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球周皮细胞瘤(glomangiopericy tomar)即球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中间型或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其同义词有鼻窦血管外皮瘤、鼻窦型血管外皮瘤、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等,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鼻腔球周皮细胞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左侧鼻腔新生物"入院。患者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塞,鼻腔偶有疼痛,  相似文献   

2.
血管球瘤是由血管球细胞增生而形成的肿瘤,最常见于四肢末端动静脉吻合处的血管球,也可见于全身其它各处,如鼻腔、口腔、内脏、生殖器官等部位,但极少见。本瘤为良性,瘤体较小,绝大多数为单发性,临床上常有疼痛症状,由于此瘤少见,临床诊断中易忽略,术前常误诊为其它病变,确诊需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本瘤切除后不复发。现报道一例如下。患者女,40岁。发现鼻腔肿物3个月余,时有痛感,于1994年10月5日来院就诊。鼻部检查见鼻中隔前端有一肿物,如黄豆粒大,表面较粗糙,余无异常,诊断为鼻腔乳头状瘤,局部麻醉下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鼻腔、鼻窦血管球瘤十分少见,鼻腔、鼻窦恶性血管球瘤更为罕见,其临床表现类似鼻息肉,早期诊断甚难,通常用于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后才明确诊断。本文结合综述者按期对一例鼻腔、鼻窦恶性血管球瘤的诊治体会,对鼻腔、鼻窦血管球瘤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治病和预后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鼻腔、鼻窦血管球瘤十分少见 ,鼻腔、鼻窦恶性血管球瘤更为罕见 ,其临床表现类似鼻息肉 ,早期诊断甚难 ,通常于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后才明确诊断。本文结合综述者近期对一例鼻腔、鼻窦恶性血管球瘤的诊治体会 ,对鼻腔、鼻窦血管球瘤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病理、治疗和预后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鼻腔鼻窦血管球瘤与恶性血管球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鼻窦血管球瘤十分少见,鼻腔、鼻窦恶性血管球瘤更为罕见,其临床表现类似鼻息肉,早期诊断甚难,通常于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后才明确诊断.本文结合综述者近期对一例鼻腔、鼻窦恶性血管球瘤的诊治体会,对鼻腔、鼻窦血管球瘤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病理、治疗和预后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鼻腔鼻窦恶性血管球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生在鼻腔、鼻窦的恶性血管球瘤罕见 ,经文献检索国内外鲜见报道。 2 0 0 0年 8月我们成功诊断、治疗原发性鼻腔、筛窦恶性血管球瘤 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3岁。主诉左鼻腔渐进性阻塞近 2年 ,无鼻部外伤、疼痛及出血史。鼻镜检查 :左鼻腔下鼻甲游离缘以上的总鼻道区域有暗红色新生物 ,表面光滑且分叶 ,触之易出血。CT示 :左鼻腔及筛窦有占位 ,初步诊断 :左鼻腔息肉伴筛窦慢性炎症。于局麻下行鼻内窥镜左鼻腔新生物摘除术 ,术中见新生物来自中鼻道及其相对应的增生肥厚的鼻中隔粘膜 ,触之易出血 ,质地较脆 ,外观似出血…  相似文献   

7.
鼻腔鼻窦几种少见肿瘤(摘要)谭国林,李舜农,孙虹,张敏1985~1993年我科收治鼻腔鼻窦化学感受器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各2例,血管外皮瘤、血管内皮瘤、纤维瘤、平滑肌瘤各1例。国内外文献对这几种鼻腔鼻窦肿瘤报道不多,且对其临床处理和病理学特征有争议。本...  相似文献   

8.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外皮瘤罕见,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和大小.发生于鼻腔及鼻窦者有鼻塞、反复鼻出血及头痛、鼻腔及鼻窦内软组织肿块.诊所主要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现报道3例鼻腔及鼻窦血管外皮瘤,并就诊断和治疗进行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9.
血管平滑肌瘤源于血管壁(多为静脉)内肌组织,通常呈单发性,好发年龄为30—60岁,女性多见,为男性2倍,发生部位广泛,多发生在四肢,尤以下肢多见,近半数患者有压痛或自发痛,发生在鼻腔罕见。  相似文献   

10.
鼻腔混合瘤(摘要)陈福进刘玉群曾宗渊郭翔混合瘤(多形性腺瘤)常见于大唾液腺和口腔内的小唾液腺,发生在鼻腔者少见。我院1961~1992年收治了15例鼻腔混合瘤,均经住院手术治疗,并有病理确诊,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5例中,男8例,女7例;年龄12~...  相似文献   

