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比较经腹腔动脉和周围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5-Fu)后体循环周围静脉血及及胰腺、肝脏组织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家兔20只,随机分为腹腔动脉给药组(CA)(N=10)和周围静脉给药组(PV)(n=10),按40mg/kg体重注入5-Fu。注药后定时取颈动脉血及胰腺和肝脏组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及组织中的5-Fu浓度。结果:CA组和PV组快速注射大剂量的5-Fu后,血中的药物浓度变化相似。CA给药能提高胰腺的药物浓度,在给药后10、20、30分钟CA组是PV组的57、29、6倍。60分钟时两者相似。60分钟后PV组又比较CA组为快的速度衰减。CA给药和PV给药肝脏的药物浓度变化和胰腺相似。结论:CA给药可在60分钟内提高胰腺、肝脏的药物浓度,从而提高胰腺癌化疗效果并预防肝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时利多卡因药代动力学的变化。方法:用Graseby-3300泵以1%利多卡因+0.01%吗啡溶液的LCP模式(负荷剂量1mg/kg-持续剂量0.Zmg/kg-PCA10mg/次)给药,8例病人分别子16个时点抽血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利多卡因峰浓度(Cmax)出现时间(Tmax)为15分钟,Cmax为1.006±0.305mg/L,24小时的稳态血药浓度(Css)为0.446±0.220mg/L。每次PCA后15分钟血药浓度在原基础上提高21%~23%,有一明显的波峰出现,45分钟降回原水平。所有病人VAS评分为1.2±0.3;D/D值为1。结论:1%利多卡因硬膜外注射符合血管外给药的开放式一定模型。其Cmax、Css均较低,从药代动力学角度出发,证明LCP方法安全可靠,可在PCA治疗中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经连表麻型气管导管给药或静脉注射抑制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9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利多卡因气管内给药组(A组)、利多卡因静脉给药组(B组)、盐水对照组(C组).A组经连表麻型气管导管注射2%利多卡因1mg/kg,静脉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B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mg/kg,经连表麻气管导管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C组经气管导管和静脉均按0.05ml/kg(相当于2%利多卡因1mg/kg容量)注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拔管前、拔管后0、1、3、5、10分钟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 A组拔管后各时点HR、MAP较给药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分钟、10分钟B组HR较A组快(P<0.05);C组拔管后各时点MAP、HR明显升高,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拔管后各时点HR、MAP均比C组高(P<0.05).结论 经连表麻型气管导管气管内给予利多卡因能有效抑制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呛咳反应,较利多卡因静脉给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正> 氨苄青霉素又称氨苄青或安比西林(Ampicillinumm,penbritin, polycillin, BRL-1341,Ampicilline,totapen,Stan- dacillin),本品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毒性极低,本品主要用于注射,给药0.5克,静注5分钟后血浓度为45ug/ml,肌注1小时后8μg/ml,必要时亦可用口服,但肠道吸收不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脂质体-阿霉素系统(PLD)在舌癌模型的外周血及颈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探讨PLD治疗舌癌的价值。【方法】建立舌癌淋巴转移模型的金黄地鼠40只,随机分组,实验组注射PLD,对照组注射阿霉素,分别观察外周血药浓度,淋巴结内药物浓度,并用荧光显微镜作镜下观察。【结果】PLD组给药16h后出现血浆峰浓度22.41μg/L,给药后48h血浆浓度降至10.67μg/L。阿霉素组给药2h后出现血浆峰浓度34.42μg/L,给药后6h血浆浓度降至9.67μg/L。PLD组给药3h后出现淋巴结内药物峰浓度62.79μg/L,给药后120h降至18μg/L。阿霉素组给药1h后出现淋巴结内峰浓度96.42μg/L,16h时迅速下降至12.15μg/L。【结论】PLD药物峰浓度的出现时间和作用时间均优于阿霉素。  相似文献   

6.
<正> 右旋糖酐铁注射液静脉给药毒副反应较大,一般肌肉给药比较安全可靠。但近两年来我院遇到肌注给药引起过敏性休克一例,在肌注2分钟至半小时内出现典型的休克症状,经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治疗半小时后恢复正常。现报道如下: 潘××,女,25岁,工人。因缺铁性贫血在门诊注射右旋糖酐铁,当肌注完毕约2分钟后患者突然诉心里难受,继而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呼之不应昏倒在地。检查:脉搏细弱,心音低钝,收缩压  相似文献   

7.
