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s2O3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阐明As2O3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为As2O3治疗白血病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沉淀、Westernblot及生物化学等方法,观察在As2O3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胞浆和胞膜蛋白及ABL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及某些内源性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结果:在As2O3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胞浆和胞膜蛋白及ABL蛋白PTK活性降低,分子量为18万和12.5万的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减少。结论:As2O3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某些蛋白,尤其BCR/ABL蛋白的PTK活性,减少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从而阻断BCR/ABL抗凋亡信号的传导,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理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粒白血病(CML)最大的特点是存在特异性的Ph染色体即t(9;22)。该易位产生bcr-abl融合基因,其表达为一个具有高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后者被认为是CML发病的分子基础。本文就ABL及BCR蛋白的正常结构和生物学活性以及CML细胞中ABL蛋白PTK的激活及其所介导的致癌信号的传导进行综述,以助进一步了解CML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3.
绝大多数慢性髓系白血病和部分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存在Ph染色体,即9号、22号染色体易位,t(9;22)q34;q11)。该易位产生BCR-ABL嵌合基因,并表达BC-ABL蛋白。本文综述近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4.
As2O3对K562细胞BCR/ABL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进一步阐明As2O3 诱导K562 细胞凋亡和抑制其生长的可能机制,为As2O3 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Western blot、生物化学及免疫荧光等方法研究了As2O3对BCR/ABL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及其所介导的信号途径和某些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μmol/LAs2O3 使细胞内多种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减少,而且BCR/ABL蛋白自身酪氨酸磷酸化亦减少,但0 .1 μmol/LAs2O3 对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不明显;As2O3 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 活性未见明显影响;As2O3 下调JAK2 蛋白的表达,但对STAT1 和STAT2 蛋白的表达以及STAT1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无影响;As2O3 亦不影响凋亡相关蛋白Bcl2、BclxL/S、Bax、ICH1L、p53、PARP的表达,As2O3 亦使K562 细胞的PML蛋白降解。结论 As2O3 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内某些蛋白,尤其是BCR/ABL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和( 或)下调JAK2 蛋白的表达而干扰BCR/ABL致癌信号的传导,引起K562 细胞凋亡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5.
灵芝多糖对人脐血LAK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表明,灵芝多糖(GLP)能直接刺激人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增殖,并能协同PHA刺激CBMC增殖在rIL-2诱导人脐血LAK细胞(简称CB-LAK)早期加入GLP,能明显增强CB-LAK细胞增殖活性,最佳浓度10μ/ml;GPL本身不能诱导CBMCIL-2R的表达,但能协同rIL-2提高CB-LAK细胞表达IL-2R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CRKL为具有SH2及SH3结构的连接蛋白,可与细胞内不同蛋白结合参与造血调控所涉及的广泛的信号传忸。在BCR/ABL的细胞,CRKL持崦显著地酪氨酸磷酸化,对BCR/ABL的恶性转化有重要作用。本文就CRKL来源。结构及功能,CRKL所识别并结合的蛋白以及CRKL在慢性同蛋白血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p210(BCR-ABL)的p190(BCR-ABL)分别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特征性BCR-ABL嵌合基因的表达产物,与正常C-ABL蛋白质比较,它们具有极强的蛋白质酷氨酸激酶活性,通过自身磷酸化和使其它胞浆蛋白质磷酸化而干扰控制造血干细胞或造血祖细胞发育的信号转导过程,是相关白血病病理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本文综述,BCR-ABL嵌合蛋白质信号转导的近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对LAK细胞增殖及杀伤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3H-TdR掺入及MTT法研究了红细胞(RBC)对人自体外周血LAK细胞增殖及杀伤活生的影响,发现RBC对LAK的DNA合成有抑制作用,MTT法证明R抑制LAK细胞增殖并随RBC浓度的加大,其抑制作用加强。RBC对LAK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地增强作用,并呈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CRKL是由22号染色体q11的crkl基因编码的含SH2、SH3结构域的39kDa的连接蛋白。CRKL羧基端SH3结构域与C3G、SOS、P13-K、HPKl、c-ABL或BCR/ABL结合,CRKL氨基端SH2结构域与酷氨酸磷酸化的蛋白如CBL、HEF1、CAS、STAT5或paxillin结合,在正常造血细胞和白血病中BCR/ABL的主要底物,与BCR/ABL和c-ABL形成连接复活复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细胞抗凋亡机制和诱导CML细胞凋亡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K562细胞培养,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HerbimycinA(HMA)联合化疗药物对CML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HMA对CML细胞的作用。结果:HMA或化疗药物单独应用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但不能明显诱导其凋亡。HMA能明显增强化疗药诱导K562细胞凋亡。加入外源性巯基化合物阻断HMA与酪氨酸激酶的结合可完全取消这种作用。结论:HMA通过抑制CML细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促进细胞凋亡而增加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表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为治疗CML药物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曾昭孟 《临床医学》2000,20(10):16-17
本文通过对23例慢性乙肝病人自体LAK细胞培养,分析得出白细胞介素Ⅱ、CD3单抗、植物血球凝集素(PHA0)等LAK细胞活性地强因子,可以明显提高LAK细胞的主增能力和活性,适量的RBC可促进LAK细胞增殖及活性;LAK/IL-2回输疗法对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转阴率好,疗效巩固;LAK细胞最佳的回输时间是7~16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我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伴有t(12;21)易位的发生率及其临床预后特征。方法 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技术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 在60例儿童(B系45例,T系13例,T、B系双表达2例)中共发现8例B系ALL中有TEL-AML1融合基因转录本,治疗后8例均获得完全缓解(CR)。结论 t(12;21)B系ALL是儿童ALL中最多见且预后  相似文献   

