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体外促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Wnt-1表达的变化,及Wnt-1对NSCs分化的作用.方法 取孕12~16 d SD大鼠,分离和培养鼠胚NSCs.取第3代NSCs调整密度为1×106个/mL,分别用0.5、1.0、5.0、10.0μmol/L浓度的ATRA干预,通过荧光双标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神经元分化率,确定1.0μmol/L浓度为ATRA促NSCs分化的最佳浓度.实验组用1.0μmol/LATRA诱导体外培养第3代NSCs,培养3、5、7、9 d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Wnt-1表达的变化:对照组不加ATRA培养.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对照组Wnt-1蛋白表达极少;实验组3 d时表达最强,阳性细胞多;培养5 d仍可见Wnt-1阳性表达;3、5 d时积分吸光度(I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9 d Wnt-1阳性表达明显减少,I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对照组Wnt-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21 7±0.072 1;实验组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增加逐渐降低,3、5 d时分别为0.512 2±0.280 0、0.216 4±0.887 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9 d分别为0.038 5±0.299 4、0.035 5±0.309 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印迹检测可见特异染色条带,对照组Wnt-1蛋白表达量为0.005 1±0.558 3;实验组表达量随时间增加逐渐降低,3、5 d时分别为0.451 7±0.071 3、0.311 7±0.080 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9 d分别为0.007 3±0.052 7、0.004 7±0.931 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浓度为1.0μmol/L的ATRA诱导下,Wnt-1与NSCs的分化早期成正调控,可能与激活包括经典的Wnt信号途径等信号有关,表明Wnt-1与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全反式维甲酸对鼠胚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在鼠胚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寻找促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较佳ATRA浓度. 方法 分离孕12~16 d(平均15 d)胚胎大鼠脑皮层,用无血清但含神经生长因子(20 ng/mL bFGF、20 ng/mL EGF)的培养液悬浮培养,细胞接种密度为1×106/mL,7 d传代.取第3代NSCs,分别在含0.5、1.0、5.0和10.0 μmol/L ATRA(实验组,分别为A、B、C、D组)及不含ATRA(对照组,E组)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中培养,于培养第1、2、3、4、5、6及7天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形成的细胞球数;于培养后1、3、5、7及9 d采用BrdU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各组细胞增殖效应.另取第3代NSCs,5?S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mL,接种至6孔板内,分别加入0.5、1.0、5.0和10.0 μmol/L ATRA,作为各实验组(即A、B、C、D组),对照组不含ATRA(E组),于培养后3、5及7 d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 结果 培养后1、2、3、4、5、6及7 d,各实验组增殖细胞球数目接近(P>0.05),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在培养后1、3、5、7、9dBrdU阳性细胞球增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球明显多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ATRA促使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增高,NSE阳性细胞分化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最高,在培养3、5、7 d分别为29.46%±0.47%、47.25%±0.46%、66.81%±0.57%,而E组NSCs主要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NSE阳性细胞分化率在培养3、5、7 d分别为11.11%±0.59%、14.10%±0.32%、15.92%±0.70%.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培养后3、7 d,促神经元分化比例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TRA具有显著的促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作用,1.0 μmol/L ATRA诱导分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Smad2、Smad3和β-catenin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Smad2、Smad3和β-catenin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和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mad2、Smad3和β-catenin在30例瘢痕疙瘩(A组)、30例增生性瘢痕(B组)及20例正常皮肤(C组)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mad2、Smad3在A、B组中的阳性率高于C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核内积聚较C组明显,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A、B组中的表达与C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与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联合作用,导致病理性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胚胎发育信号通路Sonic hedgehog(SHH)和WNT/β-caten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HH和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SHH mRNA和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6%和79.6%,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4%,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β-catenin mRNA在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H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肿瘤部位等病理因素均无关(P>0.05),而在不同淋巴结转移状况和TNM分期的病例组中,二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对资料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HH表达与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52,P<0.05).结论 SHH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胰腺癌组织中呈活化状态,二者之间的交叉对话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体外给药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早期β-catenin、Runx2表达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应用颈椎脱位法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双侧股骨和胫骨骨髓细胞向成骨方向诱导培养。