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2.
目的探讨葛花总黄酮(TFF)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抗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加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组、TFF小剂量组(TFFⅠ)、中剂量组(TFFⅡ)和大剂量组(TFFⅢ)。DM、TFFⅠ、TFFⅡ和TFFⅢ组造模成功后第5周开始给药,给药10周,于第15周测定小鼠血糖和体重,处死小鼠取眼球,测定各组小鼠视网膜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模型组(血糖120.98±5.57mmol/L,体重21.55±1.67g)比较,给予TFF中剂量组血糖(13.51±6.09mmol/L)和大剂量组血糖(9.66±2.86mmol/L)显著下降(P〈0.01),大剂量组(体重24.50±1.58g)可明显改善体重的下降(P〈0.01)。与模型组(MDA含量:12.10±1.06nmol/mgprot,SOD活性:8.45±0.95U/mgprot)相比,TFF小、中、大剂量组MDA含量均明显降低(MDA含量分别为:7.98±0.40、5.75±0.63、5.24±0.48nmol/mgprot,P〈0.01),SOD活性均明显升高(SOD活性分别为:13.10±0.90、17.28±0.94、17.79±1.21U/mgprot,P〈0.01)。结论TFF能增强糖尿病小鼠视网膜抗氧化能力,减轻视网膜的氧化损伤,从而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糖尿病(DM)大鼠氧化应激和视网膜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6只制成DM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褪黑素组和DM组,每组10只。褪黑素组大鼠每日左下腹腔注射10 mg/kg褪黑素进行干预治疗,正常对照组和DM组大鼠不进行治疗。12周后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血糖、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并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以及ICAM-1表达的不同。结果1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和褪黑素组大鼠体重均明显下降(t=5.15,t=3.62;P〈0.05),血糖均升高(t=69.03,t=45.78;P〈0.05),而DM组和褪黑素组体重(t=1.88,P=0.09)和血糖(t=-1.41,P=0.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和褪黑素组大鼠血清中SOD、NO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DM组比较,褪黑素组大鼠血清SOD值、血清NO水平均明显升高(t=9.45,t=2.11,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DM组和褪黑素组大鼠视网膜结构紊乱,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2组大鼠视网膜标本中ICAM-1颗粒表达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但褪黑素组较DM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褪黑素可显著提高DM大鼠体内抗氧化能力、降低炎症反应,对DM引起的视网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视网膜病理改变,从组织病理学角度揭示高血糖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10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和糖尿病组90只。糖尿病组用链脲佐菌素造模,9个月后通过组织化学法观察高血糖对观察组大鼠视网膜内层神经节细胞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内层厚度降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肿胀平均周长、面积升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黑度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高血糖能使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变薄,神经节细胞肿胀、数目减少,从而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层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中起主导作用.褪黑素(MLT)是体内很强的抗氧化剂之一,它可以直接清除体内自由基,或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自由基的清除;MLT易于透过血-脑屏障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防止视网膜神经组织的氧化损伤;MLT通过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起到保护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并具有调节血糖水平等作用.MLT针对DR的病因,从多方面起到防治DR的作用,有望成为主要的治疗药物.就近年来MLT对DR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DM)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的损伤作用及机制。
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DM模型,玻璃体内注射腺病毒( DM组)或腺病毒包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反义寡核苷酸( siGR组)、阴性核苷酸序列( scRNA组)。另取正常SD 大鼠,玻璃体腔注射腺病毒为对照组( CON 组)。12wk后,HE染色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密度,测量大鼠视网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ROCK表达变化。
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siGR组及scRNA组糖皮质激素浓度均明显升高(均 P<0.01)。 HE 染色显示,与CON组相比,DM组及scRNA组RGC密度明显降低,视网膜厚度下降,ROCK的蛋白表达增加(均P<0.01),而siGR组无明显变化(均P>0.05)。
结论:抑制糖皮质激素能下调糖尿病大鼠视网膜ROCK表达,恢复视网膜RGC密度降低及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齐墩果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反应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损伤的影响。方法 取6周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齐墩果酸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给予鼠维持饲料喂养,糖尿病组和齐墩果酸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按照35 mg·kg -1的剂量给予糖尿病组和齐墩果酸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对照组注射相应体积的柠檬酸钠缓冲液。次日尾静脉采血,大鼠空腹血糖≥11.1 mmol·L -1说明造模成功。剔除2只造模失败的大鼠,最终对照组10只大鼠,糖尿病组9只,齐墩果酸组9只。齐墩果酸组大鼠每天给予100 mg·kg -1齐墩果酸灌胃,对照组及糖尿病组每天给予等量的溶剂灌胃。干预8周后处死大鼠,摘取双侧眼球。分离大鼠左眼视网膜,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将大鼠右侧眼球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RGC密度并检测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严重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和应激激活的信号通路与DR有着密切关系。高糖通过多种机制刺激活性氧类物质的产生,从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正常情况下,过多的活性氧物质可被抗氧化防御系统清除,但持续性高血糖情况下过多的活性氧物质可导致细胞损害,包括视网膜内皮细胞、周细胞和视网膜节细胞。现就氧化应激在DR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Diabetic retinopathy (DR) is a retinal disease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severe complications occuring due to diabetes mellitus and is a major cause of blindness. Patients who have diabetes mellitus for number of years develop characteristic group of lesions in the retina which leads to Diabetic retinopathy. It is a multifactorial condition occuring due to complex cellu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biochemical and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taking place in all retinal cells. Considerable research efforts in the past 20?year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microvasculature of the retina responds to hyperglycemia through a number of biochemical changes, which includes polyol pathway, protein kinase C activation, upregulation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formation and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activation. Various previous studies had suggest that interaction of these biochemical changes may cause a cascade of events, such as apoptosis,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ion and angiogenesis which can lead to the damage of a diabetic retina, causing DR. This highlights that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ion, angiogenesis-related factors triggers the occurrence of retinal complication in diabetes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作用。 