11.
作者自1974年以来,对鼻腔、鼻窦和鼻咽部非上皮性肿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前11部分共报道了264例,其中包括来源于血管、骨、软骨、平滑肌、骨骼肌、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的肿瘤,以及粘液瘤、浆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等。本文只讨论来源于雪旺氏细胞的肿瘤。雪旺氏瘤来源于神经外膜的雪旺氏细胞和神经束膜细胞。它们常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但很少发生在鼻腔、鼻窦和鼻咽部。作者在Presbyterian医院过去70年的430,000个病例中只找到11例。本文共报道12例(包括会诊的1例),其中良性雪旺氏瘤2例,神经纤维瘤6例,恶性雪旺氏瘤4例。这12例的病理片均经复查证实。原发于鼻部皮肤,鼻翼和鼻前庭的肿瘤未包括在内。鼻腔、鼻窦和鼻咽部的雪旺氏瘤引起的临床  相似文献   

12.
Masson瘤,也被称为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症,是一类血管组织来源的良性增生性病变,鼻腔鼻窦发病罕见。本文报道了一例鼻腔鼻窦Masson瘤。患者单侧鼻塞伴溢泪6月,肿物内镜下外观光滑界清,CT呈膨胀性生长,MR下肿物信号混杂,不均匀强化,血液学检查提示D-二聚体增高。经柯陆氏及鼻内镜径路切除肿物,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发现鼻腔鼻窦Masson瘤多发生于上颌窦、筛窦和鼻腔,均为单侧发病但缺乏典型发病特征,一般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asc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2例鼻腔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Fascin的表达水平,计数CD34标记的肿瘤MVD。结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ascin的表达分别为56.6%和83.3%,均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20.0%(均P<0.01)。CD34标记的MVD值在下鼻甲、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鳞状细胞癌分别为23.64±2.74、45.10±5.45、74.76±7.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ascin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Fascin的高表达以及血管生成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Fasc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Fascin可能与血管生成在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嗜铭性副神经节瘤发生在头颈部者,多见于颈总动脉分义、颈静脉球和迷走神经的结节状神经节部位。约占人体肿瘤的0.012%。文献中曾有报告发生于鼻腔、喉、气管、肺、纵隔、眼眶、松果体和小肠的个别病例。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鼻腔的副神经瘤患者。41岁男性,反复鼻衄2周,2年前有左鼻孔出血史。检查见左侧中鼻甲内侧面有一出血性小息肉。将之切除后作组织学检查,见组织内含有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团,呈索状排列于毛细血管邻近,血管丰富。很多细胞的胞浆内含有微小颗粒。网蛋白染色显示瘤细胞  相似文献   

15.
平滑肌瘤是起源于平滑肌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小血管至大血管的肌肉层的平滑肌瘤即血管平滑肌瘤。头颈部少见,在头颈部可发生于耳、唇、鼻腔、筛窦、腮腺及喉部。病因不明,女性多发。作者报道1例颈动脉鞘的被误诊为颈动脉体瘤的血管平滑肌瘤的病例。患者男,61岁。右颈部缓慢增长的无痛性肿块6个月,大小为2×3cm,位于右胸锁乳突肌前缘靠近下颌角处,触诊光滑,较固定,无杂音。CT扫描发现右颈动脉分支处有一增强物,动脉造影发现右颈外动脉内侧有一中度多血管物质,未见栓塞。诊断为颈动脉体瘤。手术切除肿物。肿物大小为2.5…  相似文献   

16.
鼓室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为头颈部罕见良性肿瘤,富含血管,生长缓慢,局部侵袭性生长,可侵犯脑神经和主要血管,引起相关临床表现。副神经节瘤的发生与SDHD、SDHB等基因突变有关。治疗可采用手术、放疗等方法。本文对近年来鼓室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的遗传学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血管外皮瘤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血管外皮细胞的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则属罕见。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因左侧间歇性鼻塞伴涕中带血1年余于2006年12月入院。无头痛,无耳闷胀。鼻内镜检  相似文献   

18.
侯艳鹏  孙兴和 《耳鼻咽喉》2003,10(3):167-167
混合瘤是来自腺体上皮的肿瘤,含有外胚和中胚层成分。混合瘤大部分发生于涎腺,尤好发于腮腺。发生于鼻部者少见。国内文献中有74例鼻及鼻窦混合瘤记载,其中发生于鼻腔者24例,发生于鼻中隔者多见,其次为鼻腔外侧壁。我院于1999-2002年收治了两例鼻腔混合瘤患者,均在鼻内镜下经前鼻孔切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起源于Schneiderian膜的上皮源性乳头状瘤,属交界性肿瘤,为耳鼻咽喉科较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的发展,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综述主要涉及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凋亡、新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方面的相关生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属于上皮源性肿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鼻腔鼻窦良性肿瘤,治疗首选外科手术。传统的手术方式多采取鼻侧切开术,手术创伤大且面部留有瘢痕。近几年随着鼻内镜手术器械及技术的提高和完善,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已广泛推广。我院1996年10月~2006年10月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