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足母)内翻的发生、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Farmer术式治疗先天性(足母)内翻3例,足内侧坚硬索条2例为挛缩纤维条,1例为起自第5跖骨内侧基底,与副(足母)趾相关节的软骨性跖骨,给以切除;切除副(足母)趾;其中转移Y形皮瓣2例,转移Y形皮瓣加游离植皮1例;结果转移皮瓣及游离植皮片全部存活,第1跖趾关节恢复直线关系.结论 Farmer手术能有效治疗先天性(足母)内翻;先天性(足母)内翻源自足内侧多跖趾畸形的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拇内翻的发生、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Farmer术式治疗先天性拇内翻3例,足内侧坚硬索条2例为挛缩纤维条,1例为起自第5跖骨内侧基底,与副拇趾相关节的软骨性跖骨,给以切除;切除副拇趾;其中转移Y形皮瓣2例,转移Y形皮瓣加游离植皮1例;结果转移皮瓣及游离植皮片全部存活,第1跖趾关节恢复直线关系。结论Farmer手术能有效治疗先天性拇内翻;先天性拇内翻源自足内侧多跖趾畸形的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治疗中重度踇外翻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8例中重度踇外翻患者采用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术式治疗,在一个背内侧“S”形切口内用改良McBride法行跖趾关节炎性滑囊及骨赘切除,内侧关节囊紧缩缝合,踇收肌止点切断,纠正踇外翻畸形;第一跖骨基底关节面上0.5 cm处做外侧“V”形截骨,对合截骨面克氏针固定,纠正跖骨内翻。结果共治疗38例62足,经1~3年随访,踇外翻畸形矫正满意,优良率为96.2%。结论对中度踇外翻可同时矫正踇外翻及跖内翻畸形,纠正第一趾序列异常,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拇外翻畸形手术方法很多 ,手术方式主要有 :截骨矫正外翻畸形 ;松解拇内收肌 ;切除第 1跖骨头内侧的骨赘 ;截骨矫正第 1跖骨内翻 ;矫正合并畸形。笔者自1 998年以来 ,运用chevron矫形术治疗本病 2 0例 36足 ,术后配合舒筋活络中药治疗 ,促进功能恢复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共 36足 ,均为女性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4 5岁 ;双侧 1 6例 ,单侧 4例 ;病程最短 8个月 ,最长6年 ;术前均表现为拇趾呈外翻畸形 ,拇囊炎 ;第 2趾出现垂状趾畸形 6例 ,足跖侧出现胼胝 1 2例 ;拇趾外翻角在 2 5°~ 4 0°之间 ,第 1、2跖骨间角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本组23例(42足)拇外翻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行第1跖趾关节囊外侧松解,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跖骨头颈斜形截骨,术后“8”字绷带包扎,生活可自理。结果优20例37足,良2例4足,差1例1足,优良率976%。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本组23例(42足)拇外翻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行第1跖趾关节囊外侧松解,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跖骨头颈斜形截骨,术后"8"字绷带包扎,生活可自理.结果 优20例37足,良2例4足,差1例1足,优良率976%.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分析嘴外翻畸形发生原因:第一跖骨先天内翻,平足,收肌挛缩,展肌移位,跖关节囊外侧挛缩,内侧松弛及骨性突起,骨关节炎,胼胝等.根据病理改变采用收肌止点后移,内侧关节囊紧缩,第一跖骨斜楔形截骨矫形等联合术式,消除外翻的病理状态和复发的内在因素,恢复正常坶趾功能和外形,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外翻畸形是骨科常见疾病。治疗方法很多,其中手术治疗,大多在第一跖趾关节处进行。随着手术的广泛应用,有关并发症相对增加,最近对纠正不足和过度矫正引起重视。田氏报道77例行McBride手术者,34例得到随访,8例出现(足母)内翻,呈“杈状趾”畸形;14例行骨赘切除、内侧关节囊紧缩术,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拇甲皮瓣游离移植在拇指脱套伤及拇指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3例拇指脱套伤及拇指缺损患者应用改良拇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结果:术后13例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后的拇指外形逼真,感觉及运动功能均达优良,并保留拇趾,减少对足的破坏。拇趾跖底负重面舌状皮瓣均成活,植皮成活,外观饱满。供足行走,跑步无明显异常。随访2~15个月未发现趾植皮失活、破损。结论:采用改良拇甲皮瓣游离移植是拇指脱套伤修复及拇指缺损再造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郭松  王曦  李大鹏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180-1180
第一跖背皮瓣系是第一跖骨间隙背侧区的皮瓣[1]。我科自2002年至今利用第一跖背皮瓣修复各种手外伤及足部缺损病例23例,收到明显的效果,现总结体会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4岁。手外伤共17例,其中修复拇指缺损一期拇甲瓣再造供区创面的5例,手部皮肤缺损的共10例,虎口缺损的2例;足部局部缺损带蒂转移6例,其中足背外侧皮肤缺损的2例,足内侧缺损的1例,第一趾毁损伤的3例。1·2应用解剖第一跖背皮瓣也称第一趾蹼皮瓣,是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轴心,第一跖背动脉是足背动脉的延续,在第一、二跖骨间隙的浅…  相似文献   

11.
