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有一些关于当血液标本中传染病标志物检测为阳性或反应性时,进行原始试管标本与血辫标本平行再检的相关问题的讨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于阳性或反应性结果的标本也采取重新留取血辫标本与原始试管标本进行平行再检的措施,当两者结果一致时,才报告该份标本的最终结果,相关部门再进行同批次的血液放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高度重视HBsAg弱阳性试管标本与血辫标本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正确判定最终血液检测结果,提高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方法:采用ELISA试验,当出现HBsAg检测呈弱阳性试管标本时,再从试管标本对应的血袋上留取辫管血作为血辫标本,将试管标本和血辫标本两者进行平行双孔重复检测。结果:发生试管标本与血辫标本检测结果往往不相吻合,既试管标本呈阳性而血辫标本呈阴性结果。结论:HBsAg弱阳性试管标本与血辫标本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血液检测是否合格,不能仅依据血辫标本检测结果,应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正确判定,避免检测结果最终判定错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免疫反应性或血型错误时血辫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取新余市中心血站2012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4880例,对标本进行免疫四项、ALT和血型的检测,对免疫阴性和单试剂阳性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同时对免疫反应性标本、血型初筛错误标本和核酸拆分阳性标本取相对应的血辫再检。结果HBsAg双试剂阳性379例,单试剂阳性30例,抗HCV双试剂阳性54例,单试剂阳性16例,抗TP双试剂阳性133例,单试剂阳性11例,抗HIV双试剂阳性4例,单试剂阳性19例,核酸HBV-DNA阳性55例,取相对应的血辫再检结果与试管结果相符。ABO血型初筛错误113例,取相对应的血辫鉴定,有4例血辫血型与试管血型不相符。结论当血液标本免疫反应性或血型错误时应取相对应的血辫进行再检,确保试管标本与血辫同源,避免标本原因导致的错误结果被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初、复检及再检结果的符合情况,探讨其作用和价值.方法 对2010年度该中心无偿献血初筛合格样本58 700例分别用2种不同厂家的试剂做HBsAg初、复检.初、复检检测均合格,直接按标准判为合格;对于初、复检阳性标本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的相应要求进行再捡.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初、复检检测结果的符合情况及再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初、复检双侧阳性标本与单侧阳性标本再检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初检单侧阳性标本与复检单侧阳性标本再检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复检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复检阳性标本与弱阳性标本的再检标本管与相应血辫结果符合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先进的血液检测方法和再检模式,高质量符合要求的血液检测标本以及选择质量优良的检测试剂对提高再检重复性和保证血液检测质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正确、合理、科学的初次反应性标本进一步复检的检测模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方法对湖南省各血站初次反应性标本进一步复检的检测模式进行调查,并对娄底市中心血站2008年至2010年4232例初次反应性标本采用不同的复检模式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不同的检测模式对初次反应性标本进一步复检,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结论所有初次反应性标本进一步复检时应留取血辫标本与原试管标本用检测为反应性的试剂进行双孔复查,以便排除检测操作误差的影响,并确定试管标本与原血袋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正确、合理、科学的初次反应性标本进一步复检的检测模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方法对湖南省各血站初次反应性标本进一步复检的检测模式进行调查,并对娄底市中心血站2008年至2010年4232例初次反应性标本采用不同的复检模式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不同的检测模式对初次反应性标本进一步复检,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结论所有初次反应性标本进一步复检时应留取血辫标本与原试管标本用检测为反应性的试剂进行双孔复查,以便排除检测操作误差的影响,并确定试管标本与原血袋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医院输血科转移血辫标本全自动化方式对于提升质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意义。方法 收集我国10家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输血科2021年1月~3月由所在地的采供血机构供应的悬浮红细胞(袋)上的血辫标本(从悬浮红细胞血袋上截下1段已热合好的血辫标本)共16 548份,随机均分为实验组(n=8 274):采用DS-6800A型全自动样本转移系统转移;对照组(n=8 274):采用手工转移。记录并统计比较2组转移血辫样本标签所用时间、血辫标本全流程操作所用时间、转移后标签核对准确率、台面整洁度和血辫标本转移准确率指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转移血辫样本标签用时(s):0.67±0.3 vs 3.67±0.6(P<0.05);血辫标本全流程操作用时(s):16.93±0.5 vs 19.85±1(P<0.05);转移后标本及标签核对准确率:100%(8 274/8 274)vs 97.91%(8 101/8 274);台面整洁度:99.19%(8 207/8 274)vs 94.39%(7 810/8 274);血辫标本转移准确率:100%(8 274/8 274)vs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增加供者血袋辫血热合点可否提高供者配血标本真实性和可追溯性。方法在供者血袋辫血上增加热合点,每次配血时均从供者血袋剪下辫血进行配血试验。结果观察组100 U在原热合点间增加热合点后辫血的段数可达6~8段;辫血平均长度分别是8.67、9.07、8.42、8.78、9.10、8.38、8.35、9.70 cm。通过增加血袋辫血的热合点,提高了辫血使用次数,供者血袋与配血标本没有分离。结论在供者血袋辫血上增加热合点,确保了供者配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并且便于管理。  相似文献   

