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治疗是模拟正常人胰岛素分泌特点进行给药的。人进餐时开始分泌的胰岛素叫作“餐时胰岛素”,是专门对付因进餐引起的血糖升高;另外在任何时刻体内都会有少量胰岛素分泌,叫作“基础胰岛素”。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素缺乏或者胰岛素作用效率明显下降造成的。因此,用胰岛素治疗的时候就设法让胰岛素制剂的作用时间尽量模拟基础胰岛素或餐时胰岛素,因此发展出了许多种胰岛素制剂。目前,按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可将其分为5大类:  相似文献   

2.
当前主张用长效胰岛素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控制基础血糖,用短(速)效胰岛素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控制餐后血糖,起到生理性人工胰岛分泌作用,从而平稳降糖。其实,将长、短效口服降糖药采用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的方法也能获得平稳降糖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常状态下.人体持续分泌少量胰岛素.这种“细水长流”式的胰岛素就是“基础胰岛素”.决定了一天里大多数时间的血糖水平。除了基础胰岛素,人体还会在进食时集中分泌一些胰岛素,降低餐后血糖。这种现产现用的胰岛素叫做“餐时胰岛素”。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在保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通过每日3次或4次注射胰岛素而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一般情况下,在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控制夜间血糖和清晨空腹血糖。目前最先进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是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即通过胰岛素泵计算机系统设置基础量和餐前剂量,模拟正常人胰岛功能和胰岛素分泌模式,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于1921年由加拿大人班廷和贝斯特从动物胰腺中提取,后来两人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1922年胰岛素开始用于临床,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从此糖尿病不再是不治之症。胰岛素发现至今已经历了三代里程碑式的进步:第一代胰岛素制剂是动物胰岛素;第二代胰岛素制剂是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并非直接从人的胰腺获得,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合成物,其结构和人胰岛素相同;第三代胰岛素制剂是胰岛素类似物,它更好地模拟了人体自身胰岛素的分泌模式,更为安全、方便,如“诺和锐”“诺和锐30”“诺和平”等。  相似文献   

6.
餐前用药和餐后用药 用药时间与疗效关系密切,如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大多数是餐前30分钟服用。如美比达、糖适平、优降糖,但瑞格列奈就应在进餐时服用,才能与血糖同步,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胰岛素也是餐前注射,因为药用胰岛素为六聚体,注射后在皮下分解为单体后才能吸收入血,大约需半小时,因而需提前注射才能与进餐后升高的血糖同步,获得最大疗效。  相似文献   

7.
两种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天冬胰岛素),由于改变了胰岛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区域,其起效、达到峰值、作用持续时间均较常规人胰岛素短,对迅速降低餐后血糖、减少下一餐前低血糖优于常规人胰岛素.而两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通过改变胰岛素的等电点或增加类似物分子量的方法,使其分解、吸收及作用时间延长,吸收变异度小,而且无峰值,能更好地模拟生理基础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8.
随着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绝大多数(92%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尤其超重或肥胖,提示这些患有胰岛素抵抗。同时又发现2型糖尿病患伴有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有第二时相分泌量的增加及分泌峰值的后移,而且最先发生改变的是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减少或消失。因此,针对胰岛素分泌模式的改变和胰岛素抵抗双重缺陷的病因治疗,新一代胰岛素增敏剂和餐时血糖调节剂陆续诞生了。前的应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后能促进恢复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从而起到优化糖尿病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简称胰岛素泵,是目前最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注方式。采用基础量和餐前量相结合的输注方式模拟正常胰腺的分泌,有利于糖尿病的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瑞易宁与格华止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比较单用瑞易宁或格华止与联合使用2种药物对改善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方法用Homa模型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分泌指数(IS)及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及标准馒头餐后患者的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情况评估小剂量瑞易宁与格华止联合及单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8周前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以Homa模型的IAI、IR、IS、HBCl分析显示,均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经瑞易宁和格华止联用18周治疗后,IAI、IR、IS、及HBCI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标准馒头餐后患者的胰岛素和C-肽的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高,与单用瑞易宁比较,其对IS和HBCI及标准馒头餐后胰岛素和C肽的改善更好,与单用格华止比较,其对IAI和IS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瑞易宁与格华止联用不仅能显著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而儿能更有效地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和保护患者自身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李长玉 《长寿》2004,(12):13-13
一位患者问我说,我患糖尿病多年,一天三餐吃药太烦人了,近来我的朋友介绍说,不吃早餐能降血糖,这个方法可用吗?我对他说,若想知道不吃早餐是否可以降血糖治疗糖尿病,需首先了解糖尿病与饮食的关系。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乏,  相似文献   

