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氧化应激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月莲  梁瑜祯 《医学综述》2008,14(3):429-431
氧化应激是体内活性氧化物产生多于清除的氧化还原反应失衡的病理状态。氧化应激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起病及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机体活性氧簇产生过多,使β细胞成熟障碍和凋亡增加,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并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高糖、高脂状态可使活性氧化物产生增多,造成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和糖尿病二者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病因的治疗及并发症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嘉祥 《医学综述》2009,15(3):452-454
治疗2型糖尿病的病因是防止合并症发生的关键。氧化应激、β细胞凋亡、炎性因子等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病因,也是并发症的共同发病途径。高糖、高脂状态增加活性氧簇,减弱抗氧化能力,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这些异常状态引起β细胞凋亡大于复制与新的B细胞产生,导致β细胞不可逆的减少,形成恶性循环。炎性因子学理论认为,2型糖尿病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一些相关的药物可改善其病因,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及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细胞在有氧代谢中,会产生活性氧簇或称活性氧自由基。这些活性氧簇包括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以及羟自由基等。同时,生物体内存在着多种抗氧化系统,用于消除活性氧簇。当活性氧簇的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被打乱时,就会形成所谓的"氧化应激状态"。过氧化物还原酶是哺乳类动物体内的抗氧化系统之一,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半胱氨酸残基,将过氧化氢还原成水。这些抗氧化蛋白通过调控细胞内的活性氧簇水平,不仅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而且通过抵御高糖环境下的氧化应激状态,减缓氧化应激诱导的炎性反应,保护胰岛β细胞免于氧化损伤和凋亡,维持胰岛素的分泌。更为重要的是,它们通过参与细胞活动中的信号转导,调控脂肪/葡萄糖代谢相关的基因水平或者蛋白活性,增强对葡萄糖的耐受性和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从而减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某些血清PRX水平与胰岛素之间存在相关性,有望作为预测糖尿病发病、进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王庆美  季虹  荣海钦 《医学综述》2009,15(14):2103-2105
胰岛素促泌剂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类主要口服降糖药,是非肥胖及部分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及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它的治疗作用与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本文就各种胰岛素促泌剂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予以综述,为2型糖尿病的合理用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氧化应激与胰岛β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柏荣  黄国良 《医学综述》2007,13(12):913-915
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的活性氧簇(ROS)的产生与消除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糖尿病患者,一方面由于ROS的产生明显增多,而另一方面胰岛β细胞内的抗氧化系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易于发生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造成胰岛β细胞的凋亡及功能下降,胰岛素合成分泌明显减少。近年来,一些动物、细胞实验及临床试验对抗氧化剂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可望将来对糖尿病的防治能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起病时症状比较隐蔽,很难在初发时即获确诊.研究显示,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当患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时,β细胞数量已减少25%~50%.现有证据表明,炎症可能通过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凋亡而导致2型糖尿病.炎症与中医中的火证有类似之处,火证为非特异性的亚临床性炎症表现,大多为自限性,但若损及胰岛β细胞,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非特异性的炎症,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功能减退,以致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Toll样受体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及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冕  陈海冰 《医学综述》2013,(20):3754-3757
Toll样受体(TLR)是固有免疫系统的一类重要受体,通过识别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诱导机体产生炎性反应,而炎症是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TLR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的糖脂代谢紊乱持续激活TLR,诱导活性氧和细胞因子产生增加,并最终导致炎性反应.对TLR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将为2型糖尿病的抗炎性治疗和免疫干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查阅了近10年来2型糖尿病β细胞损伤的病因学相关文献,从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和β细胞凋亡2个方面,综述了2型糖尿病β细胞损伤具体的病理生理因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虫草菌丝(cordyceps sinensis,CS)对IL-1β诱导的小鼠胰岛β细胞瘤MIN6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与活性氧和UCP-2的关系,探讨其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IL-1β组,IL-1β+CS低浓度组,IL-1β+CS高浓度组。CCK8检测细胞活性,Elisa方法检测MIN6细胞基础胰岛素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Hochest染色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化学荧光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细胞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β组细胞活性降低,基础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量显著减少,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同时测得ROS活性增加,UCP-2的表达降低;给予低浓度和高浓度CS作用后,与IL-1β组相比,细胞活性明显提高,基础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量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ROS活性降低,同时UCP-2的表达增加。结论:CS可显著提高细胞活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降低IL-1β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胰岛细胞UCP-2表达,降低R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宋丽娜  宋菊敏 《医学综述》2009,15(3):440-442