9.
采取血标本是护士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夜班护士需采取多例患者多个项目的血标本,常有错抽、漏抽血标本情况,甚至有摔坏血标本试管的现象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且存在安全隐患。我科于2011年6月起用牙签盒及小提篮来分装运送采血试管标本,安全方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儿科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儿科37份血标本溶血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经分析认为造成儿科标本溶血的主要原因是:采血不顺利、真空试管负压效果不佳和采用5号半注射针头采血.针对以上原因提出对策:做好充分准备工作,采血时固定好患儿,避免反复穿刺;弃除血标本内泡沫部分;排除真空试管内负压;尽量避免采用5号半注射针头采血.通过在儿科临床的实践,该对策可有效降低儿科标本溶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的因素,探讨解决措施。方法由质量控制小组随机对护理人员静脉血标本采集全过程进行逐项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13%的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标本取材质量影响检验结果的前因后果不甚了解,9%的护理人员的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包括取材试管有水雾占2.88%,注射器漏气占2.93%。机械性损伤占4.05%.延长血标本送检时间占5.04%,抗凝剂标本凝固占1.17%,药物因素占0.32%,采血部位不当占 1.94%。住院部血标本取材方面存在的问题较普遍。结论提高血标本取材质量,必须加强护理人员血标本取材技术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临床采血标本的质量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娣  曾兰英 《天津护理》2007,15(3):154-155
目的:为了提高血标本的质量。方法:对36 000份住院和门诊病人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结果:3 595份血标本不合格,占10%。不合格原因包括标本凝固、选错试管、试管未写病人姓名、血量不符、溶血等,经过对护士的培训和检验科的沟通等环节处理,使血标本不合格率下降为2%。结论: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因素与采血方式、血样运输、保存、采血前的准备、收集等多个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13.
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的因素,探讨解决措施。方法 由质量控制小组随机对护理人员静脉血标本采集全过程进行逐项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13%的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标本取材质量影响检验结果的前因后果不甚了解,9%的护理人员的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包括取材试管有水雾占2.88%,注射器漏气占2.93%,机械性损伤占4.05%,延长血标本送检时间占5.04%,抗凝剂标本凝固占1.17%,药物因素占0.32%,采血部位不当占1.94%。住院部血标本取材方面存在的问题较普遍。结论 提高血标本取材质量,必须加强护理人员血标本取材技术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相似文献   

14.
郭慧芳 《护理学报》2009,16(21):8-8
临床上常规使用的试管架,圆孔的规格一致,直径稍大的试管插不进去,即使插进去了也容易损坏化验单。且临床上没有单独的大便标本架,与血、尿标本混放,卷上化验单的大便标本放置不稳,易污染。为此,本科室制作了简易试管架和大便标本架,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影响血液标本取材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血液标本取材质量的因素,探讨解决与克服的措施.方法由质量控制小组随机对护理人员静脉血标本采集全过程进行逐项调查,各项结果主要采用统计描述和对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的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标本取材质量影响检验结果的前因后果不甚了懈,9%的护理人员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影响血液标本取材质量的主要因素:取材试管有水雾占2.88%,注射器漏气占2.93%,机械性损伤占4.05%,血标本延长送检时间占5.04%,抗凝剂标本凝固占1.17%,药物因素占0.32%,采血部位不当占1.94%,住院部血标本取材存在问题较普遍.结论加强护理人员血标本取材技术知识培训考核,有利于提高血标本取材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患者血液标本因素,对微柱凝胶卡配血法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凝聚胺配血法和微柱凝胶卡配血法对不同组的患者标本进行配血试验.结果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组未发现影响.WBC增多组(未离心)在应用微柱凝胶卡配血法时,可能造成次侧结果假阳性;离心组无影响.PLT增多组未发现影响.使用血清标本,应用微柱凝胶卡配血法,可能会造成主侧结果假阳性.结论 柱凝胶卡配血法应采用EDTA抗凝血标本,应于离心后再使用,并应拒绝使用促凝血,防止对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用BD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对检验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患者采用BD静脉留置针在同部位、连续时间、抽取等量血标本,分别放入标为1,2,3号试管.1号为无封管保留液,2号为含肝素稀释液封管保留,3号为抽弃肝素稀释封管保留液;同时检验电解质,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含封管液与无封管液组比较,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抽弃封管液组与无封管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静脉留置针采含封管保留液的血标本,除钠、氯外,均有明显影响,其检验值相对降低;保留封管液1 min后,先抽弃含封管液的血1 ml,再取血标本,不影响检验值.  相似文献   

18.
环节质量控制在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平小娟 《护理学报》2006,13(1):86-87
目的探讨血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影响。方法根据送检标本接收时发现质量不合格及质量有缺陷的标本,计算其不合格率或缺陷率,找出终末质量控制中,血标本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观察分析,改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结果环节质量控制较终末质量控制在标本凝固、选错试管、试管未写科室姓名、血量不符、标本溶血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缺陷率由4.896%下降到0.629%,P<0.001。结论重视血标本在采集前的准备、采集、保存与运送方面等的环节质量控制,才能确保血标本质量,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可靠、准确和及时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采血标本注血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2种不同注血方法的比较,探讨采血标本时不取下针头将血液缓慢注入干燥试管是否会导致溶血。方法:随机抽取受试者采血后不取下针头,将血液缓慢沿管壁注入干燥试管内为实验组;然后取下针头,采用传统注血法为对照组;观察2组血清钾离子均值有无差异性。结果:2种不同注血方法的血标本所测得的血清钾离子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实验组血法不会导致溶血。结论:采血标本时,不取下针头将血液缓慢沿管壁注入干燥试管内不会导致溶血,并可减少护士及检验人员职业暴露而引起的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通过一次性血样采集针以及真空采血试管来收集血标本的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抽血方式。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偶尔会出现真空采血试管负压不足或无负压的情况(血标本无法注入试管内),通常的处理方法是更换真空采血试管或重新穿刺。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和资源,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种简单、有效的补救方法,2008年通过在临床上100例患者中的应用(100例患者均为随机收治病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