取相同第二代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10-7 mol/L的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SIM)(SIM溶于DMSO后制成母液再用完全培养基进行稀释),对照组加入含有等量DMSO的完全培养基。两组细胞在加入SIM 12 h和36 h后分别提取蛋白质和RN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细胞β-catenin、Runx2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β-catenin、Runx2mRNA的表达。结果(1) Western Blot 结果:辛伐他汀干预12h后β-catenin 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增高,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辛伐他汀干预36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β-catenin 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时定量-PCR结果:辛伐他汀干预12 h和36 h后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增高,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辛伐他汀干预12 h和36 h后Runx2 mRNA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有一定程度的增高,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体外给药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早期有一定作用,这涉及到Wnt信号通路的活化,但是在不同的时间点所起作用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Wnt信号分子Wnt-1、β-连锁蛋白(β-catenin)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脊髓损伤局部的表达情况.方法:5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麻醉下手术显露T9~T11椎板,切除T10全椎板,实验组大鼠用NYU打击器以10g×5cm的打击能量致伤T10脊髓,对照组只行全椎板切除,不致伤脊髓.分别于术后1d、3d、5d、7d、14d每组各取5只大鼠,取以损伤区为中心共15mm范围内(对照组取相应部位)脊髓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Wnt-1、β-catenin及GSK-3β的mRNA表达量.结果:脊髓损伤后1d和3d时Wnt-1和β-catenin出现高表达,5d后其表达逐渐减弱,14d左右其表达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在脊髓损伤后1d和3d时GSK-3β呈低表达,5d后其表达逐渐增强,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Wnt-1和β-catenin及GSK-3β均呈低表达,各时间点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脊髓组织中Wnt-1,β-catenin及GSK-3β的表达发生变化,提示Wnt信号在脊髓损伤后的早期被激活,其可能与脊髓损伤后的修复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β-catenin、Survivin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0例胆囊良恶性病变中β-catenin、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β-catenin在胆囊癌、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6.0%、80.0%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分期、转移、生存时间及病程长短相关(P<0.05).(2)Surv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2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期和转移相关(P<0.05).(3)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s=0.298,P<0.05).结论 (1)Wnt信号通路和细胞黏附功能的异常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凋亡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且Survivin蛋白表达与其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3)两者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25(OH)_2D_3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株Wnt信号通路及MG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骨质疏松发病中可能的新机制。方法分别使用10-8mol/L 1,25(OH)_2D_3、200 ng/ml Wnt信号通路阻断剂DKK-1、10-8mol/L 1,25(OH)_2D_3+200 ng/ml DKK-1干预人骨肉瘤细胞MG63细胞株48 h,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测定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β-catenin、Runx2、LRP5及MGP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10-8mol/L 1,25(OH)_2D_3上调MG63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β-catenin、Runx2、LRP5及MGP的基因表达及蛋白的表达,其中上调基因分别是对照组的2.73倍、3.72倍、1.53倍、2.3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调蛋白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13倍、1.17倍、1.14倍、1.2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KK1下调β-catenin、LRP5、Runx2、MGP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其中下调基因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0.34倍、0.52倍、0.42倍、0.7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蛋白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0.93倍、0.92倍、0.87倍、0.8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OH)_2D_3有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MGP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电针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Wnt3a和β-catenin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常规饲养;假手术组只暴露双侧卵巢但不切除;其余3组行双侧切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造模13周后开始治疗,针刺组取"肾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每次电针刺激15 min(断续波,2 Hz,1.0 mA)并灌服与药物组相同体积的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间隔2 d,2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药物组以戊酸雌二醇水溶液(0.02 mg/mL,1 mL/100 g体质量)灌胃,疗程同针刺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服与药物组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疗程同针刺组;各组大鼠每周称重1次,以此调整给药剂量。