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14~32岁。原发性疾病为急性胃肠炎2例,上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各1例。2例为首次肌注庆大8万u,分别于3、5分钟后出现胸闷、气急、头晕、心悸、全身麻木、口唇发绀、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至9.33~5.33/4.00~2.67kPa。1例为静脉给药24万u,5分钟后出现上述过敏性休克症状,并有心前区压迫感,心电图示频发室早。3例病人在休克发生后立即停用庆大,吸氧、给肾上腺素lmg肌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推注,并应用升压药物,2~4  相似文献   

8.
1.1 药物配方:去炎松缩酮40mg,Vit B_1100mg,VitB_(12)500μg,利多卡因160mg,生理盐水18ml,总容量30ml。 1.2 方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下,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射5ml药液,观察5分钟无不良反应再将剩余药物缓慢注入。注药后保持侧卧位15分钟,然后平卧20分钟。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 1.3 效果观察 50例中优良者37例,好转12例,无  相似文献   

9.
氨苄青霉素又称氨苄青或安比西林(Ampicillinumm,penbritin, polycillin, BRL-1341,Ampicilline,totapen,Stan- dacillin),本品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毒性极低,本品主要用于注射,给药0.5克,静注5分钟后血浓度为45ug/ml,肌注1小时后8μg/ml,必要时亦可用口服,但肠道吸收不全,2小时后,仅为2.5~5μg/ml。最近作者确诊一例氨苄青霉素所致的药疹,报导如下:苏某,男,41岁。缘于1984年4月11日因感冒并扁桃腺肿大,发烧38℃~39℃,曾肌注氨苄青霉素100万(lg)一日二次,注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用于联合坐骨神经-"三合一"阻滞的临床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20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利多卡因组和碳酸利多卡因组,每组10例.均采用联合坐骨神经-"三合一"阻滞,分别使用600mg含肾上腺素的盐酸利多卡因和碳酸利多卡因.首先行坐骨神经阻滞,随后行"三合一"阻滞.在第2次注药后的5、10、20、30、40、50、60及90min采静脉血测定血药浓度,并对感觉和运动阻滞进行评价.结果两组血浆利多卡因浓度均在安全范围内,无一例患者出现临床毒性反应.碳酸组麻醉完善时间明显快于盐酸组,且血浆药物浓度达峰值时间(Tmax)提前,而两组麻醉维持时间、血药峰值浓度(Cmax)、血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含肾上腺素的碱化利多卡因可明显缩短麻醉完善时间,而血浆药物浓度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0.4%利多卡因静脉复合全麻626例,效果满意。为了解实际血浓,选择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莹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监测22例利多卡因血浓,并根据测定结果不断调整给药方法,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6例,为经验给药,第二阶段4例,增加负荷量,第三阶段7例,第四阶段5例。利多卡因麻醉中以2%利多卡因2 mg/kg 静注为负荷量,100~120μg/kg/min快滴 10min 80~100μg/kg/min 维持,1 h 后递减。血浓窗以3~6μg/ml 为宜,最佳给药方案为:负荷量+怏滴10min+递减静脉维持,术毕前30min 左右停药和用定量泵给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肌注庆大霉素后泪液中药物浓度及其动态变化。方法选择志愿受试者26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单剂量肌注庆大霉素后血清及不同时间泪液药物浓度。结果16例非炎症眼受试者肌注庆大霉素120mg后1h泪药浓度达到峰值(0.87±0.66mg/L),相应的血药浓度峰值为8.03±1.61mg/L,泪、血药物浓度比值为0.108±0.099;10例单眼角膜溃疡组肌注庆大霉素120mg(其中1例13岁儿童肌注80mg)后1h溃疡眼的泪药浓度为1.06±0.54mg/L,明显高于对侧非炎症眼的0.44±0.17mg/L(P<0.01)。非炎症眼及角膜溃疡眼泪药浓度均未达到庆大霉素对大多数细菌性角膜溃疡常见致病菌的有效治疗浓度。结论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时,庆大霉素不宜采用全身给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乳酸(LAC)浓度与血氧分压(PaO2)相互关系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为判断此类患者的组缺氧提供有价值的生化指标。方法:应用窒息停搏方法建立家猫的心肺复苏模型。用美国NOVA PHOX PLUSL血气、电解质、血乳酸仪测定心肺复苏前后的血LAC浓度和血气的变化。结果:心脏停搏后5分钟与正常血气比较,血氧分压下降、血LAC上升(P<0.01);单纯肾上腺素组:给药后5分钟与心脏停搏后5分钟比较,血氧分压上升、血LAC下降(P<0.01),9例中有5例死亡,存活率为44.4%;联合用药(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组:给药后5分钟与心脏停搏后5分钟比较,血氧分压上升、血LAC下降(P<0.01),11例中1例死亡存活率为90.91%;单纯肾上腺素与联合用药5分钟后比较:血氧分压下降、血LAC上升(P<0.05)。结论:心肺复苏期间,氧及乳酸浓度的高低对抢救成功有密切关系,动态监测血氧及血乳酸浓度对心肺复苏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同时测定兔血清与脑脊液中5-羟色胺(5HT)的实验结果。