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感脊髓诱发电位在脊髓损伤中监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感脊髓诱发电位在脊髓损伤中监测的实验研究菅凤增刘树山沙成姜宏志袁庆国一、材料与方法实验用Wistar大鼠42只,雌雄不拘,体重275~400g,水合氯醛(350~400g/kg)腹腔麻醉后,动物置腹卧位,暴露下胸两节段脊髓硬脊膜,并在硬脊膜外头尾端...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 7例外伤后脊髓空洞症。从脊髓损伤到发现空洞症状的时间为 6个月~16年。常见临床表现有肢体疼痛、麻木、肌力减弱和感觉分离。脊髓外伤后局部出血、囊变、瘢痕形成及蛛网膜粘连与本病发生有关。治疗原则为去除形成空洞的原因,引流空洞,恢复蛛网膜下腔的通畅和改善脑脊液循环。 相似文献
3.
大鼠胚脊髓植入成鼠损伤脊髓前后光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鼠胚脊髓植入成鼠损伤脊髓前后光电镜观察李兵仓,廖维宏,刘枚,李应玉一、材料与方法以体重200g左右的Wistar大鼠脊髓为受体,以同种妊14天(E14)的胎鼠脊髓为供体。移植时先半切受体脊髓腰膨大左侧并吸出局部脊髓组织,然后由孕鼠作者单位:6300...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立达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6):382-384
长期以来,医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脊髓损伤后的机能恢复治疗,但成效甚少。晚近,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仍存在一定再生能力(1),脊髓损伤后之所以不能恢复功能,系因损伤局部微环境的影响,它包括:(1)缺乏促进轴索生长的神经营养因子(NGFs);(2)缺... 相似文献
5.
段国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3):127-127
脊柱脊髓疾病治疗与研究段国升脊柱脊髓疾病为神经外科重要课题之一,十多年来,国内有很大的发展:脊髓髓内肿瘤切除,脊髓损伤的前路和侧前路减压,椎管内血管畸形的手术和介入栓塞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处腹侧病变的经口切除,腰骶部先天畸形脊髓栓系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7.
胚胎脊髓移植在恢复损伤脊髓传导功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在恢复损伤脊髓传导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E14胚胎脊髓植入成鼠损伤脊髓后30、45、60天时,用单位放电记录技术观察了正常脊髓神经元和移植物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及其对刺激坐骨神经、红核和同时刺激的反应。结果:正常脊髓神经元的自发单位放电多是一个低频的单发脉冲活动。无论选择那种刺激方式,都可见兴奋、抑制和无反应三种反应。术后30天时,胚胎神经元的自发单位放电以高频电脉冲活动为主,簇状放电所占比例较大,对刺激有反应的放电单位数也较少;随着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这些单位放电的情况逐渐向着低频、单脉冲以及高反应率的方向发展。至术后60天时,胚胎神经元单位放电的频率、形式以及对刺激的反应情况都变得和正常神经元的相似。结论:胚胎神经元移植后经历了一个逐渐发育分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们有可能逐渐和宿主神经元形成了功能性突触连接。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的障碍。SCI病人经常感到疼痛,发生率在26%~96%,超过1/3的病人的疼痛严重。除了恢复膀胱、肠道和运动功能外,减轻伴随的疼痛对于改善SCI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样重要。脊髓刺激(SCS)是治疗慢性神经性疼痛的有效手段。然而SCS治疗SCI后疼痛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旨在概述SCI后疼痛以及SCS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9.
10.
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验证大网膜是否对脊髓损伤有修复作用。方法:本车实验采用SD雌性大白鼠20只,分实验、对照两组。在同等条件及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下造成截瘫。实验组施行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对照组截瘫后不作任何处理,动物饲养存活3~8周后进行辣根过氧化酶逆行追踪法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红核内标记细胞总数为1846个,对照组为556个。P值<0.05,提示差别显。结论: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大网膜脊髓移植对红核脊髓束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从形态学的角度进一步肯定了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晓建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6,(4)
一氧化氮(NO)是兼有细胞间第二信使物质和细胞毒性作用的气体物质。近来发现其在脊髓创伤性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NO的神经生物学作用入手,结合有关最近研究资料,对脊髓损伤区NO浓度的变化,及对神经元的影响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陈礼刚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1999,12(1):49-51
自1990年美国首次成功地进行腺苷脱胺酸(adenosinedeaminase,ADA)缺乏的基因治疗(GeneTherapy)以来,基因治疗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中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1]。基因治疗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脊髓损伤后巢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局部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拟伤模型,行为学评分采用BBB评分(Basso,Beattie&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BBB scale),观察局部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局部脊髓在不同时段nestin的阳性表达变化。结果伤后1w BBB评分最低,随后增加,到4w以后达到最高并进入平台期。常规病理学检查显示拟伤模型类似于临床常见的脊髓损伤。损伤后1W,可见损伤区附近nestin表达升高,2W达高峰,4W后nestin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脊髓损伤可诱导损伤区周围短暂的nestin阳性表达,后者可能存在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后颅窝重建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后颅窝重建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7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经MRI确诊后,应用后颅窝重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并随访3月以上。结果27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头颅MRI见脊髓空洞缩小。结论该手术可使颅颈交界区充分减压,改善脑脊液循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对脊髓空洞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扩大修补硬脑膜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邵阳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51)
目的:就近年来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进展进行归纳总结。资料来源:检索人为第一作者,检索文献时限为1999-09/2009-09,检索数据库为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中文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组织工程”;英文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tissue engineering”。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选取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②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排除重复研究。结局评价指标:计算机初检到82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研究目的与本文无关的文献31篇,内容重复性研究20篇,保留31篇文献进一步分析,包括综述、评述、论著及临床报道文章,对文献分析,总结研究内容。结果: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研究包括如下,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选择,组织工程脊髓对支架材料的要求,再生所需神经营养因子,再生所需特殊内环境构建。结论:选择最佳组织工程组分是修复脊髓损伤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对于探求脊髓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特别是对脊髓再生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评价脊髓损伤后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建立具有较强稳定性,能够反映特定病理生理变化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本文旨在介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髓损伤(SCI)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原因,每年100万人群中有20~40例的发生率,给病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社会和精神负担.SCI后引起的功能下降主要由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共同造成. 相似文献
19.
人参皂甙对损伤脊髓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猫急性脊髓损伤 (SCI)后脊髓诱发电位 (SCEP)的变化规律及人参皂甙 (GS)对其的影响 ,探讨 GS对 SCI的作用 ,旨在寻求治疗 SCI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 Allen氏重量打击法制作猫急性脊髓损伤模型 ,动物随机分组 ,通过电生理及病理学方法 ,研究 SCEP的变化规律及 GS对其的影响 ,脊髓形态学的改变作为进一步的佐证。结果 (1)损伤组伤后 SCEP辐值随时间延长逐渐变小 ,潜伏期逐渐延长 ;治疗组波形则逐渐恢复 ,6 h全部恢复 ,差异显著。(2 )光镜下两组均有水肿、中心性出血 ,神经元空泡变性 ,核溶解或固缩 ,尼氏小体消失 ,部分神经纤维脱髓鞘或断裂 ,损伤组最重 ,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GS对 SCI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SCI)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原因,每年100万人群中有20~40例的发生率,给病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社会和精神负担。SCI后引起的功能下降主要由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共同造成。
1原发性损伤 原发损伤部位的机械力量直接剪切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胞膜,由于灰质区柔软并富于血管,首先在这些区域形成出血坏死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