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自体荧光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研究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特征,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70nm激光诱导自体荧光检测分析采集24例外科手术切下的大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自体荧光光谱,分析两者的荧光光谱差异。结果:采集了400~700mm波长范围的自体荧光光谱。400~590nm正常组织的荧光强度高于癌组织。590~700nm癌组织的荧光强度高于正常组织。在波长460nm、690nm有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自体荧光光谱特征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 对30例大肠癌病人的癌组织和正常组织进行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分析及Ⅳ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织在460nm处自体荧光峰强度低于相应正常组织的峰强度,随着癌组织中Ⅳ型胶原表达的降低,癌组织与相应正常组织的自体荧光峰强度差异增大.结论 大肠癌组织自体荧光峰强度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的峰强度,Ⅳ型胶原的降解是大肠癌自体荧光减弱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利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对肿瘤进行诊断。方法用Cr:LiSAF激光器诱导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产生自体荧光,分析各试验组光谱强度差异。结果在(461.3±10.1)nm处,正常组织的荧光峰值强度明显大于癌症组织,而在(627.5±9.8)nm处,正常组织的荧光峰值强度则明显小于癌症组织。结论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差异有显著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对大肠癌进行临床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370 nm的激光器和荧光探测系统对临床病例进行大肠组织离体及在体实验,进行荧光光谱测定和分析.结果 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自体荧光光谱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谱峰位置和强度方面,在400~600 nm范围内正常组织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癌组织,尤其是480m左右的荧光强度存在明显差异;癌组织在波长(623±8)nm附近有1个突起的小峰,光谱强度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 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对大肠癌进行临床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组织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激光诱导自体荧光(LIAF)光谱规律.方法 以Nd:YAG三倍频调Q激光器(波长380 nm)和光学多道分析仪(OMA)系统,自正常大肠组织、癌旁组织至癌组织,分别连续检测18例大肠癌手术标本的LIAF光谱.结果 大肠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的LIAF光谱形状相似,均为双峰结构,主次峰波长分别为475 nm和550 nm;主峰强度由正常大肠组织经癌旁组织至癌组织依次为1413.78±96.46、751.22±76.32和490.84±81.28,癌组织平均降低922.94,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正常大肠组织、癌旁组织至癌组织LIAF光谱强度逐渐降低,光谱形状相似,主、次峰波长一致;癌组织的荧光强度低可能与激发光难于穿透癌组织激发到黏膜下层的荧光物质或(和)黏膜下层荧光物质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体收集早期胃癌病例的胃黏膜固有荧光光谱,初步探索早期胃癌的固有荧光光谱特征。方法通过胃镜活检孔道在体实时收集12例早期胃癌患者胃部病灶和自身正常黏膜的固有荧光光谱,比较两者在400~700nm波长范围内的固有荧光强度。结果12例早期胃癌患者在400~550nm波长段癌灶固有荧光强度明显低于自身正常黏膜。癌肿浸润至黏膜层病例和浸润至黏膜下层病例的固有荧光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400~550nm波段早期胃癌黏膜固有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常黏膜,可能是早期胃癌的固有荧光光谱特征。该波段特征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体收集早期胃癌病例的胃黏膜固有荧光光谱,初步探索早期胃癌的固有荧光光谱特征.方法 通过胃镜活检孔道在体实时收集12例早期胃癌患者胃部病灶和自身正常黏膜的固有荧光光谱,比较两者在400~700 nm波长范围内的固有荧光强度.结果 12例早期胃癌患者在400~550 nm波长段癌灶固有荧光强度明显低于自身正常黏膜.癌肿浸润至黏膜层病例和浸润至黏膜下层病例的固有荧光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400~550 nm波段早期胃癌黏膜固有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常黏膜,可能是早期胃癌的固有荧光光谱特征.该波段特征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8.
