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核酸技术(NAT)在龙岩地区献血人群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罗氏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经ELISA检测合格的标本19 922人份进行HBV、HCV、HIV联合检测.结果 19 922份ELISA合格标本中,NAT检出41份HBV阳性.结论 对于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NAT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意义重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人类为达到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定义为"工作".既然是工作必然执行任务以达成目的.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是1项特定工作,它的组织活动就是它的工作模式.病毒核酸检测(NAT)首先在血液制品厂的原料血浆中进行,美国从1997年开始原料血浆HCV和HIV-1 NAT筛查,混浆规模为96~ 1200人份.随着核酸检测技术发展,尤其是病毒多重检测、加之高通量、自动化、封闭式实时荧光检测仪器的运用,为血站开展血液NAT检测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技术应用在血液筛查中是输血安全技术的巨大进步。为了规范血液病毒NAT操作、血液和献血者管理,美国FDA于2010年5月发布了《HIV-1和HCV核酸检测程序、血液处置和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引》(简称2010年版指引)[1],其时正恰逢我国着手开展血液病毒NAT的试点工作,我们认识到该文对我国血液病毒NAT技术规范化操作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  相似文献   

4.
1994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前委员David Kessler呼吁血站行业对AIDS和丙型肝炎病毒(HIV,HCV)的筛查实行核酸检测(NAT)。当时,核酸检测仅应用于研究领域。 FDA鼓励发展NAT技术并通过国际新技术研究规划(IND)实施一项研究,以此确定其是否有效。在研究的末期,试剂开发商要将有关数据提交FDA。如果FDA确定该检测技术有效,就可能批准此项技术,并使其应用与对血液的筛查。今天,NAT仍不是FDA核准的检测试验,也不是一种法规要求的试验。我们被批准期望2000年底能完成这些研究。尽管FDA批准该试验在几个月之后,或提交数据几年后。在IND状况下血液筛查将继续,直到NAT检测被批准用于血液筛查。 加州的三个公司(Roche Molecular Systems,Gen-Probe and Chiron Corporation联合)开发了NAT技术。目前,只有这些公司能提供具有相关软件、设备和试剂盒,支持NAT的研究工作。 1998年秋,美国血液中心(ABC)选择了16个成员实验室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与核酸检测(NAT)技术在血液筛查应用中的互补探讨.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深圳市血液中心采集的70584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用ELISA检测方法对血液传染性指标HBsAg、抗- HCV、抗- HIV、梅毒螺旋体、ALT进行检测,另外采用NAT检测技术对上述献血人群的HBV-DNA、HCV-RNA、HIV - RNA进行单人份平行核酸检测.从中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并对2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70584例标本中血清学检测及ALT不合格人数共计1309例,不合格率为1.71%.检出ELISA阴性,HBV-DNA呈阳性41例,检出率为5.9/万.HIV-RNA检出1例.结论 NAT与ELISA的血液筛查检测互补作用主要体现在1)病理生理过程互补:检测窗口期的长短主要由检测对象的生理属性来决定,而非检测方法缺陷.2)检测方法学互补,由于检测方法学的不同使得NAT检测技术的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3)ELISA对变异及亚型的检出概率与NAT对突变及基因型在检测概率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3935-3936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5667例,均行EIA检测再行NAT检测,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5667份样本中,共有17份样本NAT与EIA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12份EIA(+)NAT(-)样本经复检显示均为阴性,5份EIA(-)NAT(+)样本经复检结果仍为阳性。结论核酸检测能提高HBV检测灵敏度,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验证某国产血液NAT试剂盒用于血液筛查的技术性能指标. 方法 对某国产血液NAT试剂盒进行了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抗干扰能力和抗污染能力测试,并将其初步用于血液筛查. 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RN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RNA三者检测灵敏度分别为不高于50IU/mL、50IU/mL与100IU/mL;特异性、重复性、抗污染能力能满足血站血液核酸检测需求;混检模式下,HBV DNA、HCVRNA、HIV RNA三者的检出基本不受脂肪血颗粒的影响,但在单检模式下会导致HIV RNA的漏检,溶血对HBV DNA HCVRNA、HIV RNA的检出均有明显干扰. 