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畸支抗的重要性已为正畸医师广泛认识,只有正确的支抗设计和良好的支抗控制,才能取得高质量的矫治结果。种植支抗在牙颌畸形正畸临床中的应用实现了支抗的完全控制,在对支抗控制要求较高的疑难病例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因此,种植支抗逐渐被正畸医生所认识和接受,目前对种植支抗的研究也已成为口腔正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现代正畸的临床操作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微螺钉种植体的起源与发展、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特点、微螺钉的材料与表面处理及大小和形状、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我科18例正畸患者使用微螺钉型正畸支抗种植体的情况,为临床正畸医生应用这一技术提供帮助和参考。方法采用微螺钉型正畸支抗种植体作为移动牙齿的支抗单位,简要总结其应用方法及临床应用体会。结果微螺钉型正畸支抗种植体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小,脱落率低,价格低,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结论正畸医生应用微螺钉型正畸支抗种植体作为移动牙齿的支抗单位,使治疗结果不必依赖于患者的配合,适合于在正畸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的患者180例,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技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正畸支抗技术,一段时间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5.56%),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对患者的损伤小,应用于口腔正畸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挑选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需要内收上前牙的安氏I类错颌畸形患者64例,将64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成微螺钉组和普通组,每组32例,微螺钉组患者接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微螺钉组患者接受普通的支抗技术治疗,比较微螺钉组患者及普通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微螺钉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31/32),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78.13%(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畸治疗中希望矫治牙按需要的方向及距离移动,而支抗牙则常要求尽量不移位或仅少量移位,以保持良好的(牙合)关系,但传统支抗控制很难提供绝对稳定的支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中,上颌第一磨牙和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研究牙列拥挤、前突16例患者,年龄13~23岁。矫治设计上颌需强支抗,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在矫治器粘结之前植入微螺钉型种植体。种植体植入于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嵴上,位于两邻牙牙根之间。治疗早期应用微螺钉进行尖牙向后结扎,后期以轻力每侧100~150 g力远移上颌尖牙,内收上前牙,排齐牙齿。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测量切牙和磨牙的治疗变化。结果: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16例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未发生显著性移动(P>0.05),切牙在前后向发生显著性移动(P<0.01)。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是一种稳固、舒适的支抗系统,可以实现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达到支抗磨牙的稳定,有效治疗拥挤、前突畸形,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正畸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介绍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用于正畸支抗的临床过程,以及支抗对磨牙的控制作用,评价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安氏Ⅱ1错合患者16例,年龄在13~25岁。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设计上颌强支抗,在矫治器粘结之后植入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应用上颌后牙区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测量切牙和磨牙的治疗变化。结果16例患者应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支抗顺利完成正畸治疗,均建立了正常的前牙覆合覆盖关系,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未发生显著性移动,切牙在前、后向发生显著性移位,患者的上颌凸度明显改善。结论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是一种稳固、舒适的支抗系统,达到支抗磨牙的稳定,有效治疗拥挤、前突畸形,该方法广泛用于正畸治疗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应用微螺旋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8例牙列前突患者,将微螺钉种植体植入上、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的牙槽骨,施加250N力,内收前牙,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全颌曲面断层片,并测量切牙和磨牙的治疗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未发生显著性移动,切牙在前后向发生显著性移动,达到了预期的正畸效果。结论微螺钉种植体可作为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并具有操作简单、灵活、不依赖患者合作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应用中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141例微螺钉种植体种植术的护理措施,帮助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认真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充分准备器械,严格消毒,建立无菌环境;术中严格执行无茵操作,完善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做好口腔卫生宣教,预防术后感染,保证治疗的有效性。结果通过总结141例微螺钉种植体种植术的护理措施,有效地帮助了护理人员增加相关的护理经验。结论实践证明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应用中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高角深覆[牙合]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高角深覆[牙合]患露龈笑患者男5例、女8例,均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与上颌双侧中切牙与侧切间近根尖处、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膜龈联合线处植入微螺钉,在压低前牙的同时进行前牙内收,时间5—8个月,拍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和模型,进行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结果前牙覆[牙合]患、上切牙龈缘到上唇下缘距离、u1-PP明显减小,SN—MP不变。结论微螺钉种植体能有效压低前牙,控制后牙段高度,避免高角病例的下颌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2.
