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汁多甘甜的西瓜是人们在盛夏经常吃的水果.然而,西瓜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吃的,即使是可吃的人也要讲究科学的吃法,有一些病人或是在某些情况下最好不要吃.  相似文献   

2.
营养心灵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热衷于用各种各样的营养品来保养身体。的确,现在生活好了,人们渴望活过百岁。然而,许多人依然处于亚健康状态中。营养品吃得再多,也无法改变病恹恹的身体。怎么啦?到底哪里有病?好像全身都不舒服,打不起精神,可又没有器质性病变。于是,一些营养保健品便应运而生,诸如壮筋壮骨壮精神、健胃健脾健腿脚之类的保健品让人眼花缭乱,定期吃各种营养品的人也成倍数增长。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一个新的口号: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就6个字:一荤一素一菇.每顿饭有一个荤菜,鸡鸭鱼虾都可以.一个素菜,萝卜、绿色蔬菜都可以,或者几个青菜混在一起.第三,一个菇,蘑菇、树菇、金针菇、黑木耳或者海带、草菇都可以.为什么要一荤一素一菇呢?首先,一定要有荤菜,因为人是杂食动物,人不能完全吃素,荤菜一吃以后,动物蛋白有了,高级营养蛋白也有了.第二,要有素菜,素菜吃了以后,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也有了.这很重要,能使大便通畅.  相似文献   

4.
做俯卧撑、拉扩胸器、下蹲起立.这些看起来适合年轻人的健身项目,一位88岁的老人身上却每天都做.这位老人叫郑仲声。他不仅体力好,脑力也很棒.虽然已经88岁.仍然掌管着广西桂林某大型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5.
吃、休、训、防、乐,贯穿在军人的日常生活中。在这 5个方面下功夫,同时处理好相互关系,就可以大大提高军人的健康水平。 吃首先是吃饱,在此基础上设法吃好。受经费限制,大幅度提高伙食标准在目前是不现实的。根据不同军兵种的不同标准,只要配餐合理,是可以满足身体所需营养的。这里的关键是调配合理,合大家的胃口,想吃才能吃好。其次要注意吃的时机,也就是常说的饭要吃在时候上,且饭前、饭后都不宜剧烈活动。饭前剧烈活动后吃不下饭,还容易得胃病;饭后剧烈活动更容易疲劳,甚至腹痛,也不利于健康。再就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  相似文献   

6.
正运动的重要性大家都很了解了,但是具体操作起来还是有很多疑问,比如吃完饭多久才能运动、运动后需要吃什么补充体力等。今天我就来讲讲运动前后吃饭的学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我们不是专业运动员,也不会去参加多么专业的健美比赛,因此,诸如为了塑造肌肉而每天吃8个鸡蛋白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明确了这个理念,我们就要先讨论一下运动的时间、运动饮食,还是要结合运动的时间来做一定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奥地利的养老院奥地利是个长寿国家,目前该国男子的平均寿命为75.91岁,女子的则高达81.68岁。而且由于出生率连年下降,该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尽管奥地利人传统上重视家庭,但越来越多的子女仍早早地离开了父母,独立生活。因此,奥地利老人对养老院的需求相当大。奥地利的养老院收费合理,保证老人住得起。老人在养老院就像在家里一样。老人可以自己组织兴趣小组,可以免费享用桑拿、游泳、桌球等娱乐休闲设施,还可以免费上网。为了增加老人与外界的接触,养老院定期组织老人外出参观游览,或是邀请在附近居住的老人来和院里的老人聊天。…  相似文献   

8.
每天吃500克蔬菜、600克谷类、5种水果、90克红肉、6克食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癌症的重视,渐渐地出现了许多牢记"数字密码"的防癌者。其实,单靠吃什么、吃多少,是不能完全彻底隔离癌症的。防癌不是简单的一串数字,再好的东西,也不能长期"绝对量化"地吃。想吃出健康,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去辨证下方,讲究的是一个时间段里的营养  相似文献   

9.
1.每天都是步行日:让步行成为你生活中的乐趣.2.走路或者骑车:早一站下车或者放弃坐车,体验步行或骑车的健康出行方式。3.少吃两口:不要每顿都吃十分饱,感觉能够停嘴的时候,及时离开饭桌。  相似文献   

10.
平淡人生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所能预料到的,有的人大红大紫,有的人大起大落,有的人历经坎坷,有的人平淡一生.不管是过何种生活,其实到头来都还是觉得平淡最好,平淡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人都想有所成就,但事物的发展往往是“有钱难买心里想”.人生有得意,也有失落;有欢乐,也有痛苦;有相聚,也有分离.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都能够承担得起来的,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了,就要把心放宽,把事看淡,最后得到的也是一种快乐.  相似文献   

