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优化临床治疗方案;调查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伤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52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用红光照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有效率.选取100例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实验组脂肪液化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ASA分级严重.结论 红光治疗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和ASA分级严重.  相似文献   

2.
张秀平 《吉林医学》2014,(15):146-3343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优化临床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52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用红光照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平均(12.1±0.9)d,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15.8±3.1)d;治疗5 d后,试验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两项指标试验组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光治疗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于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进行治疗,本研究提供两种治疗方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共计98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比较,将全部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实施红光照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情况,研究组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临床有效率情况,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应用红光照射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方法要比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佳,值得在临床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倩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078+2080
目的:探讨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和红光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1.4 1.4)d,低于对照组的(16.7 2.5)d;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2%,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采用红光治疗能够有效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加快切口愈合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碘伏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充分引流腹部切口渗出液后分别用碘伏及酒精外敷腹部脂肪液化伤口,观察两组患者愈合程度及痊愈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腹部切口愈合时间7±1.7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0±2.1天,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碘伏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简单便捷,费用低,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藻酸盐敷料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剖宫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20例,分为实验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二组均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比较二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患者疼痛程度、伤口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St(p0.05)。结果:二组间愈合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治疗后其他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藻酸盐敷料有利于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渗液及伤口床的管理,能显著缩短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红光照射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10.12±1.26)天,对照组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15.98±1.7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36,P0.05);在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红光照射方法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应得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00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药物联合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再次缝合率。结果观察组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住院时间、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再次缝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物理治疗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效果显著,其可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时间,降低再次缝合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邱玲琍 《当代医学》2014,(28):27-28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12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n=60)。实验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3.65±0.62)d及平均切口愈合时间(10.86±1.27)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8.65±1.64)d,(18.50±2.7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操作简单,切口愈合效果令人满意,治疗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应用湿性愈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湿性愈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及换药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观察组无痛率71.4%,高于对照组的38.1%( P <0.05)。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应用湿性愈合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及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娄玖玲 《中外医疗》2010,29(5):96-96
目的探讨我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预防措施和治疗护理方法。方法将腹部手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采用微波照射治疗及高糖封闭治疗的16例作为治疗组,按传统换药方法治疗的1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5~7d切口均愈合;对照组14~20d切口全部愈合。结论我科针对切口液化的治疗及护理可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切口出现脂肪液化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妇产科腹部手术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n=29)给予切口局部注射维生素B12、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利多卡因、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液治疗;对照组(n=23)给予切口特定电磁波治疗仪(specific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rapy instrument,TDP)照射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结果2组患者伤口均痊愈出院,出院后并无其他并发症。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时间及切口在术后愈合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局部注射维生素B12、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利多卡因、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液是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妇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60名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确诊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试验组采用微波仪照射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根据患者切口恢复和治愈情况,记录其治疗时间、切口的愈合时间和总有效率,对比分析不同疗法对于治疗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是4.02±3.87d,切口的愈合时间是12.77±2.69d,治愈28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是8.65±1.34d,切口的愈合时间是17.14±3.34d,治愈2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疗效较常规治疗好,切口恢复快,治愈率高,有效降低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是治疗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措施,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红外线照射治疗与常规换药治疗对妇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液化的效果.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开脂肪液化病例69例,其中33例行常规换药处理,36例行红外线照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 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67±2.06) d,而常规换药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9.55±2.98) d,两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及消除不利的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切口皮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对预防肥胖患者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肥胖患者腹部手术4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1例及引流组213例.负压引流组采用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负压引流管1根,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并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对照组不置负压引流,单独用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结果 负压引流组切口脂肪液化例数、切口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行皮下置管负压引流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能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有利于切口愈合和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临床统计了48例妇产科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行大黄、芒硝合并美宝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碘伏消毒后加用l%依沙吖啶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统计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100%,对照组74.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黄、芒硝合并美宝外敷有利于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有助于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于在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治疗与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的100例患者并有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现象,年龄在23-48岁,平均32.14岁。第一步将渗出的液体进行引流。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用生理盐水先清理患者伤口,在使用无菌碘伏条对切口进行外敷。对于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红光照射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对照组为68%,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光治疗方式是有效的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预防和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少的,在手术后要进行密切观察,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局部封闭防治妇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局部封闭防治妇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4例在我院接受妇科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局部封闭和(或)微波照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进行切口封闭加微波照射理疗,对照组仅选择微波照射理疗,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50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发生切口部分裂开行Ⅱ期缝合;对照组43例Ⅰ期愈合,9例发生切口部分及全部裂开行Ⅱ期缝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封闭防治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疗效显著,可促进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及芒硝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5例在我科行腹部手术后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大黄及芒硝外敷的方法对这25例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此25例患者经用大黄和芒硝治疗后均伤口愈合,且全出院.结论:用大黄及芒硝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璎  荆红珊 《河北医学》2012,18(4):484-486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出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73例患者,其中35例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微波治疗法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7.32±8.24d,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分别为10.84±13.34d,总有效率为74.29%,两组数据P<0.05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微波疗法可以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时间,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