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割舌树叶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反相Rp-C18、凝胶SephadexLH-20、HPLC等色谱方法对割舌树的甲醇提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NMR、IR和UV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割舌树中分离得到两个倍半萜10-nitro-isodauc-3-en-15-al(1)和10-oxo-isodauc-3-en-15-al(2)。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硝基胡萝卜烷型倍半萜,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天名精属植物中含有多种倍半萜类成分,迄今为止从该属植物的全草及果实中至少发现了20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吉马烷型倍半萜86个,桉叶烷型倍半萜30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29个,倍半萜二聚体23个,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9个,卡拉布烷型倍半萜9个,苍耳烷型倍半萜7个,无内酯环倍半萜6个,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1个,十二烷型倍半萜1个。研究表明这些倍半萜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抗菌,抗寄生虫,杀虫,抗病毒等。该文对天名精属植物中的20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分类归纳,以期为天名精属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白花丹科植物海芙蓉(Limonium wrightii)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已知化合物,1个为新的Drimane型倍半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银线草(Chloranthus japonicus)全株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各种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银线草分离得到1个新的倍半萜chlojaponilactoneA(1)和5个已知倍半萜:白术内酯III(2),neolitacumoneB(3),10α-hydroxy-1-oxoeremophila-7(11),8(9)-diene-8,12-olide(4),银线草内酯C(5)和银线草内酯H(6);结论:chlojaponilactoneA(1)为新的桉烷型倍半萜内酯,化合物3和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倍半萜化合物是由15个碳原子组成的天然存在的化合物,按照含氧基团可分为倍半萜醇、酮、内酯、醛、羧酸等,该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其生理活性也多种多样,例如在抗肿瘤方面,发现了很多具有潜在抗癌作用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包括细胞毒、抗氧化、免疫调节、细胞增殖等。此外,一些倍半萜类化合物在抗菌、抗炎和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恶性肿瘤、炎症、细菌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都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而天然产物对治疗这些疾病都有独到的优势,因此,开发新的易于推广的药物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该文针对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及抗心血管疾病活性,在中草药和植物天然成分,如菊科苍耳属、苍术属、旋复花属、云木香属、地胆草属、蒿属、千里光属、橐吾属,唇形科薄荷属、地笋属,姜科姜黄属、姜属等中草药和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倍半萜化合物,综述了该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及其相关机制,为倍半萜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金盏花属植物Calendula arvensis在意大利传统用作抗炎,抗癌及解热药。已从此植物的甲醇提取部分中分出四个三萜皂甙,从氯仿部分中分出一个epicubebol型倍半萜甙和四个alloaromadendro型倍半萜甙(化合物2~5)。本文报道了从氯仿部分中分出的两个新alloaromadendrol型倍半萜甙(化合物6, 7),并对所有倍半萜甙的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了研究。其分离过程如下: 植物地上部分在索氏提取器中依次以石油醚和氯仿提取。氯仿部分在硅胶柱上以氯仿-甲醇梯度洗脱。氯仿-甲醇(8:2)洗脱的第70至第83部分合并用硅胶薄层纯化,展  相似文献   

7.
在对飞蓬属植物成分的研究中,从一年蓬(Erigeron annuus)、费城飞蓬(E. philadelphicus)和E. sumatrensis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5个新的倍半萜(1~5)、1个新的二萜化合物(6)及9个已知化合物(7~15)。 分别取一年蓬(5.3kg)、费城飞蓬(2.5kg)、E.sumatrensis(4.0kg),以甲醇室温提取2周,减压浓缩得到甲醇粗提物,混悬于少量水中,依次以氯仿、乙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 取一年蓬氯仿提取物(67.0g)上硅胶柱层析,以己烷-乙酸乙酯(7∶1→1∶7)和氯仿-甲醇(9∶1→1∶1)洗脱,得到62个部分。各部分分别经条件A[TSKgel ODS-120T(7.8mm×30cm),流…  相似文献   

8.
杨勇勋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1):2105-2111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贵州天名精的丙酮提取部位分离得18个倍半萜内酯化合物。通过全面的光谱数据鉴定了它们的结构,涉及2个卡拉布烷型倍半萜天名精内酯酮(1),4R-天名精内酯醇(2);3个桉烷型倍半萜大叶土木香内酯(3),3-epi-isotelekin(4),1α-hydroxypinatifidin(5);8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4β,10α-dihydroxy-5α(H)-1,11(13)-guaidien-8α,12-olide(6),8-epi-helenium lactone(7),4-epi-isoinuviscolide(8),9β,10β-epoxy-4α-hydroxy-1β-H,11α-H-guaian-8α,12-olide(9),4α,10α-dihydroxy-1β(H),5β(H)-guaian-11(13)-en-8α,12-olide(10),4α-hydroxy-9β,10β-epoxy-11β-H,5α-H-guaian-11(13)-en-8α,12-olide(11),4α-hydroxy-1β,5α,11α-H-guaian-9(10)-en-8α,12-olide(12),inuviscolide(13)],1个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confertin(14);3个吉马烷型倍半萜madolin B(15),carabrolactone A(16),11(13)-去氢腋生依瓦菊素(17);及1个苍耳烷型倍半萜tomentosin(18),其中,化合物1的绝对构型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认,而化合物2的C-4位手性中心的绝对构型用改良mosher法确定。化合物2~5,7,9~15均为首次从本种分离得到,而其中化合物4~5,7,12~15又为首次从本属植物分离得到。另外,采用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为研究模型,在细胞形态观察和细胞分化率统计学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化合物1~3,6和17的神经营养活性,但研究结果显示它们均无活性。  相似文献   

