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川  吕农华 《疾病监测》2018,33(4):272-275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HP)高感染地区,HP感染相关疾病负担(尤其是胃癌)较重,国内学术界应尽快统一认识,重视HP感染的危害,建立有效的胃癌一、二级预防体系;同时,随着近年来抗生素耐药率的不断上升,传统方案根除率逐年下降,临床医师应参照最新共识,规范HP感染的诊治,重视提高初次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的疗效。方法共1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A、B、C组。A组(雷尼替丁+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甲硝唑)、B组(泮托拉唑+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甲硝唑)、C组(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分别采用不同方案治疗,疗程7d,停药4周后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 A、B、C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65.00%、81.66%和91.66%(P0.0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66%、25.00%、26.66%(P0.05)。结论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四联短程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较好的根除疗效。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Hp的长期感染也与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相关。随着对Hp不断的深入研究发现:儿童感染Hp不仅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还可能与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有关[1-2]。并且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儿童期是Hp感染的高发阶段,尤其在生后最初几年内更易感染。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培菲康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取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分别观察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9%,对照组7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13%,对照组28%,两者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培菲康能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等密切相关。随着对Hp致病因子的研究,抗Hp感染治疗显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7.
韩凤云 《护理研究》2006,20(4):976-977
幽门螺杆菌是上消化道常见的一种致病菌,在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上述疾病的重要环节。而现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费用高,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作用,耐药的幽门螺杆菌菌株越来越多,成为困扰消化学界的一大难题。大蒜具有很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玉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38-3839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列为人类I类致癌原[1],因此对于H.pylori的根除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经典的三联疗法的临床应用,使H.pylori的根除率可达85%~90%,但近些年来H.pylori的根除率明显下降,可能与H.pylori的耐药有关,因此就这一问题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首次根除幽门螺杆菌(Hp)失败后二线药物的疗效,提高Hp最终根除率.方法 选择我院消化科门诊经胃镜确诊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常见上消化道疾病Hp阳性患者,经首次根除Hp失败后病例7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50例.A组250例,首先以PPI标准剂量+果胶铋300 mg+左氧氟沙星200 mg+四环素500 mg,bid,治疗7d;之后再以PPI标准剂量+果胶铋300 mg+阿奇霉素250 mg+呋喃唑酮100 mg,bid,治疗7d.B组250例,PPI标准剂量+果胶铋300 mg+阿奇霉素250 mg+呋喃唑酮100 mg,bid,疗程14 d.C组250例,PPI标准剂量+果胶铋300 mg+左氧氟沙星200 mg+四环素500 mg,bid,疗程14 d.结果 A、B、C三组Hp根除率分别为99.0%、86.0%、94.0%.A组大于B组和C组.结论 对于首次根除Hp失败患者,采取PPI+果胶铋+左氧氟沙星(或阿奇霉素)+四环素(或呋喃唑酮)四联14 d疗法有较高的根除率,尤其是A组14 d序贯疗法根除Hp疗效更佳,三组均有用药简单,价格低廉,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易于接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陈烨 《疾病监测》2018,33(4):282-284
人体胃肠道是微生物种类最多、功能最强大的微生态系统,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人幽门螺杆菌(HP)是定植在胃内的一种致病菌,关于HP感染的处理,多个国际指南或国内共识意见均明确给出了主要包含质子泵抑制剂和2种抗生素的根除方案,随着对HP感染认识的加深和治疗方案的普及,HP根除是否会导致胃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并带来失衡相关后果,这一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在临床上十分重要。现就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茵(helicobacter phlyori,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rmia,IDA)的关系。方法:选择伴IDA、Hp感染阳性的慢性胃炎病人64例为观察组,慢性胃炎无贫血病人80例为对照组,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内镜下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组Hp阳性病人分为A、B、C组,A组给予硫酸亚铁和抗Hp治疗,B组给予硫酸亚铁和安慰剂治疗,C组给予抗H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网织红细胞(Re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等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64例中60例Hp阳性,对照组80例中62例Hp阳性,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中A、C组与B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改变厦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IDA有一定相关性,抗Hp加铁剂是治疗Hp感染相关性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b、Ovid、EMbase和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1期)、CBM、CNKI、WanFangData,查找国内外采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和一般治疗方案比较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至2012年4月。