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17.3条款要求:应对血液在运输过程中的储存温度进行监控,应建立和保存血液运输记录.本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设施及血液中心建立的历史时机,构建了"中心辐射型采供血网络"[1],率先在国内实现了血液集中化检测.随着血液集中化检测模式的运作,血液运输过程的冷链温度监控已成为确保血液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关键环节,是整个采供血系统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将本省的血液运输冷链温度的监控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一法两规"不断深入贯彻,血液全程质量管理更趋规范,血液保存温度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1]。血液的温度监控管理逐步由仅监控血站内部向对献血屋、采血车、储血点、送血车及医院血库等外部环节进行扩展。本中心同国内有  相似文献   

3.
倪波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328-1329
血液在医疗救治中仍是不可替代的,要保持悬浮红细胞的生物活性,同时又将悬浮红细胞中的细菌生长抑制到最小程度,就必须保障血液冷链.根据部颁《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确保悬浮红细胞在完整的冷链中运输,控制温度是安全冷链运输的关键点之一[1-3].我们实验模拟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时,观察无动力源血液运输箱内悬浮红细胞与冷媒不同比例状况下的血液温度,以确保悬浮红细胞冷链运输中温度控制在2 ~ 10℃,以保证血液质量和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景:由于血液及血液制品与‘般药品不同,当血液处于体外环境时,为保存生物活性,其各种成分都需要不同的储存温度。为保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靠,避免因储藏或运输时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了质量,就必须依靠血液冷链。目的:针对目前国内血液冷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在运送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冷链过程中引入分布式多点温度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方法:该系统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结合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技术与PC实现分布式温度监测,智能判断温度值是否异常并进行报警处理,结合利用VisualC#2008开发的上位机管理程序,可实现同时对多个从机系统的集中监控。结果与结论:经多次重复实验证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血站温度集中监控系统温度计的校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链在血液的储存和运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覆盖了血液从血管到血管的全过程.在整个冷链系统中,必须对温度进行全程监控,而使用温度计是监控温度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机温度巡检系统[3]及远程自动监控系统[4]等温度集中监控系统逐步应用于血站的温度监控中[5],为了确保温度监控的有效性,我们对本中心集中监控温度计进行校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实现科室内多台贮血冰箱温度的自动监控。方法将冷链设备监控系统与多台贮血冰箱连接,并设定相关参数指标进行监控。结果实现多台贮血冰箱温度的自动监控,实现智能化。结论该监控系统适用于血站、医院的血液管理体系,可对分布在各房间的冷链设备进行温度监控。  相似文献   

7.
血液出库、入库和运输保存过程中的数量清点和温度监控一直是输血控制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前者需要耗费人力对血液逐一进行清点核查,后者往往缺乏连续有效的温度监测手段,特别是大量血液远程运输时对血液温度的监控和数量清点都十分困难。目前国内血站和血库系统还没有使用射  相似文献   

8.
随着<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不断深入贯彻,血站的各项质量管理更加规范.血站的温度监控管理由传统的手工记录向自动化、信息化管理转变已成为趋势.2008年1月本站引进唐山现代金卫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现代血液加工、储存、运输温度监控管理系统"试用,该系统在每一台现温控设备上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单元,温度采集单元通过单片微型计算机和智能温度监测算法将温度信息进行采集,将处理后的温度信息传入计算机进行记录、显示、报警,实现各种温控设备时时监控.  相似文献   

