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尔兵 《肿瘤药学》2012,(5):398-400
Folkman于1970年首次提出了肿瘤血管生成理论,并认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1]。研究发现众多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调控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VEGF是血管生成的主要调控因子,可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及体内都是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强烈刺激因素,对肿瘤血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体瘤生长和进展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  相似文献   

2.
<正>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对肿瘤血管形成有重要作用。Mukhopadhyay等[1]和Fontanini等[2]认为,p53基因突变可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水平来影响肿瘤血管的形成。为了解突变型P53、VEGF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3.
崔艳茹  屈飞 《肿瘤药学》2011,(5):422-425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h2(ginsenoside Rh2,G-Rh2)对荷Lewis肺癌小鼠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Lewis肺癌实体瘤模型,观察G-Rh2的抗肿瘤作用、观察肿瘤内血管密度(MVD),以及免疫组化法观察瘤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0.3 mg·kg^-1、1.0 mg·kg^-1和3.0 mg·kg^-1G-Rh2组对Lewis肺癌小鼠实体瘤均有抑制作用(P〈0.05);1.0 mg·kg^-1和3.0 mg·kg^-1 G-Rh2组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0.3 mg·kg^-1、1.0 mg·kg^-1和3.0 mg·kg^-1 G-Rh2组瘤组织内的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低予对照组(P〈0.05)。结论 G-Rh2可抑制Lewis肺癌生长及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VEGF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正>脑胶质瘤分化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0%左右,治愈率低,生存期短,目前仍被认为是接受治疗预后比较差的一类神经系统肿瘤[1]。恶性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与肿瘤血管的生长密不可分,转录反式作用固子结合蛋白(TIP30)作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对肿瘤血管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其在细胞恶性转化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2,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可以通过促  相似文献   

5.
<正>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为临床多见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肺癌的80%左右,临床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其5年生存率较低[1]。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为细胞因子超家族成员,可结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在生成红细胞中起主要调节影响[2]。相关研究显示,人类肿瘤细胞内EPO-R及EPO表达有重要作用,同时对肿瘤细胞生长发育有调节影响,导致恶性肿瘤的新生血管生长,和肿瘤转移、复发与预后联系紧密[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是血管抑制素类的新生物制品,可多靶点对生成肿瘤血管拮抗,其机制可能为对形成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抑制而降低生成新生血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不仅参与病理性血管新生[1],对正常血管生长和维护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VEGFR-2只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有表达,炎细胞和血管壁细胞不表达或很少表达,而后者在肿瘤性血管新生中确实发挥作用。VEGF家族的另一成员胎盘生长因子(P1GF)及其受体(VEGFR-1)长期以来被忽视[2]。最新研究表明P1GF和VEGFR-1参与病理性血管新生和炎症过程,它们的作用才引起足够的重视。动物实验结果证明PIGF/VEG-FR-1的抗血管新生作用具有多效…  相似文献   

7.
侵袭生长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性之一。临床中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数死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研究发现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预后、复发都与血管生成有关系,肿瘤血管的生成涉及到多种基因的突变和不同细胞因子及受体的表达[1]。促血管因  相似文献   

8.
<正>肿瘤的增殖和转移都需要血液供应的支持。在研究恶性肿瘤转移过程中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很关键的因素,肿瘤脑转移的重要条件是脑组织血管密度增加[1],研究证实,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与血清中VEGF浓度相关[2]。本研究检测舌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探讨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为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  相似文献   

9.
血管新生是实体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肿瘤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阻断VEGF的生成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作用靶点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EGF是一类对上皮细胞有高度亲和力的糖蛋白,在各种细胞内均有表达,尤其在多数肿瘤细胞中呈现过度表达[1]。VEGF调控血管增殖,诱导血管通透性增加,在肿瘤生成中起重要作用。贝伐珠单抗通过防止信  相似文献   

