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莨菪碱与雷公藤多甙合用治疗过敏性紫癜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男24例,女18例,年龄4~14岁,病程2~20天,其中单纯型20例,胃肠型13例,关节型7例,肾型2例。治疗方法 山莨菪碱0.5~1mg/kg.d,雷公藤多甙片1mg/kg.d,均分3次口服,有感染者或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者加用抗生素治疗。7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果 治愈(皮疹消退,症状消失,大便潜血阴性,尿常规正常)40例(95%),好转(皮疹部分消退,症状部分消失)2例(5%)。1个疗程治愈22例(55%),2个疗程治愈18例(45%)。皮疹消退时间6天…  相似文献   

2.
淋球菌抗生素耐药谱和质粒图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解广州地区淋球菌的性素耐药谱和质粒谱。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5种抗生素对89株淋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碱裂解法分析106株菌的质粒衅谱。结果 2株为产β-内酰胺酶菌株(PPNG),3株为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菌株9TRNG0;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62.9%),青霉素次之(59.5%),头孢三嗪和壮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质粒检出率为90.6%,其中2.6Md隐蔽质粒携带率为85.6%,4.5MdR质粒为67.8%,24.5Md结合质粒为33.8%。质粒谱型以2.6Md+4.5Md和2.6Md+4.5+i24.5Md多见,分别为37.7%和25.4%。结论 表明了广州地区淋球菌抗生素耐药谱和质粒图谱,有助于淋病的治疗和防治。  相似文献   

3.
麻风病     
20000777 18例麻风现症患者神经炎监测与4例神经炎治疗结果/袁健(江苏建湖县皮防院)//皮肤病与性病.-1999,21(4).-57~58 神经炎患者4例,受损神经14条,其中尺神经6条,正中神经3条,桡神经2条,腓总神经2条,胫神经1条。经强的松第1个月40mg/d,第2月30mg/d,第3月20mg/d,以后日递减5mg,至第6个月止。结果优1条,良6条,无变化7条,总有效率50%。表2参2(张孝友)20000778 洱源县麻风45年防治工作的调查分析/许玉梅(云南洱源县卫防站)…//…  相似文献   

4.
检测了12例活动期SLE病人皮质类固醇治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培养上清中IL-2的水平,并检测了其中9例病人血清I-L6水平。治疗前IL-2水平为10.9±6.0U/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8.3±18.8U/ml),sIL-2R水平为708±367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11±137U/ml),IL-6水平为75.9±42.5U/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1.3±5.8U/ml)。皮质类固醇治疗1~6个月后,IL-2,sIL-2R及IL-6水平分别为32.5±25.6U/ml,352±120U/ml及58±19.3U/ml,均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而趋于正常。我们认为IL-2,sIL-2R的检测可作为监测SLE病情活动性的指标。IL-6的检测在SLE病人中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推广应用MDT后用NT-O-BSA-ELISA检测了1715名麻风接触者和6例新病人血中的抗PGI-IgM抗体。1715例接触者中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开始MDT前33.4%,用MDT2-24个月32.82%,用MDT后48个月21.84%(P<0.001);6例新病人在推广MDT5年时OD下降72.74%;连续观察243例抗体阳性的接触者,2-5年共发病7例(BT1例,BL4例,LL2例)。结果说  相似文献   

6.
温州地区尖锐湿疣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型别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用人乳头瘤病毒(HPV)通用引物(GP)及型特异性引物(SP)6、11、16、18对42例尖锐湿疣(CA)组织和48例对照组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CA组织五组引物扩增阳性率分别为85.7%(36/42)、73.8%(31/42)、19.1%(8/42)、2.4%(1/42)、4.8%(2/42),多重型别阳性率为11.9%(5/42);对照组HPV阳性率为6.3%(3/48)。表明本地区CA以HPV6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7.
环磷酰胺冲击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寻常型天疱疮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联合常规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寻常型天疱疮9例。冲击方法:环磷酰胺8~12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1~2小时滴完。每半月连续2天为一个疗程。结果经2个疗程(7例)或3个疗程(2例)冲击,环磷酰胺总量达2.0~3.6g,达到临床痊愈。除胃肠反应外未见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鼠足垫实验将4例新发麻风病人菌液感染小鼠,采用管饲法给以3种不同剂量利福平(RMP),测定麻风菌对RMP的敏感性及RMP的最小有效剂量(MED)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4株麻风菌的MED均≤5mg/kg,其中3株为2.5mg/kg,对其中3株所感染的小鼠血清中RMP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给药组小鼠血清中浓度有显著差异,RMP对不同菌株的MIC也有差异,分别为1.5μg/ml,0.8μg/ml,0.5μg/ml。  相似文献   

