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采血小板2U的质量保证和供者安全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机器采集血小板的 2U质量及其对供者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用MCS○R+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 2U后 ,收集供者采后抗凝全血 1ml检测血常规 ,收集机采血小板成品 1ml(原液 )作血小板计数。结果 ①机采血小板终成品计数检测≥ 2 5× 1 0 1 1 /U达 87 3%。②所有被检测的供者采后血小板平均计数 1 6 0× 1 0 9/L。结论 对身体健康、采前Plt≥ 2 5 0× 1 0 9/L、体重 >5 5kg的供者机采血小板 2U是安全的。有选择性机采血小板 2U既能保证血小板质量满足临床应用 ,也能达到缓解供者不足以及降低机采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2种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并比较机采血小板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对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血液病随机分为机采组:29例,输注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手工组:16例,输注手工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1个治疗量(机采和手工血小板均以10U为1个治疗量)。输注前复查患者及献血者ABO和Rh血型并作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输后1、24h计算2组患者的CC I及PPR。结果输注血小板后的疗效,2组均是输注次数少者好于输注次数多者;而输注机采血小板的疗效又好于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结论对于血液病患者而言,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输注机采血小板的疗效优于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  相似文献   

3.
机采血小板的采集与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机采血小板(plateletpheresis)也称单一供者血小板(single-donor-platelet,SDP),是指用血细胞分离机从1名健康献血者血循环中1次采集1位患者1次治疗剂量的血小板,该献血者的其它血液成分即刻回输。随着血液分离技术的进步和塑料采血袋的使用。成分输血飞速发展,机采血小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内容。血小板的制备、保存、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相当的经验和进展,机采血小板的临床优点和疗效。得到普遍认同。与手工血小板相比,机采血小板突出的优点是:血小板数量高、纯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次机采1、2 U血小板对献血者生理指标的影响及所得血小板的质量。方法抽选1次机采1、2 U血小板献血者各30名分为2组;采用美国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观察2组献血者机采后献血者Plt、凝血酶原消耗时间、血块收缩时间、束臂试验和所得血小板的含量的黏附、聚集功能及其生化指标。结果 2组献血者机采后献血者Plt、凝血酶原消耗时间、血块收缩时间以及血小板产品的含量、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及其生化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 U组6.6%,2 U组10%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重度不良反应。结论符合条件的献血者一次机采2 U血小板是有安全性和可行的,采集的血小板产品质量符合《机采成分血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手工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的疗效,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样本来源于该院经过血小板输注治疗的住院患者,其中134例患者输用6 756 U手工血小板为A组;74例患者输用2 880 U机采血小板为B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输注24 h后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临床出血症状有无改善、有无输血反应等进行输注后疗效判断.结果 与B组比较,A组CCI、PPR、总的输注有效率、输注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未产生同种免疫的患者,输注手工血小板或机采血小板,具有同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手工血小板的应用能够节约血液资源,缓解血小板供应紧张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变化情况,把握捐献者条件选择与机采效果,保障捐献者安全与机采质量。方法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42名,分为2组,比较机采1 U(相当1个治疗量)与2 U血小板前后血常规变化与机采质量并分析。结果 1 U与2 U血小板采集前后捐献者的外周血RBC与Hct均有明显差异,Hct上升2%—2.5%,RBC增高约0.25×1012/L;1 U和2 U的血小板总容量比较U=10.25,P<0.01;血小板比较χ2=7.52,P<0.01;合格率为96.48%;142人采后Plt最低为115×109/L;捐血者除轻度低血钙症状,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捐献者条件选择合理,采集方法适当,效果稳定、安全、可靠,血小板制剂质量符合要求[1]。  相似文献   

7.
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确诊和复发之后需要大剂量化疗以杀灭体内的大量原始细胞 ,达到临床缓解 ,伴随大剂量化疗常常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发热、出血等不良反应 ,使患者需要成分输血补充减少的血液成分。血小板是一种较常用的预防严重出血的血液成分。目前临床使用的血小板为手工分离的浓缩血小板 (PC)。笔者考察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单人份机采血小板的效果 ,以及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1 材料与方法1 1 机采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来自沈阳市中心血站 ,血小板含量 >2 .5× 10 11。1.2 病例选择 反复输血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 2 6名 ,其中急性…  相似文献   

8.
