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牙龈,即牙齿与龈肉(牙床),二者同居口内,如木栽于土也。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直指方》云:“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肾实主之”。龈肉由脾胃所主。《证治准绳》曰:“足阳明胃经进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进入下齿”。胃与脾脉络相连同居中焦,为水谷之海,生化气血之源。龈乃固齿之肉,需赖脾胃气血濡养,始能生长丰盛,而固齿不脱。因牙龈与肾胃大肠三经关系最为密切,在生理上相互维持,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若肾阴不足,精髓失养,或胃肠积火,循经上炎,则可致牙龈失安而病矣。《景岳全书》曰:“牙齿之病有  相似文献   

2.
<正> 中药消息散治疗鼻息肉方药组成煅硼砂15克,溏石灰、苦瓜蒂、胆矾、枯矾、硇砂、鹅不食草各10克,青盐、牙皂内、冰片各6克,薄荷霜3克。共研极细面装瓶备用,用棉签蘸药粉塞鼻内,每日1~2次。适应范围风湿热邪搏结气血的鼻息肉。  相似文献   

3.
喉痹     
邓×,男,20岁。1977年3月10日诊。进食硬呛、说话呈鼻音25天。县医院五官科诊断为舌咽神经麻痹引起的软腭瘫。经用病毒灵、激素等治疗20天无效。现患者语音不清、呈鼻声、面白唇淡,痰多易咯,欲食不能下咽,进食则以鼻腔呛出,舌淡白微胖,苔薄白,脉沉弦滑。证属脾虚失运,痰浊中阻、逆犯阳明,病属喉痹。《灵枢·经脉篇》云:“足阳明之别,名  相似文献   

4.
5.
治痹琐谈     
<正> 痹者,闭也。乃因正气不足,腠理不固,风、寒、湿三邪乘虚而入,导致经络不通,气血受阻而运行不畅之故。偏于风气胜,谓行痹;偏于寒气胜,谓痛痹,偏于湿气胜,谓着痹。若三痹经久不愈,邪留经络,使素有蕴热的阴亏病体复受外邪,势必郁而化热,痹阻脉络,酿致热痹。临床常见风湿病日久,迁延不愈,或关节僵直畸形;或侵入心脏(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肌炎等);或侵入大脑(风湿性脑脉管炎)此即“心痹者脉不通”,“脑痹者痛生风”。痹症临床多见。现代医学所谓风湿热、风  相似文献   

6.
治痹琐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悦 《江苏中医药》2003,24(12):1-3
痹证的病因有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病邪既可从外而入,亦可从内而生。病机为邪气痹阻经络,但有寒热虚实之别。治疗必须坚持辨证为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要注意辨别寒热的类别、证候的虚实、病邪的偏盛。治疗以祛邪通络为原则,在急性发作阶段,重在祛邪通络止痛。邪在肌表,还可用解肌发汗的方法。病久虚实夹杂,治当攻补兼施,肿胀变形者,则应投以化痰祛瘀之品。痹病多寒,用药每投温散走窜,但清热之法亦不可勿视。痹离不开湿,化湿之品亦为临床所常用。  相似文献   

7.
喉痹浅析     
喉痹现作为咽喉疾病的中医病名,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前贤既将咽喉肿痛类症归属喉痹范畴,又从中分列出喉风、喉痈、喉蛾等病名,其到底是症候,还是病名,各家众说纷纭,未有确切的定论。尤其我国解放后的中医教科书则均将喉痹等同“发病及病程演变不危急”(例:《中医喉科学》广州中医学院编)的风热、虚火型咽部炎症,更使喉痹概念模糊。对此,笔者不  相似文献   

8.
气虚喉痹     
喉痹一证,病因多见于风热、燥热、阴虚火旺者,而因气虚者鲜见,因此在临床上往往容易忽视辨证造成误治。笔者曾治愈1例,现报道如下:刘某某,男,60岁。本县百货公司会计。1983年9月6日就诊。患者诉1981年仲夏始感咽喉部疼痛,多言抑或大声说话时疼痛加剧,当时  相似文献   

9.
喉痹案     
童×,女,25岁。1984年10月4日诊。自诉:形寒低热,咽干作痛,声音嘶哑,腰膝关节疼痛,夜尿甚多,不能自禁,经某医院诊断为咽喉炎、风湿性关节炎,服药月余,效果不显。刻诊:两咽关及蒂丁煊红,上腭小瘰密布,声音嘶哑,形寒低热,无汗,  相似文献   

10.
喉痹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所称喉痹,包括咽喉及口腔多种疾病,后世医家根据病证特点分别独立为喉痹、乳蛾、喉风,喉喑等疾病,不仅是一阴一阳病因病机,也包括阴阳气血虚诸多方面,并从治疗学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格阳喉痹     
<正> 临床上格阳喉痹并非罕见,须用引火归元以补水中之火的特殊治法,笔者近治3例,效果颇佳。例1 刘××,男,35岁。1978年5月22日初诊。患腰胀痛已十余年,多于半夜发  相似文献   