9.
三种方法治疗痤疮临床观察韦永先,韦世兴,王续荣陕西省府谷县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719400)治疗方法A组40例,口服灭滴灵0.Zg,Vit-B.ltw、3次/d;B组40例,口服灭滴灵0.4g,yitB.20mg,3次/d(14~18岁者,2次/d)...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和核仁组成区蛋白(AgNOR)计数对13例蕈样向芽肿患者皮损进行观察。在13例中均以T_H细胞为主,T_H/T_s约为4.7~6.3:1。肿瘤期每个细胞核的AgNOR数值为5.06±1.25,肿瘤前期(红斑、浸润期)为2.9±0.73,二者之间差屏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因此,免疫组化T细胞亚群的分布和AgNOR计数在蕈样肉芽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9例为我科1996年1月~1998年2月门诊患者。治疗组,男1例,女4例,病程5月~2年。对照组4例,病程5月~1年。治疗方法 治疗前作肝功能和血常规正常后用药,治疗组口服甲氨喋呤片(信谊药厂生产),每次5mg,1次/d,连服5天,停药5天,1个月为1疗程。2疗程开始前一天复检血常规和肝功能无改变后再服药,方法同上。对照组口服四环素,每次0.5g,1次/8h,同时用中药黄柏、黄芩、苦参、白藓皮、地肤子、蒲公英等,煎液浸泡,每次30min,2次/d,1月为1疗程。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为临床…  相似文献   

12.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目的 探讨δ-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MUCA的疗效。方法 对18例MUCA患者,皮损局部用新鲜配制的10%ALA溶液输出功率为100mW的He-Ne激光照射,每次光剂量约100J/cm^2。结果 经1-4次治疗后,18例患者皮损完全消退,恢复正常粘膜细胞结构;随访1-13个月,16例皮损未见复发,仅2例有合并症的患者在治疗4周后复发,但重新治疗后未复发。结论  相似文献   

13.
10例住院天疱疮患者接受环孢素A口服治疗,开始剂量为5mg/kg/d,如果2个后症状无改善,则加用强的松片30mg/d。症状控制后减量维持。结果有3例红斑型,2例建常型患者单独应用环孢素A治疗,症状即可控制,其余患者在联合强的松或银屑灵0.75mg/kg/d口服后,症状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麻风反应及其有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26例BT ̄BL麻风中,41例发生I型反应(9.6%);218例BB ̄LL型病人中29例发生Ⅱ型反应(13.3%)。对反应的危险因素的分析显示,BI在0.1 ̄3.0,用MDT1 ̄6个月时及BT和BB型是I型反应的危险因素。青春期发病、BI在3.1 ̄5.0、用MDT4 ̄6个月及BL和LL型是Ⅱ型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白介素-2对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研究白介素 2(IL 2)对预防尖锐湿疣(CA)复发的效果。方法:应用IL 2治疗电灼术后的CA患者36例,与36例采用聚肌胞治疗者作对比,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3.9%,而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8.9%。结论: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5.78,P<0.05)。IL 2是防治CA的一种有效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2001年1月~5月国外部分期刊皮肤病治疗方面的报告。痤疮Parsad1等比较了阿齐霉素与强力霉素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60例轻度~中度痤疮随机分为2组治疗。A组30例,用强力霉素100mg/d口服治疗,B组用阿齐霉素500mg/d,每月连用4天。疗程均为12周,均同时外用0.05%全反式维甲酸乳膏。结果:A组3例因副作用退出治疗,5例非药物原因退出治疗。B组2例因与本研究无关的原因退出治疗。A、B两组完成例数分别为22例和28例。B组总皮损数降低较A组明显(P0.001)皮损严重…  相似文献   

17.
国外皮肤病治疗速报本文综合了1995年8月~10月部分国外期刊发表的皮肤病治疗方面的报道。银屑病Mrowietz等[1]报道多中心长期应用环孢菌素维持治疗217例银屑病及其预后的研究。所用环孢菌素剂量,分别为1.25、2.5、5.0mg/kg/d,治...  相似文献   

18.
157例MB麻风MDT后的细菌变化及复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评价用MDT后MB麻风的远期复发率,对江苏扬州地区和东台市1983 ̄1993年登记的711例MB麻风连续用MDT至皮肤查菌阴性,从中选择疗前BI≥2.6和1990年12月以前停药者进行随访,共157例,其中65例(41.4%)已停药随访7年以上;达到皮肤查菌阴性者,用MDT时间最短者为2年,最长者为6年(平均为47.7月);治疗4年时的阴转率为75.16%,5年为97.45%,5年内BI年均下降  相似文献   

19.
药物反应     
20000946 142例药疹病人临床分析/池信银(福州市皮肤病医院)…//福建医药杂志.-1999,21(2).-72~73 致敏药物共34种。其中抗生素占首位,共98例(69%),解热镇痛28例(9.7%),镇静安眠药3例(2.1%),其它8例(5.6%)。其中荨麻疹型72例(50.7%),多形红斑型30例(21.1%),固定红斑型19例(13.4%),麻疹样型13例(9.2%),大疱表皮松解型3例(2.1%),红皮病样型和重症多形红斑型各2例(各占1.4%),猩红热样型1例(0.9%)。男女…  相似文献   

20.
洱源县113例多菌型麻风采用WHO(1981)的MDT方案24个月疗程结束并监测了两年。其中16例初治病人疗后一年皮损均消退监测2年后14例(87.5%)细菌阴转,疗后2例出现ENL,8例I型反应,曾治疗过的97例用MDT前大部分皮损消退,BI偏低,监测两年时细菌阴转96例(98%)、疗前ENL13例、神经痛2例MDT后症状逐渐减轻,21个月时发生I型反应1例,两组监测满两年均未发现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