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家兔模型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两组,其中一组(假手术组)始终给予正常饮食,另一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术后继续4周高脂饮食后转为正常饮食,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d)]灌胃4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家兔于药物干预4周后处死,处死前48 h和24 h两次行腹膜下注射蛇毒(0.15 mg/kg)和耳缘静脉注射组胺(0.02 mg/kg)药物触发斑块破裂。处死后取腹主动脉于体视镜下观察血栓形成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 WF:Ag)和D-二聚体,放免法检测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浓度,并计算TXB2/6-ketoPGF1α的比值。[结果]辛伐他汀干预4周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斑块部位血栓形成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v WF:Ag和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TXB2浓度降低、6-keto-PGF1α浓度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XB2/6-keto-PGF1α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够修复受损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进而发挥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为辛伐他汀临床针对AS不稳定斑块患者,预防其血栓形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赵培  苑可心  李永辉  于芳  马倩  路永刚  帖彦清 《西部医学》2023,35(3):318-322+330
探讨细颗粒物(PM2.5)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促进巨噬细胞细胞质内Ca2+的积累,进而影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方法 体内实验 :8周龄ApoE-/-小鼠共计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M2.5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对照组小鼠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PM2.5组小鼠气管内滴注PM2.5的生理盐水混悬液(30 mg/kg/d)。8周后主动脉根部石蜡切片行movat染色、DHE法检测氧自由基(ROS)水平;采用TUNEL法对斑块内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下游炎症因子IL-6、TNF-α、MCP-1蛋白的表达量。体外实验:分离培养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无刺激)、LPS组(模型组,LPS 100ng/mL,24 h)、LPS+PM2.5组(24 h)。采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2 AM检测巨噬细胞内Ca2+ 的积累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内IL-6、TNF-α、MCP-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体内实验 PM2.5组小鼠AS斑块面积明显增大,ROS水平显著增高(P<0.001);斑块内坏死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内质网应激下游炎症因子IL-6、TNF-α、MCP-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01);体外实验 LPS+PM2.5组与LPS组比较,细胞内Ca2+ 积累量明显增多(P<0.001);IL-6、TNF-α、MCP-1蛋白的表达量均升高(P<0.001)。结论 经PM2.5处理的高脂饲养的ApoE-/-小鼠,PM2.5可作用于巨噬细胞,激活其内质网应激,导致巨噬细胞细胞质中Ca2+ 积累增加,使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斑块内细胞坏死凋亡数量增加,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脑血脉宁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和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心脑血脉宁组,历时15周。处死后,取腹主动脉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镜下病变,计数斑块破裂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TIMP-2蛋白含量。[结果]1)HE观察:假手术组镜下形态结构完整,模型组斑块中心可见大量脂核,斑块表面覆盖纤维帽,在斑块肩部可见残存泡沫细胞和大炎细胞浸润。心脑血脉宁组介于两者之间。2)免疫组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MP-2、TIMP-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脑血脉宁组MMP-2与模型组比较表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TIMP-2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脑血脉宁组能够有效降低两者比值,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脑血脉宁干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能减少斑块破裂,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斑块MMP-2含量以及调节MMP-2与TIMP-2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脑血脉宁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斑块内血肿、斑块内新生血管成熟的影响。[方法]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和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心脑血脉宁组,历时15周。处死后,取腹主动脉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新生血管结构,计数斑块出血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结果]1)HE观察:模型组有6只家兔的12斑块发生血肿,而心脑血脉宁组有3只家兔的3斑块发生血肿。模型组新生血管周围缺乏周细胞包绕,而心脑血脉宁干预后,新生血管周围的周细胞明显增多。2)免疫组化结果:心脑血脉宁可上调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蛋白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脑血脉宁干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能减少斑块内血肿,促斑块内新生血管成熟,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DGFR的表达,募集周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橙皮素抗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普通饮食组(NC)、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饮食组(WD)、橙皮素高剂量(100 mg/kg)组(H-HES)、橙皮素低剂量(50 mg/kg)组(L-HES),各10只。采用灌胃方式给予橙皮素,根据每只小鼠体质量给予不同的剂量,12周后处死小鼠前眶静脉采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apoE-/-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浓度,麻醉小鼠后左心室灌注多聚甲醛固定,主动脉树油红O染色观察斑块百分比,同时取材主动脉窦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斑块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WD组、H-HES组及L-HES组apoE-/-小鼠血清TC、TG、LDL-C浓度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0.05),且H-HES及L-HES组TC、TG、LDL-C的水平显著低于WD组(P<0.05)。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2周后,WD组的主动脉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非常显著,其主动脉树的AS斑块面积百分比为(0.1430±0.0604),而H-HES组、L-HES组的主动脉树AS的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0404±0.0175)、(0.0252±0.0195),与WD组相比,H-HES组、L-HES组主动脉树AS病变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D组的主动脉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巨噬细胞浸润增加,经过橙皮素12周治疗后,H-HES和L-HES组主动脉窦斑块部位CD68巨噬细胞浸润减少(P<0.05)。