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IgH、TCRδ基因重排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初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中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δ链(TCRδ)基因重排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IgH及TCRδ基因重排。结果 30例患中9例(30%)发生IgH基因重排,5例出现TCRδ基因重排。结论 ANLL中确定存在系列不保真现象,不仅具有较高的IgH重排发生率,还具有TCRδ重排发生。  相似文献   

3.
多重PCR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gH及TCRγ链重排基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重PCR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gH及TCRγ链重排基因徐兵周淑芸孙竞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可作为淋巴细胞白血病特异性基因标志。应用多聚酶链(PCR)技术检测重排基因以其灵敏、快速等特点而优于其它传统方法。但目前P...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寡克隆和亚克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急性白血病寡克隆和亚克隆现象,本实验使用PCR方法扩增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50例急性非洒巴细胞白血病(ANLL)IgH重排基因。结果52便ALL中IgH重排的阳性率69.2%,36例IgH重排阳恶性循环 急淋病例有9例(25.0%)出现多重重排;50例ANLL中有9例(18.0%)出现IgH重排基因,具有多重重排急淋及IgH重排阳性急非淋临床预后较差,其机可能与耐药的寡克隆和  相似文献   

5.
t(9;12)(q34:p13)的白血病极其罕见.我们发现1例携带这种染色体易位的白血病患儿,并对tel/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和IgH/TCRr基因重排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与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涉及染色体11q23的异常是造血系统肿瘤的常见改变,该异常导致位于11q23处的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发生重排,与多种伙伴基因发生融合。MLL基因编码蛋白主要包括3个功能区域:转录抑制区、转录激活区和DNA结合区,它起着转录因子功能,在人体发育及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MLL基因重排包括易位、部分串联重复、缺换、片段扩增等,MLL易位可产生许多不同类型的融合基因,最终诱导白血病发生。MLL重排的白血病有特异生物学特性,已成为白血病中的一个特殊亚型。  相似文献   