冰冻机采血小板用于急性严重失血患者的治疗性输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冰冻机采血小板在急性严重失血患者中输注的有效性。方法对45例急性严重失血患者采用冰冻机采血小板输注,测出患者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后1h、24h的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值、出血时间及续用红细胞量,与21例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的患者作平行对照。结果急性严重失血患者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后,1h CCI值有效率非常显著低于新鲜机采血小板组,且患者出血时间和输注血小板后24h内人均续用红细胞量也显著小于新鲜机采血小板组,提示冰冻机采血小板被即时消耗起止血作用。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治疗急性严重出血患者即时止血效果优于新鲜血小板,血小板供应紧张地区对急性严重失血患者可推广应用冰冻机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预防献血反应而进行的钙剂补充的时间和用量。方法随机选取机采血小板志愿者80名,在机采前不同时间点给与不同剂量的钙剂作为补充,在机采后分析志愿者外周血中甲状旁腺素(PTH)、钙及磷的水平,分析最适的钙剂补充时间和用量。结果机采前1.5 h服用钙剂组,其献血后血清PTH较机采前0.5 h服用钙剂组显著升高(P<0.05),而钙和磷浓度显著降低(P<0.05);在机采2 U血小板时,20 mL和40 mL钙剂补充对献血后志愿者血清中PTH、钙及磷浓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采前0.5~1.0 h给与钙剂补充为合适时间,采用20 mL钙剂补充能够保障1~2U血小板采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出血性血液病患者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榆注效果.方法 将42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分别输注机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后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以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值(CCI)判定输注效果.结果 机采组输注后1h,输注后24h,CCI高于手工采组,机采组输血无效率低于手工采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机采血小板输注疗效优于手工血小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血液成分使用情况,为指导烧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科学合理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49例烧伤患者输注的血液成分种类、数量。结果 249例烧伤患者共用血液成分3 962.50U,其中红细胞683.00U(17.24%),血浆3 274.50U(82.64%),血小板5.00U(0.12%)。O型血患者成分血用量最多(34.80%),AB型血患者用量最少(12.22%)。3岁以下烧伤患儿例数最多,占40.16%;40~55岁年龄段患者的输血量最大。结论该院烧伤患者血浆用量较多,临床医生应权衡输注价值和输注风险,正确把握输血治疗时机,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不同的输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都市2010-2015年机采血小板捐献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机采血小板采集计划、献血者招募方案和指导临床用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0-2015年,于成都市血液中心捐献机采血小板的73 106人次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本中心血站信息管理系统查询、收集及整理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献血人次等资料,计算2010-2015年成都市机采血小板献血人次的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并且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及年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构成比差异.结果 ①2010-2015年,成都市机采血小板献血人次由6 798人次增加至17 684人次,累计绝对增加量为10 866人次,年平均增长量为2 173人次,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1%.2010-2015年,成都市机采血小板献血人次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22.4%、28.4%、31.1%、11.6%和13.2%,其中2012年和2013年环比增长速度较高.②2010-2015年,成都市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男性献血者为52 650人次(72.02%),女性为20 456人次(27.98%),各年男性献血者均多于女性,并且所占比例均>60%,其中2014年男性献血者所占比例最高,为76.88%(12 010/15 622).2010-2015年,成都市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91.483,P<0.001).③2010-2015年,成都市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各年均以18~25岁人群为主要机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其中2010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18~25岁献血人群所占比例最高,为62.80%(4 269/6 798).2010-2015年,18~25岁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而>25~30岁和>30~35岁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所占比例均呈增加趋势.自2012年起,有年龄为>55~60岁献血者参与机采血小板献血,2012-2015年该年龄段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各年所占比例分别为0.46%(49/4 561)、1.09%(153/14 002)、1.42%(222/15 622)及1.19%(210/17 684).2010-2015年,成都市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同年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542.556,P<0.001).结论 2010-2015年,成都市机采血小板献血人次呈逐年增加趋势,各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均以男性多于女性,且以18~25岁人群为主要机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应根据成都市机采血小板捐献特点,制定科学的机采血小板采集计划和献血者招募方案,确保为临床提供充足、安全的机采血小板制品.  相似文献   

13.