13.
BCR—ABL融合蛋白多样性及其与白血病表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BCR-ABL融合蛋白的变化及其与白血病表型的关系。首先报告各种BCR-ABL融合基因的结构及其转录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M-bcr,mbcr和μ-bcr,以及它们见于那些白血病。其次报告BCR断点位置的变化,ABL的特殊断点,BCR-ABL信息RNA的拼接。BCR-ABL融合蛋白的结构和白血病的关系。引外BCR/ABL细胞还带有染色体的其它异常,Ph染以体的变种等。最后论述了BCR/AB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与细胞内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相关的激酶。方法:用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红细胞生成素(Epo)依赖细胞株UT-7以及Epo依赖细胞株UT-7/Epo进行酪氨酸磷酸化的研究。结果:当GM-CSF或Epo刺激其生长依赖细胞时可快速诱导分子量为145000,130000,80000和40000等多种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鉴定了分子量为130000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质为JAK2,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同时,GM-CSF或Epo刺激亦可激活JAK2激酶活性。酪氨酸磷酸化和激活JAK2只发生在GM-CSF或Epo生长依赖细胞。结论:JAK2信号传导途径在GM-CSF和Epo诱导的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 ̄(51)Cr4小时释放试验,细胞培养及组化分析技术,研究了26例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APs)和其中的12例缓解期患者(RPs)的LAK细胞对自体白血病细胞(Auto-LB)的清除作用。APs的外周血或骨髓通过双层Ficoll-Hypaque分离所得富含淋巴细胞层中含20%~50%的Auto-LB,在rIL-21000U/ml的培养基中培养1~2周Auto-LB消失。而 ̄(51)Cr4小时释放试验的结果是APs-LAK和RPs-LAK细胞胞对Auto-LB的杀伤活性分别为12.9%±12.3%和24.1%±12.0%,均较其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36.0%±32.0%和66.2%±18.1%)显著减低(P<0.01),提示:Auto-LB细胞表面能被LAK细胞识别的决定簇较Raji细胞系低。但体外培养过程中Auto-LB能被清除。提示:清除机制除了有LAK细胞的直接杀伤外,尚有其它机制参与,体外培养过程中Auto-LB表面决定簇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6.
多表位BCR—ABL融合基因的合成,克隆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免疫治疗是清除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并最终根治CML的方向之一,包含BCR-ABL融合区的多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体内、外可诱发BCR-ABL特异的T细胞克隆。以BCR-ABL融合肽瘤苗激发特异性T细胞应答CML免疫治疗有希望成为根治CML残留白血病的有效手段。本实验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设计一个280bp的融合抗原基因片段,包含HLA-A2,HLA-A3,HLA-DR11等3  相似文献   

17.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骨髓(BM)或外周血(PB)细胞GATA-2和IgH胚系基因Cμ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GATA-2与IgH胚系基因Cμ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与共表达及意义。在正常人BM和PB细胞中未检测到GATA-2和IgH胚系基因Cμ。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以及慢怀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GATA-2检出  相似文献   

18.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是一类能与胆固醇调节元件1(SRE-1)结合的“碱性螺肇-环-螺旋-亮氨酸拉链”蛋白,在细胞内缺乏胆固醇的情况下,SREBPs通过和SRE-1的结合,激活具有SRE-1的基因,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合酶(HMGCoAsynthase)基因,发挥调节基因翻译的作用,从而维护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平衡。对SREBPs的研究,可能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甲酸(RA)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与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活性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用5×10-6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芳维甲(AE)处理HL60细胞1~4天,在观察细胞生长、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以及细胞周期分析的基础上,用组蛋白H1激酶活性分析技术检测CDK2的活性,免疫沉淀法分析结合于CDK2和CDK4上的相应的细胞周期素(cyclin)E和D的量。结果HL60细胞在ATRA或AE作用下,细胞增殖减慢,对NBT的还原能力明显增强,90%左右的细胞被阻滞在G1/G0期;在G1到S期转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cyclinE/CDK2的活性显著下降,结合于CDK4上的cyclinD1的量减少。结论RA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可能与CDK2和CDK4的活性下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PML-RARα反义核酸(FUAS)对NB4细胞的分化、PML-RARα mRNA表达及PML/PML-RARα蛋白细胞内定位的影响。方法 以NB4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形态观察采用Wright染以法;PML-RARαmRNA表达采用RT-PCR法;PML/PML-RARα蛋白细胞内定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结果 FUAS处理后第5天,细胞出现部分分化。处理后24,72,120小时,P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