高锋 《四川医学》2001,22(12):1136-1138
目的拇内翻畸形是少见医源性疾病,多为拇外翻畸形行拇囊炎切除术后所致,其原因为截除过多的第一跖骨头而使跖趾关节不稳,患者疼痛,足畸形.本文企图时第一跖骨头内侧植骨矫正拇内翻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30例医源性拇内翻患者,8例采用第一跖骨头内侧植骨术,随访8.6年(2~22年).拇内翻畸形的最初表现为拇趾疼痛、穿鞋不适.较典型的疼痛局限于拇内侧,由鞋帮压迫所致,步行后痛加重.术前拇指关节被动活动范围背屈72°(60°~80°),跖屈12°(10°~20°)内翻角1 8°.结果所有患者与内翻有关的疼痛术后全部消失,术后背屈63°(60°~70°),跖屈10°,跖趾关节外翻角为1 9°(1 6°~22°).没有复发或残留内翻畸形.结论第一跖骨头内侧植骨术效果满意,此技术成败与先前手术导致内翻角度的大小有关,内翻畸形完全可以纠正到中立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皮瓣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3年9月至2009年9月,应用各种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32例,其中包括带蒂的逆行小腿内侧皮瓣3例、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2例、远端蒂足内侧皮瓣2例、踝前皮瓣4例、第一跖背动脉皮瓣7例、对侧内踝上皮支皮瓣2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9例、游离背阔肌皮瓣3例。结果:32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5~15个月,皮瓣质地好,外形美观,大部分恢复保护性感觉;均保持了跖趾关节功能,能负重行走,足功能满意;供区植皮耐磨,无破溃。结论: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可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及创面大小,正确选择不同类型的外科皮瓣;而防止和处理血管危象的发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拇外翻是拇趾近节趾骨自第1跖趾关节处外翻、内旋,第1跖骨内翻及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形成,拇外翻患者第1跖趾关节疼痛、肿胀和拇囊炎及足底部胼胝形成。我院自1990年至2002年共收治拇外翻200例(219足),拇趾外翻角均>20°,现将其跟踪随访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例拇外翻患者,5例为男性,195例为女性。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8.5岁。病程8个月~12年。临床表现有拇囊炎160例,第2、3跖骨头跖面胼胝形成29例,82例主诉有第1跖趾关节疼痛。200例中152例有穿高跟鞋习惯,150例有骑自行车经历。根据刘忠歧等〔1〕的分度,轻度采用M asride法术式,重度…  相似文献   

14.