治疗结束后麻醉处死大鼠,分离股骨和胫骨,分别用RT-PCR分析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股骨和胫骨Wnt3a,β-catenin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最低,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针刺或药物干预后,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Wnt3a和β-catenin mRNA表达量最低,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针刺或药物干预后,Wnt3a和β-catenin mRNA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Wnt3a和β-caten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此调节骨重建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压氧后处理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治疗作用,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组(CCI组)和高压氧治疗组(HBO组),每组10只。HBO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高压氧治疗,连续7d,1次/天。S组和CCI组单纯放入氧舱100min而不接受治疗。于术前1d、术后1、3、5、7d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术后7d取材,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Wnt3a、β-catenin分子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Wnt3a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1、3、5、7dCCI、HBO组MWT明显低于,TWL明显短于S组(P0.05)。术后1、3、5、7dHBO组MWT明显高于,TWL明显长于CCI组(P0.05)。术后7dCCI组大鼠脊髓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组和HBO组(P0.05)。术后7dCCI组大鼠脊髓背角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组和HBO组(P0.05)。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Wnt3a蛋白的表达情况,与Western blot所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相同。结论高压氧后处理能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脊髓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Wnt/β-catenin 通路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 3β)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情况,以确定GSK3β在病理性瘢痕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GSK 3β在30例瘢痕疙瘩(A组),30例增生性瘢痕(B组)及20例正常皮肤(C组)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SK 3β在A、B组中的表达与C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A、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SK 3β是病理性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PF)骨折端Wnt/β-catenin、RANKL/LGR4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符合标准的股骨骨折患者56例,分为OPF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伤后3~7 d行骨折手术,于骨折断面内用刮匙刮取骨组织≥200 mg,保存于液氮中。使用液氮研磨RNAiso Plus法提取骨组织总RNA,采用RT-PCR技术检测比较两组之间各因子mRNA的表达差异;使用液氮研磨加裂解液提取骨组织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比较两组之间各因子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OPF组对比对照组患者LRP5、β-catenin、Runx2、C-myc、LGR4因子表达均降低(P0.05),RANKL因子表达升高(P0.05)。结论 OPF与Wnt/β-catenin成骨信号通路中LRP5、β-catenin、Runx2、C-myc因子成骨抑制或减弱有关,与RANKL/LGR4破骨信号通路中RANKL因子破骨增强、LGR4因子破骨抑制有关。可通过调控各因子的表达干预OPF的发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观察血竭壳聚糖药膜对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和创面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注射法建立大鼠糖尿病创面模型,实验组给与血竭壳聚糖药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等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创面β-catenin、VEGF及CyclinD1 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血竭壳聚糖药膜能够明显促进糖尿病大鼠创伤的愈合,实验组创面愈合情况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创面组织β-catenin、VEGF及CyclinD1蛋白和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血竭壳聚糖药膜治疗大鼠糖尿病创面效果良好,其机制可能与活化Wnt/β-catenin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ox-9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并鉴定BMSCs,对细胞进行sox-9过表达和敲降处理。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过表达对照组、干扰对照组、sox-9过表达组、sox-9干扰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组化观察细胞的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Ⅱ)和聚蛋白聚糖(Aggrecan)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ox-9、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 sox-9过表达组的Collage Ⅱ和Aggrecan表达显著升高,而Wnt3a和β-cateni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sox-9可能是调控间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关键因子,通过抑制Wnt3a/β-catenin信号途径,促进其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lncRNA ANCR调节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分化成骨细胞及对Wn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lncRNA ANCR siRNA慢病毒载体及慢病毒空载体分别转染至脂肪源性干细胞,分为siRNA组、空载体组、干细胞组。分别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ALP染色效果、Western 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蛋白水平、茜素红染色实验检测成骨染色效果、免疫组化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阳性表达的差异性。