12.
李长玉 《家庭医学》2006,(17):44-44
老年糖尿病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上与成年期糖尿病有诸多不同特点,应引起病友们的关注。1.病因特点:①年龄老化:是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因素。从60岁开始,每增寿10年,空腹血糖增加0.1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增加0.44~1.11毫摩尔/升。原因是运动量减少,胰岛素分泌减少,特别是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减少更明显,而且释放时间延迟。②胰岛素抵抗:老年人肌肉组织减少,青年人肌肉占体重45%,70岁以上仅占27%。同时全身脂肪组织向腹腔和腹部皮下堆积,而四肢肌肉减少,形成了“腿细肚子粗”的典型胰岛素抵抗体型。因脂肪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减少,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13.
乙醇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基因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乙醇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及小鼠胰岛瘤细胞(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及NIT-1细胞,不同剂量乙醇作用不同时间后,用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情况,RT-PCR方法检测胰岛素mRNA的表达。结果 (1)乙醇对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mRNA表达影响:作用6h,胰岛素分泌增加,各剂量组(除400mmol/L)胰岛素mRNA表达升高;作用12,24h,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素mRNA表达均降低。(2)乙醇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mRNA表达影响:作用12h,低剂量组胰岛素分泌升高,胰岛素mRNA表达升高,高剂量组胰岛素分泌下降;胰岛素mRNA表达下降;随乙醇作用时间延长,胰岛素分泌先升高(6h),然后下降(24h),胰岛素mRNA表达短时间(6h)上升,作用24h表达下降。结论乙醇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mRNA表达的影响与作用时间、剂量有关,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是乙醇影响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此治疗更接近于人体胰腺的胰岛素分泌.在进食时给予餐前大剂量.未进食时给予一个基础率(单位时间内泵入的胰岛素量)的量(少量胰岛素)。最大限度地模拟正常人体的胰岛素分泌.以使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正常。此治疗方法先进、效果可靠.我院内分泌科于2003年6月引进美国MIINIMED508型胰岛素泵为1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操作方法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始动因素,当机体代偿性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以克服胰岛素抵抗时,就会发生血糖升高,最先出现的是餐后血糖升高,然后才是空腹血糖升高。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胰岛素抵抗贯穿始终,而胰岛素分泌则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王建华 《药物与人》2008,(10):26-26
注射的时间安排取决于患者所用的胰岛素种类和餐前血糖水平.原则上,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应在餐前即刻注射,短效胰岛素应在餐前半小时注射。当血糖高出目标范围时可延长进餐与注射的间隔时间;餐前血糖低于目标范围时就要缩短进餐与注射的间隔时间。例如.餐前低血糖,短效胰岛素就应改在餐前即刻注射。  相似文献   

17.
肠促胰素”(incretins)是肠道在进餐后分泌的激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包括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和胰高糖素样肽(GLP-1).二者可通过葡萄糖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以及延缓胃排空、增强饱腹感等作用维持体内血糖的稳定.但由于天然的肠促胰素易被二肽基肽酶Ⅳ(DPP-Ⅳ)降解,半衰期短,无法用于临床治疗.因此,人们致力于研发可以用于糖尿病治疗的DPP-Ⅳ抑制剂和GLP-1类似物.本文就肠促胰素的研究现状及以肠促胰素为基础的降血糖药物的开发情况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型糖尿病病人由于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最终要靠外援胰岛素(INS)控制血糖水平,维持生命。胰岛素泵是目前最先进的胰岛素给药方式,能模拟正常胰岛素的分泌,又称“人工胰岛”,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及各种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本组通过对27例1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观察总结其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泵,俗称“人工胰”,是近年来国内外用于糖尿病治疗的新武器,它可以模拟人胰岛素生理分泌特点,医生根据病人的血糖水平决定用药量,由胰岛素泵按要求将胰岛素注入病人体内,使高血糖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的降糖治疗方法,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监测血糖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入院后予“三餐前短效胰岛素(优泌林R)+睡前中效胰岛素(优泌林N)”方案强化治疗,监测空腹血糖9~10 mmol/L,餐后2h血糖11~13 mmol/L,控制欠佳,更换方案为“门冬胰岛素,胰岛素泵泵入”治疗.治疗6d后,血糖得到较好控制,空腹血糖6~7 mmol/L,餐后2h血糖7~8 mmol/L.后停用胰岛素泵,更换为“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三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锌人胰岛素(优泌林N)晚上睡前皮下注射”,为患者院外继续治疗做准备.监测空腹血糖波动于5.7~6.3 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6.7~7.8 mmol/L.虽暂未达到理想目标,但血糖在较短时间内安全、平稳下降,得到良好控制.患者入院第15天,血糖平稳,出院.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血糖特点合理选择胰岛素种类及胰岛素治疗方案,对此类患者的用药应给予密切监护,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