我们 1996~ 2 0 0 0年采用手术治疗外翻 13例 2 5足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 ,2 5足 ,男 1例 ,女 12例。年龄2 3~ 6 2岁 ,平均 46岁。手术类型 :单纯骨赘及囊切除 7足 ,Mc Bride法 18足。1.2 手术方法 :1单纯骨赘及囊切除术 [1 ] :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以跖趾关节为中心作内侧弧形切口。弧形切开关节囊 ,暴露跖骨头内侧增生之骨赘 ,将其于骨膜下切除 ,同时将肥厚的滑液囊削薄 ,收紧缝合关节囊。第一、二趾蹼间放敷料使趾置于中立位 ,加压包扎术后 3周可步行 ;2 Mc Bride法 [1 ] :以跖趾关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踇甲瓣供足创面皮瓣及植皮坏死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120例游离踇甲瓣再造拇指患者。根据供足创面不同的修复方法分两组:A组76例,应用中厚或全厚皮片覆盖;B组44例,第2足趾剥离皮瓣加有限植皮覆盖。结果1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年,平均3.2年。2例供足踇趾胫侧舌状皮瓣尖端坏死或部分坏死.10例创面植皮部分坏死.2例第2趾剥离皮瓣部分坏死;其中2月内换药愈合者10例,超过2月换药愈合者3例,超过2月经手术处理后愈合者1例。除有些患者对供足病程嫌过长外.全部患者对外形及功能感觉满意。结论踇趾胫侧舌状皮瓣加游离植皮是修复踇甲瓣供足创面的理想选择。完善手术操作可有效避免供足创面皮瓣及植皮坏死。  相似文献   

16.
外翻是趾骨和第一跖骨之关节倾斜超过15°,常呈对称性,趾的跖趾关节轻度半脱位,内侧关节囊附着处因受牵拉,可有骨赘形成。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患者的要求、外翻的程度、医师的常用方法等。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不同,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损伤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逆行足底内侧和外侧岛状皮瓣修复各类前足损伤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均系本科住院患者。年龄14~46岁,平均22.5岁。受伤情况:拇趾离断再植后坏死,解脱后跖趾关节外露4例,拇趾皮肤脱套伤原位缝合坏死2例,外伤致拇趾跖侧皮肤缺损4例,第2、3、4趾毁损伤1例。全部病例在清创后,采用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创面。 手术方法:切取足底内侧皮瓣时,皮瓣面积3.0cm×4.0cm~5.0cm×6.0cm沿内踝后下胫后动脉搏动点与第一趾蹼连线标记足底内侧动脉走行,确定第一跖骨头为皮瓣血管蒂旋转点。前足损伤区清创后,根据受区面积和距旋转点之间的距离,以血管走行为轴心线,设计皮瓣的切取范围和  相似文献   

18.
(足母)外翻是前足的一种常见的畸形,近年来,外翻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足母)外翻临床主要特点是(足母)趾向外侧偏移和第1跖骨的内翻,第1跖骨头内侧的骨赞和(足母)囊炎,一些患者合并有第2趾的锤状趾畸形和第2跖骨头下的疼痛性胼胝。根据上述特点,作者采用了第1跖骨的斜行外移截骨,缩短了第1和第2跖骨头之间的距离,使前足变窄,紧缩内侧关节囊,纠正坶趾的外侧偏斜。共施行此手术于100足,优良率达94%,本文还讨论了坶外翻的病因、病理、手术方法和生物力学等问题。该手术方法的优良率高,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9.
吴志国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43-844
目的总结McBride手术治疗外翻术后3年以上长期随访结果 ,并分析其疗效。方法自2002-01~2007-12间,对行McBride矫形术的外翻患者进行随访,共随访30例(50足)。随访时间为3~8年。对畸形矫正程度局部症状及足趾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在术前、术后对部分患者进行足底负重点变化的观察。结果第一跖趾角大小1~2跖间角大小有显著相关性,手术后,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71,两者均与外翻程度有关,手术后足部症状改善,畸形基本矫正者共48足,手术优良率为96%,并发症主要有趾及前足疼痛,局部麻木,外翻复发,内翻、仰趾畸形等。结论 McBride手术能有效的减小已经增大的第一跖趾角,外翻矫正后,第1~2跖间角也会相应缩小。McBride矫形术通过足部软组织力量平衡,能有效地改善足部症状、功能,矫正畸形。对轻、中度及50岁以下较年轻外翻患者,是一个较好的、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两种拇内收肌腱止点重建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改良McBride手术矫正轻、中度拇外翻27例36足,拇内收肌腱缝合于第一跖骨头外侧关节囊组(A组)14例19足,经骨孔缝合于内侧关节囊组(B组)13例17足。结果   A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分别改善(14.9±3.7)°、(4.2±1.2)°,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5±5;B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分别改善(18.1±4.3)°、(6.4±2.6)°,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8±6。两组比较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重建拇内收肌腱止点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畸形临床疗效相近,但是经骨孔与内侧关节囊缝合法矫正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优于外侧关节囊缝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