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单节段固定组与双节段固定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9个月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变化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椎体高度的恢复,术后1周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与术后9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高度的恢复差异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具有较好的复位作用,均能有效防止复位丢失,而单节段椎弓根固定植骨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具有固定单位少、创伤较小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胸腰椎单椎体骨折中应用单节段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病人23例,均应用单节段固定方法,骨折椎体上或下有一侧终板及邻近骨质完整,双侧椎弓根完整.结果 术后随访3~15月,所有患者压缩椎体的前缘高度完全恢复;所有前脱位及侧方移位患者完全得到纠正.随访一年无螺钉断裂、拔出.结论 单节段固定对于骨质密度好的胸腰椎单椎体骨折,固定节段少,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6例,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神经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的恢复,全部骨折均顺利愈合,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椎弓根钉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冯云  张旭光  袁泓  侍明宏 《吉林医学》2011,(31):6650-6651
目的:研究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固定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手术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12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固定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运动节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腰椎单椎体骨折中应用单节段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行单节段固定的1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患者工作恢复状况及X线检查情况(包括术前、术后、随访时椎体的高度,伤椎的后凸畸形,内固定物的状况等)。结果术后随访4~18个月,X线显示有10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完全恢复,脊柱序列良好;有2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改变不明显;有1例患者伤椎处的椎弓根螺钉有切割伤椎上终板。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腰痛,可正常行走。正侧位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随访期间无螺钉断裂、拔出。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对于骨质密度好的胸腰椎单椎体骨折,固定节段少、创伤小、效果好,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刚  李伟 《西部医学》2012,24(8):1507-1508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适应证、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88例,并对有脊髓神经损伤的170例进行椎管减压。结果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50%,Cobb角平均改善20°。随访半年以上,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al分级,除A级恢复较差外,其余均恢复2级以上;植骨全部融合。结论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手术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及与全椎板切除术的疗效对比。方法:把我科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30例病例分为2组,分别采取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均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对手术效果及康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发现,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组在伤椎高度与Cobb角与全椎板切除减压组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较后者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椎管占位率低,内固定无断裂松动。结论: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6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0±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5±35)mL,所有观察对象均接手X线片检查,结果证实,患者术后椎体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显著改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椎体Cobb角、椎体中央和前缘高度压缩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段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骨折部位功能的恢复,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33例胸腰椎单节段爆裂骨折患者。结果骨折椎体均愈合,时间3~6个月,术后伤椎高度较术前得到明显恢复,后凸畸形角度明显改善,生理弧度恢复。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是维持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复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骨外科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伤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和伤椎椎体后缘骨块在椎管内占位大小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椎体后缘骨块在椎管内占位大小和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后缘的平均高度均较术前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患者术后脊髓损伤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远期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赵选尚 《吉林医学》2011,(5):962-963
目的:探讨和总结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正中切口,应用手法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伤椎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伤椎平均复位率在95%以上,脊柱损伤局部稳定性得以重建。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符合脊柱稳定的生物力学要求,是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非常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期行植骨融合的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1966—2009年)、EMBASE(1980—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等数据库。手工检索6种主要中文骨科杂志。收集比较后路短节段固定同时行植骨融合与非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4篇,221例患者,按植骨融合手术方式不同分成3个亚组,Meta分析结果表明,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期行椎体后外侧或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与非融合组比较,二者在防止术后后凸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及内固定物失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同时行椎体后外侧加椎体内植骨融合与非融合组比较,在防止术后后凸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和P〈0.0001)。植骨融合组与非植骨融合组在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植骨融合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普遍高于非融合组,且术后伴随相当比例的供骨区疼痛。结论单纯的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或椎体内植骨融合对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效果并不优于非植骨融合组,同时行椎体内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对严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时可能是需要的。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患者随访12~25个月(平均17.5个月),进行临床Denis疼痛评分,X线评价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矫正及丢失,骨折愈合及内固定物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Denis疼痛分级,P1级24例,P2级3例,P3级0例,P4级0例,P5级0例。X线椎体前缘高度矫正(4.9±3.2)mm,Cobb角矫正(15.3±5.5)°,矫正率85.5%,末次随访椎体Cobb角(3.5±3.3)°,丢失率为5.8%。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末次随访时植骨愈合bridweⅡ分级,Ⅰ级96.3%,Ⅱ级3.7%,Ⅲ级0.0%。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结论:后路单节段伤椎内固定是治疗单纯压缩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2年太航医院骨科对50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经伤椎植骨融合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伤椎楔变指数、后凸Cobb矫正角度、椎管侵犯情况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诊X线片示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内固定未发现断裂、松动,术后楔变指数、后凸Cobb矫正角度、椎管侵犯情况程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符合治疗适应证者后路单节段伤椎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1年3月对胸腰椎骨折采用经伤椎单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例13例,骨折类型按McAfee分型:屈曲压缩型10列,爆裂骨折3列,伤椎椎弓根完整,一侧终板完整,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E级8列,D级5列。结果本组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4.2月,骨折均愈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术后X片检查伤椎高度恢复满意,随访复查X片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患者均恢复劳动,无腰背部疼痛者9例,轻微疼痛4例,无需服药。所有患者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均融合。结论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在某些胸腰椎骨折中,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复位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单节段椎弓根钉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采取单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20例,对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对患者椎体复位丢失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对本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至2年,患者手术后椎体前缘的高度、后凸Cobb角变和患者术前比较,都明显改善。结论:采取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是胸腰椎骨折一种比较可行的治疗措施,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值得进行推广,但是要注意掌握好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的可行性及原理。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对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给予伤椎及上下邻椎椎弓根固定治疗,并进行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后凸角度基本纠正,经过6—22个月随访,未发现椎体高度丢失或内固定物折断。结论六钉法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复位好、固定牢固、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或断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同定结合椎间植骨。术前,术后及随访观察骨折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变化,Cobb角改善情况,神经恢复情况及内固定物有无断裂松动情况。结果:术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矫正后凸Cobb角丢失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手术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显著差异,无术后并发症。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经椎弓根椎间植骨、GSS-Ⅱ型内固定后,可以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研制植骨器并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 对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并对伤椎行内固定撑开复位后 ,再经椎弓根通过植骨器向伤椎椎体内植入自体松质骨。结果 通过 14例手术发现植骨顺利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术后放射学检查显示骨折椎骨密度增加 ,未见透光腔隙。结论 临床证明研制的植骨器设计独特 ,临床使用方便 ,植骨确切 ,骨折愈合较快 ,骨折椎高度丢失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单节段椎弓根钉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采取单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20例,对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对患者椎体复位丢失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对本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至2年,患者手术后椎体前缘的高度、后凸Cobb角变和患者术前比较,都明显改善。结论:采取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是胸腰椎骨折一种比较可行的治疗措施,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值得进行推广,但是要注意掌握好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