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个RCT,共计266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339例,对照组13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改善上腹疼痛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RR=3.90,95%CI(3.08,4.94),P〈0.0000l;症状积分:WMD=-1.68,95%CI(-1.88,-1.47),P〈0.00001;上腹疼痛症状改善情况:RR=2.84,95%CI(2.02,3.99),P〈0.00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可使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降低,尤其是上腹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严格设计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与铋剂为中心三联合用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胃粘膜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三联组、四联组,后继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服3周,HP根除和溃疡愈合均以停药4周后胃镜复查为准,结果:四联组HP根除率91%和溃疡愈全率95%高于三联组的80%及92%,但无统计学差异。四联组副作用少于三联组。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四联疗法可获得高HP根除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HP根除治疗前后不同时期对胃镜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的影响,探讨疾病的变化趋势。方法:以天津南开医院内科胃镜室为调查对象, 按照不同阶段分为三个组:1983~1986年为HP广泛根除前期组,1993~2009年为广泛根除组,2010~2012年为现阶段组。比较三个组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并对广泛根除组及现阶段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HP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广泛根除组与HP广泛根除前期组比较,GU及DU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χ2=3.57,P>0.05;χ2=0.00015,P>0.05);现阶段组与广泛根除组比较,GU及DU的检出率均明显降低(χ2=92.84,P<0.01;χ2=75.55,P<0.01),HP感染率也明显降低(χ2=38.776,P<0.01;χ2=188.084,P<0.01)。结论:HP根除治疗有效降低了现阶段溃疡病的患病率,但非HP溃疡的增加为溃疡病远期发病率带来不确定性。非HP溃疡的病因学调查将成为今后溃疡调查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消化科护士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防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未梢血抗幽门螺杆菌(Hp)IgG,调查了南京地区医护人员中Hp感染状况。调查对象为消化科护士,并以消化科医生和非消化科护士为对照。结果提示:消化科护士、医生两组之Hp感染状况相仿(P>0.05);消化科护士显著高于非消化科护土(P<0.05);消化科护士按护龄分为<5年、5~10年和>10年3组,组间抗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作者认为:消化科护士是Hp感染的高危人群;消化科护士获得Hp感染多发生在工作起初5年之内;工作中使用手套有可能降低这一人群的Hp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门脉高压性胃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门脉高性胃病(PHG)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82例门脉高压患,内镜下参照McCormack分型,分为3组:PHG-0,缺乏PHG表现:PHG-I组,轻型PHG-II组,重型的PHG,同期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30例,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查均阳性定为HP感染,结果PHG-0组39例,HP感染率46.1%,PHG-I组27例,HP感染率44.4%,HPG-II组16例,HP感染率50.0%,NUD组HP感染率63.3%,各组无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在PHG发病过程中无意义,为PHG的非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清除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疗效的影响,并探讨HP与F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已确诊为HP阳性且均为汉族的FD病人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对照组55例。两组病人均予以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的同时加用克拉霉素和甲硝唑作HP清除治疗,对照组则不作HP抗菌治疗,总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症状改善程度。结果两组病人的症状改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除HP对于FD病人临床症状的控制有显著影响,HP与F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33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治疗失败相关因素,为有效根除Hp提供建议和决策。方法对2005年5月2008年12月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且Hp检测阳性并行含质子泵抑制剂三联或四联治疗的患者103例进行研究。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用14C呼气试验评估Hp是否成功根除,根据测试结果分为治疗失败组33例及治疗成功组70例。运用统一标准的调查表对每位患者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就调查表所涉及的因素在根除失败组与成功组间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依从性和饮酒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依从性差是根除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依从性差是治疗失败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