7.
8.
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不一致的急性白血病基因重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不一致的急性白血病基因重排分析王鲁群,张明珙,朱平,宋素芹,张洪清,宋强,周越形态学(FAB)分型诊断是急性白血病(AL)基本诊断方法,但与实际诊断符合率仅为60%~80%。免疫学分型诊断虽能鉴定细胞起源,但至今未发现白血病细胞特异...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HRX基因重排及意义马志贵综述王振义陈竺审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急性白血病(AL)中,染色体11q23是发生交互易位及内缺失的常见部位。和它发生易位的区域至少有10个,包括4q21,9p22,19p13,1q21,1p32,2p21,5q...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的实时定量(RQ)-PCR检测体系,以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检测。方法采用定性PCR筛选109例儿童B细胞ALL(B-ALL)IgH基因单克隆重排,根据连接区序列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应用RQ-PCR技术,采用胚系Taqman探针与引物,在41例患儿中建立RQ-PCR定量检测方法,并分析其敏感度、特异性等。结果109例儿童B-ALL初诊标本中IgH单克隆重排有48例,经测序分析发现,V、D、J片段频率最高的分别为V3家族、D3家族和J4家族。RQ-PCR方法扩增48例IgH单克隆重排的初诊DNA,其中41例可重复敏感度和最大敏感度均≤10^-4,非特异性扩增的循环阈值(Ct值)均〉40,与特异性扩增Ct值的差距均〉3。标准曲线斜率均值为-3.314±0.19,截距均值为37.664±1.23,相关系数均为0.97以上。结论以IgH基因重排为靶分子,采用RQ-PCR方法和胚系探针策略检测儿童B-ALL,敏感性≤10^-4,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适于MRD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的方法,观察了50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第三高变区(CDR-Ⅲ)扩增产物图谱。所测患儿中的84%有扩增产物带,其中81%扩增带为一条,各扩增带长度有所不同,显示出白血病细胞的克隆性及高度的多样性。对其中28例进行了骨髓细胞形态学及PCR或nest-PCR扩增情况的近期追踪观察,发现后者既敏感又客观,而且PCR特异扩增带消失快慢的不同,可能与患儿对化疗药物敏感程度不同有关。因此,PCR可作为了解患者对药物敏感的程度,指导制订和调整化疗方案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脑和急性白血病胞质(BAALC)mRNA在急性白血病(AL)病人表达,探讨其与AL病情进展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1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缺铁性贫血(IDA)等非恶性血液病病人(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BAALC mRNA表达水平。结果初治组AL病人BAALC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8.59,q=5.62,P〈0.05);经治疗获完全缓解后,与初治组比较,其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3.99,P〈0.05)。BAALC mRNA表达水平与AL病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AALC mRNA表达与AL疾病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AL预后判断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tal-1基因缺失上下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株人白血病细胞株和7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骨髓标本进行tal-1基因缺失分析。结果CEM、HBS-2和RPMI-8402三株T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株以及3/16例T-ALL发现tal-1基因缺失,54例其它类型急性白血病均未见基因缺失,而且具tal-1基因缺失的T-ALL细胞均为胸腺发育I期,免疫表型特征为CD_2+、CD_7+、CD_1 ̄-、CD_4 ̄-和CD_8 ̄-。PCR方法敏感性达10 ̄(-4)。说明tal-1缺失发生于部分T-ALL中,可用于微小残留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microRNA-21(miR-21)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收集36例B-ALL病儿(其中高危型13例,标危型23例)化疗前后及12例骨髓常规正常非造血系统疾病病儿(对照组)的骨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MMCs中miR-21表达。结果化疗前B-ALL组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危型组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标危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5、23.23,P〈0.05)。化疗后B-ALL病儿miR-21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减低(t′=10.56,P〈0.05),其中以化疗敏感组减低最为明显(t=13.57,P〈0.05);化疗耐药组miR-21表达水平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miR-21过表达在B-ALL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儿童B-ALL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浆水平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慢性白血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水平与白血病之间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32例急性、慢性白血病患者和20例对照组血浆VEGF含量。结果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浆VEGF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慢性白血病存在肿瘤性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病人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46例不同类型、不同阶段AL病人白血病细胞中XIAP的表达情况,以1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AL病人白血病细胞XIAP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t=13.96,P〈0.01)。初治组、缓解组和复发组AL病人白血病细胞XIA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204.27,q=8.88~32.69,P〈0.01),其中缓解组明显低于初治组和复发组(q=12.44、26.02,P〈0.01),复发组明显高于初治组(q=17.55,P〈0.01)。结论 XIAP表达可能参与了AL的发生和发展过程,XIAP高表达的病人完全缓解率低,预后不良。XIAP高表达可能是导致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原因之一,XIAP有望成为白血病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可移植性大鼠急性粒系白血病(Brown Norway rat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BNML)是研究人急性粒系白血病的颇为完备的实验模型。由于重组人IL-6(rhIL-6)可作用于大鼠,然而大鼠BNML细胞系LT12缺乏rhIL-6受体(rhIL-6R)表达。为了在BNML模型探讨rhIL-6在体外以及体内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本文应用改良的磷酸钙共沉淀法将携带rhIL-6R cD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XM6/IL-6RNeo导入LT12细胞,经过G418筛选获得G418抗性克隆,建立了表达rhIL-6R的LT12亚细胞系(称之为R cell lines)。我们分别应用三种不同的方法(rhIL-6R的单克隆抗体和FACScan检测、~(125)I-rhIL-6的配基结合分析测定、地高辛配基标记的rhIL-6R cDNA探针的细胞原位杂交技术)分折了R细胞系在体外不同条件下传代过程中及给BN大鼠尾静脉回输后其rhIL-6R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用改良的磷酸钙共沉淀法将编码rhIL-6R cDNA和Neo~R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XM6/IL-6RNeo导入LT12细胞系后,受体细胞在体外含适当浓度G418的基质液中传代培养,可长期稳定表达rhIL-6R,给BN大鼠尾静脉回输后20天左右,其脾脏和骨髓细胞均可检测到rhIL-6R的明显表达,而且~3H-TdR掺入分析证明细胞膜表面所表达的rhIL-6R可以介导外源性rhIL-6信号传到细胞核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病人骨髓细胞中geminin和cdt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AML发病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YBR-RT-PCR)技术,检测47例不同病程AML病人(包括25例初治者,16例完全缓解者,6例未缓解或复发者)骨髓细胞中geminin和cdt1 mRNA的表达,并对25例初治病人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初治、未缓解或复发AML病人geminin和cdt1表达较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高,差异有显著性(H=4.95、3.22,Z=2.67~4.95,P〈0.01);完全缓解组geminin和cdt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病人骨髓细胞中geminin和cdt1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59,P〈0.01);且初治组、完全缓解组及未缓解或复发组两者的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r=0.49~0.87,P〈0.05)。25例AML初治病人随访6个月,死亡6例,存活19例,死亡组geminin表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而两组cdt1表达差异无显著性(t=0.61,P〉0.05)。结论 AML病人骨髓细胞中geminin和cdt1表达可能与AML的病程有关;geminin在初治病人中的高表达可能是AML病人的不良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9.
用筑巢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伴t(8:21)染色体易位的M_(2b)型白血病AML_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该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以从10 ̄4~10 ̄5个正常细胞RNA中检出1个白血病细胞,对于M_(2b)型白血病的诊断及监测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方法。我们研究的11例M_(2b)型白血病中有1例未检测到PCR产物,可能与该型患者中基因重组的分子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急性脑血管病及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分析法测定68例急性脑梗死(ACI组)、52例急性脑出血(AICH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放免方法测定各组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脑梗死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ACI组、AICH组的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ACI组、AICH组血浆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均呈负相关(r=-0.37、-0.34,P<0.01),与维生素B12水平也均呈负相关(r=-0.33、-0.29,P<0.01)。ACI组中,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中度狭窄者及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均P<0.01),中度狭窄者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P<0.01)。结论HHcy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新的重要危险因素。Hcy水平受叶酸、维生素B12的影响,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