方法 健康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白藜芦醇治疗组、治疗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大鼠。白藜芦醇治疗组、治疗对照组大鼠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建模,正常对照组大鼠股静脉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白藜芦醇治疗组、治疗对照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白藜芦醇治疗组每天以75 mg/kg的剂量灌胃白藜芦醇2次,治疗对照组每天以等体积无菌水灌胃2次;均正常摄食、摄水。持续治疗4个月后,各组大鼠经股静脉采血2 ml,采集房水50 μl。检测空腹血糖、房水葡萄糖、血浆胆固醇及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利用伊凡思蓝(EB)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分离大鼠视网膜,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血管中周细胞数量的变化;提取总蛋白,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 结果 持续治疗4个月后,3组大鼠空腹血糖、房水葡萄糖、血浆总胆固醇及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比较,治疗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白藜芦醇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比较,除血浆总胆固醇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指标均明显降低;3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2.809、65.230、3.861、15.059,P<0.05)。3组大鼠视网膜血管通透性比较,治疗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高,白藜芦醇治疗组较治疗对照组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26,P<0.05)。3组大鼠视网膜血管中周细胞数量比较,治疗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白藜芦醇治疗组较治疗对照组明显增加;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84,P<0.05)。3组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水平比较,治疗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白藜芦醇治疗组较治疗对照组明显降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17,P<0.05)。 结论 白藜芦醇能通过降低空腹血糖、房水葡萄糖及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抑制VEGF高表达而改善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微循环的形态学改变及白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成年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3、6个月组各4只。动物活体灌注固定,视网膜消化铺片,光镜观察,计数周细胞并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大鼠6个月组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数明显减少,并见毛细血管有白细胞栓塞。结论大鼠注射STZ后6个月出现DR的早期改变,白细胞栓塞毛细血管形成DR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FK506对糖尿病早期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取成模后14 d大鼠选其中一眼玻璃体腔注射FK506 2.5 ng作为FK506玻璃体腔注射组;玻璃体注射对照组取成模后14 d大鼠任选一眼注射等体积的药物溶剂.手术后48 h取材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视网膜铺片Occludin的表达改变,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糖尿病大鼠FK506注射组视网膜毛细血管及动脉中Occludin表达呈梭形网状排列,排列紊乱、中断,在胞浆内即网眼中可伴点状染色,玻璃体注射对照组视网膜毛细血管及动脉中荧光强度较弱,网眼的排列更为紊乱,中断现象严重.玻璃体注射对照组视网膜节细胞层见少量的凋亡细胞(9.2±3.4)个/切片,FK506注射眼未发现凋亡细胞,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K506可增加Occludin的表达及维持其正常分布,并可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我们认为其对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视网膜压力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光光度法测定SOD,MDA和NO,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断裂。结果 川芎嗪能显著对抗视膜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SOD水平的下降及MDA和NO水平的升高;同时能阻断缺血再灌注12h后细胞DNSA凋亡样断裂。结论 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来对抗大鼠视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及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10/2017-02在我院诊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柏西普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LogMAR值及视网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LogMAR值及视网膜厚度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LogMAR值为0.65±0.05,视网膜厚度为157.97±15.51μm,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及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IL-1β、IL-6及IL-8水平分别为16.93±0.48ng/L、92.22±1.03pg/mL及0.33±0.06ng/L,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MDA、LHP及ROS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DA、LHP及ROS水平分别为4.16±0.21μmol/L、164.97±6.51μmol/L及261.15±14.4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PSV及EDV水平均明显升高,RI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PSV及EDV水平分别为9.59±0.22cm/s及2.96±0.05cm/s,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RI水平为0.66±0.04,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降低视网膜厚度,降低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确定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并观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ast group,CON)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1个月(DM1)、3个月(DM3)及6个月(DM6)组。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大鼠糖尿病。制备大鼠视网膜血管辅片及切片,分别行TUNEL法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并对ABC法染色结果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TUNEL法标记的阳性周细胞核出现于DM3和DM6组,而内皮细胞见于DM6组,CON和DM1组未见阳性反应。TUNEL阳性反应细胞核染色质分布不均,表现为环形核、新月形核等典型凋亡细胞特征。ABC法染色:于CON及DM各组,Bax和bcl-2二基因的蛋白均在视网膜血管表达。随病程进展,其阳性反应强度逐渐增加。此外,bcl-2阳性反应在DM3组于色素上皮细胞出现。在DM6组进一步扩大到视杆内节和节细胞。而Bax在DM6组亦出现于细胞。结论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丧失的性质为凋亡,内皮细胞亦存在凋亡;Bax和bcl-2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目的观察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analyzer,RTA)在诊断和量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中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RTA对147只DRP眼进行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并与38只年龄匹配正常对照眼进行比较。分析病程和血糖与RTA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RTA可发现视网膜的早期亚临床状态下的视网膜增厚。后极部平均厚度(PPAT)和中心凹旁平均厚度(PFAT)与DRP病程呈正相关,可能对早期判断病变发展进程具有提示作用,对预测DME的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中心凹平均厚度(FAT)与DRP病程相关系数最大,DME的发生是从中心凹周围向中心凹发展。中心凹平均厚度的增加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它的改变提示病变发展的进程。病程和血糖与FAT呈正相关。3.视网膜平均厚度在早期就开始变化,而最大厚度的变化不敏感,说明DRP开始可能是弥散的病变,晚期会出现局限的高度水肿变化。结论 RTA为观察DRP和DME病程发展、疗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