检,检出菌117株,阳性率为94.4%,其中革兰阴性菌82株(70.1%);革兰阳性菌23株(19.7%);真菌12株(10.3%)。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并且对临床常用药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哌酮等耐药。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耐药性多、发病复杂,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对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炎患者的痰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07例COPD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痰培养以明确病原菌分布情况,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耐药性,比较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患者与经验性用药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和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 507例COPD合并肺炎患者合格痰液标本经培养共分离出1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3株(8.55%)、革兰氏阴性菌75株(49.34%)、真菌64株(42.1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菌中耐药菌株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这3种病原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高达100.00%,且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不低于50.0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0%;革兰氏阳性菌中耐药菌株为溶血葡萄球菌,其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00%,且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苯唑西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高于65.00%。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患...  相似文献   

8.
陈亚利  戴华 《山西临床医药》2009,(14):1619-162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简称VAP)病原菌的种类及细菌耐药性分析。方法: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对ICU送检的痰、纤支镜抽吸物标本273份进行培养鉴定,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形确诊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用常规药敏定量试验法(MIC法)检测分离菌对13~15种抗菌药的耐药性,数据统计时将中敏归于耐药。结果:188例VAP的病原菌261株,前三位病原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33株(12.6%),大肠杆菌30株(11.5%),铜绿假单胞菌23株(8.8%)。261株病原菌中,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者48例,占18.4%,细菌及真菌双重感染者15例,占5.7%。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且已呈现多重感染、多重耐药性,其感染的治疗应慎重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小儿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菌,从护理的角度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机械通气≥48h,发生VAP71例患儿气管插管下取痰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71例VAP患儿取标本148份检出病原菌86株,革兰氏阴性菌占76.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近年金葡菌也成为感染主要病原菌。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小儿机械通气的主要病原菌,近年金葡菌感染有增多趋势,而VAP病原菌耐药性多,发病机制复杂,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耐药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方法:相关性肺炎患儿行深部痰培养,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71例患儿中,治愈62例,死亡6例,放弃3例。痰培养共培养出菌株75株,其中G-杆菌占86.7%,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明显,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等少用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治疗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键在于选择有效抗生素,而加强预防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