9.
血液储存和运输的系统采用安全的方法以维持血液的各项功能,保证从献血者到患者“从血管到血管”全过程中的血液质量。而医院输血科(血库)接受血站送达血液后,入库前及交叉配血过程中,这个环节中的冷链被忽视,使之冷链被打断。笔者按照血液冷链科学的要求,对血液入库前及交叉配血这个环节中建立了用于冷链的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决偏远医院输血科血液贮备和保存期末前一定时间血液收回再调配的难题。方法建立血液冷链监控系统,研发基于VPN和RFID的血液冷链监控信息管理系统,为血液收回及收回后再发放提供血液储存和冷链运输过程质量符合要求的依据和佐证。同时,建立了血液冷链监控信息管理系统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医院管理子系统和血站管理子系统。收集2010-2014年本站全过程血液冷链监控系统使用前后发往3家海岛医院的红细胞悬液发血量、收回量、过期报废量资料,分析血液过期报废情况。结果 3家海岛偏远医院收回血液727U,血液报废率从冷链监控系统使用前的31.69%下降到7.63%,下降了75.92%。结论本探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解决血液收回再发放难以施行的老大难问题,对海岛偏远医院保障临床用血,减少血液过期报废,保障血液安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本探索对国内交通不便地区具有较好的可复制性和广泛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1.
<正>血站将血液发送到医院输血科(血库),血液"冷链"责任已转移,血站的血液保管责任已完成。医院输血科(血库)在血液入库前这个环节中的"冷链"易被忽视,因"冷链"措施不当而引起的血液质量问题难以发觉。我们对辖区内医院输血科的调查发现:目前大多医院输血科交叉配血在室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血液采集、运输全程冷链监控,确保每袋血液全程在温控范围内。方法采用射频献血码RFID标签标记每袋血液,应用互联网+技术实时记录血液采集、运输的时间、温度及地理信息,并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查询并查看相关信息。结果对浙江省血液中心武林院区采集的391份血液,使用射频献血码RFID标签并互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监控系统显示该批血液运输温度控制在2-10℃,运输时间都控制在30 min以内,通过物联网技术发现该批血液在运输及血液储存全程冷链温度均符合《血液储存要求》(WS 399-2012)。结论全程冷链控制系统通过互联网+结合射频RFID技术对每袋血液的实时监控,监测每袋血液从采集、运输、发放至医院的全程的冷链控制,保证血液的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运输箱保温性能监控的方法,为血液运输箱安全运输血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按照冷源与血液体质量比选定冷源数量,通过智能温度芯片连续自动记录温度,监控血液运输箱内各个监控点温度变化情况。结果冷源与血液体质量比固定1∶6不变,环境温度12℃时,血液运输箱(2~10℃)冷链可保证8h;环境温度25℃时,血液运输箱(2~10℃)冷链可保证4.5h;环境温度44℃时,血液运输箱(2~10℃)冷链可保证2h。结论在冷源与血液体质量比不变时,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血液运输箱保持冷链要求的可使用时间应根据血液运输箱保温性能监控结果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地血站将采供血业务过程,根据业务流程和功能设置大致分为献血招募与采集,血液检测,血液制备,血液隔离与放行,血液保存、发放与运输5个子过程.本文将这5个过程对应归纳出"5个转换",实现血液质量全过程监控作为新的管理模式,并在本站采供血过程管理上进行了尝试,受到了良好效果.现将管理体会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偏僻的山乡医院和村镇卫生所,由于不具备采血、贮血和血液交配试验的条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病人急需(或大量)输血而病情又经不起长途运送时,可以借助有血库的医院和血站的力量来挽救病人,这就涉及到血液的运输和保温问题。现简述如下。一、血液的运输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温度要控制在2~8℃之间,以尽可能降低细胞代谢速度,维持细胞活动所需的酶的功能,温度过高或过低将造成细胞破裂及血液其它成份的变性,甚至生物污染现象的发生,最好是运送鲜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站血液筛查中阳性样本与其血辫检测的符合性研究.方法 收集2011年4~7月期间血站血液筛查中ELISA 4项(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样本共188例,对其血辫(含血液保存液,-20 ℃保存)进行ELISA 4项检测,比较二者结果的差异.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188例阳性样本的血辫经检测有31例为ELISA 4项全阴性,表明阳性样本与其血辫的ELISA 4项检测结果有差异,弱阳性样本差异显著.结论 血站血液筛查中阳性样本与其血辫的ELISA 4项检测有显著差异,血液保存液会造成弱阳性标本漏检;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医院全流程血液冷链监管体系,对血液从医院入库到患者输注全过程提供冷链保障并进行实时监管,保障血液储存质量和患者输血安全。方法研发便携式医用血液保存箱,对血液物流转运过程提供冷链保障;构建智慧冷链监控系统,对血液在输血科内部储存、输血科至病区物流转运、血液在病区暂存全流程进行温度采集和监控,将温度数据上传至冷链监控云平台;将医院HIS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临床输血移动护理APP系统,与智慧冷链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对接,共享云平台温度数据,实时获取每1袋血液从入库到输注全过程的温度数据,存储于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可查询溯源。结果医院全流程血液冷链监管体系运行后,保证了血液储存质量,临床护理血液输注时间符合率(血液离开冰箱后30 min内输注)由原来的84.4%提升至98.8%(χ~(2 )=134.75,P<0.05);全流程血液冷链监管体系应用后,可以实现临床不需要血液退回2次发放,2018年上半年输血科共回收临床退回血液近50 000 mL,避免血液浪费、节约了大量宝贵血液资源。结论医院全流程血液冷链监管体系的构建,保证了血液储存质量和临床护理血液输注时间符合率,同时实现血液回收避免了血液浪费,提升医院血液管理水平,对于保障输血安全和血库前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临床血标本保存及运送实践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北京、天津、广州地区的8所医院225名临床护士进行血标本保存及运送实践调查。[结果]血标本保存、运送环节的选择存在多样性,在血标本暂存温度、时间及放置方式上,90%以上护士的操作得到现有证据的支持,不到10%送检人员的选择有循证证据支持;血标本保存运送培训率不到60%,循证指南的应用极低。[结论]临床中要重视血标本的保存运送,进一步规范血标本保存运送流程,加强相关培训,从而保证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室结果。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调剂血液库存管理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规定:血站应当制定紧急灾害应急预案,并从血源、管理制度、技术能力和设备条件等方面保证预案的实施,在紧急灾害发生时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1]而在紧急灾害发生后如何保证调剂血液处在冷链控制中运输、及时入库、合理储存、准确发放,避免血液报废,则是采供血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本中心曾先后(分批)接收来自北京、河北、太原、广州的调拨血液和长沙、株洲、湘潭、贵州的赈灾血液,调剂发放了绵阳市中心血站的库存血液(部分血液来源于江苏),确保了临床及时安全用血,并保证了血液无过期报废.现就应急调剂血液库存管理总结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1 采供血机构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及作用 血站在采供血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字记录、数据、声像等的原始资料构成了血站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血站档案管理对提高采供血血液质量、确保临床安全用血、追溯从献血者的体检、初筛、登记到血液的采集、检测、制备、储存、发放和运输的整个过程、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