WD组apoE-/-小鼠血清MCP-1和TNF-α的浓度分别为(807.33±122.46)、(9.87±1.75)μg/L高于H-HES及L-HES组的(365.83±66.31)、(6.34±0.65)μg/L及(405.74±46.21)、(9.48±0.8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橙皮素有明显的调脂降血脂作用,同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其主要通过抗炎发挥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核因子-κB与巨噬细胞浸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冠状动脉进行性狭窄的关系.[方法]从39例尸检标本中获得39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粥样硬化的标本.应用弹力纤维染色及电脑软件分析系统,测量其狭窄程度,并根据其狭窄程度将其分为3组(A组:<50%;B组:50%~75%;C组:>75%).B组与C组中又根据粥样斑块占内膜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以20%和30%为界,分为两个亚组,即B1(<20%)、B2(≥20%)和C1(<30%)、C2(≥30%).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来检测巨噬细胞(CD6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核因子-κB在冠状动脉斑块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B组与C组的中膜巨噬细胞浸润的个数(6.38±7.68,6.09±4.95)明显高于A组(0.78±0.67),P<0.05.B2和C2的斑块面积占内膜面积的百分比(42.94±6.54,67.20±15.63)和巨噬细胞数(189.17±78.92,195±71.93)明显高于B1(16.74±3.18,5.20±27.52)和C1(16.84±4.89,110±13.60),P<0.05.②MCP-1和NF-κB的阳性表达出现在粥样斑块处的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尤以在泡沫细胞处更加明显;而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2,P<0.001).[结论]动脉局部核因子-κB和MCP-1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并调节局部炎症反应及巨噬细胞的浸润,而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管腔进行性狭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斑块内出血后红细胞诱导的斑块炎症反应并探讨其中NF-κB涉及的机制。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8只,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在每只动物的腹主动脉上选定3个厚度相近的斑块,其中1个注射自身红细胞(红细胞斑块),建立斑块内出血模型,另2个斑块则分别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斑块)或不注射(空斑块)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红细胞斑块、生理盐水斑块和空斑块的NF-κBp65亚基、IκBα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红细胞斑块比生理盐水和空斑块有着更强的NF-κBp65亚基表达、更弱的IκBα表达、更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P均<0.01)。结论斑块内出血后红细胞可明显地提高斑块的炎症水平,NF-κB涉及的炎症机制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黄汤改善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与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为肥胖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黄汤治疗组和二甲双胍阳性药组,治疗组分别以三黄汤和二甲双胍灌胃治疗2周;另设空白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小鼠进行OGTT葡萄糖耐量实验,处死后取血清检测胰岛素、炎症因子表达;分离附睾脂肪组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间浸润的CD8+T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结果三黄汤降低肥胖小鼠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抑制脂肪组织间的巨噬细胞浸润,同时显著抑制血清TNF-α、IL-1β、MCP-1、Resistin的表达;三黄汤对脂肪组织间CD8+T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结论三黄汤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浸润,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改善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炎症感染及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ST)疫苗模拟诱发高血脂家兔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预适应效应。方法 以高脂饲料喂饲家兔建立高血脂模型。两批家兔(感染处理与ST疫苗处理)各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炎症组或正常对照组、模型组、ST疫苗组。炎症组对感染溃疡性脚皮炎的家兔进行抗炎处理。ST疫苗组在给予高脂喂饲的同时,皮下注射ST疫苗乳剂(多点注射),2周1次,持续8周。3个月后测定其血脂水平、血浆黏度、主动脉上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主动脉弓病理切片上的内膜/中膜比。对ST疫苗处理的家兔增加观察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IgG)及相关炎症因子变化。结果 两批家兔的模型组都呈高血脂水平,主动脉上粥样斑块连接成片,血浆黏度明显升高。炎症组和ST疫苗组家兔血脂虽呈不同程度降低,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炎症组家兔的斑块面积明显减少,内膜/中膜比较低;ST疫苗也可使其斑块面积明显减少,内膜/中膜比降低,但不如炎症组。炎症组血浆黏度有明显降低,但ST疫苗组略有升高。ST疫苗可使家兔血清IgG水平显著升高,使上升的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有所下降,并使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IL-10)呈上升趋势。结论 炎症感染可诱发高血脂家兔产生抗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预适应效应,ST疫苗可一定程度模拟这一作用,但仍弱于炎症感染,显示两者对机体免疫动员存在一定差异,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指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 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 I)。现有充分证据表明发生ACS的关键因素为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从而造成斑块的不稳定,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局部炎症细胞导致斑块破裂是发生ACS的重要机制[1]。炎症血清标志物已被试用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预后评估[2],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新的依据。目前已知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有瘦素(leplin)、内脂素(visfa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抵抗素(resistin)、脂联素(a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5.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6.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先秦两汉、隋唐、宋金元、明清四个时期,将瘿病的发展总结为理论奠基期、方药汇集期、方药充实期和应用发展期。通过对中国历代医学文献中有关瘿病内容的梳理,追溯有关瘿病理、法、方、药认识的历史,厘清前人对瘿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述特点,以及前人对这一疾病认识的发展脉络,为现今中医药防治瘿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独立学院针灸推拿康复实验室建设模式的分析,提出构建适合医科独立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实验室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以期探索一种既实现资源共享,又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实验室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学校三个年级学生使用“基础医学课程国家试题库”后的情况分析,认为教考分离是今后考试工作的一个趋势。但目衣使用的试题库在知识点的构成,个别试题质量以及适应性方面有待改进。因此有必要建立适合我校的,反映最新学科进展的试题库,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