结论 某国产NAT 检测分析系统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抗污染能力等指标均达《血站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指南》要求,脂肪血、溶血样本能明显干扰HBV DNA、HCVRNA、HIV RNA的检出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联合核酸检测(NAT)定量法在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2284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血液样本行NAT检测,先行混合检测,后行拆分检测。选取拆分检测为初检ELISA HBsAg-/NAT+的血液样本行NAT定量检测,NAT定量检测为阳性的血液样本进一步行ECLIA联合NAT定量检测。结果经ELISA检测,22843例血液样本中HBsAg阳性65例,HBsAg阴性22778例。将ELISA检测为HBsAg阴性的22778血液样本进一步行NAT检测,经混合检测,27个混样池为阳性;经拆分检测,29例血液样本呈HBV-DNA阳性。对29例初检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进一步行NAT定量检测,阳性率为65.52%(19/29),其中5例HBV-DNA病毒载量≥20 IU/mL,14例HBV-DNA病毒载量<20 IU/mL。19例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经ECLIA检测,HbsAg、HBeAg全阴,HBsAb阳性3例(15.79%),HBeAb阳性7例(36.84%),HBcAb阳性15例(78.95%),血清模式为全阴5例(26.32%),单纯HBcAb阳性7例(36.84%)。19例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经ECLIA联合NAT定量检测,4例处于窗口期,15例处于隐匿性感染期。结论血站血液样本初检中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NAT检测可在大量ELISA阴性样本中快速筛检出HBV-DNA阳性标本,ECLIA联合NAT定量检测可帮助献血者明确自身HBV感染状态,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是一种新兴的血液传染病检测方法,可检测因"窗口期"感染、免疫静默感染、病毒变异等原因而漏检的污染血液.因此,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我国也有多个血液中心进行了血液NAT的评估性研究工作[1] 2010年11月本站开始应用核酸检测系统对常规血清学筛查合格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V、HCV和HIV的NAT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大连地区HBV-DNA检测对于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 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HBsAg、HCV抗体、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谷丙转氨酶和血型),同时进行HBV、HCV、HIV的三联检核酸检测(NAT);对ELISA(-)NAT(+)的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HBV血清标志物补充试验,同时对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 22416份无偿献血者样本发现35例ELISA(+)NAT(+)、3例ELISA(+)NAT(-)、12例ELISA(-)NAT(+).跟踪5位ELISA(-)NAT(+)的献血者,1例可能是免疫“窗口期”;其余4例可能是OBI.结论 核酸血液筛查可大大提高血液安全性,对提高HBsAg阴性血液标本中HBV感染检出率具有重要价值;但核酸与血清学二者检测结果存在不一致,二者对于降低输血传播HBV.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临床上血液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已知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与感染有20多种,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用于这些疾病病原体检测的酶联免疫试剂(ELISA)已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近十来年,开始应用病毒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做血液筛查,使血液的安全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本文就NAT在国内外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献血者的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并为今后开展常规核酸检测技术(NAT)检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ELISA和NAT检测法筛选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11334份,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样本的HBV DNA含量。结果在11334份血液样本中发现HBsAg EIA和NAT同时阳性的样本237份,HBsAg EIA阴性但NAT阳性的样本7份和HBsAg EIA阳性但NAT阴性的样本23份。结论核酸检测能够提高HBV的检测灵敏度,荧光定量PCR仪可以应用于献血者的大规模筛选。  相似文献   

14.
血液病毒核酸筛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血液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NAT),对HBV、HCV和HIV感染者进行检测,其"窗口期"比抗体检测窗口期要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15.
