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NA疫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所有基因疗法中,不论是把病人先天缺失的基因导入体内以纠正病人的缺陷,或把侵入体内的病毒用“相反”的基因(反意DNA)消除,或者用能干扰病毒复制的变异株基因片断导入以抑制病毒复制(优势负性变异株法,dominantnegativemutants)等都...  相似文献   

2.
DNA免疫     
DNA免疫DNA免疫又称基因免疫或核酸免疫,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直接免疫机体以表达相应的目的基因产物,从而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新技术。现已证实用外源基因直接注入机体不仅可表达蛋白而且机体可形成针对其相应抗原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包括CTL反...  相似文献   

3.
应用DNA探针直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DNA探针杂交反应特异性高 ,国内外研究者已采用DNA探针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但该检测方法敏感性较低 ,通常采用与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相结合的方法。但这样增加了实验的费用和交叉污染的机会。我们在对DNA探针与PCR结合检测临床标本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发现临床标本简化法处理 ,即DNA探针化学发光检测 ,DNA损失较少 ,还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菌种来源受试分枝杆菌标准株来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二、标本收集结核患者痰标本 2 31份 ,血液标本 85份 ,脑脊液、胸、…  相似文献   

4.
DNA聚合酶链反应血清直接法测定HBV DN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pADR1-HBc区的一对DNA引物,A和B(A:459-482,B:1039=1061),首次建立了微量血清DNA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 PCR)直接法,用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HBV一DNA。经双盲法测定182份血清HVB DNA,同时以HBVDNA标准样品(PBR322-HBV DNA)为模板,模拟血清直接法进行PCR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可靠,受检血清中仅含10fgHBVDNA时即可检出,较正向和逆向HBVDNA斑点杂交试验检测的灵敏度至少高100倍。本方法毋须从血清中提DNA,反应后仅需作常规的DNA琼脂糖电泳,观察619bpHBVDNA特异区带,以判定其结果。从而简化了方法,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为推广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DNA“洗牌木”又称DNA改组技术,或DNA体外随机拼接技术,它依赖PCR ,又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PCR技术,所以,DNA体外随机拼接又称为有性PCR。此法的一般过程为:将一组不同来源的基因DNA或来自同一基因的具有不同突变部位的突变体DNA用DNA酶Ⅰ进行随机切割,获得随机片段混合体,以此混合体不加引物直接进行PCR。切割的DNA片段通过相互间的同源随机互补并以此为引物,经PCR扩增,获得大量随机组合的新DNA突变体,完成这一PCR随机扩增后,再加入特定引物进行最后的PCR扩增,便可获得全长基因的PCR产物。DNA“洗牌术”为人工设计蛋白…  相似文献   

6.
浅析DNA疫苗—影响DNA疫苗的几个因素杨波管惟滨综述第二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上海200433)自Wolf等[1]于1990年首次提出核酸疫苗的设想,至今已有7年了。在这短短的7年中,核酸疫苗的发展出人意料的迅速,有关核酸疫苗的报道,文章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7.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探针检测靶DNA的敏感度高,故目前多采用[~32P]作为标记物.但因~32P的半衰期甚短,而且需要特殊条件处理放射性物质,在普通实验室内难以采用.本研究使用光生物素(PH-OTOPROBE~TM Biotin)标记DNA探针,以点杂交试验检测疟原虫DNA. 材料和方法:使用美国VECTOR Laboratories公司生产的光可激活生物素标记DNA,以制备生物素化DNA探针。获自恶性疟原虫(Honduras 1株)红内期cDNA库的重组质粒DNA(克隆7,用EcoR1将其切成  相似文献   

8.
DNA疫苗之所以值得重视,一方面是因为它有可能解决一些普通疫苗所难以解决的预防问题,例如病原体极易发生变异的某些疾病(甲型流感、丙型肝炎等)的预防接种问题。在这方面Liu等的实验给予人们新的启示:他们用甲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接种小鼠,结果小鼠不仅获得...  相似文献   

9.
自 1990年 ,Wolff等建立基因免疫技术以来 ,DNA疫苗研究飞速发展。与传统疫苗相比 ,DNA疫苗具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 ,被誉为疫苗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目前 ,DNA疫苗在艾滋病、乙型肝炎等多种疾病的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拟就近年来有关乙型肝炎DNA疫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乙型肝炎DNA疫苗的构建及其特点从所周知 ,乙型肝炎病毒编码三种抗原 :HB sAg、HBeAg、HBcAg ,其中 ,HBsAg在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成为乙肝病毒DNA疫苗研究首选的靶抗原。Davi…  相似文献   

