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及32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的MHC—DRB1*各等位基因及亚基因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将该方法与其它检测MHC等位基因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结果表明,MHC—DRB1*09(RR=1.59,P<0.05=;MHC—DRB1*14(RR=1.59,P<0.05=基因与APL呈正相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其它MHC—DRB1*各等位基因未见异常,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项研究结果提示,MHC—DRB1*09和14基因可能是我国北方汉族人APL致病的易感基因,为揭示APL的发病机制中免疫遗传学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域-174G/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20例APL患者组和90例正常对照组IL-6基因多态性。结果IL-6基因-174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住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6,P〈0.05,RR=1.525),G等位基因携带者息APL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37倍(χ2=16.09,P〈0.001,RR=1.37)。结论IL-6基因-174G/G基因型多态性与APL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我国北方汉族人APL发病的遗传易感性基因,携带G等住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6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APL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与MHC—DRB1*基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23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和32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MHC-DRB1*各等位基因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将该方法与其它检测MHC等位基因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结果表明,MHC-DRB1*09(RR=3.462,P〈0.05)基因与PD正相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其它MHC-DRB1*各等位基因未见异常,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项研究结果提示,MHC-DRB1*09基因可能是我国北方汉族人寒凝血瘀型PD致病的易感基因,为揭示寒凝血瘀型PD的发病机制中免疫遗传学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干扰素(IFN-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IFN-r血中表达水平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了21例APL患者(APL组)和83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中IFN-r启动子基因874位点的多态性变化,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 测定两组血清中IFN-r的表达水平. 结果 结果表明APL患者A/A基因型频率明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χ2 =3.88,OR=1.68,P<0.05),A/T和T/T基因型频率以及A和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r含量APL组(1.011±0.108)和对照组(0.721±0.06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A/A基因型与APL相关. 结论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IFN-r基因874位点的多态性在APL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IFN-r启动子基因A/A基因型可能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拮抗性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南方汉族人群白血病与KIR2DL4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提取南方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n=283)、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eukemia,AML)(n=227)、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I。)(n=80)患者和306名南方汉族随机正常志愿捐血者的DNA基因组,应用本实验室自行设计的引物对KIR2DL4基因的全部8个外显子进行测序分型,用Assign4.7分析软件判定基因型。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别对检出的每个KIR2DIA等位基因、10A型等位基因和9A型等位基因的检出比例分别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并进行P值校准(Pc)。结果ALL、AML、CMI,患者和正常对照均检出5种等位基因:KIR2DIA*001、*005、*006、*008、*011。ALL病例组与对照组的KIR2DI.4*011等位基因检出比例、10A型KIR2DL4等位基因检出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R2DL4*011:OR=1.66,P=0.01;10A型K琥2DIA:OR=0.42,P=0.03),但尸值经过校准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O.05)。AML、CML病例组分别与对照组检出的各个KIR2DL4等位基因、10A型等位基因和9A型等位基因的检出比例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0.05)。结论南方汉族ALL、AML、CML白血病与KIR2DL4等位基因多态性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型别的多态性和TNF-α蛋白表达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相关性.方法 对21例APL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TNF-α含量,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测TNF-α基因型别的多态性变化,并与31名健康献血者对照.结果 APL组血中TNF-α蛋白含量(1.810±0.116)显著高于对照组(1.107±0.095),P<0.05;APL组和正常对照组TNF-α(308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9.524%)和(9.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等位基因频率与APL不相关,血中TNF-α蛋白表达增高与APL相关.结论 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TNF-α基因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APL的易感性、临床以及预后可能不起重要作用;而TNF-α蛋白表达与APL的易感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Luminex流式技术-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杂交(flow cytometry—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FLOW—SSOP)方法对内蒙地区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以北方地区健康群体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DRB1*14XX等位基因频率较高,为5.352%;DRB1*13XX等位基因频率较低,为1.047%;白血病组和对照组比较DRB1*14XX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DRB1*13XX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4.428%,P〈0.05);其它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分别与不同型别的HLA基因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KIR)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HLA-A、B等位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Luminex流式技术-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杂交(flow cytometry-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FLOW-SSOP)方法对内蒙地区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HLA-A、B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PCR-SSP技术进行KIR抑制基因的低分辨率检测。以北方地区健康群体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HLA-A*31XX,A*6901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1.955%,0.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33XX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5.82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在HLA-B等位基因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07XX,*27XX,*38XX,*41XX,*49XX,*59XX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2.069%,0.968%,0.702%,0.091%,0.051%,0.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LA-B*59XX的相对危险度高(RR=35.156),其它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高频率KIR基因有KIR3DP1,2DP1,2DL1,2DL3,3DL1、2DL5,2DS4及3DS1。急性白血病组3DL1基因型频率比对照组的显著降低。结论 HLA-A*31XX,A*6901;B*07XX,B*27XX,B*38XX,B*41XX,B*49XX,B*59XX;等位基因与ALL相关联,有遗传易感作用。HLA-B*59XX等位基因携带者,可能患ALL的危险度增高(RR=35.156)KIR3DL1和2DS4均与ALL呈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皖籍汉族人群MICA基因(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chain-related gene A,MICA)第2、3、4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HLA-B抗原的连锁不平衡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ing,PCR-SS0)技术对56例AS患者和112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MICA基因第2、3、4外显子的多态性和HLA-B抗原的检测。结果AS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的MICA等位基因分布均以MICA*008占优势,频率分别为32.14%和30.36%。两组人群MICA*007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8,P〈0.05,RR=2.50)。单倍型分析显示,AS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的MICA等位基因均显示出与多个HLA-B位点的连锁不平衡现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倍型为MICA*007-B27(X^2=18.46,P〈0.05,RR=7.47)。分层分析结果显示,HLA-B27阳性与AS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ICA*007基因与AS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患者中MICA*007等位基因频率的显著升高可能源于MICA基因与HLA-B位点间的广泛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多发性骨髓瘤(MM)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32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的MHC-DRB1*各等位基因及亚基因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将该方法与其它检测MHC等位基因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结果表明,MHC-DRB1*11(RR=2.36,P<0.05;MHC-DRB1*11基因与MM呈正相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其它MHC-DRB1*各等位基因未见异常,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项研究结果提示,MHC-DRB1*11基因可能是我国北方汉族人MM致病的易感基因,为揭示MM的发病机制中免疫遗传学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