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肾为主治疗颈性眩晕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瑛 《北京中医》2005,24(3):171-171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其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椎间盘等)发生气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近年来以补肾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48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眩晕清煎剂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154例颈性眩晕患者运用眩晕清煎剂治疗,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10剂为1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83.76%。结论眩晕清煎剂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肯定,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特效抗骨质增生散"贴敷颈夹脊、扶突、风池、风府、天宗等穴治疗颈性眩晕.结果:总有效率96.43%.结论:中药外敷治疗颈性眩晕是一种方法简便、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是因颈椎肥大、椎间孔狭窄、骨刺增生等压迫椎动脉或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而出现的因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以眩晕为主症的病证。据统计,颈性眩晕在各类眩晕中的比例占13%,发生率仅次于梅尼埃病,居第2位。本病一般属中医学"眩晕""头晕"等范畴。现就颈性眩晕的辨证论治作如下分述,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戚建芬 《河南中医》2014,(12):2462-246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11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青云  郑征 《中医正骨》1996,8(3):37-38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13例报告南京市回民医院(210004)刘青云,郑征,刘霞,诸方受,周福贻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以下简称颈性眩晕)临床常见,占我院门诊眩晕病人的70%左右。该症虽然和耳源性眩晕、限性眩晕、低血糖等症状相似,但因其发病机理不同,治...  相似文献   

7.
朱诚 《中医正骨》1995,7(5):26-27
正骨理筋治疗颈性眩晕58例疗效观察上海市崇明县中心医院(202150)朱诚主题词颈性眩晕/治疗,手法,病例报告自1989~1993年笔者采用中医正骨理筋手法治疗颈性眩晕5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34例,大24例...  相似文献   

8.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55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针刺加药物)和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分别按《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量表》评价分值,并统计两种疗法的显愈率。结果:综合组和药物组均能改善眩晕的量值,综合组优于单纯药物组P〈0.01,两组愈显率也有比较显著差异(P〈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药物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针刺方法治疗48例颈性眩晕患者,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结论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72-174
颈性眩晕是一种由椎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通过对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文献的总结,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颈性眩晕手法治疗发展史两方面对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现状进行概述,总结目前国内外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不同之处,为临床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新的思路。参考文献37篇。  相似文献   

11.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关节、肌肉、韧带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状.其临床表现特点是发作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头痛、情绪异常等颈椎病的症状,眩晕与颈部活动有关,对颈部合理治疗后可减轻或消失.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清眩汤内服并外敷治疗颈性眩晕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关节、肌肉、韧带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状。其临床表现特点是发作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头痛、情绪异常等颈椎病的症状。眩晕与颈部活动有关,对颈部合理治疗后可减轻或消失。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清眩汤内服并外敷治疗颈性眩晕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颈椎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方法:8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结合颈椎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近、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针刀配合颈椎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是颈椎病引起的眩晕,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缺血综合症”临床上十分多见,由于主要表现为眩晕,常被误认为其他疾病,为此我们对眩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颈性眩晕的发病率占眩晕病总数的40%,说明颈性眩晕的发病率之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颈性眩晕的鉴别,观察卧位牵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卧位牵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近期和远期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卧位牵扳法能够有效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能够纠正单个或多个椎体移位,恢复椎体的正常位置,减少和消除对椎动脉的压迫和刺激,缓解前庭迷路缺血,解除眩晕症状。颈性眩晕患者经手法治疗后,头晕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瑾 《江西中医药》1996,27(4):35-35
颈性眩晕治疗体会张瑾(江西省景德镇市二院中医科景德镇333000)关键词颈性眩晕,中西结合疗法,654一2,颈眩汤眩晕,分颈源性、耳源性、神经源性、眼源性、全身性等,本文就笔者对颈源性眩晕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辨病因病理推动脉供血不足,主痰湿瘀热阻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手法并针刺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手法联合针刺为主治疗颈性眩晕40例.结果 本治疗方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有效率达90.00%.结论 手法并针刺为主治疗颈性眩晕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腹针对30~65岁的56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选用君(主穴)引气归元;臣(次穴)商曲、气穴;佐:滑肉门、气旁、上脘上、建里。每日1次,连续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均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定。所有病例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处理。结果:统计结果表明,经过治疗,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的总分及眩晕、肩颈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5个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观察表明,经薄氏腹针治疗后,患者眩晕、肩颈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方面有显著好转,且无明显副作用,说明薄氏腹针为一种确实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容易造成误诊的原因.方法:对我科43例青年颈性眩晕患者误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误诊为美尼尔氏病11例,高血压性眩晕7例,外伤后遗症性眩晕3例,良性位置性眩晕15例,前庭神经炎4例,迷路炎性眩晕3例,经颈椎检查试验、颈椎张口位X片、经颅多普勒,全部确诊为颈性眩晕.结论:在临床工作中不能以常规颈椎片检查阴性而排除颈性眩晕诊断,而要密切结合临床,必要时可进一步检查,降低误诊概率.  相似文献   

20.
试论颈性眩晕的针刺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由于某些病因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其中以颈椎病所致最为常见。本文探讨了颈性眩晕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诊断,提出以中医针灸的治疗颈性眩晕,并就针灸选穴组方和作用机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