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究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HPV16 E7蛋白表达及DNA病毒载量与调节性T(Treg)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84例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作为宫颈癌组,选取同一医院同期手术治疗的4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宫颈组织作为CIN组,另选取42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作为正常组。对比分析三组组织中HPV16 E6、HPV16 E7蛋白表达及DNA病毒载量、Treg细胞浸润的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HPV16 E6、HPV16 E7蛋白阳性表达率及DNA病毒载量、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均高于CIN组、正常组,CIN组上述指标均高于正常组(P<0.05);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HPV16 E7蛋白阳性表达率及DNA病毒载量与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HPV16 E6、HPV16 E7蛋白阳性表达率及DNA病毒载量、Treg细胞占CD4+...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自行制备的HPV6b和11型E7蛋白多克隆抗体检测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HPV6b和11型E7蛋白的表达,探讨该抗体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55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尖锐湿疣皮损石蜡标本,用自行制备的HPV6b和11型E7蛋白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其中18例皮损冰冻标本用RT-PCR法测定HPV6b和11型E7蛋白mRNA表达,分析与免疫组化结果的符合率。 结果 55例尖锐湿疣皮损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PV6b和11型E7蛋白为胞核染色,且皮损全层表皮细胞均有阳性表达,但基底层阳性细胞较多。HPV6b和11型E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6%(42/55)和58.18%(32/55),总阳性表达率为94.55%(52/55),两蛋白双阳性率为40.00%(22/55),两蛋白均阴性表达为3例(5.45%)。18例尖锐湿疣冰冻标本经RT-PCR法检测,HPV6b和11型E7 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15例和10例,双阳性表达7例,其阳性表达型别与免疫组化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均为100%。 结论 该自行制备的HPV6b和11型E7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尖锐湿疣皮损,检测结果直观,可以观察到HPV6b和11型感染细胞在病损中的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E1(hnRNP E1)在人乳头瘤病毒(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80例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80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hnRNP E1蛋白的表达。根据宫颈癌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5)和未复发组(n=65),分析hnRNP E1蛋白表达与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影响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组织中hnRNP E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复发组宫颈癌组织中hnRNP E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5);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脉管浸润、宫旁浸润、hnRNP E1蛋白表达与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有关(P<0.05);有脉管浸润、有宫旁浸润、hnRNP E1蛋白阴性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maspin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43例初发尖锐湿疣、24例复发尖锐湿疣和2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maspin蛋白表达与尖锐湿疣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初发组和复发组中masp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0%、51.16%和2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及复发次数的增多maspin阳性性表达率随之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aspin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尖锐湿疣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16-E6、HPV16-E7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尖锐湿疣、外阴尖锐湿疣的情况,结果显示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尖锐湿疣及外阴尖锐湿疣中HPV16-E6蛋白的表达分别为50%、0%、0%;HPV16-E7蛋白的表达分别为78.3%、68.4%、85.3%。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尖锐湿疣中均有HPV16-E7蛋白表达,但同时发现低危型HPV感染中也表达HPV16-E7蛋白,原因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L1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PV L1蛋白在43例尖锐湿疣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CO2激光治疗后的复发率和复发次数。 结果 43份尖锐湿疣标本中,HPV L1蛋白阳性率为83.72%(36/43)。在HPV6/11型、HPV6/11型合并HPV16/18型、HPV16/18型患者中L1蛋白表达阳性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 17.90,P < 0.01)。随访12周,复发率为69.77%(30/43),平均复发次数为2.16次。HPV L1蛋白表达强阳性病例的复发率和复发次数依次低于中度阳性、弱阳性和阴性病例的复发率和复发次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02,46.92,P值分别 < 0.05,0.01)。HPV L1蛋白表达程度越强与复发率和平均复发次数越低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429,-0.696,P值均 < 0.01。 结论 HPV L1蛋白有可能成为判断尖锐湿疣预后和复发的特异性临床生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荧光定量PCR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在尖锐湿疣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对尖锐湿疣 (CA)患者进行乳头瘤病毒 (HPV )DNA定量测定。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测定HPVDNA的载量及HPV分型。结果  2 0 0例尖锐湿疣患者中 198例疣体组织HPV测定阳性 ,2例阴性。在 84例疣体组织HPV6、11阳性者中有 12例合并HPV16、18阳性。 5例疣体组织及宫颈分泌物同时阳性。定量测定结果显示 :HPV6、11患者最高 2 .0× 10 8copy/ml ,最低 3 .0× 10 4copy/ml,HPV16、18患者最高 1.75× 10 7copy/ml,最低 3 .0× 10 5copy/ml。 