9.
曾从中国培育的菊科植物伸展野菊(Chrysarnthemum indicum)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桉叶烷型倍半萜和5个吉马烷型倍半萜。本次又从该植物花中分离出2个新的黄酮苷(1、2)、1个新的苯基丁醇类苷(3)和3个已知黄酮苷(4~6),并对新化合物的立体构型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0.
A.garcini(Burm.)DC是菊科植物,从中曾得到细胞毒化合物和抗癌倍半萜成分.本文报道从该植物的氯仿提取物经溶剂系统分离和硅胶柱层层离,得到一个新的抗肿瘤倍半萜内酯化合物(Ⅰ),  相似文献   

11.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青杞中的倍半萜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发现并鉴定了10个倍半萜化合物,分别为:白英醇D(1),江西白英素B(2),1,2-去氢香附酮(3),山烟草酮A(4),去氢假虎刺酮(5),齿叶囊吾醇(6),甘松醇A(7),江西白英素F(8),白英醇B(9),江西白英素D(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青杞中发现,化合物5~7为首次从茄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赫军  续洁琨  刘淑娜  杨弋帆  张维库 《中草药》2018,49(22):5235-5237
目的研究瑞香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瑞香狼毒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瑞香狼毒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鉴定为1β,10β-二羟基愈创木-4,11-二烯-3-酮(1)。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命名为狼毒愈创木酮A,是首次从狼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牡荆属植物V.altissima L.是一种中到大型的树木,分布于印度部分地区,其叶可治疗风湿病。作者从该植物的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分得1新的四氢呋喃木脂素altissinone(1)和1新的酰化黄酮C-葡糖苷,即2″-O-p-羟苯甲酰基东方蓼黄素(2),还分得9个已知的三萜酸类化合物和2个已知的黄酮类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凉山彝药红棕杜鹃(原变种)Rhododendron rubiginosum Franch.var.rubiginosum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与半制备HPLC色谱分离纯化,并通过比较已知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一个剪叶苔烷(herbertane)型倍半萜[(-)-α-Herbertenol(1)],一个黄酮[草质素-8-甲醚(2)],五个苯丙素[对-羟基苯丙酸甲酯(3),反式阿魏酸(4),二氢阿魏酸甲基酯(5),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烷-1-酮(6),顺式肉桂酸(7)],及五个芳香族化合物[苯乙酸(8),香草酸(9),对羟基苯甲醛(10),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1),对羟基苯乙酸乙酯(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本种分离得到。另外,首次从杜鹃花属植物中发现剪叶苔烷(herbertane)型倍半萜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轮叶木姜子Litsea verticillata Hance是最早发现具抗HIV活性的植物。作者曾从该植物叶和枝中分得一组新的、结构独特的活性倍半萜,拟名为litseanes。现又从该植物叶和枝具抗HIV活性的提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7个新的倍半萜,litseagermacran(1)、7-表桉叶-4(15)-烯-1α,6α-二醇(2)、5-表桉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石吊兰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等多种层析柱分离手段。运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石吊兰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3,10-dihydroxyacoronene(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和3’,5’-二甲氧基4羟基顺式二苯乙烯(3)。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菖蒲烷类倍半萜,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菖蒲烷类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丝穗金粟兰根中的一个新倍半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丝穗金粟兰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和RP-18等多种层析柱分离手段,运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丝穗金粟兰根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倍半萜化合物:chloranthatone(1),atractylenolactam(2),chloranthalactone C(3),atractylenolid Ⅲ(4)和shizuka-acoradienol(5)。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吉马烷型倍半萜,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香茶菜属植物富含二萜化合物,作者曾报道从小叶香茶菜Rabdosia parvifolia叶中分得两个对映-异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又分得两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parvifoline A(1)和parvi-foline B(2),以及一个已知二萜:rabdoloxin B(3)。  相似文献   

19.
姜黄属植物C.mangga生长在泰国、马来西亚半岛和爪哇,为药食两用植物。作者从该植物根茎中分得1新的半日花烷型二萜葡糖苷(1)及9个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密穗马先蒿中黄酮和降倍半萜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密穗马先蒿Pedicularis densispic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分离手段,根据理化及波谱(1D,2D-NMR,MS)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acacetin(1),apigenin-7 -O-β-glucopyranoside (2),kaempferol-3,7 -O-α-dirhamnopyranoside(3),scutellarein-7 -O-β-glucopyranoside (4),chrysoeriol-7 -O-β-glucopyranoside (5),pedicutricone A(6),dearabinosyl pneumonanthoside (7),salidroside (8),darendoside B(9),maltol-β-D-glucopyranoside (10),化合物类型涉及黄酮、降倍半萜等.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除6,8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