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机制。研究证实,胰岛β细胞同外周组织一样存在胰岛素抵抗,即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在胰岛细胞水平发生直接的关联,信号转导通路中InsR、IRS-1/-2与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这可能与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有关。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对拓宽胰岛素抵抗视野和对2型糖尿病机制的再认识及糖尿病防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华  曹第勇  杨尚君  刘红  杨梅  张鑫  柯力  郑倩 《重庆医学》2015,(23):3183-3186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IL-1β组,IL-1β+EGCG1组(低浓度),IL-1β+ EGCG2组(高浓度)。CCK8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MIN6细胞基础胰岛素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Hochest 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JC-1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比色法测定细胞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含量,化学荧光法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β组细胞活性降低,基础和葡糖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量显著减少,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同时测得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ATP 含量减少,提示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并且 ROS 活性增加。给予低浓度和高浓度 EGCG 作用后,与 IL-1β组相比,细胞活性明显提高,基础和葡糖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量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增加,ATP 含量增加,同时 ROS 活性降低。且 IL-1β+EGCG2组作用更强。结论EGCC 可减轻 IL-1β诱导的 MIN6细胞细胞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 ATP 的含量,线粒体膜电位及降低 ROS 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人们对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认识的深入,胰岛β细胞凋亡问题也渐渐受到临床关注。与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介导的凋亡不同,多种复合因素参与了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的凋亡过程。了解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本质与影响因素有助于人们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2型糖尿病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浓度游离脂肪酸可导致胰岛岱细胞凋亡,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受体底物、代谢中关键酶、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Bcl-2家族、神经酰胺途径、Caspase家族、12-脂氧合酶、蛋白激酶B、G蛋白偶联受体等有关。研究游离脂肪酸对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与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反映了在控制血糖的稳态中起重要作用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当两者之间能够达到平衡时,血糖可保持正常;而一旦两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血糖即开始升高并继而发展为糖尿病。大多数2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两方面病因共同造成的。目前已有比较充分的证据表明,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所导致的复杂遗传病。在过去的20年间,人们已经发现了许多与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缺陷相关的糖尿病基因,但这些基因的突变只能解释很少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学,而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的糖尿病基因尚未被发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降糖三黄片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BIP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干预内质网应激介导的β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4周龄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和2型糖尿病组。高脂+蛋氨酸饲料喂养30只低周龄Wistar大鼠1个月,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结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模型组和降糖三黄片组,降糖三黄片组予以灌胃中成药降糖三黄片治疗2个月,测定血清胰岛素、血脂、血糖,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胰岛β细胞BIP基因的表达。结果 :降糖三黄片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明显上调内质网应激特征性分子BIP基因的表达。结论:降糖三黄片通过上调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BIP基因的表达,维持胰岛β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阐述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促进葡萄糖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促进β细胞分化、增殖,抑制β细胞凋亡及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白背三七水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白背三七水提取物ig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观察白背三七水提取物对血糖、血脂和血胰岛素水平及其他相关实验指标的影响。结果 白背三七水提取物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改善其脂代谢和高胰岛素血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胰岛β细胞的修复。结论 白背三七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减轻氧自由基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促进胰岛β细胞的修复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剪切力(LSS)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平行板流室对体外培养的ECs施加2 dyne/cm2LSS 120 min,观察施加LSS前后ECs凋亡及活性氧簇的变化,并观察施加LSS后不同时间点(0,5,15,30,60,120 min)Akt激酶活性变化。细胞凋亡采用形态学变化、DAPI染色和TUNEL方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采用dihydroethidium和mitoSOX检测。Western blot检测Akt激酶活性。结果施加2 dyne/cm2LSS后120 min,ECs脱落并出现凋亡。施加LSS后不同时间点Akt Ser473和Thr308位点活性增加,2 dyne/cm2LSS作用120 min后ECs线粒体及胞浆水平活性氧簇产生增加。结论 Akt活化与活性氧簇积累参与LSS诱导的EC凋亡。  相似文献   

19.
一些证据证实非肥胖胰岛素抵抗存在前已经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如妊娠期或妊娠后糖尿病的妇女;2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糖代谢正常;同卵双生2型糖尿病的不一致性。而且,Beck—Nielsen、Freidenberg、Bak等人研究显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经过减重治疗可以逆转胰岛素抵抗,使空腹血糖降至接近正常水平,说明胰岛素抵抗是可逆的,而β细胞功能受损是不可逆的。因此,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存在亚临床状态的β细胞功能异常,随着β细胞功能的减退,以及合并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导致产生糖耐量异常,当胰岛β细胞功能进一步恶化时,就发生显性糖尿病。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胰岛素分泌受损是糖尿病发病的原发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详细阐述单次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中β细胞凋亡的时相变化。方法 SD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大剂量STZ(65 mg/kg),观察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在指定时间点处死大鼠,对胰腺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TUNEL染色。结果注射STZ后,SD大鼠血糖呈现出一个高-低-高的三相反应,伴随着胰岛素水平低-高-低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病理学改变。STZ注射后6 h,β细胞凋亡率(由TUNEL染色衡量)大幅度上升,β细胞凋亡较为同步,此后β细胞凋亡率急剧下降,直到STZ注射后48 h,几乎检测不到β细胞的凋亡。结论单次大剂量STZ诱导的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β细胞凋亡在病程早期(STZ注射后6 h)即达高峰,且较为同步,相应出现了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病理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