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的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主观整体评价,因此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而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解释。它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护理系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探讨社会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总体幸福感(GWB)对唐山职业技术学院463名护理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护理系学生的社会支持在独生与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9,P〈0.05);②护理系学生的社会支持在贫困与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9,P〈0.05);③护理系学生的社会支持在家庭月收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4,P〈0.05);④护理系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635,P〈0.05)。结论非独生的护理系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多于独生子女,非贫困生的护理系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多于贫困生,家庭月收入越高,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社会支持对护理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劳务工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CC)、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1038名深圳市劳务工进行调查.结果 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上的得分上不同性别的劳务工无显著差异[(63.51±11.03)分,(63.22±12.02)分,t=0.389,P>0.05],30~49岁组显著高于16~29岁组[(62.80±11.80)分,(64.54±11.28)分,t=2.21,P<0.05],已婚组显著高于未婚组[(62.50±12.18)分,(64.27±10.80)分,t=2.44,P<0.05].除社会支持利用度与身体健康和知足充裕相关不显著外,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075~0.391,P<0.05).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客观支持均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主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最大(β=0.297).结论 劳务工主观幸福感与年龄和社会支持具有密切关系.加强对劳务工的情感支持,可能有助于提高劳务工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医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71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医学生社会支持总体较高;②医学生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医学生之间总体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医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医学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医科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川北医学院553名学生作为被试,以班为单位,同时测试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数据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通过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考察医科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结果社会支持各分量表与主观幸福感都具有显著相关,且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医科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可  潘康平  朱和平  阮江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0):1167-1168,1261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住院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度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10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Campell幸福感指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情感量表的测试。结果:社会支持度与主观幸福感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情感平衡呈显著正相关;支持利用度与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男女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上差异显著。结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度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随机抽取622名工科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采取T检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工科大学新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工科大学新生在总体上具有较高程度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在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一些维度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低家庭经济收入的新生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低.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维度均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指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与冀属地部分医学期刊编辑心理压力、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探讨心理压力、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知觉压力量表(PSS - C)、职业倦怠量表(MBI)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与冀属地部分医学期刊编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学期刊编辑具有一般以上程度的心理压力;职业倦怠非常明显;主观幸福感水平较好。②职业倦怠是医学期刊编辑心理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不完全中介。结论职业倦怠是医学期刊编辑的心理压力作用于他们主观幸福感程度的不完全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314名老年人施测.结果婚姻状况影响总体幸福感(P<0.001),有配偶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11.64±9.57)分]高于无配偶的老年人[(3.68±12.4)分];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主观幸福感的水平上升(F=3.668,P<0.05);男女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除主观支持外社会支持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总分有显著相关(P<0.05);与负性因子有负向相关(P<0.067),与正性因子有正相关(P<0.001).结论社会支持各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各指标的预测力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不同级别医院工作人员的社会支持及心理卫生状况,分析医院工作人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卫生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问卷(SRRS)对500名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测试。结果:不同年龄段、婚姻状态、职称、工作岗位医院工作人员在支持各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历的医院工作人员社会支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院工作人员SRRS总分和各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RS总分、客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多数与SCL-90的总分和各因子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级别医院工作人员制定心理疏导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压力管理对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以期为提升医务人员应对技能,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178例医务人员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前后比较,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压力管理能促使医务人员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和有效利用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创新医德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高等医学教育新形势的需要,更是实现医学生成人与成才的需要。在当下异常活跃且呈现出空前多样性的社会思潮面前,必须通过创新医德教育,使医德教育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本文立足学生“主观幸福感”来创新医德教育内涵,将突破重点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上,从而提高医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儿科护士职业压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抽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80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身心健康自评量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压力均分在76.11±13.19,其中以病人护理和管理及人际关系维度得分较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分在71.54±42.42。