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PV阳性率高 ,并可快速区分致癌型及致疣型HPV感染 ,对尖锐湿疣复发及癌变作出可能性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女性尖锐湿疣(CA)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分布,以及高危型HPV16的E2、E6、E7基因突变及致癌抗原E6、E7表达。方法从24例女性CA、11例2级CIN(CIN2)和23例3级CIN(CIN3)共58份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HPV基因组DNA,用PCR-膜杂交法检测HPV亚型,DNA测序法检测HPV16型E2、E6、E7基因突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16型E6、E7抗原表达。结果女性CA、CIN2和CIN3患者58份标本中共检出10个HPV亚型,高危型HPV检出率分别为20.8%、45.5%和60.9%,HPV16型检出率分别为12.5%、18.2%和34.8%。24例女性CA中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检出率为20.8%和70.8%,宫颈CA高危型HPV检出率60.0%。HPV16型E2、E6、E7基因分别检出10、4和4个突变位点。首次在1例女性外阴CA和3例CIN3中一致检出HPV16型E2基因9个突变位点。HPV16型E6抗原在CA、CIN2和CIN3均有表达,但E7抗原仅在CIN3表达。结论女性宫颈CA和CIN多为高危型HPV感染,女性外阴CA的HPV16型E2基因突变可能与CIN3发生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
MDM2蛋白和MDM2 mRNA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中MDM2蛋白及MDM2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MDM2在尖锐湿疣增殖及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外阴尖锐湿疣和正常人皮肤组织中MDM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用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结果 32例外阴尖锐湿疣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18例(56.25%),MDM2 mRNA阳性表达22例(68.75%)。MDM2蛋白与mRNA共同阳性表达14例。PCR检测示尖锐湿疣皮损中HPV6/11型28例(87.5%),HPV16/18型4例(12.5%)。在18例MDM2蛋白阳性表达的标本中,HPV6/11型15例,HPV16/18型3例。在22例MDM2 mRNA阳性表达的标本中,HPV6/11型18例,HPV16/18型4例。而正常人皮肤中MDM2蛋白及MDM2 mRNA均未见表达。结论 MDM2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尖锐湿疣过度增殖及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检测及其与HPV感染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70(HSP70)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的检测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24例CA、46例宫颈癌和 28例正常宫颈组织HSP70,用PCR技术对各组织标本的HPV-DNA进行检测和 6, 1 1, 1 6, 1 8分型。结果 HSP7 0在CA和宫颈癌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对照组 (P<0. 01)。CA组HPV6, 11型DNA阳性者HSP70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阴性者(P<0. 05),宫颈癌组HPV16, 18型DNA阳性者与阴性者HSP70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 HSP70的表达与尖锐湿疣的发病有关,HSP70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与HPV的感染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PV6/11,16/18,31/33型和酪氨酸磷酸酶2(SHP2)在尖锐湿疣(CA)组织重构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CA组织中HPV6/11,16/18,31/33型和磷酸酪氨酸、SHP2的水平及分布,并以正常人皮肤(包皮)10例、宫颈鳞癌13例作为对照。结果CA和宫颈鳞癌组HPV6/11,16/18,31/33型的阳性率分别为80.5%,38.9%,36.1%和69.2%,38.4%,53.8%。CA、宫颈鳞癌与正常包皮组比较均P<0.05。CA和宫颈鳞癌组磷酸酪氨酸和SHP2在胞浆和胞核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7.2%,22.2%和100%,0。正常包皮组SHP2在胞浆和胞核中的阳性率为0和80.00%,CA和宫颈鳞癌组在胞浆和胞核中的阳性率比较P<0.05。结论尖锐湿疣和宫颈鳞癌组细胞磷酸酪氨酸和SHP2的表达较正常皮肤组显著增强,提示CA组织重构中存在细胞信息通路的异常激活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初发患者皮损及正常包皮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ivin和Caspase-3在30例CA初发患者皮损和2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Livin和Caspase-3在CA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和43.33%,在正常包皮组织表达率分别为25.00% 和70.00%。Livin 与 Caspase-3在CA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之间无相关性(r=0.238,P>0.05)。结论:在CA初发患者皮损中存在Livin高表达和Caspase-3低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CA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尖锐湿疣病损中鼠双微体(MDM)2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MDM2在尖锐湿疣过度增殖及潜在癌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32例尖锐湿疣患者病损和10名正常人皮肤组织中MDM2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用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结果:32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病损中MDM2 mRNA阳性表达22例,占68.75%,其中,HPV6/11型18例,HPV16/18型4例。正常皮肤组织中未检测到MDM2基因表达。结论:MDM2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尖锐湿疣过度增殖及潜在癌变有关,但其与HPV型别的关系尚须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宫颈尖锐湿疣的分化程度与HPV亚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宫颈尖锐湿疣的分化程度与HPV感染亚型的关系,用PCR方法分析宫颈尖锐湿疣的HPV亚型,电镜观察宫颈尖锐湿疣的超微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尖锐湿疣中HPV抗原表达。结果显示,扁平型宫颈尖锐湿疣HPV6/11的感染率明显高于HPV16/18的感染率(P<0.01),乳头型宫颈尖锐湿疣HPV16/18的感染率明显高于HPV6/11的感染率(P<0.01);扁平型宫颈尖锐湿疣主要表现为凹空细胞,乳头型宫颈尖锐湿疣主要表现为细胞核的病理性改变;具有凹空细胞的宫颈尖锐湿疣中,HPV6/1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PV16/18的阳性率(P<0.01),以细胞核病理性改变为特征的宫颈尖锐湿疣中,HPV16/18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PV6/11的阳性率(P<0.01);HPV抗原的表达仅见于HPV6/11感染且凹空细胞明显的宫颈尖锐湿疣。结果表明,宫颈尖锐湿疣的分化程度与HPV感染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15.