10.
脑缺血再灌注时 ,细胞内氧自由基大量增加 ,直接参与神经元损伤 ,其机制与氧化DNA损伤有关。氧化DNA损伤主要包括DNA单链损伤和双链损伤。DNA单链损伤可造成多二磷酸腺苷 核糖多聚酶 (PARP)过度激活 ,并引起辅酶I(NAD )衰竭 ,使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研究氧化DNA损伤的分子机制及寻找抑制DNA损伤的特异性药物 ,对于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DNA甲基化与衰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调控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分化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衰老过程中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势必引起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状态的异常,本文就DNA甲基化与衰老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广泛使用于检查病原性微生物。如通过聚合酶链锁反应(PCR)和使用种属特异的寡核苷酸的DNA体外扩增的DNA诊断技术,可识别种属密切相关的病原体,检测出少量的病原菌。这些新技术具快速、简单和便于处理大量标本。可取代显微镜或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多种人类肠道致病菌。方法学一股变性DNA(要检测的未知病原的靶DNA)以精确的方式与DNA的互补链杂交即构成DNA诊断的基础。 DNA探针鉴定粪便中肠道病原菌的基本步骤包括,将粪便悬液在缓冲剂中溶解后,置病原菌DNA于硝基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分离,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具体原因尚未阐明。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内容,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基础上,对基因的表达与沉默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研究发现,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全基因组甲基化状态也有显著的改变。吸烟和大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分别有促进和抑制的作用。本文对基因组甲基化状态的改变、相关基因DNA甲基化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现有的一些学说还不足以解释其病理机制。DNA甲基化修饰是一种从遗传中获得的,使DNA发生甲基化修饰的表遗传调控过程。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改变会直接或间接抑制基因转录,影响基因表达。现有的研究提示DNA甲基化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文将重点阐述什么是DNA甲基化,DNA甲基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16.
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之一是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DNA疫苗是近10多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疫苗。近年来寄生虫病DNA疫苗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DNA疫苗的免疫机理、构建与优化、佐剂、递送途径,以及疟疾、血吸虫病、囊尾蚴病、弓形虫病等重要寄生虫病DNA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DNA异常甲基化是肿瘤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广泛的低甲基化和区域性高甲基化是基因异常表达的常见机制.某些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结肠癌发生密切相关,且常见于结肠癌发病早期.  相似文献   

18.
钱杰  张丽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2):160-160,F003,F004
随着增龄生物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慢性、进行性、退化性变化 ,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衰老时各组织线粒体氧化磷酸化 (OXPHOS)功能下降。关于衰老已有很多学说 ,包括氧自由基、凋亡、基因等学说。氧自由基学说认为衰老是自由基引起的组织随机毒害的结果 〔1〕。而有人认为细胞程序死亡对衰老起主动作用并引起特征性形态改变及衰老性生长停滞 ,衰老细胞的死亡实质上就是细胞凋亡〔2〕。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动物体 95 %的能量产生于此。线粒体受核 DNA(n DNA)和线粒体 DNA(mt DNA)双重控制 ,其中 mt DNA控制…  相似文献   

19.
20.
嗜肝DNA病毒     
西德Falk Foundation每月出版“肝脏病学快速文献评论” (HepatologyRapid Literature Review)一期,Dr.H.Falk 双博士统计该刊1985年共登载各国医学杂志中大约8000篇肝胆疾病的文摘,包括本刊(临床肝胆病杂志)沦著选篇英文摘要在内。世界肝脏病学权威、国际肝脏研究学会首任会长、美国83岁功勋教授Hans Popper博士选择其中2000多篇文摘,综合成“肝脏疾病进展(Progress in Liver diseases)”一书,内容十分丰富,高度精练,特予翻译成中文,以供国内广大医务人员的参考。但本书是文摘的文摘,不是科普读物,有的对一篇或数篇文章用一、二句话高度概括其精华,基础较差的医师可能会遇到很大困难,不易看懂,故嘱承担翻译的十位同志要注意读者的可接受性,不要简单机械直译,而读者则宜联系基本知识,才能看懂,受到教益,可以开阔眼界,鸟瞰世界肝病新貌。 Hans Popper教授已年逾古稀,每星期除周六晚间休息外,每日辛勤工作。最近他函告本刊总编辑叶维法教授,《Progress in Liver Disease 1986》一书,现正编印中。未知本刊读者对本期特载有何意见?是太深看不懂明年不要再印?还是收获较大希望明年再印?请来信告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