蒋祺 《临床医学》2020,40(7):82-84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76 854例,均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进行血清学检测,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血清学检测合格标本再次进行NAT检测,分析ELISA、NAT检测结果。结果 76 854例样本中血清学检测合格75 563例(98. 32%),不合格1 291例(1. 68%),75 563例血清学检测合格样本中经NAT检出HBV-DNA阳性90例; 75 563例血清学检测合格献血者中,不同性别HBV-DNA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重复献血者HBV-DNA阳性检出率高于初次献血者(P 0. 05);随着年龄增长,HBV-DNA阳性检出率呈增长趋势(P 0. 05)。结论 ELISA试验对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感染性指标具有较高检出率,但仍存在漏诊风险,辅以NAT检测,能有效降低临床输血感染残余风险,有助于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8月~2011年12月血站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79 414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IVRNA-1,-2、HCV RNA和HBV DNA 3项联合核酸检测(cobas TaqScreen MPX试剂),先对6人份标本混样进行NAT,如为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出现阳性结果,再进行拆分检测;对NAT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分项确证试验。结果ELISA法共检测了98 935人份标本,抗-HIV、抗-HCV、HBsAg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96 923份;对79 414人份血液标本NAT共检出阳性194例,阳性率为0.24%;分项检测发现127例阳性标本,病毒类型均为HBV DNA,未检测出HCV RNA和HIV RNA,阳性检出率为65.46%(127/194)。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HIV RNA-1,-2、HCV RNA和HBV DNA反应性标本,常规开展NAT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青岛市血液检测在新的检测模式下(血清学检测1遍+NAT 1遍)的血液检测结果。方法采用新的检测模式对2013年6月15日-12月31日在青岛市采集的55 529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用1遍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对HBs Ag、抗-HCV、抗-HIV进行检测,2种ELISA试剂检测抗-TP。其中54 858例ALT正常,抗-TP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NAT。我们将献血者血清学检测结果和NA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 529例标本中共检出HBs Ag阳性128例(阳性率0.23%),抗-HCV阳性66例(阳性率0.10%),抗-HIV阳性31例(阳性率0.056%),NAT阳性率是0.21%(119例)。其中NAT阳性HBs Ag阳性53例,NAT阳性抗-HCV阳性19例,NAT阳性抗-HIV阳性8例。血清学检测结果阴性的标本中NAT阳性38例。结论血液检测新模式下,NAT和ELISA检测相互补充,有效地提高了血液安全。HBs Ag、抗-HCV和抗-HIV S/CO值与NAT结果的关联性有助于指导血液筛查和阳性献血者的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液核酸检测(NAT)与酶联免疫法(EILSA)对血液病毒的筛查结果,提示血液NAT法对提高血液安全的意义。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从本站无偿献血者中随机选取19 464名为研究对象,集中采集血液样本,首先采取EILSA法检测血样,筛查抗-HIV、抗-HCV与HBsAg,然后采取PCR荧光法对无偿献血者ELISA阴性标本进行HBV、HCV和HIV进行核酸检测,从结果判断不同检测方法在血液检测中的效率,进而分析提高血液安全的意义。结果在HBV检测中,NAT检测阳性率为16.0%,高于ELISA检测阳性率(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检测中,NAT检测阳性率为1.9%,与ELISA检测阳性率(1.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检测中,NAT检测阳性率为1.8%,高于ELISA检测阳性率(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先行EILSA法、后经NAT法检测的筛查方案,可有效避免漏检或误检,灵敏度和准确度有效提升,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可在血液筛查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血液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提供安全、充足和有效的血液供给。为此,致力于对传染性疾病的检测可高度保障血液成分的安全。目前,在发达国家,通过引入新一代抗体、抗原检测技术以及核酸扩增检测(NAT),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已很大程度地被降低了。美国采用NAT技术筛查献血者后,HIV-1和 HCV的残余危险已降至约为1:2,000,000。据报道,NAT检测的献血者中HIV-1感染者比例是1:31,000,000,HCV的感染  相似文献   

20.
正核酸扩增技术(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T)是1种新兴的血液传染病检测方法,能显著缩短血液感染病毒的"窗口期",降低经输血途径传播病毒的风险。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我国尚未将其列入血液筛查的常规项目[1]。2010年,卫生部将我国15家血站列入首批NAT应用的试点单位。南宁中心血站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指定开展NAT检测的试点血站,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