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区分大肠癌组织与大肠正常组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LIAF)光谱方法诊断大肠癌的可行性,并确立判断依据。方法收集32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的离体标本及相对应的大肠正常组织。采用Nd:YAG三倍频调Q激光器(波长380nm)和光学多道分析仪(OMA),观察大肠癌标本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根据大肠癌组织和大肠正常组织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特征规律,寻找能够区分两者的光谱差异,得出判断依据,并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大肠癌组织和大肠正常组织的LIAF光谱形状相似,均为双峰结构,大肠癌组织LIAF光谱强度及主、次峰强度明显低于大肠正常组织(P〈0.001)。LIAF光谱主峰波长475nm,次峰波长550nm,且大肠癌组织在640nm处,荧光光谱强度高于大肠正常组织。去除背景光后取上述各点集成荧光强度比值X1=(I475-1550)/I640,X2=I475/I640,X3=I550/I640为参数,采用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数学判别方程√(6.184375*X1)^2+(1.987699*X2)^2+(2.965413*X3)^2+0.2,若W≥12判为大肠正常组织,若W〈12判为大肠癌组织。采用100个抽样标本进行模型检验,识别的准确率为94%。结论激光诱导自体荧光(LIAF)光谱可用于区分大肠正常组织与大肠癌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测得代谢产物的比值与荧光强度定量的相关性,验证代谢与荧光强度定量、肿瘤恶性度是否相联系,为5-ALA荧光引导显微手术切除胶质瘤提高重要客观依据。方法对MRI检查怀疑恶性胶质瘤患者,应用Functiontool软件得到波谱图像及代谢物解剖图。对术前3小时患者口服5-ALA(20mg/kg),在Leica荧光显微镜辅助下切除肿瘤。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各部分肿瘤标本荧光强度,得到肿瘤中聚光剂原卟啉Ⅸ荧光强度值。结果 MRS测得代谢产物比值与荧光强度定量显著相关。胶质瘤组织中荧光强度与Cho/Cr比值成正相关;与NAA/Cr比值成负相关。结论 1)胶质瘤肿瘤实质区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近肿瘤组织和远肿瘤组织。2)MRS测得代谢产物比值与荧光强度定量显著相关,实现了代谢与荧光强度定量、肿瘤恶性度相联系。能够对5-ALA荧光引导显微手术切除胶质瘤前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3-15
目的探讨自体荧光内镜在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确诊的225例离体手术切除标本行组织病理学诊断以为金标准,应用自体荧光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纳入225例患者,其中经病理学诊断进展期癌203例,早期癌和癌前病变22例;其中鳞癌22例,腺癌150例,重度异型增生1例,印戒细胞癌42例,轻度异型增生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恶性间质瘤8例。良性病灶17例(横结肠腺瘤性息肉2例、食管糜烂2例、萎缩性胃炎7例、消化道溃疡6例)。本研究所涉及的病变标本:191例呈癌组织特征红色图像,12例未检出分别为: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3例、鳞癌3例、恶性间质瘤及轻度异型增生均1例,呈正常特征(绿色)。17例良性标本,15例呈正常特征,2例呈癌组织特征图像(消化道溃疡1例、萎缩性胃炎1例)。自体荧光内镜对于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总体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7%、95.1%、94.2%,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95.6%,自体荧光内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总体一致性较高。结论自体荧光内镜可准确、全面地诊断消化道肿瘤,为消化道肿瘤诊断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索γδT细胞在抗膀胱癌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识别的应激蛋白MICA/B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经帕米磷酸二钠体外扩增培养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γδ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的纯度、扩增效率和经佛波酯/离子霉素(PMA/ionomycin)刺激后CD107a的表达,通过细胞毒实验检测其对膀胱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膀胱癌细胞株表面和膀胱癌组织中MICA/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扩增6例膀胱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纯度达75%~94%,γδT细胞绝对数达到初始的109~371倍。经PMA/ionomycin刺激后,表达CD107a的γδT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可达40%~82%,膀胱癌患者的γδT细胞对3株膀胱癌细胞株都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且随效靶比增高而增强。3株膀胱癌细胞株表面和26例膀胱癌组织中均不同程度地表达MICA/B,浸润性膀胱癌中MICA/B的染色评分略高于非浸润性膀胱癌,高级别膀胱癌中MICA/B的染色评分要高于低级别膀胱癌,但统计学分析显示组织中MICA/B的染色评分与肿瘤分期、分级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膀胱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可在体外成功扩增,并显示出显著的抗膀胱癌作用,膀胱癌细胞和组织中都不同程度表达MICA/B,但统计学分析显示MICA/B在膀胱癌组织中的染色评分与肿瘤分期、分级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Livin和Smac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Livin和Smac蛋白在7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21例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中Livin蛋白表达率(37.0%)高于正常膀胱黏膜(0%),Smac蛋白表达率(79.5%)低于正常膀胱黏膜(100%)。Livin蛋白表达率复发肿瘤高于初发肿瘤,Smac蛋白表达率低分期高于高分期。Livin和Smac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604,P<0.05)。