12.
喉痹是五官科常见病之一 ,主要有风热喉痹与虚火喉痹两型 ,其中由风热邪毒侵袭所致者称风热喉痹。自 1 995年以来 ,我们采用自拟的喉痹散外治本病 5 4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 4例中男性 36例 ,女性 1 8例 ;年龄 1 0~ 75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 2 5天  相似文献   

13.
痹病治疗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者闭也,闭阻不通之意。广义的“痹”泛指机体为病邪闭阻而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气不宣所发生的各种病证,如五体痹、五脏痹、咳痹、食痹、小瘕痹、血痹、孟春痹等。狭义的“痹”即今所谓之“痹病”。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和复发性的特点。其主要机理是气血闭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痹病一词,首见于宋·窦材《扁鹊心书·痹病》:“风寒湿气合而为痹,走注疼痛,或臂腰足膝拘挛…  相似文献   

14.
喉痹治验     
一、临床资料本组共观察150例。其中,男59例,女91例;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6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8年。本组均有咽痛,咽部不适,灼热感,干痒,刺激性咳嗽,异物感,反复发作。二、药物配制及用法药用玄参800克,生地800克,甘草300克,射干600克,胖大海500枚,金银花800克,薄荷300克,山豆根1000克,葛根200克,五味子300  相似文献   

15.
虚火喉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除潘诚的《喉科心法》中轻轻一笔谈及阳虚喉痹之外,历来都认为是阴虚火旺之故,常以滋肾降火、养阴润肺或滋肾润肺论治。而干祖望老师则认为临床上“真正属阴虚者,十无二三;出于脾虚者,十居八九。”干氏“从脾治喉痹”,其治愈率达89%,有效率达98%。由此可见,有必要对虚火喉痹的观念作一辨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喉痹”一名,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其症状包括主观感觉(咽干作痛,异物堵塞感,痰粘欲吐,胸闷不适,发声不扬)和客观体征(咽部粘膜充血程度不一、粘膜下血管扩张、淋巴滤泡增生等)。现就笔者对上述症状与体征之辨治体会简介如下: 1 咽干作痛 患者一般咽部隐红(暗红)。若新感风热或胃肠积热者亦可出现焮红且肿。但无论隐红、焮红,总归属于火。不过隐红属虚火,焮红属实火。隐红者责之阴虚火旺,治宜养阴清热,药用玄参、细生地、麦冬、天花粉、石斛之类;焮红往往是喉痹过程中的急性阶段,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可用荆芥、薄荷、牛蒡  相似文献   

17.
谢×,男,5岁。于夜间突然哭闹、剧咳,声如犬吠,喉间哮吼,烦躁汗出,喘憋欲死,遂邀余诊治。即予针刺少商穴(双),令出血;配双侧合谷穴,强刺激(留针)。针后约3分钟,病情缓解;10分钟后起针,喘吼渐平复。夜寐平稳,次日如常。 [按]根据患儿症状,首先应考虑急性喉炎、喉痉挛、喉水肿等病。其共同特点是: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急骤,喘憋喉鸣,甚  相似文献   

18.
喉痹治验     
例1:吴某,男,44岁,工人。初诊日期:1998年4月14日。喉紧苦锁,喉痛痰堵,溲赤便秘,头痛胸闷。诊见:会厌红肿,腮项肿胀,舌赤苔黄,脉大而数。乃三焦之火郁而上升,结于咽喉。急宜开痹蠲痰利喉,以杜其急闭之险,再以针法导之,可望化险为夷。方取:紫荆皮9g,生地黄3g,射干6g,桔梗3g,浙贝母9g,炒僵蚕9g,生大黄6g,玄明粉9g,牡丹皮9g,赤芍9g,马勃7.5g,旋覆花2g,全瓜蒌9g。水煎服,1日1剂,共3剂。针取囟会、百会、前项、后项、风池2穴、颊车2穴,留针15min,再针少商、合谷、曲池。4月17日复诊:诉昨夜吐痰升余,咽开喉利,诸恙悉解,但仍觉喉内小痛,胸廓似燠。…  相似文献   

19.
蒋中晋 《江苏中医》1998,19(3):15-15
  相似文献   

20.
喉痹咳嗽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常见症状,临床极为常见。其成因有二,或由外邪侵袭,肺失宣降而致外感咳嗽,或因其它脏腑病变,传至肺脏而致内伤咳嗽。据笔者临床观察,另一类咳嗽更为常见,即因咽喉部痒痛引起的咳嗽,称之为喉源性咳嗽。笔者用自拟止咳清咽汤治疗此类咳嗽,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