种植体支抗的研究应用,为正畸医生提供了可靠而崭新的支抗控制手段。如何提高种植体与骨组织相容性及稳定性,从而方便于临床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正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现仅就影响支抗种植体与骨组织相容性(生物力学、生物学相容性)的相关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畸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正畸后种植体稳定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后佩戴支抗正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种植体植入正畸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正畸种植体稳定性等。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磨牙位移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出现3例微种植体松动,经取出后2个月重新植入,全部稳定未见再脱落者。微种植体脱落原因为:口腔卫生状况不佳,引导钻预备孔直径太大,种植体偏离方向。所有患者种植及复种植后均经头影扫描重叠图检查提示上前牙显著直立及内收,软组织侧面形显著提高,均迭强支抗效果。结论:微型种植体正畸治疗,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磨牙位移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种植体稳定性良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采用口腔正畸结合口腔修复治疗错舱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先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其进行治疗,用以对患者牙列缺损的修复。在完成正畸治疗和常规保持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烤瓷桥或者烤瓷冠修复患者牙列的缺失牙,同时对患者的进行牙体的美容修复。结果:从研究中发现,采用口腔正畸结合口腔修复对错黯伴随牙列缺损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对于错聆伴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采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在临床上的实用性价值非常高,可在临床应用上进行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15.
牙列缺失后多年未修复,口腔软硬组织发生改变较大,上下牙槽嵴因失去功能刺激而加速了垂直向和颊舌向的吸收,部分患者颊、舌系带及黏膜几乎与牙槽嵴顶平齐并呈刀状,舌体失去天然牙的限制而肥大,给全口义齿修复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于不愿手术的患者,消除了不利的因素,增加了全口义齿的固位效果,对牙列缺失过长的老年患者修复后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87例牙列缺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资料收集和口腔检查,局麻后对患者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根据种植体的舒适程度和美观程度,在术后2年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考察,分为不满意、较满意、满意3个程度。结果:87例患者中对种植体的舒适程度满意的有65例,较满意的有18例,不满意的有4例。87例患者中对种植体的美观程度满意的有59例,较满意的23例,不满意的有5例。结论: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美观功能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患者自觉状况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8.91±1.68)、语言功能(9.02±3.25)、固位功能(7.99±1.02)和美观功能(9.10±1.12)均高于对照组咀嚼功能(6.42±0.63)、语言功能(7.85±2.64)、固位功能(6.52±1.85)和美观功能(7.11±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周袋指数(2.21±0.29)mm和牙齿表面菌斑指数(0.31±0.15)均低于对照组牙周袋指数(2.89±0.67)mm和牙齿表面菌斑指数(0.75±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低于对照组(1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能够提高疗效和满意度,提高美学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口腔正畸学中支抗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正畸治疗成败的关键。口腔正畸常用的加强支抗的方法有口外弓、"J"钩、横腭杆、Nance弓、Ⅱ类颌间牵引和第一、二磨牙双带环及微种植体支抗。其中微种植体支抗的材质、长度和直径、适应证、植入部位、植入成功的临床标准是重点内容。现就以上支抗的特点及其在临床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方便选取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口腔医院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3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抽签分成义齿佩戴组(n=41)和种植牙组(n=42),义齿佩戴组行常规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种植牙组行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结果①种植牙组相比于义齿佩戴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75.61%(P﹤0.05);②修复前,种植牙组的牙槽骨近中和远中骨吸收量分别为(0.49±0.12)、(0.53±0.11),义齿佩戴组分别为(0.48±0.12)、(0.54±0.11);修复后种植牙组相比于义齿佩戴组牙槽骨近中和远中骨吸收量变化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冠外附着体对老年患者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48例牙列缺损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例,一组采用球帽型附着体,一组采用太极扣附着体,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可摘局部义齿,对比三组患者主观评价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其效果。结果球帽型附着体和太极扣型附着体的患者对戴义齿后的美观性、固定情况、咀嚼功能、舒适性和发音功能满意度较高,两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帽型和太极扣型附着体组并发症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外附着体对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修复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