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2例二期梅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共 112例 ,男 45例 ,女 67例 ,男女之比 1∶1 5。已婚者 69例 ( 61 6% ) ,未婚者 3 9例 ( 3 4 8% ) ,离婚者 4例 ( 3 5 % ) ,其中夫妻同患 14对 ( 12 5 % )。传染途径 :有非婚性性行为 10 4例 ( 92 8% ) ,配偶 7例 ( 6 2 % ) ,不详 1例( 0 8% )。年龄分段 :10~ 19岁 4例 ( 3 5 % ) ,2 0~ 2 9岁 46例( 41 1% ) ,3 0~ 3 9岁 43例 ( 3 8 4% ) ,40~ 49岁 12例 ( 10 7% ) ,5 0~ 5 9岁 6例 ( 5 3 % ) ,60~ 69岁 1例 ( 0 8% )。病程 :1月 2 5例 ,2月 40例 ,3月 3 6例 ,4月 11例。1 2 皮疹分布及类型 掌… 相似文献
2.
二期梅毒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昆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3):156-156
二期梅毒78例临床分析陈永昆福建医学院附二院皮肤科(邮政编码362000)一般资料78例中,男64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4.5:1,已婚50例,未婚28例。20岁以下5例,21~30岁47例,31~40岁22例,41~50岁4例。个体户45例,无业... 相似文献
3.
<正> 我科自1986年11月至1989年5月共诊治性病患者191例,其中梅毒14例占7.3%。除一例晚期心血管梅毒外,其余均为二期梅毒(12例二期显发,1例二期潜伏)。其中 相似文献
4.
二期梅毒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观察二期梅毒的临床特点,对其发病情况、治疗效果及与皮疹类型、病程长短的关系和误诊原因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二期梅毒女性患者增多,用青霉素治疗,USR转阴率为100%,病程短及斑疹型皮损消退量快,扁平湿疣、掌跖部皮损次之,病程长及银屑病样皮损、脓疱样疹消退最慢。提出青霉素仍为治疗梅毒的最佳药物,以及提高各科医生对梅素的认识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5.
二期梅毒疹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皮肤表现,由于其损害极不典型,易与其他皮肤病相混淆,造成漏诊、误诊。现对我中心皮肤性病科门诊2002年5月~2004年5月登记的75例二期梅毒疹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爱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1,4(3):147-148
目的总结误诊的二期梅毒的临床特点,探究误诊原因。方法对临床误诊的46例二期梅毒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体检、实验室检查,分析并总结误诊情况及原因。结果二期梅毒的皮疹具有多形性,容易误诊为玫瑰糠疹、银屑病、手足癣、湿疹等多种疾病。结论二期梅毒误诊的原因多方面,病史、临床表现结合梅毒血清试验可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对198例二期梅毒的一般资料、就诊原因、临床表现、误诊情况、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病年龄多为性活跃阶段,主要由婚外性行为和配偶传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非会阴部出现皮疹就诊者高于会阴部出现皮疹就诊者,易造成误诊,易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给予苄星青霉素或头孢三嗪治疗,全部治愈,有55例发生吉海反应;梅毒复诊率低,随访难. 相似文献
8.
林海桂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1):9-9
二期梅毒常引起皮肤黏膜损害,尚可侵犯骨骼、内脏、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等。还常发生于硬下疳出现后4~10周。现就我科2005年1—12月门诊首诊的二期梅毒患者32例的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对本院接诊 3例院外误诊的二期梅毒病人情况详细分析 ,以减少误诊。二期梅毒多以玫瑰疹、毛囊疹、丘疹鳞屑、脓疱疹、溃疡疹、肛周及外生殖器扁平湿疣、虫蚀样脱发、口腔粘膜损害等表现。而以多形性红斑、皮肤白斑为首发症状者少见。二期梅毒皮损具有多样性 ,医生对无明显诱因表现为各种皮损的患者 ,应及时做梅毒血清学检查 ,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近年来梅毒在全球有逐年上升趋势 ,在我国也以2 3 0 6 %的速度递增 ,但由于医务人员对此病警惕性不高 ,临床仍有误诊漏诊现象发生。本文将作者 1997— 2 0 0 0年门诊工作期间 (1997年 1— 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进修 )遇到的 9例临床资料较完整的二期梅毒误诊病例做一归纳总结 ,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9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为 2 5~ 4 2岁 ,平均 35 4岁。职业为个体户、司机、家庭妇女、推销员、发廊服务员等。病程 1周内至 2月余不等。从误诊到确诊时间为五天至三个月不等。按临床症状不同分述如下 :1 1 4例… 相似文献
16.
17.
卢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4):213-213
1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于2004年11月3日来本所就诊。20天前胸腹部起豆大的淡红色斑,微痒,咳嗽。曾以“过敏性皮炎”、“感冒”,给予口服止咳药2天(药名不详),咳嗽减轻。但全身淡红斑逐渐增多,部分变成淡褐色,双眼球结膜轻微充血。否认有硬下疳、输血、手术病史。既往体健。有吸烟嗜好。近半年来曾先后与同校同年级3位女同学有多次性接触,否认与校外其他女性有性接触。体检:一般情况好。双眼球结膜轻微充血。全身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腹部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四肢、躯干可见淡褐色斑,直径约1cm左右,圆形,边界不清,双膝处皮损为淡红色,… 相似文献
18.
二期梅毒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慧卿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2):181-182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且早期梅毒传染性强,播散面较广,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我科从1997年以来,门诊诊治的二期梅毒83例,作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二期梅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因外阴皮疹伴瘙痒2周于2004年1月就诊.2周前患者于外阴部左侧出现一枣样大小的肿物,轻触压痛,未处置.1周后外阴及大腿根部出现皮疹、瘙痒.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腹股沟淋巴结轻度肿大.皮肤科情况:躯干及上肢可见淡黄色黄豆至蚕豆大小圆形皮疹,其上可见少许鳞屑;外阴、大腿根部及肛周可见密集分布黄豆大小圆形紫红色浸润性斑;外阴部左侧见一枣样大小肿物,形状不规则,湿润,表面无破溃,无明显分泌物,轻压痛(图1).实验室检查:TPHA阳性,RPR1:128阳性,外阴部肿物分泌物暗视野镜检见梅毒螺旋体.诊断:二期梅毒.治疗:肌肉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 1次/d,共2周.1周后外阴肿物消退,2周后躯干及上肢、外阴皮损基本消退,外阴部可见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