2063例人乳头瘤病毒原位杂交病理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HPV-1/11感染与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之间的联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2063例标本中HPV-6/11DNA进行检测,并对凹空细胞进行流行病学评价。结果 2063例中有1466例阳性,阳性率71.06%,尖锐湿疣组、增生组、乳头状瘤组和食上皮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6.16%、59.86%和69.57%。以凹空细胞作为诊断标准,其灵敏度为77.93%,特异度为95.26%,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后宫颈残存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将ALA-PDT治疗3次后宫颈残存尖锐湿疣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继续ALA-PDT治疗1次.观察治愈率、HPV感染转阴率及3个月后的复发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共治疗62例患者,其中研...  相似文献   

17.
尖锐湿疣鳞状细胞癌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鳞状细胞癌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尖锐湿疣鳞癌变的临床特征,病理改变,病毒基因亚型分布,与同期首诊、单纯性尖锐湿疣相比较。结果尖锐湿疣鳞癌变病程长(平均31m),首诊、单纯性尖锐湿疣病程较短(平均3m);病理切片显示前者核硝酸银染色硝酸银颗粒/核面积比显著大于后者;首诊、单纯性尖锐湿疣感染的HPV基因亚型主要为低危型6/11型,尖锐湿疣鳞癌变感染的HPV基因亚型主要为高危型16/18型。结论尖锐湿疣鳞状细胞癌变在病程,病理,病毒基因亚型上显著区别于首诊、单纯性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18.
Huijuan Li  MS    Tao Yi  MD    Shuyun Zhao  MS    Pin Chen  MD    Chenxian Cheng  MD    Yuquan Wei  MD    Xia Zhao  M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09,48(2):136-141
Background  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 (IP-10) has been reported to show an effective antiviral and antineoplastic role in various murine models.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nti-condyloma acuminatum effect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inhibiting efficacy of a recombinant plasmid encoding IP-10 in vitro .
Methods  A recombinant plasmid DNA carrying IP-10 cDNA was constructed. Condyloma acuminatum tissue particles were transfected with IP-10 and examined for apoptosis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techniques. Rel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used to validate the HPV inhibited level of the treatment group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P-10 expression on condyloma acuminatum tissues.
Results  Transfected IP-10 was expressed mainly in the cytoplasm of the condyloma acuminatum tissues. Plentiful apoptosis was observed in condyloma acuminatum tissues transfected with IP-10. In addition, HPV expression was lower in IP-10-treated tissues than in control tissues.
Conclusions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IP-10 has strong anti-condyloma acuminatum effects, inducing apoptosis and inhibiting HPV, and therefore may be a novel and potentially effective therapy for condyloma acuminatum.  相似文献   

19.
尖锐湿疣治愈后皮肤及毛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患者经治疗后原患处外观正常的皮肤和周围的毛发毛囊是否还携带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CA患者常规微波治疗后2~3周,取治疗后外观正常的原患处皮肤黏膜和周围的毛发毛囊,进行HPV-DNA-PCR检测。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皮肤黏膜HPV检测阳性者中,HPV6/11型为15/71例(21.13%),HPV16/18型为5/71例(7.04%)。总复发率:阳性患者为65.00%,阴性患者为15.69%,P<0.005,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患处周围的毛发毛囊处HPV检测阳性者中,HPV6/11型为8/39例(20.51%),HPV16/18型为2/39例(5.13%)。总复发率:阳性患者为60.00%,阴性患者为20.68%,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HPV可潜伏于治疗后外观正常的皮肤黏膜和周围毛发毛囊处,潜伏的HPV作为病毒储存库与CA的复发相关。提示我们在临床中对有HPV潜伏的患者要进行随访观察和亚型检测分析,尤其是有癌变可能的高危型携带者。  相似文献   

20.
抗原肽冲击树突细胞治疗尖锐湿疣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持异抗原肽激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致复发性生殖器尖锐湿疣的病理学作用。方法 对79例复发3次以上尖锐湿疣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予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治疗前后取疣体,分别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结果 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后,病灶处组织中大量免疫组织浸润,空泡细胞减少,乳头瘤病毒阳性染色强度大大减低或转阴。结论 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对于改善人乳头瘤病毒反复感染的生死器尖锐湿疣湿疣病变局部免疫状态,清除HPV感染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