儿科护士大多都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护士社会支持以主观支持得分最高;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对支持利用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均有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 儿科护士存在中等程度的职业压力;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期间血透室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与社会支持状况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血透中心、眉山市人民医院血透室、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血透室、绵竹市人民医院血透中心及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中心的131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并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血透室医护人员恐惧分数为(0.93±0.57)分,神经衰弱为(0.35±0.47)分、抑郁为(0.29±0.41)分、疑病为(0.18±0.36)分、强迫-焦虑为(0.14±0.27)分,均与领悟社会支持(62.96±11.11)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HTH〗结论 COVID 19期间,血透室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神经衰弱、抑郁、强迫-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面对严峻的疫情诊治任务,医护人员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知识的培训及专业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参加军事训练的某军队医院138名护士进行现场测试.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路径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SCL-90各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②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显著相关;③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作用的路径图中,有1条直接路径:自责对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有4条间接路径:退避、客观支持、幻想和求助通过自责对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结论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群好,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综合医务人员直接面对病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量表简本(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for Chinese citizen,SWBS-cc20),于2012,2013及2014年5月对湖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评分较高(81.67±12.33);在10个分维度中,家庭氛围、成长进步及人际适应得分最高;知足充裕、心理健康及身体健康得分最低。职称、工作性质、受教育程度及职业影响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直接面对病人的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低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t=–4.80,P<0.001);直接面对病人的医务人员在知足充裕维度(OR=0.079,95% CI:1.278~2.214,P<0.001)高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在心理健康 (OR=1.315,95% CI:1.023~1.690,P<0.05)及身体健康(OR=1.313,95% CI:1.029~1.677,P<0.05)维度低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结论: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较高。直接面对病人的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总体低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且在知足充裕维度高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在心理健康及身体健康维度低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武警官兵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军人职业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88名武警官兵进行测试。【结果】武警官兵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和全国成人常模(PS〈0.01),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情况良好;职业压力、领悟社会支持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显著相关(PS〈0.01);工作压力、婚姻家庭、角色不清及领导能力对心理健康得分有正向预测作用(P〈0.01),家庭外支持对心理健康得分有负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武警官兵职业压力、领悟社会支持能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武警官兵的社会支持,有利于降低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宋羽雅  赖炘懿  林洁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53(2):166-172,封三
目的: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及时有效地开展相关心理健康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3至4月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通过问卷星对581名温州市一线抗疫医务人员在线施测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压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DASS-21)以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共回收558份有效问卷。通过一般资料问卷、DASS-21量表以及ISI量表评估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并就人口学变量作差异比较;同时,利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其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所有受试的一线医务人员中,280 人(50.18%)存在焦虑症状,272 人(48.75%)存在抑郁症状,356 人(63.80%)存在失眠问题。女性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 <0.05);本科及以下学历、护士以及身体状况较差的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P <0.01)、抑郁(P <0.05)与失眠(P <0.01)得分显著高于高学历、其他职业与身体状况较好者;工龄为3 年及以下的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P <0.001)、抑郁(P <0.001)及失眠(P <0.001)得分显著低于工龄更长者。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身体状况较差(β=2.72,P <0.01;β=2.50,P <0.05;β=2.54,P <0.01)、工作压力较高(β=1.29,P <0.001;β=1.29,P <0.001;β=0.61,P <0.001)以及工作-家庭冲突较大(β=1.04,P <0.001;β=0.89,P <0.01;β=0.66,P <0.01)是疫情常态化期间一线医务人员焦虑、抑郁与失眠的风险性因素,较高的社会支持(β=-0.30,P <0.01;β=-0.51,P <0.001;β=-0.24,P <0.01)是三者的保护性因素;工龄为>3~5年(β=2.77,P <0.01)以及>5~10年(β=2.16,P <0.05)分别是抑郁和失眠的风险性因素;护士(β=-2.34,P <0.01;β=-1.39,P <0.05)是焦虑和失眠的高风险人群。结论:在疫情常态化时期需要高度关注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建议政府带头联动多方,通过降低一线医务职业压力,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正向 作用,开设个性化心理援助等心理服务以完善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预防与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苏省部分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吸烟、饮酒行为状况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医务人员健康状况调查表"(自填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7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3.02双轨录入调查表数据,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447份,收回合格问卷1418份,有效应答率98.0%。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0.5%,女性占69.5%,平均年龄(35.6±11.1)岁。总吸烟率为10.0%,男性吸烟率为31.2%,女性为0.8%,按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构成进行标化,标化后总吸烟率为11.7%,男性吸烟率为26.6%,女性吸烟率为1.3%;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以医技人员(25.8%)为主。总饮酒率为14.0%,男性饮酒率为40.4%,女性饮酒率为2.6%,标化后的总饮酒率为16.3%,男性饮酒率为37.0%,女性饮酒率为1.4%;男性饮酒率显著高于女性,以医技人员(28.9%)为主。除敌对、偏执、精神病性3个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在吸烟与不吸烟医务人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躯体化、恐怖2个因子在饮酒与不饮酒两组医务人员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他因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总吸烟率和总饮酒率均低于我国人群水平,但吸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