结果与空载体组、干细胞组相比较,siRNA组细胞中ALP染色显著加深(P均0.05),成骨染色更为显著(P均0.05);与空载体组,干细胞组相比较,siRNA组细胞Wnt/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均0.05),Wnt/β-catenin阳性数显著升高(P均0.05);空载体组与干细胞组比较,细胞中Wnt/β-catenin蛋白、ALP表达水平、Wnt/β-catenin阳性数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ncRNA ANCR的表达水平与骨质疏松大鼠体内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分化存在显著相关性,下调lncRNA ANCR能够促进脂肪源性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β-catenin和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半定量检测β-catenin在30例增生性瘢痕(H组)、30例瘢痕疙瘩(K组)与30例正常皮肤(N组)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β-catenin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之间比较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β-catenin的过度表达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有关,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AM)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间质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其抗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次空腹腹腔注射60mg/kg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4周后测定24h尿蛋白排泄量,以24h尿蛋白定量≥30mg确定DN大鼠模型成功(n=48)。48只DN大鼠随机分为4组:DN模型组(DN组)、黄芪治疗组(DA组)、DN模型组+氯沙坦治疗组(DL组)、DN模型组+黄芪联合氯沙坦治疗组(AL组),每组12只。选取1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连续给药12周后,记录大鼠体重,并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及24h尿蛋白定量;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肾间质中Wnt4、β-catenin及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12周末DN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清BUN、Scr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12周末DN组、DA组、DL组和AL组肾间质Wnt4、β-catenin及TGF-β1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DA组、DL组和AL组作两两比较,AL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BUN、Scr、Wnt4、β-catenin及TGF-β1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组与DL组相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Q-PCR结果显示wnt4、β-catenin和TGF-β1mRNA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与Wnt4、β-catenin及TGF-β1蛋白表达趋势一致。结论:黄芪可以降低24h尿蛋白定量,减轻肾间质病理损伤,下调wnt4、β-catenin及TGF-β1在肾间质中的表达,提示黄芪可能通过下调Wnt4、β-catenin及TGF-β1在肾间质中的表达,延缓D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SOX7、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与乳腺良性增生病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预后提供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0例浸润性乳腺癌与30例乳腺良性增生病中SOX7、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OX7、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病理学分期(pTNM)、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危险度分组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5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SOX7和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21/50)和70%(35/50),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为70%(35/50).在浸润性乳腺癌中,SOX7蛋白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乳腺良性增生病的70% (21/30) (P =0.021<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和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乳腺良性增生病的43.3% (13/30) (P =0.033 <0.05)和20% (6/30) (P =0.000< 0.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5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SOX7和β-catenin蛋白同时阳性表达12例,同时阴性表达5例;SOX7和cyclinD1蛋白同时阳性表达11例,同时阴性表达5例;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同时阳性表达28例,同时阴性表达8例.经Spearman相关分析,SOX7蛋白的阳性表达分别与p-catenin的异常表达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282,P=0.046 <0.05;r =-0.327,P =0.020 <0.05),β-catcnin的异常表达与cyclin D1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33,P=0.018 <0.05).在浸润性乳腺癌中,SOX7蛋白的表达在发病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ER、PR、Her-2和危险度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直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和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ER、PR、Her-2和危险度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X7、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在大多数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异常,且三者在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通过同一通路发挥调节作用.SOX7、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检测三者的表达情况可成为临床上判断浸润性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β-连环素(β-catenin)、APe在肾上腺皮质腺瘤(ACA)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6例ACA,10例周围正常肾上腺组织中β-catenin及APC蛋白表达.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双向测序法分析ACA及正常组织中β-catenin基因外显子3突变.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组织β-catenin为细胞膜着色,无胞质或胞核内染色.ACA中12例存在胞质或胞核内β-catenin异常染色,异位表达率为33.3%(12/36).APC在正常组织中表现为胞质着色(10/10),阳性表达率为100.O%.36例ACA中29例为胞质内正常染色,7例APC胞质内不同程度表达缺失,阳性表达率为80.5%(29/36).PCR-DNA双向测序法检测正常组织中未见β-catenin基因外显子3突变(0/10),ACA中可见5例存在β-catenin外显子3点突变,突变率为13.8%(5/36),ACA细胞中β-catenin、APC的异常表达及β-catenin外显子3突变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catenin外显子3突变及β-catenin、APC蛋白的异常表达在ACA形成过程中是一种频发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