11.
自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被发现并应用于固体肿瘤的相关性的研究后,近年来VEGF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不少研究表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内VEGF的高水平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治疗及预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VEGF作为潜在的血管通透性诱导剂及特异性内皮细胞促分裂原,在血管的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VEGF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从而使肿瘤组织血管新生;同时VEGF还可以增加血管的通透性,有助于营养物质的进入和代谢废物的排出,因此过度表达的VEGF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VEGF的上述作用决定了其在肿瘤的进展及转移等病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将VEGF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征和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诊断、预后及治疗的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卞嵩  许立  俞云  顿文亮 《安徽医药》2007,11(12):1067-1068
目的观察灵芝孢子油对荷H22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瘤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抑制肿瘤的作用是否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方法小鼠右腋皮下接种H22瘤细胞(浓度1×107/ml),0.2 ml/只,给药12天后,处死动物,剥离瘤块称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灵芝孢子油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0.01)。造模后各组小鼠VEGF均为阳性表达,灵芝孢子油各组可降低小鼠H22瘤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P<0.05,P<0.01)。结论灵芝孢子油对H22移植性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可降低瘤细胞中血管生成调控基因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和患者的预后相关。研究发现新生血管的形成与肿瘤细胞分泌和激活的血管生长因子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d growth factor,VEGF)是一个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在实体瘤的血管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VEGF表达和胃癌的血管形成及转移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逐渐成为有效的胃癌预防和治疗的新靶点。本文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武翠玲 《云南医药》2007,28(4):399-404
肿瘤持续性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因素中,最有效和特异的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EGF不仅能使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而且还能促进微静脉和小静脉的通透性增加,所以VEGF表达对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一般涉及肿瘤细胞黏附、运动,细胞外基质降解,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等多个环节[1]。抗肿瘤血管生成是目前抗肿瘤转移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环节之一[2]。Survivin是近年来分离的一种哺乳动物凋亡抑制蛋白[3],被认为在bcl-2的下游阻断了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7凋亡调节通路[4,5],与其他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16.
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以及疗效与预后的判断。例如标志物CEA和CA125目前已广泛用于多种实体瘤包括肺癌的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由于肿瘤的发生发展涉及到多基因、多步骤,一种肿瘤标志物可以在不同的肿瘤中表达,而同一肿瘤又可表达多种标志物。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loo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及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 T )的肿瘤标志物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VEGF(亦即VEGF-A ,但通常简称为VEGF)是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血管生长有强力诱导作用,并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与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过程密切相关[1,2]。目前的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 VEGF的表达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其表达水平可作为区分肿瘤恶性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3]。肺癌患者血清V EG F高水平预示病期较晚,浸润范围广泛,病灶远处转移。因此监测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前后V EG F值的变化,对晚期肺癌的疗效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M T (metallothionein ,金属硫蛋白)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富含半胱氨酸、与金属离子具有高度亲和性的低分子量结合蛋白。致癌过程中MT的产生与肿瘤迅速生长、致癌物质刺激及癌基因激活有关。在许多肿瘤组织如甲状腺肿瘤、鼻咽癌、宫颈癌、乳腺癌中都发现M T 呈高水平表达[4]。本实验通过检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 VEGF、M T表达的情况,探索VEGF、M T 与肺癌诊治的相关性,为该标志物能否作为肺癌诊治、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口服抗肿瘤药Pazopani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鸣 《药学进展》2010,34(1):42-43
新血管的生成对于体积为2—3mm3的实体瘤生长是必需的,其主要调节因子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因此,干预VEGF及其受体(VEGFR)信号系统以调节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VEGF与受体结合后,致其同源或异源二聚化,从而引起受体胞内激酶区域自身磷酸化,激活信号系统的级联反应。近年来,作为很有希望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相似文献   

18.
<正>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癌症,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在我国,胃癌的病死率在各种恶性肿瘤病死率中位于肺癌、肝癌之后排在第3位[1]。Bmi-1基因是PcG家族成员中的转录抑制因子,是公认的一种原癌基因,它可协同c-myc共同作用,促使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2]。本研究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mi-1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值,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对胶质瘤病理特征的影响及分子药理学机制。方法利用经抗性筛选可表达内皮抑素的C6细胞裸鼠皮下注射制作胶质瘤模型,光镜和电镜观察其病理特征,ELISA法检测瘤组织中VEGF含量。结果转染有内皮抑素cDNA片段的C6胶质瘤组织中VEGF含量明显低于仅转染有空载体的C6胶质瘤组(P<0.01)。前者肿瘤边界清楚,瘤体未见明显的出血和囊性变,瘤体和瘤周均无明显的水肿;瘤组织内血管稀少,未见类微血管样结构;瘤体内可见大片不规则坏死,但坏死灶周和瘤周均无明显的血管反应,瘤周侵袭少见,可见凋亡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未见内VVO样结构,基板不连续,基底膜疏松。而仅转染有空载体的C6胶质瘤瘤周血管反应明显,瘤体和瘤周水肿严重,瘤细胞可侵袭瘤周组织,瘤内组织明显出血坏死,且可见瘤细胞形成类微血管样结构,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VVO样结构较多,水肿越明显VVO样结构越多见,并与移植瘤组织中VEGF表达相一致,血管基板完整、连续,多数基质疏松,呈多层排列,外层可见少量胶原纤维。所观察的几种肿瘤中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孔窗及血管周胶原纤维与转染的目的基因无明显的关系,且内皮细胞的凋亡均不明显。结论内皮抑素不会直接诱导胶质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但可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的下调而抑制瘤周血管反应和肿瘤新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正>肿瘤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基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复杂病理网络系统。L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在健康组织中大多无明显表达,主要在胚胎组织和成人实体瘤组织中异常表达[1]。近年来Livin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2]。本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