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中Livin蛋白与复发相关,Smac蛋白与分期相关,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微小RNA(micro RNA, MiR)-14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80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41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MiR-141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iR-141 mRNA在膀胱癌组织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不同性别、年龄的膀胱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41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不同分级、分期、肌层有无浸润、有无远处转移等,其癌组织中MiR-141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级、肿瘤分期、转移与否、组织中MiR-141表达量与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分级、肿瘤分期、转移与否、MiR-141表达水平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141低表达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显著高于MiR-141高表达患者(P<0.05)。结论:MiR-141在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MiR-141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是否转移及预后情况具有相关性,可为膀胱癌患者早期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TelomerasePCRELISA法对 41例膀胱癌组织和2 3例非癌患者膀胱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41例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 34例 ,阳性率 82 9% ,2 3例非癌患者膀胱组织中端粒酶阳性 1例 ,阳性率 4 3%。两组端粒酶活性比较 ,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之间密切相关 ,端粒酶活化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端粒酶可作为早期发现膀胱癌、术后随诊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elomerase PCR ELISA法对41例膀胱部组织和23例非癌患者膀胱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41例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34例,阳性率82.9%,23例非癌患者膀胱组织中端粒酶阳性1例,阳性率4.3%。两组端粒酶活性比较,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之间密切相关,端粒酶活化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端粒酶可作为早期发现膀胱癌、术后随诊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6.
膀胱肿瘤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VEGF在膀胱肿瘤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膀胱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0例膀胱肿瘤患者癌组织和 16例癌周组织行VEGF蛋白质和VEGFmRNA的表达测定。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行VEGF测定 ,观察膀胱肿瘤患者癌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  2 0例膀胱肿瘤患者中免疫组化VEGF蛋白及原位杂交mRNA表达阳性者 15例 ,16例癌周正常组织中 ,不论是免疫组化VEGF蛋白还是原位杂交mRNA ,均未见明显表达或弱表达。 2 0膀胱肿瘤患者中Ⅰ级 13例 ,VEGF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者 10例。Ⅱ~Ⅲ级者 7例 ,阳性表达者 5例。Ⅰ期 14例 ,Ⅱ~Ⅳ期 6例 ,VEGF蛋白及mRNA表达阳性者分别为 9例和 6例。VEGF蛋白及mRNA表达在膀胱肿瘤患者分级中表达例数基本相同 ,在分期中 ,高期肿瘤患者中VEGF蛋白及mRNA表达较低期中的表达似有增高趋势。结论 VEGF在膀胱肿瘤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强 ,相应的癌周组织中无VEGF蛋白和mRNA表达或极弱 ,VEGF与膀胱肿瘤的发生和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外泌体miR-21参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促进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分别从膀胱癌和癌旁组织分离CAF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NF),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膀胱癌组织,CAF、NF...  相似文献   

19.
邹琳  罗春丽  韩永华 《重庆医学》2002,31(11):1043-1044
目的 探讨c myc癌基因表达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法检测 2 7例TCC组织、16例癌旁组织和 16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c myc癌基因的mRNA表达。 结果 TCC组织中c myc表达阳性率为6 6 7% (18/ 2 7) ,癌旁组织的阳性率为 37 5 % (6 / 16 )而正常膀胱粘膜为 2 5 % (4/ 16 ) ,三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及肿瘤浸润、复发的TCC组织c myc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CC组织c myc表达阳性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粘膜的阳性表达有差异 ,而TCC的不同分期、分级、浸润及复发等生物学行为与c myc表达未见差异。因此 ,单独将c myc作为TCC的诊断指标时 ,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不够 ,需结合其他有关肿瘤标志物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在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115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肿瘤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内KLF4及MMP2的表达,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KLF4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与患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与性别、肿瘤大小、数目无关。进一步分析发现KLF4及MMP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KLF4的低表达与膀胱癌的侵袭性增强密切相关,KLF4可能通过MMP2通路抑制了膀胱癌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