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弹拨颈部阳性反应点为主手法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弹拨颈部阳性反应点为主的手法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对头痛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头痛VAS评分改善率84.09%,对照组头痛VAS评分改善率52.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拨颈部阳性反应点为主的手法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针法配合中药治疗中风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风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的8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和中医辨证选方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灵龟法针法配合治疗。治疗2-3周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灵龟八法针法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对患肢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手法治疗和电脑中频治疗的疗效。方法:将7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随机分为手法推拿治疗组40例(观察组)和电脑中频治疗组38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6.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手法治疗比电脑中频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清宫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就诊的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及患者的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清宫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4周为1疗程,共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强度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值、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每日头痛指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和12周后的随访时,两组VAS值、NDI值及每日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且同时间节点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VAS值、NDI值及每日头痛指数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 00%(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80. 00%(3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联合清宫正骨手法能够有效降低和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头痛强度指数VAS值、NDI值以及每日头痛指数。针刺联合清宫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程氏“通脱法”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脱法针刺,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每两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d。观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时对头痛程度(VAS)、颈椎活动度(ROM)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VAS、ROM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改善(P<0.01),但治疗组并未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1月后随访时两组疗效仍然优于治疗前(P<0.01),但此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1月后随访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则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 程氏“通脱法”能有效改善颈源性头痛症状,且程氏“通脱法”远期疗效较普通针刺法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疗效,并与单纯西药治疗作对比。方法将50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4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4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显著进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30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90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推拿手法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对神经功能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整复推拿手法在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资料为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法分成两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药物疗法,实验组采用整复推拿疗法,3周后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和疼痛VAS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复推拿法对颈源性头痛患者效果明显,可显著缓解患者头痛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刺法配合心理护理治疗肝病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肝病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组(观察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运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针刺加配合情志护理治疗,4 w为1个疗程;对照组,多潘立酮片,口服,10 mg/次,3次/d,4 w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90例中,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90例,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灵龟八法刺法配合情志护理对肝病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有极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灵龟八法结合火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结合灵龟八法组(A组)和普通针刺组(B组),其中脱失失访病例2例,最后每组完成试验各35例。A组采用火针心俞、脾俞穴配合灵龟八法等治疗,B组给予针刺照海、四神聪、三阴交等穴位,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于治疗前、治疗2周时、治疗4周结束时、治疗结束1个月随访时分别记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症状量表评分,并评定治疗结束时的疗效。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进而探讨灵龟八法结合火针治疗失眠患者的疗效。 结果 2组在治疗2周时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结束时及随访时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优于B组。治疗4周结束时A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优于B组的82.9%(29/35,P<0.05)。 结论 灵龟八法结合火针治疗失眠症患者在远期疗效上优于普通针刺,且可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症状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腔连续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颈源性头痛住院患者60例,将其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颈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腔连续阻滞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B组患者采用颈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3、6个月与治疗前V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VAS评分下降优于B组(P<0.05),全部患者无神经和动脉损伤及感染并发症.结论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腔连续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郭健红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1127-1128
目的 探讨Maitland手法结合中医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Maitland手法结合中医推拿按摩,对照组则只行中医推拿手法.1次/d,10次为1个疗程,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功能及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itland手法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两种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40例采用“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 急性期每日1次,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毫针刺法,急性期不予针刺;急性期后两组均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ouse—Brackmann)来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7.50%(p<0.05);采用改良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Portmann评分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确切,且优于常规毫针刺法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浮针与药物在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05例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每组各35例。浮针组进行浮针操作,并留置5?h;夏枯草组采取夏枯草口服液口服;维生素E组采取维生素E软胶囊口服。3组均在经前(7±3)天开始治疗,浮针隔日1次,治疗3次,夏枯草口服液每日早晚各服1次,维生素E每日服1次,经期停止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及随访1月后简明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表的变化、浮针组初次治疗疼痛缓解时间及3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乳腺增生病疼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浮针组在乳腺增生病疼痛的改善方面优于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P<0.01),且在随访1月内保持较好疗效(P<0.01);夏枯草组在乳腺增生病疼痛的改善方面优于维生素E组(P<0.05)。浮针组在初次治疗乳房疼痛缓解时间上取效迅捷。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能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持久,对患者疼痛的改善优于夏枯草口服液和维生素E软胶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阙穴隔盐灸配合温针灸治疗虚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按就诊科室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采用神阙穴隔盐灸配合温针灸疗法,每日一次;对照组口服非那雄胺,每次5 mg,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21%(16/1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59% (12/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神阙穴隔盐灸配合温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对康复期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康复期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包括悬吊运动疗法(SET)、颈部肌肉主动功能训练、颈椎功能测试与训练系统(MCU)肌力训练、传统功法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治疗,均经过4周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以颈椎功能测试与训练系统(MCU)进行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检测比较.结果颈椎左右侧侧屈、前屈和后伸MCU力量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提高患者的颈椎功能,减低复发率,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替勃龙)治疗绝经期情感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已绝经并伴有情感障碍的患者4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电针联合替勃龙治疗组:电针,4次/周,替勃龙(每片2.5 mg)1片/隔日.单纯替勃龙对照组:替勃龙(每片2.5mg)1片/隔日.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评价1...  相似文献   

17.
金边祛风饮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MMP-3和TIMP-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金边祛风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6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口服甲氨蝶呤(MTX),一次10-15 mg,每周一次;治疗组加服金边祛风饮,一次20 ml,1日3次,总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分别检测患者ESR、CRP、血清MMP-3和TIMP-1,同时进行DAS28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差异,治疗3个月后,组内比较DAS28评分、ESR、CRP、MMP-3和TIMP-1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同期对照组各项指标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金边祛风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血清MMP-3和TIMP-1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诊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浮针治疗,以患肌触诊结果为依据,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头夹肌顺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再灌注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合理抗阻,再灌注全过程约需10 s左右,每块肌肉或肌肉群以2~3次灌注为度。2组均每天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疗效评价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的愈显率为70.0%(2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12/3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经秩和检验,2组患者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80,P=0.013),提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浮针疗法配合再灌注活动和单纯浮针疗法均能安全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浮针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椎定点引伸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之一。目的:评价颈椎定点引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为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定点引伸手法治疗,隔日1次,共7次;对照组单纯使用颈椎电脑牵引治疗,1次/d,每次30min,治疗14d。主要结局指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强度,应用红外热成像仪采集健肢与患肢皮肤温度,并计算健、患侧上肢温度差值。结果:治疗中脱落5例,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4例。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和健、患侧上肢皮肤温度差值低于治疗前(t=28.652,P〈0.01;t=64.214,P〈0.01);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和健、患侧上肢皮肤温度差值亦低于治疗前(t=14.484,P〈0.05;t=84.425,P〈0.05);治疗组VAS评分和上肢温度差值治疗前后的差异较对照组明显(t=7.494,P〈0.01;t=5.321,P〈0.01)。结论:颈椎定点引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颈椎牵引法,主要表现为缓解患者疼痛和减轻神经根压迫等。  相似文献   

20.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颅脑外伤伴发间脑癫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颅脑外伤伴发间脑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90例颅脑外伤伴发间脑癫痫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予常规抗癫痫对症治疗;治疗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另加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3个月后观察疗效并复查脑电图,同时监测治疗前后及癫痫发作时的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水平.结果 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