我们测定了10只兔的正常值,血清为4.219±0.784μg/ml,脑脊液为34.42±6.76ng/ml。研究生理状态下兔血清和脑脊液5HT含量关系。结果表明两者间无正相关性(r=0.059)。又观察了给L-色氨酸和人参皂甙后两者含量的变化。L-色氨酸按20mg/kg腹腔注射,30分钟后取血和脑脊液测定。结果血清和脑脊液5HT含量均增高,即呈正相关关系。人参皂甙的给药是按60mg/kg腹腔注射,连续给药6天后取血和脑脊液,测得其脑脊液5HT增高,血清5HT降低,即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用于氯胺酮肌注麻醉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氯胺酮肌注麻醉的注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需要氯胺酮肌注麻醉的住院小儿外科患者100例.随机选取50例患者行常规肌内注射法,另外50例患者行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液外溢、需要重复注药的患儿例数.结果:使用Z-track肌内注射法给药的50例患儿中有5例出现药液外溢,2例患儿需要重复注药才能进行下一步医疗操作;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给药的50例患儿中有30例出现药液外溢,23例患儿需要重复注药才能进行下一步医疗操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肌注麻醉时Z-track肌内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的药液外溢的发生率低,药物利用度高,适合在临床上患儿肌注麻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肝胆管严重感染,尤其多发性肝内脓肿临床治疗甚感困难。从周围静脉或肌注给予庆大霉素因在胆汁中移行性差和肝组织中浓度低效果甚不理想。作者采用脐门静脉间歇推注庆大霉素治疗严重肝胆感染38例,其中9例胆源性多发肝脓肿。临床效果显著,比从周围静脉给予优越。对其中20例作了血药、胆汁浓度测定,血峰浓度为6~8μg/ml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时间达4.5~7.0小时;胆汁中最高平均药物浓度为4μg/ml,是最高平均血药浓度的51%为周围静脉给药时胆汁药物浓度的2倍。动物实验中还证实,门静脉给药肝组织中庆大霉素浓度提高了1.4倍,且浓度相对保持稳定。作者认为采用脐门静脉定向给药为临床控制严重肝胆感染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西泮、利多卡因、丹参联用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09年8月到我院急诊治疗的眩晕症患者118例。随机选择59例为治疗组,另59例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地西泮10mg肌注1次后,利多卡因100mg,丹参2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d,疗程为5天,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10mg肌注1次,利多卡因、丹参剂量给药方式同治疗组,疗程为5天。结果地西泮组疗效优于山莨菪碱组,且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地西泮、利多卡因、丹参联用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35岁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取胎术 ,麻醉前检查 :Bp 14/ 8kPa ,P 80次 /分 ,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等结果均属正常。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 0 .5mg ,鲁米那钠 0 .1g。选L1~L2椎间隙穿刺 ,成功后向上置管 3 .5cm ,病人平卧稍向左倾斜 30℃ ,用 1.73 %碳酸利多卡因 5ml注入硬膜外腔 ,观察 5min病人无局麻药反应及全脊麻症状出现。又注入 7ml碳酸利多卡因。 10min病人出现呕吐 ,心率缓慢(每分钟 5 8次 ) ,血压下降至 10 / 6kPa ,即给静注麻黄素 2 5mg ,阿托品 0 .2 5mg ,面罩给氧。血…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阻滞下择期手术13例.分两组,Ⅰ组8例,按常规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15ml,注药后5、15、和30min抽静脉血测定血浆利多卡因浓度,结果分别为14.001±4.628μmol/L、15.413±5.236μmol/L和14.039±4.082μmol/L;Ⅱ组5例,均为硬膜外阻滞中发生寒战者,于出现寒战后3、10、20min抽静脉血测定血浆利多卡因浓度,结果分别为10.606±7.123μmol/L、9.720±4.260μmol/L和7.846±2.182μmol/L.结果表明两组病例血浆利多卡因浓度均低于中毒血药浓度,提示硬膜外阻滞下寒战反应主要不是利多卡因中毒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快捷、有效的用药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临床确诊的初次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甲氨喋呤连续5 d,1次/d肌内注射,B组给予较高浓度一次性肌注甲氨喋呤冲击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两周后,依据A、B两组患者血β-HCG检测水平降低情况及超声检查孕囊变化为治愈指标,A组治愈率为76.7%,B组治愈率为93.3%,B组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较高浓度一次性肌注冲击疗法较肌内注射持续给药方法更快捷,更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