11.
在这社会上,人们大多喜欢比谁钱多、谁钱少,很少有人喜欢比谁爱生病、谁不爱生病的.其实,有句话说得很明白:钱这东西,你不能“有命挣,没命花”.你挣的钱再多,但整天病病怏怏的,吃也吃不了,玩也玩不成,这些钱对你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以前有人告诉过我一种理论:衡量一个人有没有钱,不能看他挣了多少,而得看他能花多少.也就是说,要看他挣的那些钱能不能让他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如果一个人年薪上百万,开宝马、奔驰,但常常进医院,还没过40岁,就过劳死了,对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是真正的大款吗?  相似文献   

12.
有位老人,年过百岁却依然健步如飞、耳聪目明.有人向他请教长寿之道,老人回答:"不要吃好,不要吃饱,外加劳动、劳动、再劳动."原来长寿很简单,只要你饮食有节、辛劳一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众所周知,西红柿营养丰富.但是,西红柿究竟是生吃好,还是熟吃好?生吃、熟吃营养价值一样吗? 某部战士王刚 王刚同志: 西红柿可以生吃,也可以做熟了吃.这两种吃法对身体都有好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番茄(西红柿的学名)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天然抗氧化剂,除了富含维生素C外,还含有番茄红素.维生素C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可以预防感冒、治疗坏血病.番茄红,是一种让番茄变红的天然色素,对我们的作用像胡萝卜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有抗氧化损伤和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据专家介绍,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均溶于油脂,所以番茄炒食或者做汤喝都很好,生吃时吸收率低.我们身体里血浆中的番茄红素含量越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就会越低.番茄红素还有抗癌、防癌的作用,人体血清中番茄红素含量高的朋友患上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比率就比较小.  相似文献   

14.
正带孩子回了趟老家。回去的第二天,孩子便开始拉肚子。老人都说这是水土不服,在这呆上几天,吃上几天当地的饭,喝上几天当地的水,这毛病就好了。那几天,母亲用炒米代替饭菜,喂给孩子吃。不曾想,几天后,孩子居然不拉肚子了。在那之后的日子里,孩子虽然也曾闹过几次腹泻,也曾过敏过,但时间久了,居然都好了。家里的老人说,这水土是服了,呆多久,都不会有问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们长期不回来,自然有些不适应。孩子在老家呆了一个多月,不仅吃得好、  相似文献   

15.
正看生产日期生产日期越近,新鲜度越高,存放的时间可以长一点,即使有时候忘记吃了,也不至于那么快就坏掉。看保质期保质期时间太长也不是好事。一般人看到保质期在12个月或者是24个月的食品,都非常高兴。但是,要知道保质期越长,往往意味着食物的营养成分流失得越多,而且加的防腐剂更多,要不就是盐、糖含量多,这样才能不让食物坏掉,所以买保质期时间短的  相似文献   

16.
百岁老人张菊仙是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澄潭镇西花园村人,生于1903年3月,目前是绍兴市最长寿者.她耳聪目明,思路清晰,看上去完全不像百岁老人.当人们向她讨教长寿秘诀时,老人咧着没有门牙的嘴笑了: "哪里有什么长寿秘诀?我就是不胡思乱想,多活一天赚一天.该动的时候动动,该休息的时候体息;该吃的吃,不该吃的不吃".  相似文献   

17.
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活在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官兵要比一般群体中的人更易产生心理问题,这是因为官兵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群体中的人不一样,如严格的生活制度、军事化的管理、军营特殊的生活环境和高强度的训练,会给官兵带来心理紧张和焦虑。另外,这个特殊群体中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女)  相似文献   

18.
对于任何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成年人来说,“管理”都不会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因为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个国家需要管理,一个企业需要管理,一个学校需要管理,学校中的任何一个班级也都需要管理;资源需要管理,交通需要管理,工程需要管理,人才需要管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富也需要管理……可以这么说,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在担负着这样或那样的管理职责,人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被别人管理;  相似文献   

19.
<正>老人也像孩子一样需要细心呵护。对于他们的一举一动,家人要仔细观察,一旦发现"不对劲",就要尽快做检查,保证给老人一个健康无忧、高质量的晚年。为此,老人要"严防死守"以下8个健康问题。跌倒。在全球,跌倒都是老人意外伤害的头号杀手。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中,每年因跌倒造成伤害的达2500万人。跌倒不但会造成脑部受伤、骨折等严重外伤,还会引发"跌倒恐惧症",给老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专  相似文献   

20.
老年痴呆症通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据调查资料显示,55岁以上老人的痴呆症患病率为2.9%,65岁以上的老人痴呆症患病率为5.22%。痴呆症可分为轻度痴呆(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中度痴呆(部分自理日常生活)、重度痴呆(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对痴呆老人要有专人负责,按时安排老人吃饭、服药和外出活动。当你走近痴呆症老人时,要从前面走近他,身体与老人接触时要尽量轻,使他有安全感。同老人讲话时要面对面,保持适当距离,靠得太近他会感到害怕,离得太远他会听起来费劲。交谈时要有耐心,一个事情可以讲解多次,直到他听明白为止。交谈时句子要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