机采浓缩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随着血液成份分离技术的进步 ,浓缩血小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白血病、出血性疾病、肿瘤及心脏外科手术等领域。笔者对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3月四个月间在我院所用机采血小板进行监测 ,包括浓缩血小板总数 ,红细胞混入数及白细胞混入数 ,并对部分病例输注疗效跟踪调查。现报告如下。1 机采浓缩血小板的来源及处理1 1 机采浓缩血小板 由苏州市中心血站提供 ,共 63袋。采集血小板所用血细胞分离仪为MCS + 2P及MCS + 3P。1 2 浓缩血小板计数 CoulterT5 4 0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计数。1 3 白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情况,提高机采血小板合格率。方法对2016-2018年,温州地区30 7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做转氨酶(ALT),脂血,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乙肝梅毒(HBsAg-TP)等8项血液初筛项目调查,同时分析上述检测项目在性别,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和重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差异。结果近3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27.67%,20.66%和16.89%,原因依次为ALT(5.71%),WBC(4.04%),脂血(3.13%),HB(2.57%),Plt(2.51%),Hct(1.58%),RBC(1.15%),HBsAg-TP(1.03%),除HB,Hct和RBC外,其它检测项目在男性中的不合格率均高于女性,初次机采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33.77%和18.65%,两者的ALT,WBC,脂血,Plt,HBsAg-TP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WBC,脂血是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主要原因,在今后的招募动员工作中,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男女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科学献血的指导和宣教,做好重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招募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机采血小板者初筛检测的合格率,稳定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CS-3000plus、MCS+和AMICUS等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效果,为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收集广西血液中心2004年1月~2012年6月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资料和3种机型机采血小板的质控抽检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在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产量预设定为2.5×1011/U与5.0×1011/U以及MCS+未使用过滤去白细胞管路时,依据单采血小板国标,MCS+采集1 U和2 U血小板产品中红细胞的混入量和血小板含量合格率分别为72.99%(154/211)、88.57%(93/105)和97.16%(205/211)]、89.52%(94/105),(分别为P<0.01和P<0.05);MCS+在采集1 U时血小板含量合格率较高[97.16%(205/211);AMICUS与CS3000plus单采血小板产品血细胞计数合格率相应为83.42%(166/199)与79.84%(99/124);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Plt总合格率为77.62%(496/639),其中血小板含量合格率90.92%(581/639),红细胞混入量合格率84.66%(541/639),白细胞混入量合格率99.53%(636/639);采集1 U时Plt合格率平均为92.77%(308/332),采集2 U时Plt的合格率平均为88.93%(273/307);血细胞分离机显示的终产品血小板数与质控抽检的血球计数仪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CS-3000plus、MCS+和AMICUS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成品白细胞混入量≤5.0×106个/U的合格率分别为15.32%(19/124)、22.78%(72/316)与49.75%(99/199),(P<0.05);用MCS+与AMICUS同一种机器采集1 U或2 U血小板时,其成品中白细胞混入量≤5.0×106个/U的合格率相应为24.17%(51/211)、20.00%(21/105)和49.48%(48/97)、50.00%(51/102)。结论目前血站常用的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血细胞计数合格率>75%,抽检结果落在质量控制指标范围内,血液采集和制备过程可控;不同机器单采血小板的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混入量合格率有些差异,机采血小板质量应结合质控抽检结果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保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小板是血液重要的组成成分,参与机体凝血过程,发挥正常的止血功能,防止损伤后血液丢失,因此血小板输注在临床血液输注中也占有很大比例。血小板采集主要有2种方法:从全血中分离制备血小板,机器采集献血者血小板(机采血小板)。2006年8月,卫生部出台《关于限期停止有偿机采血小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自从1950年发现血小板输注能明显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以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及输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血小板的使用呈明显增长趋势,已成为肿瘤、恶性血液病、骨髓衰竭等疾病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美国每年临床使用的血小板约150万个治疗量(6 U全血制备的血小板相当于1个治疗量),血小板的用量仅次于红细胞,在各种血液成分中列第2位[2].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2021,41(6)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的血小板损伤与输注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兴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1例血液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根据输注效果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两组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血小板损伤情况,并分析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的血小板损伤与输注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61例血液疾病患者中,无效组16例,占26. 23%,其中绝对血小板增加值(API)为(6. 37±1. 20)×109/L,血小板回收率(PPR)为(11. 52±1. 30)%,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为(2. 98±0. 73);有效组45例,占73. 77%,其中API为(18. 89±2. 04)×109/L,PPR为(46. 78±3. 97)%,CCI为(17. 20±2. 38);无效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与输注效果呈负相关(r 0,P 0. 05)。结论 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的血小板损伤与输注效果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及时监测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浓度评估血小板损伤程度,指导血小板输注治疗,以期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推广应用,我国机采血小板用量逐渐上升,而手工血小板的用量逐步下降,造成现有血液资源的浪费。为此本站自2007年3月开始开展手工汇集滤除白细胞新鲜血小板,并在此基础上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冷冻保护剂制备手工汇集滤除白细胞冰冻血小板。手工汇集滤除白细胞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应用于临床1年多后,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双份机采血小板对捐献者血常规的影响,以评价双份机采血小板的效率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深圳市血液中心进行机采血小板捐献者100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份机采组和双份机采组,每组50名。在机采前和机采后(献血后5 min),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其血常规。在机采时,注意观察捐献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两组捐献者机采血小板成品合格率为100%,捐献者生命体征均基本平稳。采集前、后,两组捐献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集后,两组捐献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s,PLT)均较采集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采血小板前,两组捐献者WBC、HGB、RBC、HCT、PL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采血小板后,两组捐献者WBC、HGB、RBC、H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L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后,两组捐献者外周血中PLT的计数均高于国家标准。结论双份机采血小板方法既高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